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王维与裴迪、储光羲、常建的诗,中国文学史·隋唐五代文学史

王维与裴迪、储光羲、常建的诗,中国文学史·隋唐五代文学史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张九龄为相,王维上书自荐,被任命为右拾遗。王维闻及此事,做《凝碧池》诗。王维的诗歌创作可以张九龄罢相为界分为前、后两期。有的反映边塞生活,赞颂将士的报国壮举,为他们辛劳而不能得到公正待遇抱不平。由于前后期诗作内容的不同,王维的诗具有两种艺术风貌。王维以监察御史身份前往平凉劳军,此诗以纪行方式写他初到塞上的见闻感受。王维早期一些描写山水的诗,不但写景如画,而且境界壮阔,令人向往。

王维与裴迪、储光羲、常建的诗,中国文学史·隋唐五代文学史

一、王维的诗、文创作

王维(701—761),字摩诘,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后举家迁至蒲州(今山西永济)。开元九年(721)中进士第,调太乐丞,不久因伶人舞黄狮子事贬为济州司库参军

张九龄为相,王维上书自荐,被任命为右拾遗。开元二十五年(737),张九龄被李林甫排挤出京。这年秋天,王维为监察御史,奉使赴凉州宣慰崔希逸,在河西节度府担任判官。开元二十八年(740)冬以殿中侍御史知南选。天宝元年(742)转左补阙,后又迁侍御史、库部郎中等职。天宝十一载(752)拜吏部郎中,迁给事中。李林甫当权,排斥异己,陷害忠良,王维颇不得意。深感“微官易得罪”,“恐招负时累”,加上长年受到佛教影响,于是有了归隐念头。他在《寄荆州张丞相》中说:

举世无相识,终身思旧恩。

方将与农圃,艺植老丘园。

又对綦毋潜说:“余亦从此去,归耕为老农。”(《送綦毋潜校书郎弃官归江东》)他从开元二十九年(741)到天宝三载(744)前,隐居终南山。不久又在辋川(今陕西蓝田县南)购得宋之问的庄园别墅,在那里过着半官半隐的“中隐”生活。与道友裴迪,“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旧唐书·王维传》)。自称“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酬张少府》)。

安禄山攻入长安,时任给事中的王维扈从不及,为贼所俘,拘于洛阳。他曾服药取痢,伪称瘖疾。因为他名声大,安禄山强迫他做了给事中。当他被拘押在菩提寺时,叛军在凝碧池强令梨园弟子演奏音乐,有乐工罢乐反抗。王维闻及此事,做《凝碧池》诗。诗云:

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更朝天。

秋槐叶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

唐肃宗收复两京,王维以受伪官入狱,因他写有此诗,加上其弟王缙愿以宰相职赎其罪,方免罪复官,责授太子中允。后迁太子中庶子、又迁中书舍人,复拜给事中,五十九岁时转尚书右丞。

儒家经世致用、救济苍生、建功立业等观念的影响,王维早年即有用世济民之心,所谓“济人然后拂衣去,肯作徒尔一男儿”(《不遇咏》);而对建功立业十分向往,所谓“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少年行》),“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庭。岂学书生辈,窗间老一经”(《送赵都督赴代州得青字》)。由于家庭的影响,王维自幼就接触佛教,开元末年(741)以后更是笃信佛教。所谓“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终南别业》),“少年不足言,识道年已长。事往安可悔,余生幸能养。誓从断晕血,不复婴世网。浮名寄缨珮,空性无羁鞅”(《谒璿上人》);所谓“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消”(《叹白发》),“欲知除老病,惟有学无生”(《秋夜独坐》)。他和禅宗南北二派(顿教、渐教)的禅师都有来往,对两派教义都接受,而晚年更相信南宗的顿悟说。从《贺玄元皇帝见真容表》和《赠东岳焦炼师》、《过太乙观贾生房》等诗,可以看出王维也曾受到过当时流行的道教思想的影响,他甚至有过采药炼丹以求长生的经历。儒、释、道的综合取用,使王维形成“无可无不可”(《与魏居士书》)的人生态度和处世方式,但主导思想仍是儒家讲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只是糅合释、道,自有新解。另外,王维自幼能诗能文,精通音乐,又懂绘画,自言“宿世谬词客,前身应画师”(《偶然作》其六)。他首创水墨山水画,务求淡雅、精练,为破墨山水南派之祖。其画以意境胜,曾作《袁安卧雪图》,于白雪中画绿色芭蕉以显人物品格之美。同时,他还精于书法,善制盆景,有多方面的艺术修养。这些对他的诗、文创作,都有深刻影响。

王维的诗歌创作可以张九龄罢相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他在政治上积极上进,写过一些关心现实的诗。其中有的讽刺和揭露统治阶层的腐朽生活,如十六岁(一说十八岁)写的《洛阳女儿行》,以及《西施吟》等。《济上四贤吟》斥责斗鸡走狗的“繁华子”,对不得志的知识分子寄予同情。有的反映边塞生活,赞颂将士的报国壮举,为他们辛劳而不能得到公正待遇抱不平。名作如《燕支行》、《老将行》、《少年行》、《陇头吟》、《使至塞上》等。有的为妇女代言,如《息夫人》(“莫以今时宠,能忘旧日恩。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为被压迫妇女说话。《相思》、《早春行》、《羽林骑闺人》写妇女的相思之苦、离别之愁。有的歌唱友谊,表现对亲人的思念,如《送元二使安西》、《送沈子福归江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后期的诗,主要反映诗人的隐逸生活,特别是诗人隐居终南山和住在辋川时写了不少优美的山水诗。

由于前后期诗作内容的不同,王维的诗具有两种艺术风貌。那些以边地将士生活为题材的边塞诗,以及一些描写壮丽山河的篇章,雄浑、壮美,劲健、豪放。诸如: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使至塞上》

十里一走马,五里一扬鞭。

都护军书至,匈奴围酒泉

关山正飞雪,烽戍断无烟。

——《陇西行》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观猎》

《使至塞上》写于开元二十五年(737)。这年河西节度使崔希逸袭吐蕃,破敌于青海西。王维以监察御史身份前往平凉劳军,此诗以纪行方式写他初到塞上的见闻感受。颈联写大漠、长河、落日、烽烟,给人一种辽阔、荒寒的感觉。和作者“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写在洒满白日余晖的渡头渔樵来归那样一种平和的情景形成对比。诗中表现的是乍临其地的总印象,并未作琐细描写。《陇西行》是倒过来叙事,先展现一紧急场面:“十里一走马,五里一扬鞭”,然后补叙,交代传递军事情报的骑者急驰的原因。原来军情紧迫,而大雪纷纷,报警的烽燧已不起作用。《观猎》重在写将军的意气。开头一句就像一个特写镜头,显出北风的强劲,然后写到在这种情况下打猎的人。颔联体物入微,写鹰、写马,实亦写出将军行动的敏捷、轻快。颈联用“忽过”、“还归”写将军往来百里,疾若流星,也突出其武艺超群。末联写将军的“回看”动作,望中所见暮云平地、衰草连天的景象,更显出他踌躇满志的神态。诗用画云中龙的手法,时而画龙,时而画云,虚虚实实,而人物形神宛然在目。

王维早期一些描写山水的诗,不但写景如画,而且境界壮阔,令人向往。比如:

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终南山》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汉江临眺》

《终南山》所写终南山雄伟多变的姿态,是随着诗人游行的进程展现出来的。“白云回望合”二句写上山所见所感,十分生动。人上山后,见到白云连成一片,不见来时路,适才途中所见美丽如黛的青霭却消失得无影无踪了。末联写山大人少,诗句提供的形象极富生活情趣,令人生想。《汉江临眺》首联泛言,中二联细写,直接写汉水处亦少,只是写天、云、山色,让人去想像。“江流天地外”二句写平原江流景色,尤其生动。

反映隐居生活的诗作,主要是山水田园诗。这类诗多具清 远、幽淡之美,诗中景物明净、清澈,画面平静、和谐,反映出诗人恬淡自适的心境。如他的《渭川田家》: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父荷锄立,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诗中写的是王维眼中的田家生活,带有他的主观色彩。他羡慕“闲逸”,甚至有归隐之意,所以笔下农民的劳作生活是那样安闲、轻松。他的《辋川集》更多清远、优美之作,如云: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山居秋暝》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鹿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鸟鸣涧》

《山居秋暝》纯用白描手法写山中秋日暝色。雨后皓月当空,那流淌在石上的泉水如同一条白练,色彩明朗。下写竹林中传来喧闹声,原来是洗衣的村妇结伴而归;月色中,荷叶摇动,原来是渔人的船只在划动,声响更加衬托出山中的宁静。诗人写动、写静,描绘出桃花源似的境界。这种环境使他流连忘返,所以诗末说:“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如果联系官场生活的龌龊、腐恶来看王维诗中对山间秋色的赞美和留恋,我们对诗的思想意义当会有更深的理解。《鹿柴》给人一种清幽的美感,它捕捉的是不见其人、但闻其声的人语声,和那一缕洒在充满湿气的青苔上的落日余光。《鸟鸣涧》写春夜山中的静谧境界,显示出诗人心情的淡泊恬静。诗中写景富有变化。首句写春桂无声无息地飘落为人所察觉,既写山夜之静,亦见人心之“闲”。次句已言山静山空,三句却一转,出以月露、鸟鸣。月上山头,倏地山林由暗而明,鸟儿受惊,时而发出鸣叫声,这样便打破了万籁俱静的气氛。叫声过后,更显出山的“空”、“静”。所谓“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此外如《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表现的是净化了的尘外之境,虽然幽冷、孤独,但诗人的感受是真切的。《山中》: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也是以独特感受写出脱俗境界。

由于王维音乐、绘画修养极好,因而对自然界的声响、色彩之美十分敏感,反映在山水田园诗创作中,对声、色的表现便十分细腻、生动。除上引诗句外,如“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秋夜独坐》)、“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书事》)、“松含风里声,花对池中影”(《林园即事寄舍弟alt》)、“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青溪》)、“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过香积寺》),皆为显例。而像“隔窗云雾生衣上,卷幔山泉入镜中。林下水声喧语笑,岩间树色隐房栊”(《敕借岐王九成宫避暑应教》),“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漠漠水田飞白露,阴阴夏木啭黄鹂”(《积雨辋川庄作》),以及“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送梓州李使君》)等,都是借对声响、色彩的描摹(常以景传声、显色),使得写景如画。大抵王维作山水田园诗,设色取景,虚实布置,一一如画。特别在布设景物时,能把握住物象的总体特点,既概括地写出其形,又能妙传其神。他善于用白描手法写景,用笔疏淡,让人在空白处体会言外之意。有时也用彩绘手法。其诗有陶诗深长隽永的意境,也有谢灵运那样精到的描绘。苏轼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书摩诘蓝田烟雨图》)岂止有画,而且情深。尤袤说:“维诗词秀调雅,意新理惬。在泉为珠,着壁成绘,一字一句,皆出常境。”(《全唐诗话》)实非过誉之词。

王维诗中的清远、优美之作,往往语淡声希,而意趣幽浑,有味外味,其中一个原因,是诗人以禅入诗,诗中含有他的禅悦之趣。王维以禅入诗,大致有三种情形。

一是写他对佛教的皈依、服膺之心,如前引“中岁颇好道”、“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消”,“欲知除老病,惟有学无生”等等,皆是。

二是在诗中阐说佛教教义和写他对禅理的践行与体会。前者如《过香积寺》云: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清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尾联寓意,即用《涅槃经》中“但我住处,有一毒龙,其性暴急,恐相危害”的典故,说安禅入定,去掉邪思妄想(以毒龙为喻)之理。后者如《终南别业》云: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诗写作者兴之所至,无所用心,一切行动皆“偶然”而然。走到水尽头,便坐看云起,遇到林中老人就与他谈笑无已。写的还是他对佛教随缘任运人生态度的体验。而《登辨觉寺》谓“软草承趺坐,长松响梵声。空居法云外,欢世得无生”,是说登寺有益,觉有所得,体会到禅心空寂之理。

三是以安神(坐禅入定)体验到的禅寂之心写存在于外物中的幽邃之景、空寂之境,表现诗人恬淡、宁静、近乎虚空的胸怀。就创作言,这实际上是用本于禅寂之理的审美眼光观照自然(即王维说的“审象于净心”)、描写自然,在诗中展现深含禅理的意境美。和前引《鹿柴》、《鸟鸣涧》相同,像《竹里馆》谓“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辛夷坞》谓“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等,都是整首诗写空、寂之境。至于在一首诗中写景必造空寂之境的也很多。如《过香积寺》写景即是,又如《酬张少府》中“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过感化寺》中“野花丛发好,谷鸟一声幽。夜坐空林寂,松风直似秋”,亦是。要指出的是,王维诗中的空,不是一无所有的空,而是佛教讲的超乎色相现实的一种境界。所以他表现空寂境界的诗,总离不开对富有生机的外物的描写。

王维还有些小诗(多为五、七绝)用语质直,明白如话,有自然天成之妙,而意深味浓,所抒之情真挚、缠绵。如云: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相思》

家住孟津河,门对孟津口。

常有江南船,寄书家中否?(www.xing528.com)

——《杂诗》其一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杂诗》其二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送元二使安西》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唯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送沈子福归江东》

它们写爱情、亲情、友情、乡情,无不语言素朴,情感充溢,而构思新颖别致。由于语浅意深,景真情真,其中有些诗还被谱上乐曲、绘成图画,广为流传。

王维今存文六十九篇,以书、序、碑体之文最有特色。碑文如《裴仆射济州遗爱碑》、《韦公神道碑》等,写人纪事,而能见出作者胸襟、情感。书、序名篇更是叙事、写景、抒情交相为用,以意高趣深、词清句丽取胜。书如《山中与裴迪秀才书》云:

近腊月下,景气和畅,故山殊可过。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辄便往山中,憩感配寺,与山僧饭讫而去。

北涉玄灞,清月映郭。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alt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雊,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无忽。因驮黄蘖人往,不一。

山中人王维白。

此书邀裴迪春中同游华子冈,主要篇幅是写景,写华子冈今日夜中之景、春中之景,而通过写景显出作者游山的逸兴雅致。书与画通,与音乐通。前写夜景,以辋水沦涟、寒山远火、深巷犬吠、村墟舂声这些见声见色的闹景,衬写山中之静。后写春中之景,则尽写万物生机勃发的动态美。而前后写景都情寓其中,或有对往昔同游之乐的忆念,或有对来日同游的憧憬。可谓以诗为文,意味深深。序如《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诗序》有云:

晁司马结发游圣,负笈辞亲。问礼于老聃,学诗于子夏。鲁借车马,孔丘遂适于宗周;郑献缟衣,季札始通于上国。名成太学,官至客卿。必齐之姜,不归娶于高、国;在楚犹晋,亦何独于由余。游宦三年,愿以君羹遗母;不居一国,欲其昼锦还乡。庄舄既显而思归,关羽报恩而终去。

于是稽首北阙,裹足东辕。箧命赐之衣,怀敬问之诏。金简玉字,传道经于绝域之人;方鼎彝樽,致分器于异姓之国。琅邪台上,回望龙门;碣石馆前,夐然鸟逝。鲸鱼喷浪,则万里倒迴;鹢首乘云,则八风却走。扶桑若荠,郁岛如萍。沃白日而簸三山,浮苍天而吞九域。黄雀之风动地,黑蜃之气成云。淼不知其所之,何相思之可寄?

嘻!去帝乡之故旧,谒本朝之君臣。咏七子之诗,佩两国之印。恢我王度,谕彼藩臣。三寸犹在,乐毅辞燕而未老;十年在外,信陵归魏而逾尊。子其行乎!余赠言者。

此为赠序(附有诗),为送晁衡(阿部仲麻吕)回日本而作。序前赞颂大唐德被四方,叙述中日亲善、人民友好相处的情形。引文则叙说晁衡来华求学、为官的经历,特别说到对晁衡归国的期望和祝福之意。序中设想船行大海景象,而结以“淼不知其所之,何相思之可寄”,注入无限情意,可谓以诗为文。从引文可知,王维书体之文实为散体,序体之文则为骈体。用散体者多四言为句,但不求对偶、协韵;用骈体者,则偶尔杂以单句。其骈体文风,显然受到过王勃、张说等人新骈体文文风的影响。

二、裴迪、储光羲、常建的诗

裴迪(716?—?),闻喜(今属山西)人,一说长安人。曾与孟浩然同在荆州长史张九龄幕府为从事,后与王维等同隐终南山,居辋川时,则常与王维“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旧唐书·王维传》)。安史乱前,做过尚书省郎,乱中陷贼中,乱后做过蜀州刺史,与杜甫有唱和。裴迪为王维至交,二人都信佛,诗风相近。蔡启即谓“王摩诘、韦苏州集载裴迪、邱丹唱和诗,其语皆清丽高胜,常恨不多见。如迪‘安禅一室内,左右竹亭幽。有法知不染,无言谁敢酬?鸟飞争向夕,蝉噪意先秋。烦暑自兹退,清凉何处求’……其气格殆不减二人”(《蔡宽夫诗话》)。裴迪受王维影响、诗风得其仿佛的代表作,应是他《辋川集》中的作品。集中二十首五绝,均写辋川山水之美和隐居其中的生活情趣,都是与王维唱和的作品。诗如:

落日松风起,还家草露晞。

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

——《华子冈》

苍苍落日时,鸟声乱溪水。

缘溪路转深,幽兴何时已。

——《木兰柴》

门前宫槐陌,是向欹湖道。

秋来山雨多,落叶无人扫。

——《宫槐陌》

其诗清明素雅,情致幽淡,以写景胜,不如王诗寄至味于平淡中。吴逸一说两家区别,即谓“迪诗佳者,独《辋川》诸作。然王诗多于题外属词,裴就题命意,伎俩自别”(高棅辑《唐诗正声》)。

储光羲(706?—763?),润州延陵(今江苏丹阳)人。开元十四(726)年中进士第,先后担任冯翊、安宜、下邽、汜水尉。开元二十八年(740)与王维等人隐居终南山。天宝初年(742)官太祝,迁监察御史。安史乱中陷贼受伪职,乱平贬谪岭南。储光羲对农村生活比较熟悉,其《效古》二首就写到农民遭遇旱灾的悲苦之状,和他欲献策救民而感到君门峻深的苦闷。其二即云:

东风吹大河,河水如倒流。

河洲尘沙起,有若黄云浮。

赪霞烧广泽,洪曜赫高丘。

野老泣相逢,无地可荫休。

翰林有客卿,独负苍生忧。

中夜起踯躅,思欲献劂谋。

君门峻且深,踠足空夷犹。

可见诗人颇有悯农意识。

就诗歌创作言,储光羲也以写表现农家生活和乡村风光的田园诗见长。诸如《渔父词》、《牧童词》、《采莲词》、《采菱词》、《射雉词》,以及五言《田家即事》,七言《田家即事》、《田家杂兴》等。这类诗多是写他家居田园时的生活感受。较之王维,诗中表达的思想倾向明显一些,对农家生活描写得具体一些。比如《田家杂兴》其四:

田家趋垅亩,当昼掩虚关。

邻里无烟火,儿童共幽闲。

枯槔悬空圃,鸡犬满桑间。

时来农事隙,采药游名山。

但言所采多,不念路险艰。

人生如蜉蝣,一往不可攀。

君看西王母,千载美容颜。

储光羲也善于描摹幽丽之景,如云:

垂钓绿湾春,春深杏花乱。

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

日暮待情人,维舟绿扬岸。

——《杂咏》其四

幽人下山径,去去夹青林。

滑处莓苔湿,暗中萝薜深。

春朝烟雨散,犹带浮云阴。

——《杂咏》其五

其四写诗人垂钓所见、所思和意不在钓、日暮待人的雅兴,意象清远,耐人体味。其五写景,物物皆带水气,选材、用字绝妙。此外,他还有效仿民歌的小诗,写青年男女的爱情生活,或借细节传情,或巧用比喻,托物达意,韵味十足。如《江南曲》其二谓“逐流牵荇叶,缘岸摘芦苗。为惜鸳鸯鸟,轻轻动画桡”,其三谓“日暮长江里,相邀归渡头。落花如有意,来去逐船流”,即为其代表作。

常建(生卒年、籍贯均不详),开元十五年(727)中进士第,曾任盱眙尉。天宝年间寓居鄂渚,与王昌龄、张偾交往较多。常建擅长五言诗写作,殷璠《河岳英灵集》选盛唐诗人诗,将常建置于卷首,且评论说:“建诗似初发通庄,却寻野径。百里之外,方归大道。所以其旨远,其兴僻,佳句辄来,唯论意表。”其诗以写幽景著称,《题破山寺后禅院》写江苏常熟兴福寺禅房的幽寂,云: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诗写幽景幽情,境清意远,兴象深微,可称“幽人逸笔”。所谓“语极幽玄,读之使人泛然如出尘表”(胡应麟《诗薮》)。中二联实一写禅境,一说禅理,但都如镜花水月,无痕迹可求。欧阳修深爱诗中“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二句,认为景与意会,且言欲仿此作数句而不能得。而黄庭坚激赏诗中“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二句为倒装句法,谓鸟性之悦,悦以山光;人心之空,空因潭水)二句,其实此诗通体幽绝,无处不工。首联对偶,次联不对,是为换柱对。四句一气转旋,不为格律所缚。尾联言静,出于钟、磬余音,自是愈显其静,而以此作结,更使人有一种情韵悠然的感觉。

常建的边塞诗亦有特色。他在诗中能直言将军的过错而为士兵说话,其《塞下》云:

铁马胡裘出汉营,分摩百道救龙城。

左贤未遁旌竿折,过在将军不在兵。

另外,他的边塞诗写得悲怨深重,而句甚警绝。如:

单于虽不战,都护事边深。

君执幕中秘,能为高士心。

海头近初月,碛里多愁阴。

西望郭犹子,将分泪满襟。

——《送李大都护》

嫖姚北伐时,深入强千里。

战余落日黄,军败鼓声死。

尝闻汉飞将,可夺单于垒。

今与山鬼邻,残兵哭辽水。

——《吊王将军墓》

殷璠称《吊王将军墓》“一篇尽善”。“属思既苦,辞亦警绝,潘岳虽云能叙悲怨,未见如此章”(《河岳英灵集》卷上)。此诗悲壮,写尽王将军生前生后令人扼腕叹息事。诗人叙说悲壮事,善于用表达惨烈感受的字眼加以形容。前人即谓诗中“‘死’字险,得力全在此。‘哭’字亦善用(常诗另有‘哭枯骨’、‘哭明月’句)。使人感慨不已”(吴煊、胡崇注《唐贤三味集》)。胡应麟说此诗“绝是长吉之祖”(《诗薮》),实就其善用奇字险语以创造诗境而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