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农村学校制度文化改革策略

农村学校制度文化改革策略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学校的制度中贯注“人道”精神,不能将某种具体的生活模式当作唯一的模式,一味的让受学生顺从或模仿,不能用标准化的知识教育所有学生,否则,学生就丧失了学习的自住性,而不能建立和完善自我。在学校的制度中贯注“人道”观念,管理者在和别人相处时,应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充分保证规约的公平性和正义性。

农村学校制度文化改革策略

(二)贯彻“人道”思想

“人道”思想是指制度应该体现和表彰作为主体的人的价值尊严。冯契先生曾说:“道德的主体是人,以道德的准则处理人与人的关系,一个个的人都是主体,都是目的。”因此,在建设制度文化时,首先要肯定人的尊严,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目前,就制度规范而言,“人道”观念要求在制度建设中丢掉制度中压抑人性的部分,一定要克服制度对人的异化,了解师生的实际需要,通过精神鼓励或物质帮助,充分调动全体师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对于学习和工作都充满热情。

学校的制度中贯注“人道”精神,不能将某种具体的生活模式当作唯一的模式,一味的让受学生顺从或模仿,不能用标准化的知识教育所有学生,否则,学生就丧失了学习的自住性,而不能建立和完善自我。在学校的制度中贯注“人道”观念,管理者在和别人相处时,应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充分保证规约的公平性和正义性。

(二)提高制度执行力

提高学校制度执行力,其目的是要保证制度制定和实施量程当中的民主性与可行性。只有合理公正的制度才能得到组织中大多数人的认可,才能使人们自觉地遵守规范,最大限度地发挥规范作用。为此,制度要充分体现民主,制度的利益主体越广泛,制度就越公正、公平。这要求广大师生都能平等参与,尽可能尊重组织中每个人的意愿,广泛吸取参与者的不同观点。由于学校的管理者属于知识阶层,这决定了他们除了物质要求之外还有一定的精神追求。因此,学校的领导阶层应正确引导教师参与制度的制定及学校的日常管理,这样才能保证学校制度的民主与公平,直接反映师生的要求,进而提升制度的可行性。(www.xing528.com)

(三)回归教育的本质

管理者要意识到,制度知识是实现既定目标的手段。就学校而言,制度制定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提升办学水平。所以,学校管要在管理中体现人性化,学校的管理制度要以人为中心,回归教育本质,将学校的发展目标和个人的发展目标结合起来,增强学校制度的凝聚力,促进师生全面发展,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

首先,“以人为本”的制度,对师生的管理应从约束、控制转为激励、协调,不能用强硬的制度进行刚性约束。教师和学生是就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制度应从师生的实际需要出发,避免“以罚代管”的制度设计,不要视图通过惩罚来约束师生,学校管理者在应考虑师生的归属感、认同感、荣誉感等各种情感需要,增强制度的人情味,有凝聚力的制度才能促进组织和成员实现更好发展。

其次,以人为本的制度,在提倡制度标准化和统一性的同时,还应注重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即对不学生采取不同的管理和评价方式,促使学生能最大限度实现个性化成长。以人为本的制度,需要领导阶层树立“服务”意识,具有平等意识,经常深入学生群体和教师队伍,与教师进行有效沟通,了解教师的思想动态,关心学生的生活,学会接受教职工的意见及建议,吸收和采纳合理的建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