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西方文化在中国的接受情况及影响

西方文化在中国的接受情况及影响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进入现代,各国交往日益密切,文化交流也相应频繁,而中国作为当时的弱势国度,大量接受西方文化输入尤为明显。其行为中宗教意识的缺乏与西方人有着本质的区别,说明中国普通民众接受的只是基督教文化的部分外在形式,而并非实质内容。故仅取中国人接受西方观念比较明显的两例加以说明。从西方文化对中国习俗的影响来看,其中既有吸收与转变,也有排斥与固守。

西方文化在中国的接受情况及影响

(一)西方文化中国接受概况

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藉由来华西人、出洋华人、各种报刊、书籍以及新式教育等媒介,以香港、澳门及其他通商口岸作为重要窗口,西方的物理、化学、医学、哲学、法学、文学社会学、经济学及应用科技等大量传入中国,对中国的学术、思想、政治和社会经济都产生了重大影响。进入现代,各国交往日益密切,文化交流也相应频繁,而中国作为当时的弱势国度,大量接受西方文化输入尤为明显。而当代社会则由于科技的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中西文化交流更为频繁、密切。

由于文化的蕴含与涉及范围十分广泛,难以一一描述,故根据西方人类学学者泰勒(Edward Burnett Tylor)对文化的定义:“文化或者文明就是由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获得的,包括知识、信念艺术道德法则、法律、风俗以及其他能力和习惯的复杂整体”,笔者仅从意识形态范畴几个代表性的领域中撷取一些典型对西方文化在中国的输入接受状态加以剖析。

1.哲学接受

中国传统哲学关注人的生命状态及人与自然的关系较多,追求的是“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可以说是一种感性的“人的哲学”。对西方哲学崇尚的绝对理念、逻辑演绎、精确定义,传统上中国人既不甚熟知,除专业人士外也不感兴趣。直到马克思主义首先作为一种革命的思想武器传入中国,并随着新中国的建立而占据了中国意识形态的主流地位后,马克思哲学才渐成中国民众普遍接受的哲学观,至今其辩证法、矛盾论等精髓已深入中国人内心。此外,中国大众对西方哲学的了解就有限了,接受则更少。一般来说,中国民众熟知并选择性接受其部分观点的大致只有弗洛伊德的“恋父、恋母情结”、马斯洛的“人的五个层次需要”等等。其他如柏拉图的“精神恋爱”之类行为、尼采的“上帝死了”之类言论,则并不为中国民众所接受,并延伸到对他们理论整体乃至本人的排斥。

2.宗教接受

西方基督教历史上传教力度是很大的,最著名的莫过于“十字军东征”。明清期间,基督教也有过零散而不断的对中国传教行为。其中知名人物如利玛窦等,在当时朝廷也还是有一席之地的。但总体来说,相比于佛教在中国的传播接受,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只能说是未成气候。虽然也有过近代史上太平天国“拜上帝教”的插曲,但其实质并非接受了基督教的宗教文化,而只是如陈胜“鱼腹藏书”一般的是为了找个“出师之名”。直到今天,虽然中国各地也不少见基督教堂,但其热闹程度与佛寺的香火旺盛是不可同日而语的。中国民众圣诞节去教堂是为了享受纯正的节日喜庆气氛而非为了纪念,婚礼去教堂是为了借助仪式的庄严而非为了“证婚”。其行为中宗教意识的缺乏与西方人有着本质的区别,说明中国普通民众接受的只是基督教文化的部分外在形式,而并非实质内容。(www.xing528.com)

3.文学接受

西方文学的源头被公认为希腊文明,而对其文学代表作《荷马史诗》,普通中国人接受的却只是特洛伊战争中的“木马屠城”类故事和阿喀琉斯英雄,一如对楚汉战争中“十面埋伏”的记忆和西楚霸王的惋惜,在其他方面并未受到大的影响。真正对中国人影响较大的西方文学是19世纪批评现实主义小说和20世纪现代派诗歌,前者造就了鲁迅老舍茅盾巴金等一大批现实主义作家,导致了中国小说的嬗变;后者影响了徐志摩戴望舒卞之琳、穆旦等一大批自由体新诗人,造成了中国诗歌的蜕变。对此二者,包括民间的阅读、传诵、引用、熟悉都达到了可观的规模和程度,甚至连现代汉语语言表达内容和形式都从中得到了一定的丰富和补充。应该说,如果没有近、现代对西方文学尤其是批评现实主义小说和现代派诗歌的输入,就不会有我们现在看到的中国现代文学

4.观念接受

大众意识形态中的各种观念是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毋庸置疑其中会有许多接受与排斥。故仅取中国人接受西方观念比较明显的两例加以说明。其一是教育观,中国传统教育观强调权威,讲究尊师重道,最典型的例证是“棍棒底下出孝子”的威压式教育方式被广为认可。但进入当代,在西方民主教育方式的冲击下这种方式已经基本没有市场,在大中城市等发达地区并已逐步被西方式的尊重与协商所取代。其二是商品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商人是没有地位的,并往往被当作重利忘义的代表而受到鄙弃。如:明朝以前是禁止商人入仕的,有些朝代甚至还有禁止商人骑马乘轿的规矩。这在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几乎是不可想象的,这方面既有时代发展的原因,也离不了西方文化的输入影响。

5.习俗接受

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民族习俗。从西方文化对中国习俗的影响来看,其中既有吸收与转变,也有排斥与固守。如西方最重要的节日——圣诞节,中国人接受了,但并没有被当作中国的另一个新年,而更多的是年轻人和商家的狂欢;西方最浪漫的节日——情人节,中国人接受了,其影响却超过了“中国情人节”——七夕;西方最奔放的节日——狂欢节,则没有得到中国人的认可。但无论接受与否,对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仍然是春节,这仅仅从春运一票难求的现象中就可以得到明证。再说到中国传统的大家庭习俗,由于现代社会的发展,加上西方重视独立和个体意识的文化冲击,基本已告崩溃。然而,中国人血缘亲情之间的联系和呵护却仍然紧密深切,强过西方习俗许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