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教育部门对学校精神文化给予了高度关注,这也反映了社会各界对农村中小学教学质量和办学条件进一步发展的期待。但是,部分农村学校的精神文化建设存在一些误区,这会制约学校的进一步发展。
(一)将口号当作学校的精神文化
一部分农村学校的领导认为,学校的无精神文化主要通过校规校纪、校训及学校张贴的标语体现出来。于是组织一部分管理人员编制宣传标语、宣传口号,并将这些标语和口号当作学校的精神文化,没有从深层次考虑口号是否适合学校的现实情况,更没有将口号、标语等作为指引学校发展的旗帜,在教育教学实践和管理中没有落实标语和口号的具体没、内容,没有发挥口号对于学校师生的凝聚作用。
(二)将文件精神作为学校的精神文化
农村地区的一部分学校认为,文件是学校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与具体体现形式。有的学校把校规校纪和管理制度编辑成册,部分学校还编写了校本教材,还有一些学校将教师论文和学生作文编辑出版了,将其当作学校精神文化的直接反映。不少学校自以为有这些成文、成册的读物,就有了学校精神文化,将这些印刷品当成学校的文化象征。
(三)将学生成绩作为学校的精神文化
学校构建精神文化最根本的目的是形成良好的育人氛围,为人才培养提供环境保障。但是,部分农村学校在创建精神文化时却与这一初衷相背离,只追求功利性,这表现为:①部分学校把学校精神文化作为学校的一个“卖点”,企图利用绚丽的文化外衣在教育市场占据一定地位,以此招徕来生源。②某些学校把学校精神文化建设当作领导的政绩。(www.xing528.com)
(四)将领导的话当作学校的精神文化
在农村学校中,校长在学校当中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其在建设学校文化过程中所发挥的核心作用是他人无法替代的,因此,一些学校认为校长的工作作风、文化底蕴、价值取向、个人素养等直接代表了学校的精神文化水平和特点,因而把校长的思想和言谈直接解读成学校精神文化。
(五)将企业精神作为学校的精神文化
部分农村学校以“拿来主义”的态度建设学校精神文化,通过对企业精神的借鉴,将企业精神与学校文化相融合,还有一部分学校直接将企业精神和企业文化用于办学。显而易见这是不合理的,学校与企业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社会组织,两者的组织和运行及运行目的有天壤之别,最重要的是两种组织的目标不相同,一学校以育人为目的,企业是为了盈利。
(六)将活动作为学校的精神文化
有些学校误以为,学校的精神文化即是校园中组织的各种文化活动。因此,学校经常开展各种类型的主题活动,如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等;还兴办各种社团,合唱团、管乐团、文学社等各种以学生为主体的社团异常活跃。但这些“文化活动”大多只是形式主义,只注重表面形式,强调突出盛大的场面和热闹的气氛,其中包含的文化因素和文化意义是有限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