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王朝的命运:千古一帝放大招,风闻言事

王朝的命运:千古一帝放大招,风闻言事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沈上达之死惊动了康熙,康熙派刑部侍郎禅塔海审理此案。缴获的所有赃款拨给户部,充当军饷。康熙二话没说,立即下令将穆尔赛捉拿到北京城,审讯之后,钱珏的检举均属实。风闻言事,意即只要捕捉到未经证实的八卦消息,就可以向朝廷举报。明朝曾经一度盛行,因为风闻言事极易造成官员之间的相互攻讦,影响团结,所以在顺治和康熙初期都禁止。在这危机关头,康熙下定决心重开风闻言事。

王朝的命运:千古一帝放大招,风闻言事

顺治是清军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他六岁登极,年轻有为,志向高远,尤其是朱元璋风格的反腐措施,奠定了大清两百六十多年的基业。公元1661年,顺治驾崩,年仅二十四年,把一个井然有序的庞大帝国留给另一位更伟大的少年天子——康熙。康熙即位也只有八岁,由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和鳌拜四大臣辅政。鳌拜虽然身居四辅臣之末,但是他野心勃勃,根本不把年幼的康熙放在眼中。经常在康熙面前大呼小叫,训斥群臣,有时故意拒绝执行康熙的旨令。康熙亲政之后,鳌拜仍旧视他如无物,擅权决杀、结党营私,骄横无比。甚至有可能包藏祸害康熙的叛逆之心。有一回,康熙去探视鳌拜,鳌拜竟然在卧席下放着一把利刃。被康熙的侍卫搜出之后,场面一度剑拔弩张,最后还是康熙镇定自若,化解了一场危机。

鳌拜气焰熏天,任何人都受不了,更别说康熙这么一个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了。所以康熙亲政之后,整顿吏治的最主要任务是铲除权臣,巩固自己的地位。公元1669年,十六岁的康熙与亲信索额图合谋,生擒鳌拜,清除鳌拜集团的残余势力。

灭了鳌拜之后,“三藩”、河务、漕运又成了康熙的当务之急,把惩贪重点放在对官员的思想教育上,多次强调当官要有官德,廉洁自律

平三藩、收台湾,康熙奋斗了十一、二年,终于在公元1683年完成全国的大一统。地位巩固了,政权稳定了,康熙开始把目光转向“察吏安民”上。康熙的治国理念与老爹顺治如出一辙,都强调惩贪的重要性。——“治国莫要于惩贪”、“治天下以惩贪奖廉为要务”。

在这之后被揭发第一起重大贪污案是公元1684年的宜昌阿、金隽侵吞逆产案。尚之信是平南王尚可喜的儿子,在吴三桂叛乱期间拥兵自重,成了一株在风中摇摆不定的墙头草。结果公元1680年尚之信被绑送北京,赐死,搜刮的家产也没入官府,康熙把尚之信的家产交给刑部侍郎宜昌阿、广东巡抚金隽看守。万万没有料到,康熙这一决定是让两只馋猫去看守鱼库。

宜昌阿、金隽抵不住尚之信府中金银珠宝的诱惑,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合谋舞弊,私吞了部分财宝,并收受平南王府参将沈上达的贿赂,累计高达八十九万两白银。又惧怕事情败露,就杀人灭口,干掉沈上达。

沈上达之死惊动了康熙,康熙派刑部侍郎禅塔海审理此案。禅塔海又收取了宜昌阿和金隽的贿赂,假称沈上达属自缢而亡。禅塔海还发誓说,要是沈上达死于其他原因,自己愿领死罪。妄图以此来蒙骗年轻的皇帝。

但是康熙的眼睛是雪亮雪亮的,马上下令将禅塔海拘禁,与宜昌阿、金隽等人一并严加议处。最后议政王大臣会议一致通过,宜昌阿、金隽斩立决,禅塔海革职。缴获的所有赃款拨给户部,充当军饷。

在严查宜昌阿、金隽贪污案的同时,御史钱珏弹劾山西巡抚穆尔赛属官征收的火耗甚重,结果又曝出了一起贪污案。火耗是什么回事?万历首辅张居正变革期间,推行一条鞭法,把百姓上交的碎银重新熔化,铸成银锭,纳入国库。在重铸时必定有所损耗,这个损耗的差额就称为火耗。当然,羊毛出在羊身上,这笔火耗作为赋税的附加税,还得从老百姓那儿剥削而来。猫腻就在这里,征税时加征的火耗大于在熔铸过程产生的实际火耗,万历时期征收的火耗高达百分之二、三十,而清朝有时更是超过百分之五十。这一块利润差额就发放给地方官员作为福利。

接到钱珏的揭发之后,康熙马上召开大学士、九卿会议,询问穆尔赛居官如何?但是户部尚书科尔坤、左都御史陈廷敬等群臣都说他为人朴实、不生事。这岂不是官官相护吗?康熙心中狐疑,就让御史钱珏亲自去调查。结果发现穆尔赛不但多加了文水等县的火耗,而且在女儿出嫁无耻地向下属索取贿赂。更有甚者,已经被革职的通判张谦,勾结穆尔赛的家人,打着穆尔赛的招牌,四处招摇撞骗,诈取官员的钱财。

康熙二话没说,立即下令将穆尔赛捉拿到北京城,审讯之后,钱珏的检举均属实。这下子康熙火了,痛斥科尔坤和陈廷敬等人,不是说穆尔赛为人朴实、不生事吗?康熙因而训斥群臣,“朕不行立断,谁肯执法耶?治天下以惩贪奖廉为要,廉洁者奖一以劝众,贪婪者惩一以儆百。”当即诏令将穆尔赛处以极刑,以杀鸡儆猴。

为了疏通言路,发动全民反腐,让贪腐分子成为过街老鼠,无所遁形,康熙还鼓励打小报告,祭出风闻言事的招法。风闻言事,意即只要捕捉到未经证实的八卦消息,就可以向朝廷举报。明朝曾经一度盛行,因为风闻言事极易造成官员之间的相互攻讦,影响团结,所以在顺治和康熙初期都禁止。但是穆尔赛贪污案暴露出朝廷内外腐败成风,相互包庇。在这危机关头,康熙下定决心重开风闻言事。公元1687年,康熙告谕大学士,“凡参劾贪官、其受贿作弊之处、因未曾亲睹、无所凭据、畏缩而不行参劾者甚多。今间有弹章,亦止据风闻参劾耳。岂有身与之通同受贿作弊,而顾肯参劾之耶?向者原有风闻纠弹之例。辅政大臣停止。今再行此例,贪官似有儆惧。若有挟讎参劾者,审明果系挟讎,自有反坐之典在。”

风闻纠劾重启之后,言路大开,反腐机构——都察院成了当时最忙碌的官署,御史们整天忙着搜集材料,打听花边新闻,结果一个个巨贪大腐纷纷落马。其中最为震撼的是公元1688年有“铁面御史”之称的郭琇扳倒了权臣、大学士明珠党案。

郭琇是山东即墨人,曾经也是个臭名昭著的贪官污吏。公元1670年郭琇进士中举,九年之后出任吴江县令。刚上任时,郭琇的顶头上司江宁巡抚余国柱是大贪官,四处搜刮民财。上梁不正下梁歪,余国柱贪,郭琇比他更贪,闹得天怒人怨。不久,余国柱调走了。新来的江宁巡抚汤斌是个如假包换的大清官,他上任之后烧的第一把火就是向全省通报郭琇的贪腐行为。郭琇跑去见他,我之所以贪酷,是因为前任余国柱贪婪。我不跟着贪婪,就没法混下去了。请给我一个月时间,让我洗心革面。如果到时再听到我的坏名声,任你处置好了。

汤斌就给了郭琇一次机会,姑且听其言、察其行吧。郭琇回到吴江之后,马上进行大扫除,将办公署衙洗得一尘不染。他告诉众人,“前令郭琇已死,今来者又一郭琇也。”——过去的郭琇已经死了,今天又来了一个新的郭琇。从此郭琇走上清廉之道,名声日益卓著。

汤斌很高兴,这家伙是浪子回头金不换啊!立刻向康熙推荐。于是在公元1686年,郭琇被提拔为江南道御史。任职期间,郭琇弹劾河道总督靳辅治理黄河无功,结果靳辅被罢官。郭琇由此捞到了政治资本,两年后升任左佥都御史(相当于中纪委副书记的助手)。

在处理靳辅案时,康熙曾经问郭琇一句话,“廷臣中有掣肘河务者,尔于本内曾言及否?”——朝廷上有重臣插手治黄的事,你在奏疏中提到没有?

郭琇当即领会到康熙话中有话,在他上任的第二天,就做出惊天之举,上了一道《特纠大臣疏》,弹劾权臣、大学士纳兰明珠,连曾经的老上级余国柱等人也告了一把。这个余国柱一年前升为武英殿大学士,攀附明珠,一切唯他马首是瞻,被人讽之为“余秦桧”。在《特纠大臣疏》中,郭琇罗列明珠和余国柱的罪状有:

(一)专断独行,投机取巧,贪污受贿。内阁里凡有票拟什么的,全是明珠一人说了算,余国柱只是唯唯诺诺的跟屁虫而已。明珠帮人呈送奏疏,如果皇帝赞扬,明珠邀功是他推荐的。如果皇帝不满意,明珠就说多亏了他和稀泥。八面玲珑,骗取官僚们的信任,有时还趁机索贿。所任用河道总督靳辅治理黄河,耗费银两无数,大都被他们三人私分。而靳辅有明珠、余国柱当靠山,敢于为非作歹,甚至违逆皇命。(www.xing528.com)

(二)结党营私,卖官鬻爵,钳制言论。明珠的党羽,满人有尚书佛伦、葛思泰及其族侄侍郎傅腊塔、席珠等,汉人则有余国柱、李之芳、熊一潇等。尤其是余国柱,简直就是囊橐(混蛋草包)。地方总督、巡抚、布政司按察使学政使,职位一旦空缺,都被余国柱按职论价,兜售牟利。由此造成地方督抚贪残刻薄,任意盘剥百姓。明珠、余国柱还插手六科、都察院的事,钳制言论。谁要想进六科、都察院,明珠、余国柱都跟他们约定,日后若有奏疏先要经过他们过目等等。

平心而论,明珠的专权腐败都是康熙一手造成的。为避免皇室贵勋索额图一股独大,康熙坐视甚至纵容明珠势力的不断增长,借以牵制索额图。但是明珠又毫无节制地独揽朝政、贪财纳贿,渐成尾大不掉之势。康熙再也看不下去了,所以郭琇的《特纠大臣疏》一呈上来,康熙果断做出决定,将五位当朝大学士撤换了四位,明珠、余国柱、勒德洪勒令革职,李之芳罢官回籍。并惩处了涉案的大批高官,吏部尚书科尔坤、户部尚书佛伦、工部尚书熊一潇亦等被解职。

明珠案发不久,御史陈紫芝又弹劾明珠的党羽、湖北巡抚张汧在任上贪污九万两白银。康熙派遣户部湖广侍郎色楞额前往勘讯,案情越来越复杂,案中案接连不断,包括康熙身边的亲信或名臣诸如高士奇、徐乾学、陈廷敬等人都被卷进去,引发官场的大地震。

色楞额查案回来报告康熙说,张汧揭发了荆南道参议祖泽深、枝江知县赵嘉星等人贪污。试图以此来转移视线,为张汧开脱。因为张汧此人非同小可,不但是明珠的心腹,更是康熙身边大红人陈廷敬的亲家。听取了色楞额的汇报,康熙很不满意,认为色楞额有包庇罪犯的嫌疑。于是派遣一个特别侦察组南下调查,其成员包括有“天下第一廉吏”之称的直隶巡抚于成龙、山西巡抚马齐、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开音布等三人。

于成龙三人很快就查出,张汧之前担任福建布政使时贪污无数,挥霍一空。为此勒索下属官员胡戴仁等、向盐商摊派,勉强凑合了九万两,用以抵还在福建任上的亏空。而祖泽深则是向百姓李二杨等人勒索白银八百两。康熙气得差点儿晕过去,下令严惩涉案官员:

户部侍郎色楞额查处不实,斩首。

张汧、祖泽深索贿受贿,绞死。

湖广总督徐国相包庇罪犯,革职。

布政使胡戴仁、按察使丁炜,降二级调用。

大学士梁清标、尚书熊一潇、户部侍郎王遵训、内阁学士卢琦、大理寺丞任辰旦等人因举荐担保张汧,全部被革职。

贪污漩涡案到此并没有结束,两年之后,公元1690年,已卸任的安溪知县孙镛告发福建巡抚张仲举、布政使张永茂,侵吞库帑,再次引发福建官场的大地震,有六名知府被抓,数十名州、县官员受到牵连。

康熙登时惊呆了,让于成龙的继任者直隶巡抚郭世隆到福建去调查。窟窿越捅越大,挖出了张仲举与前任福建布政使张汧合谋篡改赋税档案,侵吞了大量税银,将其捏造成百姓拖欠未上缴的罪行。

大贪官张汧调迁湖广巡抚时因挪用官物,肆意挥霍,造成福建库帑亏空三十余万两白银。而张仲举之前在湖南布政使任上也贪污了赃物无数。两人盯着黑洞洞的窟窿,心中一阵发毛。那可是杀头的大罪啊!就相互约定,赶紧设法堵掉窟窿。张汧调任湖北巡抚后,靠勒索下属和盐商,总算筹足了九万两,但是离三十余万还差远哩。随着张汧事泄被杀,张仲举越发慌了神,加紧搜刮民财,以弥补福建库帑的亏空。但为时已晚,龌龊事全被曝光了。张仲举、张永茂步张汧之后尘,被处以极刑。

从靳辅开始,到明珠,再到张汧,最后到张仲举,案中有案,扑朔迷离,终于水落石出,真相大白。这一连环案的破解,举国振奋,朝政风气为之一新,御史郭琇、陈紫芝等反腐斗士也名噪一时。在此后三、四十年间,康熙继续毫不留情地痛击贪腐分子,先后查处大批贪污要案。

公元1688年,陕西按察使索尔逊贪污受贿一百六十两白银,按照《大清律》,被处以绞刑。公元1691年,有人举报吏部主事朱敦厚在任山东潍县知县时,擅自私派贪污赃银四万余两,案结后朱敦厚被处以绞刑。任刑部尚书徐乾学、山东巡抚钱珏受到牵连被革职。公元1695年,康熙大赦天下,但是重申“除贪官污吏、行间犯罪,与十恶等死罪外”,将贪官污吏排在大赦黑名单的第一位。公元1698年,山东发生饥荒,巡抚李炜身为父母官,不知抚恤百姓,犯下严重渎职罪,被康熙罢官。

康熙晚年吏治有所松弛,官吏腐败有加剧的倾向,贪贿赃款数字越来越大,导致国库亏空严重,出现了“日不暇给”的尴尬情况。公元1710年,四川布政使卞永式征收钱粮时非法加派,用以贿赂巡抚能泰,结果能泰被处以绞刑。公元1715年,户部尚书赵申乔的儿子山西太原府知府赵凤诏贪污受贿三十万两,被处死。公元1710年的户部尚书希福纳贪污案涉及人数高达一百一十二人,赃款累计六十四万两。如此特大级贪污案令人怵目惊心,但是康熙却做了宽大的处理,“朕反复思之,终夜不寐,若将伊等审问,获罪之人甚多矣。”——由于担心牵涉面太广,影响朝廷声誉,康熙只革去希福纳的职务,其余的涉案官员在吐出赃款后都予无罪释放。

康熙在位六十一年,朝廷一、二品高官犯罪案件九桩,而顺治在位十八年间就有六桩,可见康熙的反腐举措效果确实不错,对澄清吏治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