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尚书在中国叙事散文发展史上的地位及影响

尚书在中国叙事散文发展史上的地位及影响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其次,《尚书》中的部分叙事散文结构渐趋完整,议论已有中心,叙事也有层次,部分篇章颇具文采。再次,《尚书》的文体自成一家。2.简述《尚书》在中国散文史上的影响。

尚书在中国叙事散文发展史上的地位及影响

四、《尚书》在中国叙事散文发展史上的地位及影响

《尚书》作为最早的历史文献,反映了中国原始社会末期及夏、商和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及重要事件,是研究我国远古历史极为珍贵的资料。作为儒家经典、历朝历代上到君主下至平民都必读的政治与道德教科书,备受推崇。它不仅在思想方面体现出原始民主、天人感应、明德任民、大一统、五行等观念,对后世具有极为巨大的影响。在文学价值尤其是叙事散文的发展方面,《尚书》作为早期历史散文的发展水平及特征的代表,对后世的影响也非常深远,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尚书》的主要内容多是记载君主或大臣的诰命、誓词等,多具有政治性的内容,语言简单质朴,重在意旨的表达和语言的准确凝练,因而在说理论事方面为后世论说散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其次,《尚书》中的部分叙事散文结构渐趋完整,议论已有中心,叙事也有层次,部分篇章颇具文采。作品已经初步具备了记叙、描写、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特别是《周书》各篇大多讲究章法结构,记叙具体而有层次,表现生动形象,可视为早期较完整的记叙文的代表。加之叙事语言较之此前的甲骨卜辞以及钟鼎文等有了很大进步,部分作品语言非常形象生动。如《尧典》记述尧舜布政,繁而不乱,以致曾被学者誉为“古代散文的光辉典范。”

再次,《尚书》的文体自成一家。所谓“典、谟、训、诰、誓、命之文”,实即古代散文体式的早期形态。此类文体,自春秋末年以后,虽已不甚流行,但对汉代以后的官方文告仍有影响。《尚书》不仅是文诰、会议记录等应用文体的源头,而且开辟了古代散文创作的先河。清杨绳武云:“《尚书》千古文字之祖也。典谟,纪传之祖;《禹贡》,志乘之祖;誓诰,诏令之祖;《伊训》《说命》,章疏之祖。他类可推”。

《尚书》因此也受到历代学者的高度重视,自汉代立为官学以来,备受尊崇,成为整个封建社会最重要的教科书。司马迁创作《史记》的时候,就很重视《尚书》,经常引用其中的资料,有的甚至整篇照录。《尚书》不仅开文诰、会议记录等应用文体的先河,而且因为记言叙事时所表现出的摹声绘色、形象生动、条理清晰等特征而为后世散文家所尊崇。

课程资源索引

小卡片

(1)今古文之争:由于秦始皇焚书以及其他原因造成古籍的失传,汉代统治者就鼓励民间向朝廷献书。于是民间或根据记忆,或整理残编,用汉代通行的新文字汉隶重新抄写上交,这被称为今文;后来又发现了同一部书的先秦古文字写本,如《诗经》《尚书》等。于是就发生了学术地位的争夺。所谓今古文之争表面上看来是推崇哪种经书的争论,但其核心问题却关系到孔子与古代圣王之“道”的争论,也有解读的态度和方法问题。大致来讲,今文学派继承的是先秦诸子的风气,他们主张通经致用;而古文学派则主动担负起保存和传播文献的责任,他们主张在训诂、文字间寻找历史。他们之间的

争辩延续甚久,其余波在晚清犹存。(www.xing528.com)

●核心链接

(1)陕西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先秦散文研究》视听教材。

(2)北京大学中国文学史教研室编:《先秦文学史参考资料》,中华书局

(3)杨义主编,曹道衡选注·译评:《先秦散文选评》,岳麓书社

(4)谭家健著:《先秦散文艺术新探》(增订本),齐鲁书社。

●思考与练习

1.谈谈《尚书》的成就及特点。

2.简述《尚书》在中国散文史上的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