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央视《百家讲坛》上,阎崇年主讲了“正说清朝十二帝”等系列讲座,在国内外引发强烈社会反响。尽管年事已高,但他在追求学术精湛的道路上仍未放慢脚步,始终严谨治学、笔耕不辍。
《御窑千年》可以看作是一部历史学家撰写的简明瓷器文化史。为何选择瓷器作如此深入的研究?阎崇年说,瓷器是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使者”。“立足于中西历史,品味御窑瓷器的经典精品,纵论御窑的兴与衰,透视瓷器的情与趣,可以淋漓尽致地展现御窑及瓷器于中国文化发展的作用,画龙点睛地提升‘瓷器之路’对于中西文化交流的贡献。”
三年来,阎崇年走访了中国主要的官窑、御窑瓷器产地及场址,阅读了大量有关瓷器的书籍,查阅相关文物档案、图录、考古报告,涉及英文、阿拉伯文等多种文字。从搜集资料到动笔写作,他用工匠精神反复打磨文字,先后十二易其稿,最终完成了这部著作。
阎崇年认为,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如要了解中国古代宫廷文化的精髓,必须通过其载体“御窑”。御窑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指皇家御用窑场及管理机构,广义指烧造过御用瓷器的窑场。就狭义而言,御窑贯穿明、清两朝;就广义而言,御窑萌芽于唐、宋、元,成熟于明、清。广义的御窑,历史已逾千年,“了解御窑与瓷器,是对历史的敬畏,是对文化的凝聚,是对人类的贡献,是对生命的理解。”(www.xing528.com)
随后,阎崇年用一个典故,道出了“中国”与“瓷器”的渊源。在英文中,“中国”和“瓷器”共用一个单词“China”。为什么?有一种说法,瓷都景德镇,“古昌南镇也”,相传瓷器销往海外,一些外国人不知道这种器物该叫什么,只知道来自昌南,于是将“昌南”谐音作china。“因而,china不仅成了瓷器的英文名字,China也成了中国的英文名称!”
“中国创造、生产的物件何止成千上万,唯独瓷器被外国人称为‘china’,这既是瓷器的骄傲,也是中国的自豪。”他建议,我们每个人,特别是有文化的人,都应该了解瓷器,了解中国瓷器文化的博大精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