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明朝苏州状元吴宽的藏书家身份

明朝苏州状元吴宽的藏书家身份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马亮明朝苏州状元吴宽有“吴中文士第一人”之誉。藏书家吴宽在藏书事业方面为吴地文化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明朝苏州藏书家吴宽状元吴宽,字原博,号匏庵,又号玉延亭主,长洲人。这年,吴宽母亲逝世,他赶回苏州料理丧事,在家守孝三年。本文回顾他的一生,作为苏州状元藏书家的吴宽,他的品行及读书治学的精神,是值得我们继承和弘扬优秀的文化传统。中状元后,吴宽入翰林院为修撰,掌修国史。

明朝苏州状元吴宽的藏书家身份

马亮

【摘要】明朝苏州状元吴宽有“吴中文士第一人”之誉。藏书家吴宽在藏书事业方面为吴地文化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的品行及读书治学的精神,值得我们继承和弘扬。

【关键词】明朝 苏州 藏书家 吴宽 状元

吴宽(1435-1504),字原博,号匏庵,又号玉延亭主,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他自幼好学,不仅文章写得好,书法也好,青年时已颇负盛名。当时有“吴中文士第一人”之誉。成化八年连中会元、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因他学识渊博,为人敦厚,是东宫朱祐樟(即孝宗弘治皇帝)的老师。孝宗皇帝即位,他迁为左庶子,不久升为少詹事兼侍读学士。弘治八年(1495)擢升为吏部右侍郎。这年,吴宽母亲逝世,他赶回苏州料理丧事,在家守孝三年。按照惯例,吴宽离职后应有人补缺,但皇上不派人去补,留着空职,等吴宽回京后续任。吴宽回到京城,即转为吏部左侍郎,又侍奉东宫,做太子朱厚照(即武宗正德皇帝)的老师。弘治十二年(1503),吴宽升为礼部尚书,原有的官职继续兼任。此时,吴宽在朝廷的威望很高,受到皇上和官员的尊敬。七十高龄,他身体有病,几次要求引退,皇帝没有同意,后死于任上。追封他为太子太保,谥号文定。

吴宽是位大书法家,是吴门书派的开路人。他擅长正楷行草,对稍后进入书坛的祝枝山、文徵明、唐伯虎等人,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其著有《匏庵家藏集》、《书经正蒙》等,有书法精品《种竹诗卷》、《题赵孟頫重江叠嶂图诗》、《为唐寅求情札》传世。

他还是个有名的藏书家,家藏古籍甚多。撰有《丛书堂书目》一卷。吴宽的府第,即是现在怡园的所在地。门前的小巷,原名修竹巷。弘治十七年(1504),即吴宽逝世的那一年,为了纪念他,苏州知府林世远将巷名改为尚书里。此后一直沿用。本文回顾他的一生,作为苏州状元藏书家的吴宽,他的品行及读书治学的精神,是值得我们继承和弘扬优秀的文化传统。

长州(今苏州)地处吴中,风光秀丽,文化兴盛,名士辈出。吴宽受吴中山水、人文的熏陶,好学上进,年少时便以诗词、书法闻名遐迩。他忠厚仁义,孝敬父母,宽以待人,也大令乡党称赞。距长洲百里之遥有家富人,闻知吴宽大名,聘他为馆师,教儿孙读书写字。主人家有个女儿,年方十六。有一次,她偷偷窥视新来的教书先生,见吴宽一表人才,听人说他德才也佳,大为倾心,每天早晚都精心烹制一碗肉羹,遣身边的丫鬟送去。当吴宽得悉小姐有意于他时,便托辞离去。这件事他一直讳言,深怕影响了那位痴心女子的名声。直到老年听说那位女子已死去,才向子孙道及。

像这样处处为他人着想的事,不胜枚举。他十分海量。即使当面不遭羞辱,他也不介意。他有个同乡,因某事怨恨他,一心想报复。一次,吴宽携夫人出游,那人跟在他的车骑后面大骂。仆人想教训他一番,被吴宽喝住,他像没听见一般、心平气和地坐在车上。那位同乡不解气,又凿去了吴宽为苏州府府学题写的碑文。官府追查,吴宽为同乡开脱道:“我那篇文字也的确不值得保留。”

吴宽虽然才华横溢,但科举也不是一帆风顺。一次,他落第后闻母病,匆忙回家,过关卡时忘了通报,关吏扣留了他,他赋诗一首献上:“献策金门苦未收,归心日夜水东流。扁舟载得愁千斛,闻说君王不说愁。”那关吏读罢诗,很是惭愧,释放了他。他才气高,有时也不免傲一些。有一次,有人来求徐有贞写墓志。徐有贞的名声不是太好,“土木堡之变”后,蒙古族瓦部首领也先扬言南下,徐有贞害怕了,建议迁都南逃,遭到于谦的指斥,为人讪笑。但此人很有学问,《明史·徐有贞传》说他于天文、地理、兵法、水利巫术等等,无不谙究。他是吴县(今江苏苏州)人。苏州府所在分作两县,一是长洲.一是吴县。故吴宽与徐有贞算是同乡。吴宽慕他才学,投在他门下。见那人来讨墓志,吴宽问:“你是想让个大官写墓志以光宗耀祖,还是想得到传世佳作呢?”那人道:“当然要传世佳作了!”吴宽说:“有个吴宽秀才,他的作品足以传世,何不去求他?”

吴宽从小仁义厚道,入仕之后,官场上的尔虞我诈风气并没使他同流合污,他依旧那么仁义厚道。有名贺恩者,与他是同榜举人,在北京染疾,吴宽把他迎入府邸,朝夕侍候。贺恩不幸病死,吴宽极悲,素衣一月,为他服丧。有个乡人死在京师,没钱买棺材,其子借贷于人。吴宽闻知恻然,亟命把钱还给人家,自己拿钱买棺材给乡人。家乡有田数顷,收获物常常用来周济贫困的邻里亲戚。

他为人和气,无激烈言行。但他决不盲从,遇有他认为不可以的事,必加谏争。他对功名利禄看得很轻,不汲汲于功名,不戚戚于富贵。在翰林院当修撰时,在居室的东边建了一个花园,种上花草。退朝后手执书卷,吟哦其中。逢良辰佳节,设宴招客,分题联句以乐。他的名望很高,却不能入阁,众人都替他惋惜,他却说:"我就没想入阁。如今做个尚书就心满意足了。”

他的品行备受时人称道,万历十七年(1589)状元焦竑在8卷本《玉堂丛话》中,记载吴宽品行的条目最多。清人修的《明史·吴宽传》也说他品行高洁,不沽名钓誉,自守以正。

宪宗成化八年(1433)二月,吴宽终于考中会试,并且夺得第一名。按科举成规,会试后的殿试于三月初举行,而成化八年的殿试延至三月十五日举行。吴宽以一道出众的时务策,一举夺得第一甲第一名的桂冠

中状元后,吴宽入翰林院为修撰,掌修国史。不久,被派往东宫,侍从皇太子朱祐槿。这是一个教导皇太子仁义道德,侍从他赋文弄墨的官职。成化二十三年八月,宪宗驾崩,皇太子即位,年号“弘治”,是为孝宗。吴宽迁为左庶子,一个东宫的侍从顾问官。当时,孝宗年方18岁,还没儿子,吴宽这个官位是个虚衔,他以此官参修《宪宗实录》,书成,进宫为少詹事兼侍读学士。少倍事是太子东宫衙门詹事府的副长官,也是个虚衔,他的真实职务是侍读学士,侍从孝宗读习经史。

弘治八年(1495).吴宽被擢为吏部右侍郎。不幸的是,老母去世,他离职奔丧,守丧三年,服满回家,出任詹事府詹事,入直东阁,凡有诰命,都由他起草,但平时仍在东宫,侍从皇太子朱厚照。

孝宗是励精图治、有所作为的皇帝,但皇太子朱厚照不学无术,变着花样玩乐。他身边又有刘瑾等奸宦,迎合他的心理,纵他游玩,常以游玩来打搅学习。作为太子东宫衙门的长官,吴宽有教导之责却无训斥之权,他只得率其同僚上疏孝宗,说:“东宫讲学,寒暑风雨则停,朔望令节又停,一年不过讲数月,一月不过讲几天,一天不过讲数刻。进讲时间少,辍讲之日多,岂容再以别的事来妨碍诵读。古人八岁从师,即宿于外,无非是想去掉孩童习气,亲近正人君子。老百姓都这样,况且皇太子!”孝宗嘉而纳之。

弘治十六年,进官礼部尚书,兼职如故。当口寸内阁首辅乃洛阳(今属河南)人刘健,内阁大臣有余姚(今属浙江)人谢迁、茶陵(今属湖南)人李东阳。谢迁也擅长诗词,但不及吴宽写得好,他是成化十一年状元,比吴宽晚一科。谢迁觉得吴宽的才学和资历都比自己高,想引吴宽入阁,共掌朝政。但刘健不同意,吴宽遂不能入阁。(www.xing528.com)

弘治十八年五月六日,孝宗病死,皇太子朱厚照即位,年号“正德”是为武宗。这是一个荒淫无道的君主。他整日与奸宦刘瑾等人玩乐,置国政民事于不顾。正德元年(1506)十月,刘健、谢迁两人辞职回乡。临去时,谢迁再次荐举吴宽入阁,武宗未准。吴宽虽众望所归,但终未能入阁,老死于礼部尚书任上。武宗诏赠太子太傅,谥号“文定”。墓在吴县木渎花园山。

吴宽在诗词上造诣极高。他赋诗作词,不事雕琢,意味隽永,纾徐如欧阳修,老成则如韩愈。在他的诗中,《赋黄楼送李贞伯》是佳作之一。诗云:“维河有源星宿同,鲁河积石思神功。浊流汗漫失故也,积石却与澶渊通。平郊脱辔万马逸,一夜径度徐州洪。徐州太守苏长公,夜呼卒伍登城墉。一身未足捍大患,岂无木栅兼竹笼。戏马台等二十里,筑堤横亘长如虹。高城不漫三版耳,挽回鱼鳖仍耆童。防河录成天有工,黄楼高起城之东。五行有土可制水,底用四壁涂青红?太守登楼宾客从,举杯酹水临长风。河伯俯首受约束,不敢更与城争雄。水流滔滔向东去,纾徐演漾殊从容。负薪投璧竟何用,汉家浪筑宣房宫。自公去后五百载,水流无尽恩无穷。我生慕公公不逢,安得置我兹楼中。颍滨淮海独何幸,留得两赋摩苍穹。凤池舍人今李邕,南行别我何匆匆?此邦万灵日凋瘁,赖尔继续前贤踪。暇日登高倘能赋,封题须附冥飞鸿。”

他的词在当时独步文坛,备受称道。《采桑子》一首,是其代表作。词云:“纤云尽卷天如水,芦荻风残,松竹霜寒,更着前溪月满山。画船红映金尊酒,子夜歌阑,缓吹轻弹,得意人生且尽欢。”

吴宽一生著述颇丰。今存者尚有《家藏集》70卷等。对《家藏集》的文笔,后世也颇多推崇。《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其文章和平恬雅,有鸣銮佩玉之风。”“诗笔更深厚醇郁,追踪作者。盖成弘之际,正文体极盛之时,有杨士奇等以导其波澜,有李东阳等以为之推挽,而宽之才气,更足以笼罩一时,明代中叶以后,吴中文士未有能过之者,”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到明末清初时,吴宽丛书堂的藏书开始散失于民间。毛晋汲古阁得丛书堂旧抄最多。

吴宽,善书法。书法师宋苏东坡,能于滋润中出奇崛,自成一格。明王鳌《震泽集》日:“宽作书姿润中时出奇倔,虽规模于苏,而多取自得。”他识广博学,题跋较多。墨迹有《种竹诗》、《题赵孟頫烟江彝嶂图诗》等精品。《种竹诗卷》,书于弘治七年(1494),时年60余岁。纸本墨迹,行书,长卷。纵28.2厘米,横582.6厘米。上海博物馆藏。《过云楼书画记》著录。这件作品初看有苏轼面目,其实字里行间蕴藏着晋人遗风。吴氏书写此作品时,用笔丰腴,字势略扁微欹侧,但并没有像苏轼字欹侧那样重,而且有的字略向左倾斜,使字的重心靠近左上角,但大部分字字势较正,结字变化丰富,一字中间行、楷笔画,有个别字还兼有行草笔势。尤其字与字间遥相呼应,显得和谐有致。字字痛快利落,内含筋骨,意态浑然。故从此书技巧看,无疑是他的上乘之作。

吴宽对书法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说:“今书家例能文辞,不能则望而知其笔画之俗,特一书工而已。”他强调书者应当能诗能文,否则,一眼就能看出它的俗气,十足一个书匠。末《宣和书谱》上说:“大抵饱学宗儒,下笔处无一点俗气而暗合书法,兹胸次使之然也。”有渊博学识的书法作者,写出来的字大都很高雅,没有一点俗气而又有一定法度,原因就在于他们胸中的学识产生了作用。

吴宽喜藏书、抄书,藏书多抄本。《静志居诗话》云:“是时吴中藏书家多以秘册相尚,若朱性甫、吴原博、闫秀卿、都玄敬辈皆手自抄录。匏庵遗书流传者悉公手录,以私印记之,前辈风流,不可及也。”古代考状元,一是看文采,二是看书法。因书法欠佳而名落孙山的不乏其人。状元大多写得一手好字。然而,真正能称得上书法家的状元,并在书坛艺苑中留名垂世的却是凤毛麟角。吴宽便是一位名副其实的状元书法家,善写真、行、草书。吴宽手抄的卷帙,自署“吏部东厢书”字样,都为其晚年手笔,非常珍贵。抄本用红印格纸,版心有“丛书堂”三字。清朱彝尊《尊前集后》云:“康熙辛酉冬(1681),予留吴中,有持吴文定公手抄本告售。书法精楷,卷首识以私印,书肆索值三十金。”叶昌炽《藏书纪事诗》曰:“吏部东厢晚年笔,后来一字一琅讦。纵横深得髯苏意,郁律蛟螭涧底蟠。”赞美他的书法师承苏东坡,精彩奕奕,故他的抄本书弥足珍贵。叶德辉书林清话》说,自明以来,藏家最重视并争购的抄本,首列吴抄。

吴宽抄本有《尊前集》2卷,《大唐传载》1卷,魏嵇康《嵇中散集》10卷,晋陆云《陆士龙文集》10卷,晋嵇含《南方草木状》3卷,晋郭璞《山海经传》18卷,又《穆天子传注》6卷,汉赵岐注、题宋孙爽疏《孟子注疏解经》14卷,《墨子》15卷又1种3卷,唐独孤及《毗陵集》20卷,唐皇甫混《皇甫持正文集》6卷,唐方干《元英先生诗集》10卷,唐韩偓《韩内翰别集》1卷,唐王建《王建诗集》1卷,宋赵与时《宾退录》10卷,宋刘忠恕《裔夷谋夏录》2卷,宋苏辙《苏黄门龙川略挚》10卷,宋苏籀《栾城遗言》1卷,宋米芾《宝晋英光集》6集,宋苏舜钦《沧浪集》15卷,宋柳开《河东先生集》16卷,宋宋敏求《春明退朝录》3卷,宋王巩《甲申杂记》1卷,又《闻见近录》1卷,又《随手杂录》1卷,宋董逌《广川书跋》10卷,宋刘国器《纲目分注发微》10卷,宋李石《续博物志》10卷,《灵草通玄秘要》1册,宋洪适《隶释》27卷,宋赵明诚《金石录》30卷,宋史绳祖《学斋佔毕》4卷,宋魏了翁《鹤山渠阳读书杂抄》不分卷《经外杂抄》不分卷,宋罗大经《鹤林玉露》18卷,宋程卓《使金录》1卷,末范成大《石湖居士文集》34卷,宋李之仪《姑溪居士文集》前集50卷后集2卷,宋张之干《芦川词》2卷,元朱思本《贞一斋诗文稿》2卷,又《贞一斋文稿》10卷,元周巽《性情集》6卷,朱元璋《明太祖文》不分卷,明末濂《箩山杂言》1卷,又《诸子辨》1卷,明陈顽《闲中今古》4卷,明陶安《辞达类抄》19卷,明方凤《夷俗考》1卷,又《物异考》1卷,明镭绩《霏雪录》2卷,明陶宗仪《说郛》332种,《经济类编》存35卷。

稿本有《吴文定公诗稿》(不分卷),明王谷祥题首,王世贞、清梁章钜、韩葑、尤兴诗、叶延琛、朱珔题诗,明文嘉、王稚登、清钱谦益、查新、石韫玉跋,国家图书馆藏;《吴氏丛书堂外集》(不分卷),吴家桢跋,国家图书馆藏。

[1]叶瑞宝.苏州藏书史[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

[2]范凤书.中国私家藏书史[M].郑州:大象出版社,2001

[3]李嘉球.苏州状元[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1998

[4]钱万里、陆汉荣.古代苏州藏书家以抄书保存流传典籍功绩评述[J].新世纪图书馆,2004(2):67-69

[5]陈建忠.苏州藏书家在中国私家藏书史上的地位及影响[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5(2):56-58

(作小工作单位:苏州大学教育服务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