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元结、顾况和戴叔伦的诗 | 中国文学史

元结、顾况和戴叔伦的诗 | 中国文学史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天宝后期的著名诗人有元结、顾况等人。元结思想,儒、老兼有。他这种举动和他的文学思想是一致的。在元结的时代,齐、梁余风又有回潮的趋势,他批评当时的诗人“拘限声病,喜尚形似,且以流易为词,不知丧于雅正”。元结集中近体诗极少,几乎全是古体诗,且多为五言。元结作诗,必道心腹间语,以写真情。

元结、顾况和戴叔伦的诗 | 中国文学史

从天宝后期到大历年间,是安史之乱急剧酝酿、爆发、平息和唐帝国慢慢走上中兴的时期。这时除有过李白、杜甫高适岑参王维王昌龄等人晚年短时期的创作外,还有一些重要诗人。这个时期的诗歌虽然不像盛唐诗歌那样“文质半取,风、骚两挟,言气骨则建安为传,论宫商则太康不逮”(殷璠《河岳英灵集》),但也自有特点。天宝后期的著名诗人有元结、顾况等人。

一、元结的诗

元结(719—772),字次山,号漫叟,河南鲁山(今属河南)人。天宝十二载(753)登进士第。安史乱起,他招集邻里二百余家南逃襄阳,后又南下,避难于猗玗洞(今湖北大冶)。乾元元年(758)移家九江附近的瀼溪乡,次年,以右金吾兵曹摄监察御史充山南东道节度参谋,在唐、邓、汝、蔡等州招集反抗安史的人民武装五千余人,挫败史思明的前锋,使其不敢南下,保全十五城。广德元年(763)任道州刺史,曾表请免百姓所欠赋税,流亡来归者万余。元结思想,儒、老兼有。他不满意封建统治者的贪残凶侈、淫靡忿争,便想用道家理想中的上古社会来取代现实,搞无为而治,“使天下之人,皆涵纯朴”(《化虎论》)。但他头脑中占主导地位的仍是儒家思想,他想用儒家伦理道德驯化百姓。曾在道州东郭掘七眼泉,自造几个字来宣传儒道,将泉分别命名为“潓(惠)泉”、“alt(忠)泉”、“汸(方)泉”、“淔(直)泉”等;又曾凿壁题字,用写标语的形式救时劝俗。他这种举动和他的文学思想是一致的。

元结认为诗歌“可以上感于上,下化于下”(《系乐府序》),诗人“赋诗言怀”固然是“道达性情”,但要有一定准则,就是“系之风雅”(《刘侍御月夜宴会序》),要能“极帝王理乱之道,系古人规讽之流”(《二风诗论》)。这里,诗人强调的是文艺的认识作用和教育作用,他的观点可以说是白居易“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先声。在元结的时代,齐、梁余风又有回潮的趋势,他批评当时的诗人“拘限声病,喜尚形似,且以流易为词,不知丧于雅正”(《箧中集序》)。为此,他特意选同时代的诗人沈千远、王季友等六人的古诗二十四首,编为《箧中集》,用淳古淡泊、绝去雕饰的诗风(所选诗几乎全是凄哀悲怆、显露人间疾苦者)来和时风对抗。

元结集中近体诗极少,几乎全是古体诗,且多为五言。其诗多为比兴之词,有的托古写今,如《治风诗五篇》、《乱风诗五篇》、《闵荒诗》等。有的直接写到人民的现实苦难。如《系乐府》十二首中的《农臣怨》、《贫妇词》等。总之,其诗“一肚皮不合时宜”,“其疾官邪,轻爵禄,意皆起于恻怛为民”(刘煕载《艺概·诗概》)。元结诗中的代表作,当推安史乱后写的《舂陵行》和《贼退示官吏》。杜甫对二诗评价极高,认为作者“知民疾苦”,称之为“比兴体制,微婉顿挫之词”,并作和诗称赞:“道州忧黎庶,词令浩纵横;两章对秋月,一字偕华星。”(《同元使君舂陵行》)《舂陵行》诗前有序,今仅录其诗如下:

军国多所需,切责在有司。

有司临郡县,刑法竞欲施。

供给岂不忧,征敛又可悲。

州小经乱亡,遗人实困疲。

大乡无十家,大族命单羸。

朝餐是草根,暮食仍木皮。

出言气欲绝,意速行步迟。

追呼尚不忍,况及鞭扑之!

邮亭传急符,来往迹相追。

更无宽大恩,但有迫促期。

欲令鬻儿女,言发恐乱随。

悉使索其家,而又无生资。

听彼道路言,怨伤谁复知?

去冬山贼来,杀夺几无遗。

所愿见王官,抚养以惠慈。

奈何重驱逐,不使存活为!

安人天子命,符节我所持。

州县忽乱亡,得罪复是谁?

逋缓违诏令,蒙责固其宜。

前贤重守分,恶以祸福移。

亦云贵守官,不爱能适时。

顾惟孱弱者,正直当不亏。

何人采国风,吾欲献此辞。

《舂陵行》用白描手法生动地再现了道州人民已遭劫难、又为赋税所苦,只好忍饥挨饿、在死亡线上挣扎的可怜形象。诗中“出言气欲绝,意速行步迟”二句写人饿得奄奄一息,有气无力,四肢无主,如在眼前。如此描写,也流露出作者对饥民的同情心。刘熙载说元结等人写老百姓“饥寒贫困之苦”,“不但如身入闾阎,目击其事,直与疾病之在身者无异”(《艺概·诗概》),正指此类诗句而言。同时,从这首诗和《贼退示官吏》也可看出诗人为官的正直。他说“顾惟孱弱者,正直当不亏”(《舂陵行》),又说“使臣将王命,岂不如贼焉?今被征敛者,迫之如火煎。谁能绝人命,以作时世贤”(《贼退示官吏》),在封建社会,这种体恤民情的精神是很可贵的。

元结作诗,必道心腹间语,以写真情。如其作于鄂城的《招孟武昌》云:

风霜枯万物,退谷如春时。

穷冬涸江海,抔湖澄清漪。

湖尽到谷口,单船近阶墀。

湖中更何好?坐见大江水。

敧石为水涯,半山在湖里。

谷口更何好?绝壑流寒泉。

松桂荫茅舍,白云生坐边。

武昌不干进,武昌人不厌。

退谷正可游,抔湖任来泛。

湖上有水鸟,见人不飞鸣。

谷口有山兽,往往随人行。

莫将车马来,令我鸟兽惊。

又如作于九江的《喻瀼溪乡旧游》云:

往年在瀼滨,瀼人皆忘情。

今来游瀼乡,瀼人见我惊。

我心与瀼人,岂有辱与荣?

瀼人异其心,应为我冠缨。(www.xing528.com)

昔贤恶如此,所以辞公卿。

贫穷老乡里,自休还力耕。

况曾经逆乱,日厌闻战争

尤爱一溪水,而能存让名。

终当来其滨,饮啄全此生。

二诗出语朴淡古拙,却写出诗人胸次的真淳、高洁。故前人说“元结诗每有真性,浅而可讽”(陆时雍辑《唐诗镜》),“唐诗人能以真朴自立门户者,唯元次山一人”(贺贻孙《诗筏》),“元结五言古,声体尽纯,在李、杜、岑参外另成一家。……其诗不为浮泛,关系实多;但其品高性洁,激扬太过,故往往伤于讦直。中如《贱士吟》、《贫妇词》、《下客谣》等,质实无华,最为淳古。其他意在匠心,故多游戏自得,而有奇趣。盖上源渊明,下白开、苏之门户矣”(许学夷《诗源辨体》卷一七)。

二、顾况的诗

顾况(725—814),字逋翁,号悲翁,海盐(今属江苏)人。至德二载(757)中进士第,曾为横海军节度使韩滉的判官。李泌为相,迁著作郎。因为写诗嘲笑权贵,贬为饶州司户参军。不久归隐茅山,自号华阳山人。顾况性诙谐,善画山水。对现实中的腐恶现象,爱写诗嘲弄,即使王公贵戚在所难免。李泌卒,他便作《海鸥咏》:

万里飞来为客鸟,曾蒙丹凤借枝柯。

一朝凤去梧桐死,满目鸱鸢奈尔何!

嘲诮满朝权贵为“鸱鸢”。大抵顾况心中不平之气甚多,尝够了人间的苦辣辛酸,提到那些不如意的人和事,就有些愤愤然。他的《行路难》其一,正反映出他对世道艰难的悲愤,和他为人耿介的个性:

君不见担雪塞井空用力,炊砂作饭岂堪食?

一生肝胆向人尽,相识不如不相识。

冬青树上持凌霄,岁晏花凋树不凋。

凡物各自有根本,种禾终不生豆苗。

行路难,行路难,何处是平道?

中心无事当富贵,今日看君颜色好。

顾况的诗论观点与元结相近,认为诗乃“理乱之所经,王化之所兴,信无逃于声教,岂徒文辞之丽耶”(《悲歌序》)。他把诗歌创作和王化政治联系在一起,反对单纯追求词藻的华美。他的创作也正是这样。其《上古之什补亡训传十三章》,每首有小序标其题意,如《上古一章》云:“上古,愍农也。”《筑城二章》云:“筑城,刺临戎也。”《陵霜之华一章》云:“陵霜之华,伤不实也。”《采蜡一章》云:“怨奢也。”这些诗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的看法。他对不合理的制度是抨击的,对深受其害的人民是同情的,从《囝》就可看出这一点。《囝》的小序说:“囝,哀闽也。”此诗描述父子生离死别的悽惨场面,用事实揭露唐代蓄奴制度的罪恶。诗说:

囝生闽方,闽吏得之,乃绝其阳。

为臧为获,致金满屋。

为髡为钳,如视草木。

天道无知,我罹其毒。

神道无知,彼受其福。

郎罢别囝,吾悔生汝。

及汝既生,人劝不举。

不从人言,果获是苦。

囝别郎罢,心摧血下。

隔地绝天,及至黄泉,不得在郎罢前。

诗中父子一语一答,酸人心脾。诗人只是如实叙述悲剧,未作议论,但他的思想倾向却显而易明。和此诗虽然用语俚朴却句式单一不同,顾况其他诗歌则显得句法活泼,不拘长短,用语通俗,如《悲歌》、《八月五日歌》、《瑶草春》、《范山人画山水歌》等,就有这种特色。而像《李供奉弹箜篌歌》说:“宜远听,宜近听。左手低,右手举,易调移音天赐与。大弦似秋雁,联联度陇关;小弦似春燕,喃喃向人语。手头疾,腕头软,来来去去如风卷。声清泠泠鸣索索,垂珠碎玉空中落。”几乎就是用口语做诗,直白浅露有如民歌。这种以俗语为诗的做法,对后来乐府诗的写作有一定影响。

三、戴叔伦等人的诗

和元结、顾况写实诗风相近的,有戴叔伦(732—789)。他有不少反映社会矛盾的诗,《女耕田行》、《屯田词》是这方面的代表作。戴叔伦主张诗应有韵味,认为“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司空图《与极浦书》引)。他有些近体诗诗兴悠远,真能做到象外有象,景外有景。比如《过三闾庙》:

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

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

又如《苏溪亭》:

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天宝、大历年间诗人很多,写有不少好诗。诸如: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刘方平《夜月》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张继《枫桥夜泊

胡风略地烧连山,碎叶孤城未下关。

山头烽子声声叫,知是将军夜猎还。

——戎昱《塞上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