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689—740),襄阳(今属湖北)人。他也是盛唐前期诗人。大约四十岁以前在家乡隐居读书,为应试作准备。经常住的地方是涧南园和鹿门山。隐居期间,常和地方官吏、读书人来往。其《洗然弟竹亭》云:
吾与二三子,平生结交深。
俱怀鸿鹄志,共有鹡鸰心。
粤余任推迁,三十犹未遇。
书剑时将晚,丘园日已暮。
晨兴自多怀,昼坐常寡悟。
冲天羡鸿鹄,争食羞鸡鹜。
望断金马门,劳歌采樵路。
乡曲无知己,朝端乏亲故。
谁能为扬雄,一荐《甘泉赋》。
说明他也常为自己的“不遇”而焦虑,希望能得到皇帝的赏识。四十岁往长安应试,不第。四十四岁时,“采访使韩朝宗约浩然偕至京师,欲荐于朝。会故人至,剧饮欢甚,或曰:‘君与韩公有期。’浩然叱曰:‘业已饮,遑恤他!’卒不赴。朝宗怒,辞行,浩然不悔也”(《新唐书·孟浩然传》)。孟浩然隐居襄阳,曾多次出游吴越、湖湘、巴蜀等地。晚年曾在荆州长史张九龄幕府中任职,一年多后归家。王昌龄被贬岭南,北归途经襄阳,孟浩然宴请昌龄,因食缩项鳊引起背上疮发而死。
孟浩然的诗多以山水、田园为歌咏对象,善于描写孤清恬静的境界。也有少数诗抒发牢骚情绪(如《岁暮归南山》谓“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云云),和歌咏自然界的壮观景象。
孟诗内容虽不太丰富,但艺术风格独特。突出特征是清新淡雅,情调淡,色彩亦淡,但淡而有味,似水墨画。如其“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夏日南亭怀辛大》),“众山遥对酒,孤屿共题诗”(《永嘉上浦馆逢张八子容》),都是语极清净而韵味清淡的佳句,故杜甫说:“复忆襄阳孟浩然,清诗句句尽堪传。”(《解闷》十二首)
尝读《高士传》,最嘉陶征君。
日耽田园趣,自谓羲皇人。
——《仲夏归汉南园寄京邑耆旧》
其诗亦学陶潜,不过思想深度大不如陶。他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开创者,其山水田园诗的内容和情调,与他的隐逸生活、旅游生活有紧密联系。诗如: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唯有幽人夜来去。
——《夜归鹿门山歌》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筵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过故人庄》
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平沙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舟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秋登万山寄张五》
《夜归鹿门山歌》以渡头、沙岸的热闹景象衬写月色中鹿门山的清幽境界,语词清疏简淡,显露出诗人“闲淡疏豁,翛然自得之趣”(胡震亨《唐音癸签》引徐献忠语)。《过故人庄》风韵、境界酷似陶诗,它写诗人应友人之邀到田家小饮的生活情景,描绘出一幅生动的乡村图画,表现出诗人情趣的淡泊、高雅和朋友间友情的纯朴。全诗似信口说出,浅之至而深,淡之至而浓。写景浑成而无刻画痕迹,作律诗而知取法古体。《秋登万山寄张五》写诗人对张五的思念之情,愁是淡淡的愁,所写景物也是一幅疏淡的水墨画。但诗人的韵致飘逸、一往情深和对自然景物的清新感受却是触目可见的。
除表现隐逸生活的田园诗外,诗人还写有许多山水诗,他写到的山水有高山大海,长江小渚,有壮景亦有幽景。其《登望楚山最高顶》:
山水观形胜,襄阳美会稽。
最高唯望楚,曾未一攀跻。
石壁疑削成,众山比全低。
晴明试登陟,目极无端倪。
云梦掌中小,武陵花处迷。
暝还归骑下,萝月映深溪。
其《与颜钱塘登樟亭望潮作》:
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
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
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宽。
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
前写望楚山,后写钱塘潮,皆极壮观。但他最为人传诵的还是那些以淡雅著称的山水小诗。
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
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
尝读《远公传》,永怀尘外踪。
东林精舍近,日暮但闻钟。
——《晚泊浔阳望庐山》
垂钓坐盘石,水清心亦闲。
鱼行潭树下,猿挂岛藤间。
游女昔解佩,传闻于此山。
求之不可得,沿月櫂歌还。
——《万山潭作》(www.xing528.com)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宿建德江》
以平常言语写平常景,而情在其中。传说当年王维因读《晚泊浔阳望庐山》美其风度而为孟浩然画像,可见孟诗写景是景中有人的。《宿建德江》更是景清语清,把人带入清美的意境,有很高的审美价值。胡应麟说“浩然清而旷”(《诗薮》),当指这类诗而言。
孟浩然的诗并非一味冲淡,也有浑健之作,除上面提到的写望楚山、钱塘潮的作品外,《彭蠡湖中望庐山》、《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亦属“冲淡中有壮逸之气”(《吟谱》)。后者诗云: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此诗一名《临洞庭》。张丞相,指张说(一说指张九龄),时张说为岳州刺史。作者渴望得到对方的援引,但表达含蓄。诗的前四句写洞庭湖的阔大气象,语势雄壮。所用“蒸”、“撼”二字,何等响亮、确切、警拔!故殷璠称三、四句为“高唱”(《河岳英灵集》卷中)。后四句本言望对方施以援手,却不直露其意,而出以比兴之辞,显得温厚、幽婉。若从全诗着眼,诗中情景是不太协调的,突出的毛病是景大情小。
孟浩然是在生活中有了真感受方才写诗,所谓“伫兴”而作。皮日休说他“遇景入咏,不钩奇抉异、令龌龊束人口者,涵涵然有干霄之兴,若公输氏当巧而不巧者也”(《郢州孟亭记》),正道出了浩然诗风自然、朴素而又洗削凡近、趋于清净的特点。比如《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直是轻描淡写,勾勒出一尘不染的园林景色,展现出诗人意念的流动。一般说,孟浩然诗边幅太窄,这主要是受他生活经历的限制,苏轼说:“浩然之诗,韵高而才短,如造内法酒手,而无材料耳。”(陈师道《后山诗话》引)可谓中肯之论。
在古代山水田园诗发展史上,孟浩然上继陶潜、谢灵运、谢朓,直承王绩(比他清丽爽朗),具有较高的地位。盛唐诗人如李白、杜甫等人对孟浩然的品德和诗风都很敬仰。李白说“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赠孟浩然》),杜甫也称赞他“作诗何必多,往往凌鲍谢”(《遣兴五首》)。孟浩然对盛唐诗人创作上的启发和影响是不可低估的。
刘眘虚(生卒年不详),字全乙,江东(今江浙一带)人,或云洪州新吴(今江西奉新)人。开元十一年(723)登进士第,又登博学宏词科第,授校书郎。与孟浩然、王昌龄友善。今存诗十四首。殷璠说:“眘虚诗,情幽兴远,思苦语奇,忽有所得,便惊众听。顷东南高唱者数人,然声律宛态,无出其右,唯气骨不逮诸公。自永明已还,可杰立江表。至如‘松色空照水,经声时有人’,又‘沧溟千万里,日夜一孤舟’,又‘归梦如春水,悠悠绕故乡’,又‘驻马渡江处,望乡待归舟’,又‘道由白云尽,春与清溪长。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开门向溪路,深柳读书堂。幽映每白日,清晖照衣裳’,并方外之言也。惜其不永,天碎国宝。”(《河岳英灵集》卷上)所谓“方外之言”,是说上引诗句能写出世外之境,非世俗中语。如“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即含禅意。眘虚诗意境超远、幽夐,“多清空一气如话,却有不落色相之妙,然稍近率易”(李慈铭《越缦堂诗话》)。它们多以写景取胜,而写景往往气象空明,字句外有灵气往来,字句内深含理趣。诗如:
木叶纷纷下,东南日烟霜。
林山相晚暮,天海空青苍。
暝色况复久,秋声亦何长。
孤舟兼微月,独夜仍越乡。
寒笛对京口,故人在襄阳。
咏思劳今夕,江汉遥相望。
——《暮秋扬子江寄孟浩然》
青冥南山口,君与缁锡邻。
深路入古寺,乱花随暮春。
纷纷对寂寞,往往落衣巾。
松色空照水,经声时有人。
晚心复南望,山远情独亲。
应以修往业,亦惟立此身。
深林度空夜,烟月资清真。
莫叹文明日,弥年徒隐沦。
——《寄阎防》原注:防时在终南丰德寺读书
《暮秋扬子江寄孟浩然》除后四句点题,显出无限深情外,前八句写暮秋江景,不单所写“景色鲜新”(邢昉《唐风定》),而且托景抒情,全为思孟而发。所谓“一字不及孟浩然,读其诗已有一孟襄阳立其前矣”(钟惺《唐诗归》)。《寄阎防》于阎防学业、品性修养勉励有加,而纡徐道来,显得一往舂容。“深路入古寺”二句,“松色空照水”二句,写景状物虽有动、静之分,总能突出深山古寺的静谧。“深林度空夜”二句,是写景,也是写人,写诗人对阎防的期许。“烟月”云云,谓其性本清真,而烟月又资之,出语清美而立意高绝。刘诗于“情幽兴远,思苦语奇”(《河岳英灵集》卷上)外,亦有自然、率直之作。其《寄江滔求孟六遗文》云:
南望襄阳路,思君情转亲。
偏知汉水广,应与孟家邻。
在日贪为善,昨来闻更贫。
相如有遗草,一为问家人。
即一气呵成,如同与江滔面谈一般。而《茙葵花歌》云:
昨日一花开,今日一花开。
今日花正好,昨日花已老。
人生不得长少年,莫惜床头酤酒钱。
请君有钱向酒家,君不见,茙葵花!
前五句写对人生苦短的感悟,实与刘希夷、张若虚诗中所言感受相同,但以诗言之,尤其说得简明,而说“莫惜床头酤酒钱”云云,出语又何等浅直。前人说刘诗“稍近率易”(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当指此类诗而言。其实这类诗冲口而发,却更能显出诗人为人朴质、率真的本色。
张子容(生卒年不详),襄阳(今属湖北)人。早年隐居襄阳白鹤岩,与孟浩然为死生交。先天元年(712)登进士第,开元中谪为乐城尉,又曾官晋陵尉。曾流寓江表有年,后弃官而归。其《送内兄李录事归故里》言其经历,云:
十年多难与君同,几处移家逐转蓬。
白首相逢征战后,青春已过乱离中。
行人杳杳看西日,归马萧萧向北风。
汉水楚云千万里,天涯此别恨无穷!
张子容诗多清雅之作,风格与孟浩然相近。其《春江花月夜》其一云:
林花发岸口,气色动江新。
此夜江中月,流光花上春。
分明石潭里,宜照浣纱人。
前四句写尽题面意,自以景胜;末句“宜”字传情,显出诗人雅趣。此诗与张若虚同题之作各有长处,谭元春即言:“此题琐碎,而若虚之多,子容之简,不妨并妙。简者尤难耳。”(《唐诗归》)同以写景取胜而造境清远者,尚有《泛永嘉江日暮向舟》。诗云:
归路烟中远,回舟月上行。
傍潭窥竹暗,出屿见沙明。
更值微风起,乘流丝管声。
此诗造语、境界酷似孟诗。八句诗翩然而起,飒然而止,结构独特。前人言其结构如此,乃“于心目相取处得景、得句……景尽意止,意尽言息,必不强括狂搜,舍有而寻无。在章成章,在句成句”(王夫之辑《唐诗评选》)。可见其写景生动、有趣(如“回舟月上行”),造境清雅不俗,主要是由他的“目”见、“心”思所决定的。
崔国辅(生卒年不详),吴郡(今江苏苏州)人。开元十四年(726)登进士第,做过山阴尉、许昌令,后入为左补阙、起居舍人、集贤直学士、礼部员外郎。天宝十一载(752)贬为竟陵司马。为诗长于五言乐府,与王昌龄、王之涣互有唱和。殷璠谓“国辅诗,婉娈、清楚,深宜讽味。乐府数章,古人不及也”(《河岳英灵集》卷中)。其小乐府多为五绝,篇篇有乐府遗意,但主要还是写诗人的感受。如《魏宫词》谓“朝日照红妆,拟上铜雀台。画眉犹未了,魏帝使人催”,诗借魏宫琐事(曹丕宠爱其父之宫女)讥武才人(则天)为高宗所宠。后来李商隐《龙池》“薛王沉醉寿王醒”,即与此同一笔墨。《长信草》谓“长信宫中草,年年愁处生。故侵珠履迹,不使玉阶行”,写宫怨而归怨于草,构思巧妙。说草“年年愁处生”,注情入景,见得失宠宫女愁怨之深。“不使”云云,明责其草而暗吐其怨。所谓“婉娈、清楚”,于此可见。又如《采莲曲》谓“玉溆花争发,金塘水乱流。相逢畏相失,并着采莲舟”,《小长干曲》谓“月暗送潮风,相寻路不通。菱歌唱不彻,知在此塘中”,《湖南曲》谓“湖南送君去,湖北送君归。湖里鸳鸯鸟,双双他自飞”,《中流曲》谓“归时日尚早,更欲向芳洲。渡口水流急,回船不自由”,写青年男女恋情,皆有南朝乐府民歌风味。而叙写生动传神,妙用细节,颇有生活气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