首页 理论教育 影视摄影构图:创造银屏形象,传达情感

影视摄影构图:创造银屏形象,传达情感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了使观众了解影视作品的思想内容,体验其表达的情感,影视创作人员必须对构成银屏形象的素材进行巧妙而有机的时间、空间结构处理。影视摄影构图与绘画构图是不同的。影视镜头画面是构成影视叙事、抒情、表意语言的基本元素,构图就是从镜头画面开始的。影视摄影构图不以一个镜头画面为单位,而是以具有完整表情达意的“场”或“段落”为单位,因此,摄影必须在作品内容、样式、风格的总体把握的基础上进行构图处理。

影视摄影构图:创造银屏形象,传达情感

为了使观众了解影视作品的思想内容,体验其表达的情感,影视创作人员必须对构成银屏形象的素材进行巧妙而有机的时间、空间结构处理。对影视“演出素材”进行组织,谓之结构;对影视造型素材进行组织,就是构图(或谓之画面处理)。

人的观念、修养、性格、爱好尽管千差万别,但人是有共同性的,这是人类共同的生理—心理结构、共同的历史积淀所决定的。正如恩格斯向我们指明的那样:“现代自然科学承认了获得性的遗传,它把经验的主体从个体扩大到类,每一个体都必然亲自去体验,这不再是必要的了;它的个体经验,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由它的历代祖先的经验的结果来代替。”[1]这种共同性必然体现在对美的创造与美的欣赏的全部审美过程中。为了满足审美的需要,美的创造必须以人的生理—心理为依据。

以往讲摄影构图,由于拍摄用的镜头和人的眼睛相似,故多从生理角度去解释。仅从人的感知来看,人的观察就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想象、情感、理解等,而比这更为复杂的影视创作怎么能用简单的物理、生理刺激—反应去解释得了呢?我们试图根据现代心理学研究成果,突破有限视觉范围的局限,深入地对生理层面进行探讨,认为人的意识过程、心理层面理应成为构图处理的心理依据,而且只能以它作为依据。影视的摄录性与人的认知心理有很大区别。摄影在创作中必须克服工具的机械性,按认知心理要求结构画面。只有这样,才能使观众在观照中认同,进而满足其审美要求。

世界是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的,影视艺术作品也必须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创造。按照最一般的说法,美至少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美的内容,即内在美,或曰本质美;二是美的形式,即外在美,或曰形式美。这两者有机结合、矛盾统一、和谐一致才能产生具有高度审美价值的艺术作品。因此,那类无美可言,或唯作者自认为“美”得“孤芳自赏”,而不为广大观众所接受、所欣赏的东西,就难言其是美的艺术了。

影视摄影构图与绘画构图是不同的。如影视画幅比例一经确定,就不能因题材不同、对象体积有别、表现的规模差异而任意改变。影视镜头画面是构成影视叙事、抒情、表意语言的基本元素,构图就是从镜头画面开始的。镜头画面并不是表意单位,然而,它的性质、特点及构图结构特性,对组接连续叙述具有重要的决定意义。(www.xing528.com)

影视的主体、陪体、背景这些表现元素除与一般艺术相同外,影视还有变换、转移、更替的表现功能,这构成了影视构图的独有特点。幅面分配、拍摄位置(景别、方位、角度)都是变化的、运动的。它们既有作为形式因素存在的客观价值和作用,而在具体运用上又有相对独立的表意属性。

静止的绘画和图片构图的结构形式讲究诸如“三角形”“T字形”“金字塔形”“S形”等等,并形成一种结构模式理论。这种瞬间静态造型艺术的画面空间组织安排带有一劳永逸的性质。一旦构图结构成某种模式之后,就永不变化。故被采用的特定结构形式常具有特定表意性,如“正三角形”“金字塔形”稳定、巩固,“S形”活泼、多变化等。

影视是运动的,除了主体对象运动之外,还有体现一定观察方式(代表视点的拍摄位置)的拍摄运动,这些都将给镜头画面空间处理带来在时间中的进展、变化和转换。因此,影视不会形成如绘画那样具有某种含义的固定结构模式,而只可产生适于其自身的相对稳定的构图形态。故而,绘画构图结构模式在影视中即使不是全部,也大部分失去了它应有的价值和效用。

影视摄影构图不以一个镜头画面为单位,而是以具有完整表情达意的“场”或“段落”为单位,因此,摄影必须在作品内容、样式、风格的总体把握的基础上进行构图处理。而每个镜头画面的构图处理都必须考虑:(1)它与上、下镜头的承启衔接关系;(2)如果内容需要,影视摄影构图可以处理成封闭的,但大部分情况下应是开放的;(3)在运动变化中巧妙地调整面面构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