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从庞德诗歌翻译理论与实践探汉诗审美英译
通过对庞德诗歌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其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努力和所得:
1.庞德将西方读者基本没有接触的古汉诗翻译结集出版,既不孜孜以求于完全对等,避免曲高和寡;又重点传达出原作的突出特色,令人耳目一新。其审美传达方式既符合人们基于本土文化习惯的期待心理,又介绍了众多新奇的情感、语言表达方式,满足了人们的探究心理和求异心理,从而以与本民族文化相适应、相和谐的方式对异域文化加以了消化和吸收,使异质文化转变成为新生的本土文化内容,达到了传播异域文化风采、丰富西方现代诗歌创作思想的双赢目的。
2.从庞德的诗歌翻译理论与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虽然中国古典诗歌形式毋庸置疑是极好的传统文化精品,但由于中西文化本身形式上的巨大差异,尤其是牵涉到汉语单音单字才可能形成的格律时,如追求完全按照古汉诗形式对等僵化照译,只能导致双方美感的共同损失,最后以失败告终。而庞德以西方自由诗形式翻译古汉诗,由于符合西方读者习惯的形式,就达到了自然即优美的境界,赢得了社会的欢迎和自身的生存发展空间,也起到了文化传播的应有效用。(www.xing528.com)
3.庞德诗歌翻译理论与实践还为我们提出了诗歌翻译的选材问题。从庞德古汉诗翻译实践中,我们可以发现,他所选取的大多是一些描写人类普遍感情主题的诗歌,而且其中感情质朴自然,容易取得理解和共鸣,从而有可能实现其“为现代人创造一种涉及广泛的文学人类学的工作”的翻译目的。而世界翻译史上,这样的例子也是不胜枚举,如泰戈尔的《飞鸟集》因为多是讴歌上述主题,就得到了全球范围内各民族的广泛译介、传播、接受,并为他赢得了诺贝尔奖。
4.庞德的诗歌翻译文字晓畅,明了易懂,既注重“闪光的细节”和意象的再现,又做到节奏自由、语言平实、感情质朴,毫无虚饰浮词。这说明他为了保证社会交流效果,依照社会接受的准则,选择了他的译诗审美取向,以走向生活的审美姿态实现了其明确的翻译功利性,从而达到了诗歌翻译和文化传播的最终目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