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先秦散文研究:申包胥的爱国精神与《左传》的批评

先秦散文研究:申包胥的爱国精神与《左传》的批评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申包胥与伍元本是好朋友,伍元因受到楚王迫害而逃离了楚国。《左传》的作者还从其爱国思想出发,对像楚国统帅子玉那样因自私、泄私愤而误国的行为作了记述,给予了批评。

先秦散文研究:申包胥的爱国精神与《左传》的批评

三、表现了爱国思想

在《左传》一书中,我们还可以看到许许多多具有爱国主义精神的人物,作者通过对这些人物事迹的记述,体现了对爱国主义精神的赞美和宣扬。我们今天还在广泛使用的成语“毁家纾难”就出自《左传》。庄公三十年记载:“斗谷於菟为令尹,自毁其家以纾楚国之难”,就是对这位爱国者热情的赞美。僖公三十二、三十三年所记的《秦晋崤之战》中,我们至少可以看到两位爱国者的形象,一位是爱国商人弦高,经商途中,他遇到了欲偷袭郑国秦国军队,他不惜牺牲自己的财物,一方面以郑国君主的名义前去犒赏秦国军队,同时急速派人回国报信,使秦国偷袭郑国的阴谋彻底破产,从而使郑国避免了一次亡国的命运。另一位就是秦国老臣蹇叔,为了国家利益,他不惜触怒秦穆公,犯颜直谏,表现了对秦国的忠心耿耿,给读者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定公四年还记载,楚国有难,昭王奔随的危急情况下,“申包胥如秦乞师”:

秦伯使辞焉,曰:“寡人闻命矣,子姑就馆,将图而告。”

对曰:“寡君越在草莽,未获所伏。下臣岂敢即安?”

立依于庭墙而哭,日夜不绝声,勺饮不入口,七日。秦哀公为之赋《无衣》,九顿首而坐,秦师乃出。

申包胥与伍元本是好朋友,伍元因受到楚王迫害而逃离了楚国。伍元逃离时曾对申包胥说,我一定要灭掉楚国,申包胥说,你能灭掉它,我就一定能复兴它。伍元后来果然借吴国之兵,攻入楚国都城,楚王逃走,国家面临灭亡的危难。申包胥只好到秦国乞求救兵,遭到了秦王的拒绝。他就站立在秦国宫墙之外痛哭,七天七夜,水米不进,终于感动了秦王,帮助楚国解除了这次亡国之难。

“成公三年夏”还记述了这样一件事,晋国向楚国提出要用邲之战中俘获的楚公子穀臣及连尹襄老之尸换回被楚国俘获的晋大夫知罃。楚国答应了这一请求,在知罃被放归之际,楚王与知罃之间有一番饶有兴味的对话:

晋人归公子榖臣与连尹襄老之尸于楚,以求知罃。于是荀首佐中军矣,故楚人许之。王送知罃,曰:“子其怨我乎?”对曰:“二国治戎,臣不才,不胜其任,以为俘馘。执事不以釁鼓,使归即戮,君之惠也。臣实不才,又谁敢怨?”王曰:“然则德我乎?”对曰:“二国图其社稷而求纾其民,各懲其忿以相宥也,两释累囚以成其好。二国有好,臣不与及,其谁敢德?”王曰:“子归,何以报我?”对曰:“臣不任受怨,君亦不任受德,无怨无德,不知所报。”王曰:“虽然,必告不榖。”对曰:“以君之灵,累臣得归骨于晋,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若从君之惠而免之,以赐君之外臣首;首其请于寡君而以戮于宗,亦死且不朽。若不获命,而使嗣宗职,次及于事,而帅偏师以修封疆,虽遇执事,其弗敢违。其竭力致死,无有二心,以尽臣礼,所以报也。”

王曰:“晋未可与争。”重为之礼而归之。在这段对话中,知罃面对楚王的问话不卑不亢,先表明对于自己在两军交战中做了俘虏而无怨无悔;再表明现在两国交换俘虏,重修旧好,对楚王也没有感恩戴德的理由;最后则表明,如果我回到晋国,君主赦免了我的罪过,家族也饶恕了我的过失,我能再有机会重新统帅部队保卫边疆,即如与您再在战场上相遇,我也不会避让的。我只会一心一意、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效力我的国家,以尽一个臣子的职责,我只能用这种方式作为对您的回报。这番表明坚定不移的爱国精神的话让楚王大发感慨:“晋国是一个不可抗衡的对手啊。”于是,为他安排了送行仪式送他回国。

再如“成公九年秋”还记述:

晋侯观于军府,见钟仪,问之曰:“南冠而絷者,谁也?”有司对曰:“郑人所献楚囚也。”使税之,召而吊之。再拜稽首。问其族,对曰:“伶人也。”公曰:“能乐乎?”对曰:“先父之职官也,敢有二事?”使与之琴,操南音。公曰:“君王何如?”对曰:“非小人之所得知也。”固问之,对曰:“其为大子也,师、保奉之,以朝于婴齐而夕于侧也。不知其他。”公语范文子,文子曰:“楚囚,君子也。言称先职,不背本也。乐操土风,不忘旧也。称大子,抑无私也。名其二卿,尊君也。不背本,仁也。不忘旧,信也。无私,忠也。尊君,敏也。仁以接事,信以守之,忠以成之,敏以行之。事虽大,必济。君盍归之,使合晋、楚之成。”公从之,重为之礼,使归求成。

这段文字是说,晋文公到军府视察,见到了戴着南楚帽子而被捆绑着的钟仪,于是下令为他松绑并表示慰问,接着向他询问了一系列问题,他只回答了先祖的职业是乐官,自己继承祖业而善于演奏音乐,晋文公让人给他一张琴,他演奏了一支楚国的乐曲。晋文公把此事告诉了范文子,对钟仪给予了崇高的赞美:“这位楚国俘虏,真是一位有德的君子啊。言称先祖之职,这是不背弃根本的表现;身为囚徒而演奏故国的音乐,这是不忘故国的表现啊……像这样忠贞诚信的君子,让他作为晋楚结盟的使者吧。”晋文公采纳了范文子的建议,以隆重的礼节送钟仪回楚国,晋楚之间终于出现了一段和平相处的局面。

《左传》中这样的人物还有许多。如国难当头,能够放弃私怨,顾全大局,不计个人安危,深夜出城为挽救国家危亡而奔走的烛之武、不顾身微位低而主动参与国事的曹刿等等。

《左传》的作者还从其爱国思想出发,对像楚国统帅子玉那样因自私、泄私愤而误国的行为作了记述,给予了批评。如宣公二年“郑败宋师获华元”记载:

二年,春,郑公子归生受命于楚,伐宋。宋华元、乐吕御之。

将战,华元杀羊食士,其御羊斟不兴。及战,曰:“疇昔之羊,子为政;今日之事,我为政。”兴入郑师,故败。(www.xing528.com)

君子谓羊斟非人也,以其私憾,败国殄民;于是刑孰大焉。《诗》所谓“人之无良”者,其羊酙之谓乎!殘民以逞。郑国受楚国的指使向宋国发动了进攻,郑国派华元、乐吕率兵抵抗。统帅华元在出兵之前宰羊犒赏出兵将士,不知何故,没有请羊斟,羊斟为此而有一肚皮怨气。羊斟是给华元赶战车的人,到了战场上,羊斟因为没有吃上这顿羊肉依然耿耿于怀,怨气难消。他公然发牢骚说;“那天吃羊肉的事由你统帅做主,那今天的事就该由我做主了。”于是,他就直端端地把统帅华元的战车赶进了郑国的军营,导致了这常战争的失败,从而也郑国带来了非常惨重的损失。对于羊斟这种极端自私,丝毫不顾国家利益,不顾国家大局的行径,作者借君子之口给予了猛烈的批评:“羊斟这家伙简直就不是人,因为私怨就干出败坏国家,使人民蒙受灾难的事情。对于这样的人处以再重的刑罚也是不为过的。《诗经》所说的人之无良者,就指的是羊斟这样的人啊。他不惜伤害老百姓来达到自己罪恶的目的。”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表现了《左传》所宣扬的爱国主义思想。

课程资源索引

小卡片

(1)毁家纾难:这是一个被后世广泛使用的成语,这个成语出自《左传》。庄公三十年云:“斗谷於菟为令尹,自毁其家以纾楚国之难”,就是对这位爱国者热情的赞美。斗谷於菟,人名,即子文。令尹,官职名,相当于当时中原国家的国相。

(2)楚囚钟仪:《左传》“成公九年秋”记述:“晋侯观于军府,见钟仪,问之曰:‘南冠而絷者,谁也?’有司对曰:‘郑人所献楚囚也’”。晋文公接着向他询问了一系列问题,他回答了先祖的职业是乐官,自己继承祖业而善于演奏音乐,晋文公让人给他一张琴,他演奏了一支楚国的乐曲。晋文公把此事告诉了范文子,范文子对钟仪大加赞美,建议让他作为晋楚结盟的使者,让他作为晋楚结盟的使者吧。”

晋文公采纳了范文子的建议,以隆重的礼节送钟仪回楚国,晋楚之间出现了一段和平相处的局面。所以,后来“楚囚”“南冠”就成了身陷囹圄的爱国者的代称。

●核心链接

(1)陕西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先秦散文研究》视听教材。

(2)北京大学中国文学史教研室编:《先秦文学史参考资料》,中华书局

(3)杨义主编,曹道衡选注·译评:《先秦散文选评》,岳麓书社

(4)谭家健著:《先秦散文艺术新探》(增订本),齐鲁书社。

●思考与练习

1.《左传》的进步思想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2.《左传》的作者是如何表现其“民本思想”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