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温庭筠、韦庄和花间派词人的词-《中国文学史·隋唐五代文学史》

温庭筠、韦庄和花间派词人的词-《中国文学史·隋唐五代文学史》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温庭筠尝在丞相令狐绹府中作客,待遇甚优。温词受到过南朝宫体诗的影响,同时它们又直接影响到花间词派的创作。“花间派”正是在这样的社会风气中出现的。作家十八人中除温庭筠、皇甫松、张泌、和凝、孙光宪外,余皆为蜀人或仕于蜀者,如韦庄、薛昭蕴、牛峤、毛文锡、牛希济、欧阳炯、顾夐、鹿虔扆等人。“花间派”词人奉温庭筠为鼻祖,而他们词作的不良倾向却大大超过温庭筠。花间词人中,韦庄艺术成就最高。

温庭筠、韦庄和花间派词人的词-《中国文学史·隋唐五代文学史》

温庭筠(812—870?),本名岐,字飞卿,太原人。他诗思敏捷,尤工律赋,八叉手而八韵成,时号“温八叉”,但屡试不第。他的诗和李商隐齐名,称“温、李”,又因他与李商隐、段成式同为骈文高手,都排行十六,时人便将他们的骈体文风呼为“三十六体”。温庭筠尝在丞相令狐绹府中作客,待遇甚优。时唐宣宗好歌《菩萨蛮》,令狐绹假其修撰密进之,且戒其勿泄,温却遽言于人。后绹又问“玉条脱”典出何书,温说出《南华经》,且言“非僻书也,或冀相公燮理之暇,时宜览古”。温又曾说“中书堂内坐将军”,以讥令狐绹没有学问,因而更被疏远。他性格傲岸,不畏权贵,一生功名微薄,仅做过方城尉和国子助教一类小官。政治上的失意带来生活上的放荡,《旧唐书》本传称其“士行尘杂,不修边幅”,又曾“与新进少年狂游狭邪”,颓放的生活形式和精神状态对他的诗词创作均有影响。

温庭筠的诗比较注重形式的美,多写自己的身世之感。如其《春日将欲东归寄新及第苗绅先辈》有云:

几年辛苦与君同,得丧悲欢尽是空。

犹喜故人先折桂,自怜羁客尚飘蓬。

三春月照千山路,十月花开一夜风。

知有杏园无计入,马前惆怅满枝红。

就写出了一个不第者的沉沦之痛,其近体诗中佳作较多,又如《经五丈原》:

铁马云雕共绝尘,柳阴高压汉营春。

天清杀气屯关右,夜半妖星照渭滨。

下国卧龙空寤主,中原得鹿不由人。

象床锦帐无言语,从此谯周是老臣。

诗人对诸葛亮壮志未酬、后继无人表示惋惜,对他死后,刘禅昏庸,致使主降派当权的亡国教训深有感慨。诗见识卓越,语言工炼,格调清峻。又如《商山早行》: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檞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诗处处紧扣山间早行的特点着笔,晨起铎鸣,月在天,鸡鸣在耳,板桥上出现的第一行脚印等等,一片静寂景象,加上残梦在胸的人,浑是一幅山间早行图。颔联二句不用闲字,景中有情。梅圣俞对它评价极高,把它作为“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的例子,以为“道路辛苦、羁愁旅思,岂不见于言外乎”(欧阳修六一诗话》)。

温庭筠是唐代写词最多的诗人,有《握兰》、《金荃》集,今已不存。《花间集》中录有温词六十多首,用调十八。其词写的多是妓女、宫女、戍者妻、商人妻、采莲女、女冠等类人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词浮艳轻靡,带有浓重的脂粉气,词风香而软。温词受到过南朝宫体诗的影响,同时它们又直接影响到花间词派的创作。但温词文笔细密,抒情宛转含蓄,措词巧丽,在艺术上有它独到的地方。如《菩萨蛮》之一云: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此词写思妇梦醒时的情思。首句写其睡梦初醒,目睹枕屏上“小山重叠”而引动离情,想到久别之人远在他乡,不免心情惆怅,恹恹懒起。三、四句写其梳妆,着一“懒”字、“迟”字,足可见出她黯然神伤、愁思难排的心理。过片写其簪花动作,“花面交相映”见出其美。下写着衣,又用她见到衣上绣的鸟儿成双成对来表现其孤单感。显然,词中所写思妇的动作、心情都与她梦中见到离人有关。而人物心情的流露全从作者对人物形态、动作、衣饰以及器物的客观描写中表现出来。从这首词可以看出温词的几个特点:一是以妇女的形貌、心理为表现对象,写恋情,写离愁别恨。二是常常选择富有特征的物象、情事,对其作出精美的客观描写,而不作叙述式的说明,让读者从词所提供的场景、形象去把握词的内容。三是词采艳丽、生动、含蓄。又用字准确、传神,如词中“欲度”二字将两种静态物象贯串在一起,生动地描绘出一位病态丽人的形象。又“弄妆梳洗迟”的“弄”字,分明包含着那女子的无限要好之心和无限幽微之怨。至于词采的金碧辉煌、艳美绮丽,读词即见。

他也有词风朴素之作,如《望江南》写思妇盼望归人的情态,即以素描手法、平淡语言为之。词云: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alt洲。

唐亡,中国历史上相继出现五代十国。在十国中,前蜀、南唐地理优越,经济比较繁荣。这些割据地区的统治者,醉生梦死,生活荒淫奢侈到极点,文坛上则是宫体文学恶性发展。特别是从民间到文人手中不久的词,常被用来表述他们的艳情淫态。蜀主王衍沉醉酒色,即作《醉妆词》云:

者(这)边走,那边走,只是寻花柳。那边走,者(这)边走,莫厌金杯酒。

“花间派”正是在这样的社会风气中出现的。所谓“花间派”,是由赵崇祚在后蜀广政三年(940)编的一部词集《花间集》而得名。词集收词五百首,调名七十七。作家十八人中除温庭筠、皇甫松、张泌、和凝、孙光宪外,余皆为蜀人或仕于蜀者,如韦庄、薛昭蕴、牛峤、毛文锡、牛希济、欧阳炯、顾夐、鹿虔扆等人。《花间集》中大部分作品用艳词丽句描绘色情淫欲,表现出士大夫阶层的精神空虚和道德上的堕落。“花间派”词人奉温庭筠为鼻祖,而他们词作的不良倾向却大大超过温庭筠。故陆游说:“方斯时天下岌岌,生民救死不暇,士大夫乃流宕如此,可叹也哉!或者亦出于无聊故耶?”(《跋花间集》)当然,《花间集》中也有一些好的作品,比如李珣《巫山一段云》(其二云:“古庙依青嶂,行宫枕碧流。水声山色锁妆楼,往事思悠悠。云雨朝还暮,烟花春复秋。啼猿何必近孤舟,行客自多愁。”)、鹿虔扆《临江仙》(其一云:“金锁重门荒苑静,绮窗愁对秋空。翠华一去寂无踪,玉楼歌吹,声断已随风。烟月不知人事改,夜阑还照深宫。藕花相向野塘中。暗伤亡国,清露泣香红。”)、孙光宪《定西番》(其二云:帝子枕前秋夜,霜幄冷,月华明,正三更。何处戍楼寒笛?梦残闻一声。遥想汉关万里,泪纵横。)等,这些词的内容已经走出了闺阁青楼,走出了富贵人家的绮罗宴、歌舞场,风格趋于清峻、豪健。

花间词人中,韦庄艺术成就最高。

韦庄(836—910),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他是韦应物的四世孙。乾宁元年(894)进士及第。六十五岁任左补阙,六十六岁入蜀为王建掌书记。七十二岁时为前蜀宰相。

他应举时,正逢黄巢起义军攻打长安,后来他在洛阳作《秦妇吟》记述这件大事。《秦妇吟》长达一千六百多字,是一首规模宏大、结构谨严、形象鲜明的叙事诗。诗用“秦妇”自述的方式,写黄巢起义军进军长安的经过,写实性强。“内一联云:‘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尔后公卿亦多垂讶,庄乃讳之。时人号《秦妇吟》秀才。”(孙光宪《北梦琐言》)

黄巢攻占长安后,韦庄流落江南多年。其间他也写过像“何代何王不战争,尽从离乱见清平。如今暴骨多于土,犹点乡兵作戍兵”(《悯耕者》)这样慨叹现实的诗,但更多的是流连杯酒之作,一些写别情、咏史的诗也充满浓重的伤感情绪。如云:(www.xing528.com)

晴烟漠漠柳毵毵,不那离情酒半酣。

更把玉鞭云外指,断肠春色在江南。

——《古离别》

扶桑已在渺茫中,家在扶桑东更东,

此去与师谁共到?一船明月一帆风。

——《送日本国僧敬龙归》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台城》

此类抒情诗景色明丽、语词清雅、意味深永,领略其美,不单要读,还要深入其境,细细体味。

韦庄词名藉甚。词史上有“温、韦”之称,其实二家词风不尽相同。温词秾艳华丽,善于通过客观描写表达情思;韦词善于以主观抒情的态度抒发感情,即使描叙事物也是白描式的,而用语尤其通俗明朗。韦庄词感情真挚、意境深永,因而较有内容。虽然他的词仍局限在写男女相思、离愁的范围内,但由于去掉粉泽香味,能给人一种清美疏淡的印象。如《思帝乡》:

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

词以极通俗语言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生动地刻画出一位敢于坚决追求爱情幸福的少女形象。又如两首《女冠子》:

四月十七,正是去年今日。别君时,忍泪佯低面,含羞半敛眉。  不知魂已断,空有梦相随。除却天边月,没人知。

昨夜夜半,枕上分明梦见。语多时,依旧桃花面,频低柳叶眉。  半羞还半喜,欲去又依依。觉来知是梦,不胜悲!

两词都是写别后相思之情,以回忆梦境的形式来表现,言词朴素,有的就是口语,但感情的真挚深绵却很动人。其名篇《荷叶杯》二首,也有这种特点。词云:

绝代佳人难得,倾国,花下见无期。一双愁黛远山眉,不忍更思惟。  闲掩翠屏金凤,残梦,罗幕画堂空。碧天无路信难通,惆怅旧房栊。

记得那年花下,深夜,初识谢娘时。水堂西面画帘垂,携手暗相期。  惆怅晓莺残月,相别,从此隔音尘。如今俱是异乡人,相见更无因!

传说韦庄有宠姬,为王建所夺,所以他写这两首词和《小重山》来表现他的悒怏之情。姬人读词后,遂不食而卒。二词写男女隔绝之苦、相思之痛,缠绵宛转,有动人处。词以素朴语言写出一些生动的细节,传达出深挚的感情,这些都能代表韦词的一般特点。

《花间集》中有些作品颇有民歌风味,比如:

新月曲如眉,未有团alt意。红豆不堪看,满眼相思泪。  终日劈桃瓤,人在心儿里;两朵隔墙花,早晚成连理。

——牛希济《生查子》

永夜抛人何处去?绝来音。香阁掩,眉敛,月将沉,争忍不相寻?怨孤衾。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

——顾夐《诉衷情

路入南中,桄榔叶暗蓼花红。两岸人家微雨后,收红豆,树底纤纤抬素手。

——欧阳炯《南乡子

这些作品说明,花间词人中有些作家是很注意从民间创作吸取营养的,他们对妇女的劳动生活也作过一些反映,不过未能形成主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