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803—853),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人。远祖杜预为西晋名将,精通史学,曾注《春秋左氏传》。曾祖杜希望为玄宗执政时的名将,喜文学之士。祖父杜佑,先后任德宗、顺宗、宪宗宰相,著《通典》二百卷。父亲杜从郁,官至驾部员外郎,早逝。大和二年(828),杜牧进士及第,同年中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授弘文馆校书郎、试左武卫兵曹参军。半年后到洪州,入江西观察使沈传师幕为团练巡官。后随沈赴宣歙观察使任到宣州,为幕僚。大和七年(833),淮南节度使牛僧孺辟为推官,转掌书记,居扬州。九年(835),入朝为监察御史,分司东都。开成年间,历宣州团练判官、左补阙、史馆修撰、膳部员外郎。会昌二年(842),出为黄州刺史,又相继为池、睦二州刺史。大中二年(848),入为司勋员外郎、史馆修撰,转吏部员外郎。四年出为湖州刺史,次年召为考功郎中、知制诰,后迁中书舍人。
杜牧抱负远大,自谓“岂为妻子计,未去山林藏。平生五色线,愿补舜衣裳。弦歌教燕赵,兰芷浴河湟。腥膻一扫洒,凶狠皆披攘。生人但眠食,寿域富农商”(《郡斋独酌》)。因而苦心研讨“治乱兴亡之迹,财赋兵甲之事,地形之险易远近,古人之长短得失”(《上李中丞书》),准备在多事之秋的晚唐一显身手。但他终于未能如愿。其《题敬爱寺楼》即谓“暮景千山雪,春寒百尺楼。独登还独下,谁会我悠悠”,可见他世不知我的孤寂感很深。
杜牧有不少诗反映其忧国忧民之心。杜诗直接表现人民苦难的诗极少,即使写到也是泛泛而言。比如《题村舍》:
三树稚桑春未到,扶床乳女午啼饥。
潜销暗铄归何处,万指侯家自不知。
他感兴趣的是一些更为重大的题材。试读下列诗篇:
元载相公曾借箸,宪宗皇帝亦留神。
旋见衣冠就东市,忽遗弓箭不西巡。
牧羊驱马虽戎服,白发丹心尽汉臣。
惟有凉州歌舞曲,流传天下乐闲人。
——《河湟》
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
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
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
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
——《早雁》
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
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
——《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
唐代宗时,西州(治所在今新疆吐鲁番)刺史元载曾向代宗献策收复河西、陇右一带,可是代宗未能采纳他的计谋。唐宪宗想收复河西、陇右一带,也未实现愿望。诗人对这两件事十分惋惜,《河湟》就表达这种感情。三、四联写沦陷地区人民对朝廷的向往,对朝廷的不思收复失地表示愤慨。《早雁》用的是比兴手法。唐武宗会昌二年(842)八月,回鹘乌介可汗乘机南犯,突入大同川一带,许多百姓南逃避难。“早雁”比喻难民,诗表现了作者对他们的深切同情。颔联“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写早雁从长安上空飞过,颇有讽刺意味。《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写得含蓄。诗说清明时代本可大有作为,我却把“闲爱孤云静爱僧”当作“有味”,足见自己无能。其实这是反话,是说时代并不清明,容不得我发挥才能。末句“乐游原上望昭陵”,更是吊古伤今,用忆念英明君主(唐太宗)来慨叹今日国势的衰微。
杜牧爱写咏史诗,借咏史抒发现实感慨。晚唐社会衰退,许多诗人对现实感到失望,就借温习昔日的繁华昌盛来排遣郁闷,于是咏史诗大量出现,胡曾、周昙写得最多。但他们的咏史诗多是就事论事,缺乏识见,没有诗意美。杜牧咏史,却是借吟咏史事,或讥讽当今统治者的荒淫误国以及种种倒行逆施,或总结经验,表达他的思想认识,现实意义很强而又极富诗意美。如《过华清宫绝句》其一、其二: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新丰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探使回。
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
“其一”画面生动。锦绣成堆的骊山,山顶的千门万户,倚窗浅笑的妃子,跑得尘土飞扬的快马以及汗水涔涔的使者,就像一个个特写镜头出现在人们面前。诗人只是客观冷静地勾勒场面,其倾向性就隐含在叙写之中。末句“无人知是荔枝来”,言杨妃得宠之甚,殊非人意所料,批判意义是十分明显的。“其二”写玄宗派中使辅璆琳探听安禄山的虚实,结果辅受禄山贿赂,言其不反,而玄宗也执迷不悟,照样耽于声色犬马之中,直到渔阳兵起,中原被占才仓皇出逃这段史实。“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把玄宗的荒淫误国概括成一个生活情节,和白居易“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有异曲同工之妙。相比之下,杜诗揭露得更为深刻一些。《赤壁》也是杜牧著名的咏史诗。诗云: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此诗妙处是言近指远,因小及大。诗的主旨是慨叹周瑜侥幸靠东风取胜,大有阮籍登广武战场慨叹“世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之意。杜牧自负有用兵之谋,有才而不能为时所用,故借一枚生锈的前朝戟头来吐心中抑郁不平之气。此诗和《题乌江亭》谓“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都是用翻案法,用议论语反说其事。
杜牧情感丰富,写有不少抒情味浓的伤春、伤别之作,所谓“刻意伤春复伤别,人间惟有杜司勋”(李商隐《杜司勋》)。即如写他和歌儿舞女交往的诗,也不能说全是虚情假意。《赠别》云:
多情却似总无情,惟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前联就情的“多”、“无”作翻转,回忆往日相聚实是多情,但又似乎无情,不然怎么要离开呢?到底是多情还是无情?眼下酒盅在前,想同从前那样欢笑却笑不出来了,可见还是多情。后联即写“多情”之“多”,但又不明写二人依依话别,彻夜未眠,只说蜡烛有心,替人垂泪直到天明。蜡烛尚且如此,况多情之人!其写怀友之情,亦有杰作,《怀吴中冯秀才》云:(www.xing528.com)
长洲苑外草萧萧,却算游程岁月遥。
唯有别时今不忘,暮烟秋雨过枫桥。
诗妙在追忆当年临别情景,将吴秀才走过烟雨枫桥写得宛然在目。而临别景象耿耿难忘,正表明诗人对友人思念之深。
他自叹身世的诗有的伤感味重,有的显得旷达。比较伤感的,如《初冬夜饮》:
淮阳多病偶求欢,客袖侵霜与烛盘。
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干!
后者如《九日齐山登高》:
江函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诗是写给诗人张祜的,张祜不得意,杜牧用此诗安慰他,也用以自慰。
杜牧一些即兴而作的小诗,题材广泛而意境美妙,播在人口,千秋不绝。《江南春绝句》云: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怡红快绿,莺啼燕飞,水村山郭,酒旗随风招展,朦朦烟雨笼罩着影影绰绰的寺庙,真是一幅江南春景图。诗于写景之外,对于晚唐皇帝佞佛信道以至丧生误国似有感慨之意。他如: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泊秦淮》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山行》
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秋夕》
青山隐隐路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寄杨州韩绰判官》
这些诗写景言情,好似随口吟出,自然清新。《秋夕》写宫女的寂寞生活,含蓄而有思致。首句见出她住处的冷寂,次句显出她的无聊,合起来写出一位失宠宫女的形象。当她挥扇扑萤时,忽地瞥见天上牵牛、织女星,刹那间牛、女相隔的故事使她想起了自己的境遇,于是坐在那里望着它们呆呆出神。小诗蕴藉深沉,仅写几个动作就反映出人物心理,能引起读者许多想像。
杜牧诗歌情致豪迈,风调高华,造语精密,不落粗疏。五、七言古体诗恣意铺陈,好作议论,以文为诗倾向明显。代表作有《感怀诗》、《杜秋娘》、《张好好》、《华清宫三十韵》以及《郡斋独酌》等。其中《杜秋娘》借写秋娘遭遇发贵贱盛衰之叹,即层层引喻,层层议论,如同作赋、作论,少有浑涵之意。其七言律诗力矫平弱、柔靡,措词拗峭,立意奇辟,常以单行之气行于偶句之中。他最擅长的是七绝。唐人七绝,名手代有人出,盛唐以王昌龄、李白、王维最负盛名,中唐则有李益、刘禹锡,晚唐数杜牧最为出色。其诗俊迈爽朗,清绝无伦,读来好懂,又使人玩味不尽。
杜牧自言:“某苦心为诗,本求高绝,不务奇丽,不涉习俗,不今不古,处于中间。”(《献诗启》)其诗既不同于李贺的奇丽,也不同于元、白的轻俗,独创一家。虽然如此,他对两派的长处都有所吸收。比如他的五古健美富赡,有些地方如押韵之文,即受到韩的影响。他虽不满意李贺“理虽不及,辞或过之”,但对他想像奇特等艺术特色却评价很高。杜牧诗中一些句子,如“春嫩不禁寒”(《初春有感寄歙州邢员外》)、“山色几时老”(《旅情》)、“夜雨滴乡思”(《送友人》)、“声破寒窗梦”(《题刘秀才新竹》)、“点滴侵寒梦”(《夜雨》),应该说与孟郊、李贺之诗相去不远。不过他并不专一追求某派特点,故其诗明朗而又情思隽永,含蓄而不晦涩,清丽而不华艳,细腻而不纤巧,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