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古荆州的藏书被分走四吨,新发现古籍尘封已久

古荆州的藏书被分走四吨,新发现古籍尘封已久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们枝江清代以前一直隶属古荆州,相距不过50公里。过了一周,约了两三个同好一起到荆州。以前两个城市,前者是地区,后者是省辖市,近年地市合并为荆州市。荆州地区和沙市市合并时,有个宣传机构把藏书全卖了,足足有近四吨,被三个开店的分了。一段时间,新闻媒体不断报道荆州旧书刊中的新“发现”。

古荆州的藏书被分走四吨,新发现古籍尘封已久

黄道华

五年前的十月长假,有一位治民国史的朋友来访。两人海阔天空地聊了几天,忽然说到淘旧书,这位朋友是荆州市评选出的第一藏书家,藏量不下于4万册,家里挂了“十大藏书家”的铜牌。他告诉我,他的藏书有相当数量是从全国各地旧书摊上淘来的,哪里有那么多的钱去买新书!我以前到过北京琉璃厂、南京夫子庙,到外地去淘书不太方便,附近宜昌的旧书市场很少而且旧书的价格很高。说到这里,他便邀请我到荆州去看看。

我们枝江清代以前一直隶属古荆州,相距不过50公里。过了一周,约了两三个同好一起到荆州。湖北荆州是著名的荆楚文化中心,同时又是名声遐迩的三国古城,它与长江边的古码头沙市相距6公里。沙市从晚清马关条约》后开埠,成为外国通商口岸,是历史悠久文化发达的码头城市。以前两个城市,前者是地区,后者是省辖市,近年地市合并为荆州市。两个古城的旧书藏量都很大。朋友给我们带路,在沙市园林路逛地摊,到井4州城内逛旧书店,走了三个旧书卖场,进了五家旧书店。旧书卖场大多有几十个摊位,地上摆开的书刊一片连一片,真可谓琳琅满目;旧书店里满坑满谷,四壁“顶天立地”全是书,使我们不得不佩服这就是古城的文化底蕴,这就是古城的骄傲。我们的兴趣和爱好不同,各取所需,第一次大家就买了个满载而归,近在咫尺之地让我们开了个大眼界。

接下来就使我们念念不忘了,或一周或半月或一月就再去淘一回。有时朋友发现了“好东西,”就打电话来,我们就赶紧过去淘书。大概有两年的时间,各种企事业单位由于机构合并或者改制,原有的公共图书室藏书源源不断地流入旧书市场,有计划经济时代不易买到的文史类图书;有早年出版的典籍;有近百年的各种报刊;有大量的旧版家谱族谱;有港台出版物;有各个时期出版的画册;有公款出版的各种地方志和年鉴;有近百年各种档案等等。如果按照图书分类法,好像不缺少门类,因为还有大量的机械、园林、医学、纺织、网络、电子等方面的书刊。这些书刊不仅品相好,而且保留有各单位藏书的借阅标签和标签袋,书上图章清楚,编号齐全。当时图书是计划分配的,不少的公共图书,大概因为与购书单位的读者不对路,或者与本专业无关,根本没有人借阅过。机关和单位的陈年老档,没有人去查找利用,机构改革时自然就沦为废旧品。有些新出的地方志和画册是赠送品,可能受赠人是忙于公务的领导,连包装纸都没有解开,扉页上的赠阅章油墨如新,放在家里多年,就当废品处理了。荆州地区和沙市市合并时,有个宣传机构把藏书全卖了,足足有近四吨,被三个开店的分了。朋友急得连连给我打电话,说是机不可失。好在这三个店主已经和我们有了交情,在店面和摊位都淘过了,还请我们到他们家里去看那些收来没有打开散捆的旧书,这使大家很感动。这批书很干净,只有新与旧的区别,翻着翻着,就不约而同地笑骂起来,“这个苕货,这些书怎么能卖呀!”“这个苕货把我们害得好‘苦’啊!”“老兄啊,你不要得了便宜唱雅调啊!”

这里除了大量国家出版社出版的文史类书刊,还有不少具有地方特色的书刊:一类是公开和内部发行的地方志,包括20世纪60年代的油印本志书、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县志、公社志、镇志、农场志和相当多的部门志,以及为修志编辑的各种资料汇编,打印本、铅印本、稿本和定本应有尽有;一类是地方政协编印的文史资料,包括全国政协和本省、外省政协编印的文史资料,其中有省市和县镇编印的;一类是档案资料,其中有清代到民国的各种契约、族谱、“黑材料”、文革传单、各类文件、日伪时期的军事地图和文字资料;一类是荆楚文化研究的书刊,包括周边的土家族苗族、巴文化等,其中有文物考古资料、地方风物著述、论文集、有关学术会汉和地方文化旅游节庆活动的宣传册,偶尔还可以找到外文本;一类是地方群众文化书刊,因为荆州是汉剧发源地,汉剧资料很宝贵。此外还有荆州花鼓楚剧和其他民间文艺资料、三民集成(民间故事、民间歌谣、民间谚语)及其资料稿本;一类是官方出版物,这类书往往数量多,价格便宜,如课题论文集、统计资料、规划方案等;一类是私家所藏清代后期到民国的线装书、石印本等等,其中有较多的古籍和报刊。荆州地连湘鄂,因而旧书市场有许多湖南的出版物,这其中有单位之间的交换或赠阅书刊,有作者的签名赠书。后来由于不断举办收藏品市场交易会,书贩们还带来了一些河南、安徽的出版物。一段时间,新闻媒体不断报道荆州旧书刊中的新“发现”。如辛亥革命时期编印的新课本,日寇侵华印制的分县军事地图等等。

跑了四年荆州,爱好写作的朋友说,他把国内出版的中外文学名著和纯文学刊物差不多找齐了;爱好收藏的朋友从当年中央政务院资料室的藏报到文革传单、方志稿本,家中已是盈帙满笥;我只选择经史子集的“原创”典籍和学术名著,找到了许多梦寐以求的名著,找到了许多久闻其名的书刊,实现了多年的愿望。我的所在地图书馆文史资料很缺乏,我搜集书刊资料,是为了参考和查阅,为自己的专业工作筹备资料库,不是为了收藏,因此淘旧书时,近年已经出版更新的史料和整理再版的学术名著,就没有挑选旧版本,放弃了不少学术名著的初版本。例如我已经在图书城买了陈寅恪先生著作的最新整理本,淘旧书时发现了陈寅恪先生著作的初版本就没有留下,等第二次去,这批书早就被收藏者全收走了,使我又感到有些后悔当时没有选走。(www.xing528.com)

有一些下岗工人做起旧书买卖,他们多半是当年十分红火的轻工业工厂的工人,家境不好,没有资本或者能力独立从事其他创业活动,每天利用中午和下午人们在家休息的时间,骑着自行车到处穿街走巷上门收旧书刊。每个双休日集中在沙市园林路花鸟市场附近摆地摊,以前有时被工商管理人员赶来赶去,后来开始收取摊位管理费,少数人在双休日外也在这里摆摊。开店的经营户,平时坐在店里,有些收废品的会把收来的旧书送来让他们挑选。除了参加双休日的地摊外,他们主要是钻路子到单位去收购处理旧书刊,数量大的,资金不足,他们就约几个关系好的店主平分。这使我们常常在几家旧书店找到同一个单位的藏书,一套书一部书往往要在参加收书的店主指引下,才能在几个旧书店中找齐。当然,他们很高兴和我们谈这笔生意的来龙去脉。

旧书的价格,是靠卖主的文化修养决定的。个人祖传的古旧书,价格较贵,往往很不容易成交。教师转行开旧书店的,价格虽然高,但是老板有时会从书找到合适买主的观点出发,给予优惠。但是也有几个人并不懂书,只是跟着感觉走,对资料性书刊猛加价。大多数旧书的价格并不高,常常便宜到使我们不好意思还价。比如,文革传单每张五角,清代契约是生意后的赠品。像我们这些打了几年交道的老“客户,”价格自然照顾。算了算账,2001年到2004年我买了248本旧书刊,平均每册5.5元,其中包括线装本、精装本、初版本、编号书、绝版书等等。1964年上海古籍书店影印的线装《天顺襄阳府志》和《嘉庆应山县志(天一阁藏本)》,前者四册价80元,后者40元,这是价比较高的。1955年9月中华书局出版汤用彤先生的《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初版本,上下册,价10元。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年初版本《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之二,内收《青楼集》、《录鬼簿》、《录鬼簿续编》,前二书据天一阁藏本整理,但书失去封面,价2元。金德建著《司马迁所见书考》,是1963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初版本,掉了封底,价4元。英国人呤唎的《太平天国亲历记》汉译本1961年12月初版本,上下册一套,价5元。这类古籍和学术著作由于借阅人少,长时间藏在图书室不动,书籍的品相都非常好。2005年旧书市场的货源发生了短缺,旧书的价格逐渐提高,全年买了30册,每册平均单价达到12.4元。而且书刊的品种减少,高质量的学术著作和古籍很不容易见到,以前的机会再难逢了。

当我们拿起这些旧书,就免不了回味这段淘书的日子。淘书的好日子过去了。但是,如果遇到外地流动书贩,或者又有哪个单位处理藏书,或者有人把自己的藏书拿出来卖,这种偶然的机遇,往往会给淘书人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淘书是个很有趣的事,它使你忘忧,它使你入迷,它使你念念不忘,它使你实现对某种书的企求,它使你遨游在知识的海洋里,聆听大师的教诲,和历史同行。

(作者工作单位:湖北省枝江市博物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