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精神和物质的文化积淀
巴蜀远古先民在大盆地所提供的客观自然条件(第一自然)下开始了自己的生存创造活动,其带着浓郁地域印记的精神层面和物质层面的创造逐渐地被传承、固化和积淀下来,成为本地域后来者生存和文化创造的又一个前提——第二自然”。“第一自然”和“第二自然”的交互作用,尤其是“第二自然”作为一种理性自觉的导引和模塑,使巴蜀地域文化的特色愈益鲜明。我们这里就从巴蜀文化的物质层面去认识,其源头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文明起源。20世纪末四川盆地震惊中外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距今4500~3800年之间成都平原上以“宝墩文化”命名六座遗址的发掘,证明四川盆地自古是长江上游文明的起源地,成都则是其中心。宝墩文化的下限正好与中外瞩目的“比秦代兵马俑更加不同凡响”的广汉三星堆文化及其青铜文明的时限衔接起来,它昭示着巴蜀文化辉煌的初曙及瑰丽多姿的内涵。它是世界最早的天然气开采地,是世界雕版印刷术、世界纸币、世界茶文化的起源地。它还是中国道教的发源地,拥有一大批名冠海内外的高僧名道、文人雅士,从而在科技、教育、宗教、文学、艺术、文化、学术等方面,有过几十项世界第一和中国第一的历史文化记录。
巴蜀地区主要的人文历史资源包括:3处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7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24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22座省级历史文化名镇,40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67多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4所博物馆、纪念馆、陈列馆,其他人文景观200多个。其种类繁多,包括古建筑、纪念性建筑物、古遗址、古墓葬、石窟、寺观、石刻等。三星堆文化遗址,什邡堂邛窑遗址,王建墓(永陵),麻浩崖墓,珙县悬棺葬,明蜀王陵,武侯祠、杜甫草堂、大邑刘氏庄园、江安夕佳山民居、沪州大曲老窖池、泸定桥、辛亥保路纪念碑、冯焕阙、平阳府君阙、沈府君阙、高颐墓阙、樊敏阙、卓克基土司官寨,西秦会馆、阆中张桓侯祠、新都杨升庵祠,以及朱德故居、陈毅故居、郭沫若故居、吴玉章故居、邓小平故居、张澜故居、李太白故居、三苏祠、富顺文庙、郫县望丛祠、仁寿奎星阁、德阳文庙、崇州文庙、广汉文庙、屏山禹帝宫、松藩古城墙、日斯满巴碉房、直波碉群、钟鼓楼古建筑区、大通门、永定门、永平堡古城、筹边楼、赵子龙祠墓、昭化古城城门、博什瓦黑石刻、革命纪念建筑物等。
特别是众多青铜器是迄今我国发现时代最早、种类最丰富、形体最大、造型最奇特的青铜雕塑群。其中,有古代世界最大的高2.6米的青铜人立像,有造型奇特、眼球如圆柱状突出的巨型青铜人面像,最大的宽达138厘米,高达64.5厘米,为当今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最古老的青铜人面像。还有更为罕见的金权杖,上刻有头戴王冠的神人像。有一株青铜神树高达4米,上有枝、叶、花、果,枝间和枝头立有十只神鸟,并挂有龙、刀、剑等物,这与古籍所说“众帝”上下于天庭的“建木”相似,说明三星堆是当时巴蜀古国的中心。出土的祭祀神坛共有三层,下层两神兽是虎、凤复合体,中层花冠神人是沟通天地的巫师,上层有两神鸟特立,这与楚帛画中的天、地、人宇宙结构十分相似,当是中国文化中“天人合一”哲学观的物化形态。其群神的头面,更是千姿百态,即有蜀族的祖神“纵目”蚕丛,又有大耳鼻饰的“杜鹃”瞿灵、鹤腿鸟王、金面天神、虎面神,甚至还有西方高鼻式的人种艺术(写真?)造型,从而形象地展示了古蜀国宗教的兴盛。并体现了巴蜀文化注重造型和神态、奇诡浪漫、铺张扬厉的艺术风格和艺术传统,这些都是珍贵的文化遗产旅游资源。
巴蜀又是中国道教的发祥地。自东汉张陵在西蜀大邑鹤鸣山创立道教,巴蜀即成为中华道教的圣地,张陵结庐创道的青城山,至今还被视为道教的发祥地。道教创立时分布中国的28八个教区,最早的24教区的遗址在巴蜀还有遗存,有传为太上老君降世并演说《道德经》的汉唐古观青羊宫,有以新津老君山、绵阳西山观、江油窦圌山、都江堰伏龙观、三台云台观、剑阁鹤鸣山、梓潼七曲山、宜宾真武山、松藩黄龙寺为代表的众多仙山古观,中国本土宗教的诞生圣地和道教文化的汇聚之处,吸引着千百年来骚人墨客前往凭吊。
据考古材料证明,早在东汉时佛教已传入巴蜀,高僧辈出,禅林古刹广遍四川;其藏传佛教五大宗派,至今传承依然。遗留着藏族最古老的本波教、彝族的诺苏宗教、羌族的原始宗教仪式,以及遍布全川的宫观寺院、祖庭神山,一直都是宗教信仰者及追求人生完美者梦寐以求的朝觐和旅游胜地。入唐以后,佛教禅宗在巴蜀发展极盛,产生了一大批杰出人物,如唐代禅宗十大家中就有马祖道一、圭峰宗密等五家是巴蜀人,在全国禅宗内力量最为雄厚。宋代时,巴蜀禅宗在全国已占绝对优势,并形成了自身的传授系统。宋代四川的禅师们,还积极去海外传法,特别是将法脉传至日本,为中日文化交流作了极为重大的贡献。日本镰仓时代有禅宗24家,其中20家都出于巴蜀禅宗法演——克勤——师范门系。南宋孝宗乾道六年(1171),日本睿山觉阿上人、金庆上人渡海到中国,“袖香拜灵隐佛法禅师”就是四川眉山的慧远法师。慧远是克勤晚年的弟子,曾获孝宗皇帝两次诏见,为当时禅宗领袖。著名的寺院有成都文殊院、昭觉寺、石经寺,新都宝光寺,梁平双桂堂,遂宁广德寺,内江圣水寺,广元皇泽寺,屏山万寿寺,达县真佛山、什邡龙居寺,乐山凌云寺、乌尤寺,都江堰灵岩寺,平武报恩寺。峨眉山是我国佛教的四大名山之一,又是全国最著名的普贤道场,拥有十余座古刹名寺。此外,遍布全川的佛教石刻,尤以其时代久远、题材丰富、艺术精湛、数量甚多而名扬海内外。如乐山凌云寺大佛通高71米,头高14.7米,足背长11米,为全国第一大佛;荣县大佛通高36.67米,为全国第二大佛;安岳卧佛全长23米,是我国唐代所刻的最大的涅佛像,并还有40个经窟,四壁刻满了佛经,约26万字,是一座罕见的唐代石刻经库。而安岳的“紫竹观音”的独特造型,更获得“东方维纳斯”美神的盛誉。
除汉地佛教外,四川还保存着藏传佛教五大宗派的传承。现在藏区,尚有800余座寺庙,既有驰名中外的藏传佛教三大印经院之一的德格印经院,又有黑教(本波)的最高寺院和学府的定青寺、著名的红教(宁玛)寺院噶拖寺和白教(噶举)寺院八邦寺。藏族最古老的宗教圣地——黑教的墨尔多神山,亦在四川境内。这些教派历史悠久,保存着非常古老的宗教祭扫、文化传统。这些佛教的人文景观,更是可贵的旅游资源。(www.xing528.com)
大盆地是多民族聚居之所,共有14个少数民族,各民族文化丰富多彩,藏族、羌族、彝族独特的民族风情,奇特的摩梭母系文化,早已名扬天下。
羌族是我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具有独特的物质文化和民族风情,绵延几千年而不间断,被称为中国民族演化史上的一个“活化石”。其中最具特色的是至今仍存的碉楼、栈道、溜索和白石崇拜,羌笛传自远古,唐诗中即有“羌笛何须怨杨柳”之佳句,羌舞欢快多情,羌族服饰自有独特的魅力。其民族节日主要有羌历年、祭山会、牛王会;娱乐活动有莎朗舞、皮鼓舞、爬天杆、射兽馍。其他如桃花刺绣、云云鞋、喝咂酒等,都体现了羌族文化的多姿多彩和独特风情。
藏族在四川境内有108万多人,其民居和服饰既与其他地方藏族有共通性,又带有自己的地方特色。居住在川西一带的称为“康巴”,居住在川西北的称为“安多哇”和“嘉绒哇”,在平武、九寨沟县的称为“白马藏”。牧区有广阔的草地、帐房、牦牛群,美丽的藏式碉房处处可见。藏族传统的锅庄舞和弦子舞十分优美,唐卡卷轴画、酥油花是藏族艺术的精品,其藏戏更是独具特色。
彝族是四川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有178万人,主要分布在凉山、乐山地区。他们有自己的历法和天文学,有相当高的历史与科学价值。有自己的音节文字,称为罗罗文、毕摩文。宗教祭祖活动由毕摩主持,至今仍保存着非常古老的传统。彝族的服饰很有特色,男子多穿黑色窄袖右斜襟的上装和多摺宽裤,女子穿多摺长裙,男女外出皆穿“瓦拉”。传统的节日有火把节,其时人们饮酒欢歌,热闹非常。
此外,分布在四川各地的还有土家族、苗族、傈僳族、回族、蒙古族、满族、纳西族、布依族、白族、傣族、壮族等,他们各自拥有自己的民族文化,独特的风土人情,如土家族特有的“傩戏”、“土戏”,苗族独具的接龙舞、花山舞。至于生活在泸沽湖的摩梭人,还保留着古老的母系大家庭和走婚制的习俗。他们每年最隆重的节日是朝山节,朝拜湖畔最高神山——格姆女神。泸沽湖至今是环境尚未污染的自然景观,湛蓝的天,碧绿的水,穿梭自如的独木舟,夜晚山月下走婚的阿注,构成了一幅静谧的“母系王国”图,被人们称为“人类母系社会的活化石”,是“至今生活在创世之梦中的世外桃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