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庞德诗歌翻译实践分析:文化传播美学视角

庞德诗歌翻译实践分析:文化传播美学视角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庞德诗歌翻译实践分析庞德对诗歌翻译情有独钟,他的译诗不仅为自身的创作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模范,而且这些译诗本身也成为西方模仿、翻译和创作的代表。1915年4月,庞德重新翻译的《华夏集》在伦敦出版。英国评论界认为《华夏集》是庞德对英语诗歌最持久的贡献,是“美语诗歌中经典的作品之一”。下面即以庞德翻译的李白《送友人》一诗为例,浅析其翻译理论在实践中的审美表现:原诗:《送友人》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庞德诗歌翻译实践分析:文化传播美学视角

(二)庞德诗歌翻译实践分析

庞德对诗歌翻译情有独钟,他的译诗不仅为自身的创作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模范,而且这些译诗本身也成为西方模仿、翻译和创作的代表。庞德一生对中国的古典诗歌和儒家思想痴迷不已,先后翻译了《华夏集》(Cathay,1915)和《孔子:〈中庸〉、〈大学〉与〈论语〉》等作品。

庞德曾经从费诺罗萨(Ernest Fenollosa)对中国古诗所作的英文注释中得到启发,在基本美学观念上产生了共鸣,并根据这些材料翻译了一些李白王维的诗歌结集出版,题为《华夏集》(Cathay)。1915年4月,庞德重新翻译的《华夏集》在伦敦出版。这本诗集的翻译和他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创造性吸收把中国诗带到了西方,作品一经问世,便获得了如潮的好评,几乎所有知名现代诗人——包括叶芝(Yeats)、福特(Ford)、路易斯(Lewis)、艾略特(Eliot)、威廉斯(Williams)都齐声称赞其清新、优美、简洁,从而在20世纪初的西方掀起了一股“中国热”。杰夫·特威切尔说:在庞德之前,中国没有与她的名字相称的文学流行于说英语的国家。英国评论界认为《华夏集》是庞德对英语诗歌最持久的贡献,是“美语诗歌中经典的作品之一”。《华夏集》引发了20世纪初的中国热,提出了崭新的意象主义的诗歌理论,其中的很多篇目,如《玉阶怨》和《长干行》已经成了美国诗歌选集和部分学校教科书的必选篇目。从此,西方掀起了翻译、阅读、学习中国诗歌的热潮,西方现代诗歌的发展进程也因而被大大推进。

下面即以庞德翻译的李白《送友人》一诗为例,浅析其翻译理论在实践中的审美表现:

原诗:

《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

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

孤篷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

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

萧萧班马鸣。

译诗:

   “Taking Leave of a Friend”

   Blue mountains to the north of the walls,(www.xing528.com)

   White river winding about them;

   Here we must make separation

   And go out through a thousand miles of dead grass.

   Mind like a floating wide cloud,

   Sunset like the parting of old acquaintances.

   Who bow over their clasped hands at a distance.

   Our horses neigh to each other as we are departing.

在庞德这首译诗中,“闪光的细节”,如声、色、动感等栩栩如生,“青山”、“白水”、“浮云”、“落日”、“萧萧班马”等意象历历在目;译诗语言质朴平实,毫无虚饰浮词;但其中有些词语的翻译尚欠准确,如对“横北郭”中的“横”字,“孤篷”以及“挥手自兹去”的处理等,而节奏从明快转入婉曲,则较好地再现了原诗的离别之情。

为了适应古汉诗精练简约的诗风,庞德后来还创造了所谓“脱体句法”,其中比较极端的例子是庞德将李白的:

抽刀断水水更流,

举杯消愁愁更愁。

译为:

Drawing sword,cut into water,water again flows

Raise cup,quench sorrow,sorrow again sorrow.

可见其“脱体句法”为了力求精练,大量删除了英语结构中与原诗表现性不大相关的词语。而这些词语一旦被删除,英语的逻辑语法结构也就被打破了。足见庞德为了突出对“词语、措辞和词汇的动感”与意象的再现,作出了怎样的放弃和突破。

从以上例证中可以看出,庞德并不在意刻板的字句对应与忠实,而是重在突出对“词语、措辞和词汇的动感”等“闪光的细节”和意象的再现,把翻译实践的目的放在了文化审美和传达,利用对异域文化的审美翻译作为文化斗争的武器,强化和巩固了自己的文学功利观和审美观。由此,推动他所倡导的意象主义诗歌运动以短小硬朗、节奏自由、口语化、呈现意象为主等特色而风靡诗坛,并为其后的象征主义诗歌开辟了坦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