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公元1289年元蒙王朝统一中国后,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江南及西南地区的经济遭到很大的破坏,呈现衰退之势,而北方的大都(北京)及其他城市却畸形地繁荣。汉族士人在民族压迫下失去了科举入仕的通途,有的转向城市通俗文学创作,走宋代书会先生的道路。中国市民文学在新的历史文化条件下仍继续保持着发展的态势,但与两宋时期比较则有明显的变化:宋词的小唱伎艺、诸宫调及其他说唱文学为北方新兴的散曲所取代了;南戏昔日的光荣让与北方的杂剧了;元人话本沿袭宋人旧本而缺乏创新意义,侧重于长篇讲史的方向发展。这些都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的审美理想与审美趣味的转移。公元14世纪末叶,即元代末年与明代初年,市民文学的发展出现了两种新动向,即南戏的复兴与长篇小说的出现。南戏五大本——《荆钗记》《白兔记》《幽闺记》《杀狗记》和高则诚的《琵琶记》在艺术上和舞台上的成功,预示了南戏兴盛的时期即将到来。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和施耐庵的《水浒传》以典范之作呼唤中国白话小说繁荣局面出现。然而明王朝于公元1368年建立之后的一百五十余年间,除了元明之际的南戏五种和长篇小说两部而外,这一段时期的市民文学史几乎是空白的一页,也许是高潮来临之前的沉寂现象。
关于五大本南戏和十余种话本,它们虽然在戏剧史和小说史上有突出的地位,但从文学的观点来看它们在题材与艺术方面都没有多大的创新意义。《三国演义》和《水浒传》虽然成书于元明之际,但它们的刊行则是在明代中期城市通俗文学开始走向繁荣之时,所以将它们并入中国四大古典小说探讨。元代文学最具创新意义的是杂剧与散曲,它们总称为元曲,被文学史家誉为时代之文学。元人杂剧今存约一百五十余种;元人散曲今存小令三千八百五十三首,套曲四百五十七套。元曲的题材和内容都十分的广阔丰富;元曲著名作家辈出,皆形成各自的艺术风格。对此,我们仅从市民文学的视角探讨它们的世俗题材和市民趣味。(www.xing528.com)
明刊《元曲选》插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