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在央视《百家讲坛》主讲清史,阎老声名大振。因此,许多人都以为阎老师是满族人,否则他又为何对清史、对满学有那么深的研究呢?
阎老说,他是地地道道的汉族人,从中学就喜欢历史。当时,他就读于北京市第六中学,那时男女分校,简称男六中。是当时北京市最好的中学之一。现在很多人问阎老,是不是因为数理化不好才去研究历史的?阎老说,恰恰相反,当时他的数理化成绩也很好,还考过班上和全年级的第一名。
高中与大学期间,阎老学的都是通史,而且他偏爱中国古代史。修完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课业后,阎老最初选择先秦史作为他的研究方向。后来他把读书中碰到的一些问题写成一篇小“论文”,拿给原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明清史研究室主任杨向奎教授看。杨教授看后说写得不错,还建议帮他把“论文”拿到杂志上发表,这令阎老欣喜不已。过了一周以后,阎老收到杨向奎教授的一封信,大意是建议阎老研究清史。杨教授认为,在北京研究先秦史有诸多不便,而改研清史却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第一,清朝的首都在北京;第二,清宫档案在北京,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馆藏的清宫档案有1000多万件,有满文档案大约有200万件,而且清朝的皇宫、坛庙、王府、皇家园林等也主要集中在北京。在杨教授的指点下,阎老毅然作出抉择,从1962年3月起,他开始了漫长的清史治学之旅。(www.xing528.com)
确定研究清史后,从哪里入手呢?寻找清史研究的切入点是阎老面临的又一难题,起初他觉得康熙在位61年,影响也大,于是便看《清圣祖仁皇帝实录》,看了一段时间以后,阎老觉得不行,好多问题解决不了。蓦然之间,他想起北京师范大学白寿彝先生经常讲学术研究要寻根溯源,清史的“根”在哪儿?阎老一下子豁然开朗了。他考虑到明亡和清兴的那一段历史,即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到公元1644年(顺治元年),这正是明史和清史的切入点。他终于找到了今后几十年的研究方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