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的分析介绍

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的分析介绍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豪放、飘逸,是李白诗歌艺术风格的总体特征。可见,李白诗的内外之美,都因气的鼓荡而彰显特色。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大体有五。李白的诗形象鲜明,极富感情色彩。李白的诗,往往具有奇妙的境界。由于李白善于创造理想的诗的形象和神奇美妙的境界,因而其诗艺术感染力强,人们一接触到诗的形象、境界,就会自然推开形象思维的大门,让想像如同开闸之水奔腾起来。

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的分析介绍

豪放、飘逸,是李白诗歌艺术风格的总体特征。这一风格特征除植根于儒学和道家道教相关人生理念的人生艺术精神外,主要是通过思落天外的想像、生动美妙的比喻、耸人听闻的夸张等艺术技巧,和跌宕开合的结构、纵横驰骤而又自然有序的节奏、动人心魄的豪言快句,以及高华放逸的格调、超旷萧散的意趣表现出来的。李白为诗,或突发奇感,或逸兴遄飞,或抽思绎志,率皆纵逸,无不任性而发。吐词或大声壮语,或出语清新明丽,多率然而成。起支配作用的,就是包含在诗人为人气概、人格精神、性情才情中的气。当诗人将其作为人生精神力量的气贯注或融会在诗中,就转换成了诗的奇气、逸气、豪气,成了诗美结构中极为活跃的美学质素。

前人早已论及李白以气运词创造美的特点和作用,赵翼即谓“(白)诗之不可及处,在乎神识超迈,飘然而来,忽然而去,不屑屑于雕章琢句,亦不劳劳于镂心刻骨,自有天马行空,不可羁勒之势”(《瓯北诗话》)。所谓“神识”云云,说的是以气运词带来的形象转换频繁、出语跳跃性强的特点。所谓“自有天马行空”云云,说的是以气运词产生的气势美。可见,李白诗的内外之美,都因气的鼓荡而彰显特色。正因诗以气胜,故李重华说“太白妙处全在逸气横出”(《贞一斋诗话》)。胡应麟说“读李太白诗,当得其气韵之美”(《诗薮》)。试读下列三首同写不遇之感的诗: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其一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

——《夜泊牛渚怀古》

相思,在长安,络纬秋啼金井栏,微霜凄凄簟色寒。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渌水之波澜。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摧心肝!

——《长相思》

《行路难》其一直抒胸怀,写诗人因世路险阻、政治理想无法实现而产生的悲哀,他愈是说希望存在,愈显得悲哀难禁。此诗用语不同于直说“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行路难》其二),“我本不弃世,世人自弃我”(《送蔡山人》),只是用一连串的此路不通形容他的“不得出”,每一句都是气随词涌,尽为愤概、悲怆之语。《夜泊牛渚怀古》用怀古形式写不遇之悲,用作古诗的方法作律诗,回荡其中的也是气。通篇皆用单句,纯任一气旋折,写出诗人在政治生活中知音难求的孤寂感和失落感。只是偶露意绪,即借事、借景以作渲染,使其行气有“羚羊挂角,无迹可求”之妙。《长相思》用比兴手法写对美好理想的追求和追求不到的苦闷(一说写对诗人被放之后对君王的系念),诗中极道与“美人”相见之难,用语多为情恸之词,亦因以气(“气与情谐”)运词所致。

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大体有五。

一是善于创造理想的艺术形象和神奇瑰丽的境界。李白的诗形象鲜明,极富感情色彩。诗中形象多是他理想的化身,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志向的宏伟、气概的豪迈和性格的坚强、傲岸。他中年时写的《上李邕》,刻画出大鹏鸟叱咤风云的巨大形象: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而临终前作《临路(终)歌》也以大鹏自比: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

余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石袂。

则表现出一种悲壮的美。除大鹏外,诗人还用凤凰、黄鹤等不平凡的鸟以及凌霜的松柏来写自己的人格,用奇特的山水形象来寄托感情。

李白的诗,往往具有奇妙的境界。如他的《蜀道难》:

噫吁嚱!危乎高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alt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若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崖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

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诗写蜀道险峻,虽然不乏令人可怖的描写,而且诗人一再用“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把人引进愁惨气氛中,但读者读完诗仍然会觉得情绪激昂,有一股向上的力气在胸中盘旋。这是因为诗人不但写出了蜀道艰难万状,而且也写出了它的雄壮、伟大和有力量的一面。他善于运用夸张手法,把神话传说和现实描写结合起来,使得诗中境界更添一种迷人的魅力。又如《梦游天姥吟留别》写梦境,全是超尘脱俗的境界: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瞑。(www.xing528.com)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扇,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镜湖的明媚秀色,海上日出的壮观场面,熊咆龙吟般的泉流声,云头低垂、水面生烟的雨前景象,闪电惊雷,洞天突现,仙人降临,凡此种种,无不令人心动神移,叹为观止。用这种美妙的境界和腐恶的现实相比,使人强烈感受到诗人心中激情的起伏。由于李白善于创造理想的诗的形象和神奇美妙的境界,因而其诗艺术感染力强,人们一接触到诗的形象、境界,就会自然推开形象思维的大门,让想像如同开闸之水奔腾起来。

除善于在诗中创造奇妙、瑰丽的境界外,李白不少山水小诗或借助山水表达逸兴雅致和悠悠情思的诗,多能写出清丽、优美、意味深长的境界。如云: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峨眉山月歌》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山中问答》

日落沙明天倒开,波摇石动水萦回。

轻舟泛月寻溪转,疑似山阴雪后来。

——《东鲁门泛舟》其一

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

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陪族叔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其二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

诸诗意境优美,与诗人意兴幽远和借景抒怀的表现手法有关。他如《静夜思》谓“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玉阶怨》谓“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祙。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越女词》其三谓“耶溪采莲女,见客棹歌回。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来”,三诗表达情感有异,但都用描叙手法,将人引入一优美境界。奥妙所在,是能用细腻、生动的细节“体情”以“极其妙”(刘永济语)。

二是李白的诗善于采用历史、神话题材,表达现实感受。这是浪漫诗人创作上的一个特点。采用历史、神话题材入诗有几个好处:一是这类题材多具备浪漫色彩,可以激发人尽力驰骋想像;二是采用此类题材可以不避禁忌,诗人能放胆地抒发感受。而就李白言,他爱采用此类题材,是觉得现实太腐恶,不屑于去描写它们,只能借歌吟历史人物、神仙来曲折达意。李白在采用历史、神话题材时有几种情况:

一即直接歌吟历史人物、历史传说和神话故事以寄托理想。前面提到的《古风》其十(“齐有倜傥生”)即是这种写法。《襄阳歌》全借山简醉酒而归的场面生发议论,表现诗人对功名富贵的唾弃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也是这种写法。

二即将历史、神话题材和现实题材结合起来,加强抒情气氛。《蜀道难》写蜀中人事之险,用的是现实题材,而写自然地理方面的险则杂取历史、神话题材而用之。中间“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用传说说明通过人的奋斗,战胜自然才开出路来,显然是熔历史题材和现实题材于一炉,诗中意象极富浪漫色彩。

三即将个人活动和历史、神话题材结合起来,让自己和历史人物、神仙一同活动。这种写法极富浪漫色彩,具有特殊的艺术效果。《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梦境是这样写的。《梁甫吟》中“我欲攀龙见明主,雷公砰訇震天鼓。帝旁投壶多玉女,三时大笑开电光。倏烁晦冥起风雨。阊阖九门不可通,以额扣关阍者怒”,《西上太白山》中“太白与我语,为我开玉关”,《游泰山》其六“扪天摘瓠瓜,恍惚不忆归。举手弄清浅,误攀织女机”,都是这种写法。典型的例子是《古风》十九,写诗人欲登仙远去,可他一看到苦难中的人民就止步难进了,诗通过写自己的游仙活动表达愤世情绪,颇能反映李白诗歌抒发现实生活感受的特点。诗云:

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

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

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

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

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

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

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

三是李白的诗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和强烈的主观色彩。李白是曹操陶渊明之后最能以本色相见的诗人,其诗非但不做作,而且天然有余,个性色彩极浓。这个个性就是豪迈、奔放。它表现在诗的内容上,就是诗人对前途充满信心,即使在遭到打击时也具有乐观精神;同时对现存秩序敢于反抗,关心国家、人民的命运,追求个性的自由解放。在艺术表现上,诗人常常直率地说出对生活的感受,他不愿意详尽地叙说生活的本来面目,而是把他咀嚼生活体会到的滋味告诉你,这种感受自然会有很强的主观色彩。《独坐敬亭山》云: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诗人不厌山,偏说山也不厌己,全是移情于山,又以山写人。《劳劳亭》云: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春风的拟人化,正是诗人“以我观物,物皆著我之色彩”的结果。诗人的主观感受常常借对山水的品评表现出来,他说“头陀云月多僧气,山水何曾称人意”(《江夏赠韦南陵冰》),头陀寺云、月也带有僧人气,只有不顺心的李白才有此感觉。而“刬却君山好,平铺湘水流。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三首》之三),则自然流露出诗人平日对小人阻塞正道的愤恨。在李白诗中,同一景物,往往有不同的“属性”,这便是诗人用感情“加工”景物的结果。比如此诗中的君山乃是惹人生厌的对象,可李白也说过:“淡扫明湖开玉镜,丹青画出是君山。”(《陪族叔晔游洞庭》)这里的君山却成了令人赏心悦目的美景。显然,诗人写景,不是把景当作客观描写对象,而是在描写时,把自己的感受连同景物特点一同表现出来,做到“情哀则景哀,情乐则景乐”(吴乔《围炉诗话》)。李白诗中主观色彩浓,还表现在他写人、写物尽量求其神似而忽其形似,他只是把事物最突出的特征点出来,而不对生活作琐细描写。如写黄河,“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决龙门”(《公无渡河》),“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将进酒》),“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赠裴十四》),都是着眼于黄河的精、气、神。这与其诗以抒情见长有关。因为“抒情诗主要地表现内心的情绪,因此在涉及外界时,不须把它写得明确详尽”(黑格尔《美学》第一卷)。

四是李白诗歌表现出诗人惊人的想像力。任何创作都不能没有想像,浪漫诗歌尤其需要想像。李白的想像力是惊人的,他真能做到“笼天地于袖内,挫万物于笔端”(陆机《文赋》),以至于“发想无端,如天上白云,卷舒灭现,无有定形”(方东树《昭昧詹言》),出神入化,人不可及。在他笔下,仙人和他同游,如《登太白峰》谓“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愿乘泠风去、直出浮云间”;山水与之相亲,如《独坐敬亭山》谓“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心、月吹得走,如《金乡送韦八之西京》谓“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谓“我寄愁心与明心,随君直到夜郎西”,《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谓“峨眉山月还送君,风吹西到长安陌”;草木能说话,如《长歌行》谓“东风动百物,草木尽欲言”。丰富的想像能给艺术构思插上翅膀,比如他写《蜀道难》,诗人其实并未到过剑阁一带,他写蜀道的艰险就全凭想像,将他平日见到的山峻之状通过概括手法表现出来。李白想像的惊人,和他善于运用比喻和夸张手法分不开。他写北方雪大:“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北风行》)他写侠客重义:“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侠客行》)他写文章的力量:“兴酣落笔摇五岳。”(《江上吟》)他写文章的无用:“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直一杯水。”(《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他写愁,既用“抽刀断水水更流”来比喻他的“举杯销愁愁更愁”(《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又用“白发三千丈,缘愁似箇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秋浦歌》)这样既用比喻又作夸张的诗把抽象的愁写得具体可见,使人感受到他长久以来怀着的巨大苦闷。

李白的想像能打破时空界限,使他的诗呈现出辽阔的境界,同时也带来结构上的一些特点。李白的诗,特别是歌行体,由于想像丰富,“飘然而来,忽然而去”(赵翼《瓯北诗话》),兴会突然,结构腾挪跌宕,似无逻辑联系,构思线索如同羚羊挂角,无迹可求,实是天衣无缝,联结的线就是情感,就是气。如《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写诗人无法施展才能的苦闷,形象几度转换,感情的潮头几起几落,若寻条理,似无头绪。但如把握了诗人感情勃发的来龙去脉,就抓住了联结诗中形象的纽带。他诗如《行路难》其一、《梁甫吟》、《远别离》、《战城南》等都有这种特点,前人称为“断如复断,乱如复乱,而词义反复屈折行乎其间,实未尝断而乱也”(范德机《诗评》)。

五是诗的语言自然、形象,雄健、豪放。李白诗歌的语言是典型的诗的语言,它雄健、豪放而又精练、形象,朴素、自然而又高华、清丽。所谓“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杜甫《春日怀李白》),总的特点是清新、自然,即他讲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李白抒情的方式往往是爆发式的,一爆发便是烈焰千丈,惊涛万里。“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行路难》其二),“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头陀云月多僧气,山水何曾称人意?不然鸣笳按鼓戏沧流,呼取江南女儿歌棹讴。我且为君捶碎黄鹤楼,君亦为吾倒却鹦鹉洲”(《江夏赠韦南陵冰》),“严陵高揖汉天子,何必长剑柱颐事玉阶”(《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像这类诗句,雄健豪放,极富感情色彩。

他在诗中还常常以问话形式劈头盖脑地宣泄自己的感情:“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将进酒》),“君不见朝歌屠叟辞棘津,八十西来钓渭滨”(《梁甫吟》),“君不见昔时燕家重郭隗,拥篲折节无嫌猜。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昭王白骨萦蔓草,谁人更扫黄金台”(《行路难》其二),“君不见骊山茂陵尽灰灭,牧羊之子来攀登。……穷兵黩武今如此,鼎湖飞龙安可乘”(《登高丘而望远海》)。作者设问,其答案是肯定的,问的目的是突出诗人的感受和打动对方。

李白又爱用感叹语调诉说他的感受:“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又“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这类句式多出现在歌行体中,它和歌行感情激荡的特点是相适应的。

李白诗歌的语言又有自然流畅、活泼生动的特点。诗人不屑于雕章琢句,亦不劳劳于镂心刻骨,好似随口说来,明白如话,却又耐人咀嚼,诗味极浓。如“人道横江好,侬道横江恶”(《横江词》),“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山中与人对饮》),“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宣城见杜鹃花》)。又如《静夜思》、《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赠汪伦》、《山中问答》、《早发白帝城》等诗,语言透明纯净,真如出水芙蓉,清新、自然。它们看似平易、朴素,却是出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是经过提炼的语言精华。

与诗中感情起伏的特点相适应,李白诗的句子长短不一,有时甚至突破一般古体诗的格式,出现散文化的倾向。如云:“远别离,古有皇英之二女。乃在洞庭之南,潇湘之浦。……我纵言之将何补?皇穹窃恐不照余之忠诚,雷凭凭兮欲吼怒,尧舜当之亦禅禹。”(《远别离》)“鸡聚族以争食,凤孤飞而无邻。蝘蜓嘲龙,鱼目混珍;嫫母衣锦,西施负薪。若使巢由桎梏于轩冕兮,亦奚异乎夔、龙蹩躠于风尘!……吾诚不能学二子沽名矫节以耀世兮,固将弃天地而遗身。”(《鸣皋歌送岑徵君》)“上有无花之古树,下有伤心之春草。我向秦人问路歧,云是王粲南登之古道。”(《灞陵行送别》)“羲和!羲和!汝奚汩没于荒淫之波?……吾将囊括大块,浩然与溟涬同科。”(《日出入行》)又如“其险也若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蜀道难》),“匈奴以杀戮为耕作,古来唯见白骨黄沙田。……乃知兵者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战城南》)。这些句子,自然流畅而又古朴典雅,句式富于变化,很好地表现了诗人起伏不平的心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