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刘勰之梦:纬军国任栋梁

刘勰之梦:纬军国任栋梁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纬军国,任栋梁——刘勰之梦,《刘子》其书[美国]林中明[1]摘要:本文根据此次研讨会的三个议题:卅年回顾、儒学视野和文论研究,“缘督以为经”,以回顾、反思林其锬先生对《刘子》研究的重要贡献说起。在这种情形之下,我们面对《刘子》究竟是何人所作?刘勰和刘昼虽然都是儒门弟子,也参酌法家。

刘勰之梦:纬军国任栋梁

纬军国,任栋梁——刘勰之梦,《刘子》其书

[美国]林中明[1]

摘 要:本文根据此次研讨会的三个议题:卅年回顾、儒学视野和文论研究,“缘督以为经”,以回顾、反思林其锬先生对《刘子》研究的重要贡献说起。再根据孔子文武兼备,“斌心雕龙”的儒学视野,会同《孙武兵经》的兵略文用手段,“因情立体,即体成势”地对谁是《刘子》的作者(作者们?)加以探讨。再从比较文学文学评论的角度,借助中外时贤对谁是《水浒》和“莎士比亚著作”作者的研究,找出《刘子》主要作者的“签名”,参以质化为导的电脑量化检索,来探讨这个有关《文心》文风特色,作者借袭、创新前后的心态,和梦境心理与写作行为有何关联,编辑者的著作权等有关而尚未研讨的关键问题,并提出开放性的关键问题,以为后续研究之参考。

关键词:刘勰;《文心雕龙》;《孙武兵经》;刘昼;《刘子》

一、前  言

“龙学”研究,一世纪以来,经过许多学者积极的研究,“从‘索引’到‘思辨’”,在义理、考据、文章诸方面,大量使用“赋、比”的方法,着眼于“点描、线联”的分析,取得相当成绩。除了在跨学科、跃领域文艺应用推广方面,还方兴未艾以外[2],今人早已越过了许多前人所未能探索的高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往来路看,是相当清楚的。但是隔了石土、树林、高山、河海,自己如何在旧领域上深耕,挖掘脚下的富矿;避兽穿林,找寻邻近的新草原;攀山越岭,找寻山后的另一个高原;渡河航海,探索前修未到的新天地,从来都是困难的。所以每隔二三十年,不少前辈就发出“太阳之下无新事”的叹息。

在过去三十年中,龙学还是有一些重要的成绩。而其中重要成就之一,许多学者都认为当推林其锬先生带头[3],和一些学者在前人考据的成绩上,利用新的资料,对《刘子》版本、注释和作者所作的研究。[4]其中最引人注目而引起学术辩论的一项报告,则是《刘子》不是北齐刘昼所写,而是刘勰所著。这项议题的正反辩论[5],由于参与学者的修养和知识,他们对《文心》和《刘子》中儒、道思想的辨析,以及文风、用字变化等问题的探讨,给龙学的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园地。并使得研究龙学和“子学”的学者,不仅得到许多前人所未探讨的知识,也看到甚么是良好的学术辩论风范。

然而刘勰、刘昼的时代去今已近一千五百年,他们二人的有关资料也极其有限,所谓地荒无叶,何以“振叶以寻根”?河流改道,何能“观澜而索源”?所以诗人屈平想探索宇宙,没有数据,只能“天问”;而林放见礼之繁,无从下手,只能问“礼之本”。夫子夸林放“大哉问”,诺贝尔物理奖得主李政道赞屈原作“天问”为古代具有科学思辨的大思想家,都是因为他们提出了好的问题。

在这种情形之下,我们面对《刘子》究竟是何人所作?成于何代?也只能提出一些基本的问题,从不同的角度,来考虑《刘子》的作者“刘子”是否不止一人[6],一本没有《序志》篇的《刘子》,是否主要的作者突然死亡,未及完成有系统的大作?有无可能原撰和后编如《水浒传》的“施耐庵集撰、罗贯中纂修”的情况[7]?如果“后世”所见《刘子》的内容掺杂不同时期、多人的文句,那么我们可以只选一、二条目,便以偏概全地判定《刘子》全书的“一个作者”和“一个时代”吗?如果“刘子”的写作和编撰来源多方,如“莎士比亚全集”,那么“借用、改装”前人作品到甚么程度[8],没有“消化”地大量引用前人的作品,以及缺乏大量独特的见地,能否还算是一人的创作[9],或是“学派”累积之作如《管子》,甚至插编了许多年轻时的读书笔记、札记?

既然有关刘勰和刘昼二人现存的数据不足以“知人论世”,但是可从他们二人自述和他记的“梦”,我们可以“知梦论人”吗?数据的来源和时间可能不止一期(如陶渊明闲情赋》[10])、一代吗?一个作者晚年的文风、用字是否和中年大不同(如书法的“人书俱老”;莎士比亚的签名?[11])不同类的作品又如何写作?作为一个“斌心雕龙”文武兼通的士人,他的文字功夫和兵略思想会疏退吗?如果年轻的刘勰做读书札记,可能是甚么样的理解深度?和政、军、文、哲的远见?

运用兵法,成功“鬻货进书”[12],以致成名后的刘勰,会把他另一本得意之作,藏柜“隐其新秀”,也不“序志”,并言天地五五之篇数,终其生书刻“应酬性”的碑文无数,而不示此书于同好,如克劳塞维兹的《战争论》?还是他从张良淮南王刘安的行止遭遇,学到了“出处进退”的智慧?出版论政和谈兵的文集[13],在魏晋南北朝还有生命的危险吗?不得意的刘昼,有无可能如刘向、刘歆父子,假借前贤之名,推销自己的书,因而“借势”以传世。(《孙子算经》假托“孙子”以取重于人、方便鬻书。《三国演义》作者是蒋大器编辑再假托罗贯中?)

计算机检索字频的条件为何?计算机文句分析,单一人物、作品、用字的比较,能够解答四百年前的莎士比亚是谁吗?我在1995年的论文中指出刘勰《文心雕龙》中大量引用、融会、发挥《孙武兵经》的文字、文句和兵略思想,与之相比,《刘子》的兵略用字频率和比例,类似有志于“纬军国”的刘勰吗?等等。

这些问题,也都类属此次研讨会的三个议题:卅年回顾、儒学视野和文论研究。而作者有幸与会,因此得以“缘督以为经”,做一些初步的探讨,并乞正于探讨此启发文化、文学、文心、文人等大好问题的先行者林其锬先生,及与会诸先进学者。以下先节选几个比较特殊,而可能还没有私下讨论过和正式发表过的问题,“因情立体,即体成势”地略加陈述我的看法和推测,附骥尾于其锬先生,并就正于与会诸先进。以下先从本文的题目,破题述见。

二、纬军国,任栋梁

儒家的宗师孔子和大师孟子,都注重入世服务社会国家,和后世的腐儒、小儒对儒学的解释大不相同。刘勰和刘昼虽然都是儒门弟子,也参酌法家。但是他们对于佛、道二化的看法与后来的行为,都很不同。如果《刘子》是刘勰所著,那么刘勰一人前后混杂糅合三教,有无可能?这是学者们所争论的重点之一。

佛家注重出世的修行,但刘勰早期的心态是入世的。刘昼若是“刘子”,但他的“自谓绝伦”和“好矜大言”也不类道家的无为不争,注重不累于物的生活。20世纪曾有学者坚持刘勰是以佛教徒的身份写《文心雕龙》。但是我在1995年的论文中就指出刘勰在《序志》篇中高举“纬军国,任栋梁”的大旗,不仅是入世的思想,而且有孔子“文事必有武备”的态度、兵家战斗杀人的心理和行动准备,所以彼时绝对不是受戒不可杀生的佛教徒。

但是《刘子》的《文武》、《兵术》、《明权》诸篇谈兵说谋论势用权,“外貌”也和刘勰在《文心》中所明列的“纬军国,任栋梁”思想无大异。所以有些学者觉得《刘子》像是刘勰写的。但是二刘子的心态和理想,从他们的“梦境、心理”来看,我认为其实还是有相当大的差别。

三、二刘四梦

南史·刘勰传》极简略,只有248字。所以研究刘勰的学者,不得不用若干“猜想”,试图了解刘勰复杂的一生。《北史·刘昼传》也较简略,但是478字的长度近乎《南史·刘勰传》的一倍。其中“少孤贫爱学……知邺令宋世良家有五千卷,乃求为其子博士,恣意披览,昼夜不息”这一段,几乎解释并符合我认为刘勰何以入定林寺的原因。所以研究《刘子》和刘昼,对研究“龙学”大有裨益。这也是林其锬先生大力研究《刘子》,直接或间接给龙学研究带来的益处之一。

1.刘勰之梦。刘勰在《文心雕龙·序志第五十》里记载了两个奇特的梦。第一个梦显示了他自幼是个“天才”:“予生七龄,乃梦彩云若锦,则攀而采之”。第二个梦,“齿在逾立,则尝夜梦执丹漆之礼器,随仲尼而南行。旦而寤,乃怡然而喜,大哉!圣人之难见哉,乃小子之垂梦欤!”表现了他“三十而立”的人生方向和自信。他的第三个梦,虽然没有直说,但是“纬军国,任栋梁”确实是一个大梦,而他若不是因为昭明太子过早逝世,以东宫太子的通事舍人,加上皇帝上林苑禁卫军步兵校尉的资历,他应该还有上升的空间。但是精究《孙武兵经》的刘勰,出处进退懂得张良、韩信、淮南王刘安的历史教训,也应该熟悉不久以前刘宋时期,临川王弃骑射,礼佛集文的全身智慧,所以毅然焚发出家,告别了他的第三个大梦。

2.刘昼之梦。和刘勰相比,刘昼显然不是一个文学天才。由于性格、身形的限制,以及并不精通兵法权谋,一生不肯屈己适人,所以“发愤撰《高才不遇传》”,以此文而事留《北史》,也是幸运。但是《北史》的作者记传简要,而有精到的文学批评和传奇色彩的文笔,记录了刘昼“上书言亦切直,而多非世要,终不见收采”之后的一个奇梦:“昼夜常梦贵人,若吏部尚书者。补交州兴俊令。寤而密书记之。卒后旬余,其家幼女鬼语,声似昼。云:我被用为兴俊令,得假暂来辞别云。”

3.做梦、做官,出书、出名[14]。我们由二刘子的四个梦,可以看到刘勰和刘昼都有入世的理想,但是刘勰的梦极正面,立义也高,并且懂得巧妙运用兵法,设局布阵,鬻货进书;又懂得顺势献策,“二郊宜与七庙同改”疏果弃牺牲,因而进为步兵校尉。刘昼和当时的读书人,以及后代和现代大部分的人一样,都有梦想,但是刘昼脾气大,虽然也“读”《孙子》,但是如《孙子·始计第一》所说:“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精)知之者胜,不(真)知者不胜。”所以刘昼谋进始终不成,《刘子·遇不遇》篇,几乎是“刘昼子”的“先生自道”。而刘勰一生,主动进取,“求之于势,不责于人”(《孙子·势篇》),因此四战四胜,完全没有“遇不遇”的问题。所以我认为判别《刘子》是二刘、三刘或是多人集撰,不只是从文风、用字、篇数来研究,更要从刘勰所特精通的兵略下手。这是《孙子·势篇》所云:“以正合,以奇胜。”

四、《刘子》其书

《刘子》其书博杂,内容借引前人,不加消化之处也多。所以要判断它的作者,可能要先列几组可能的情况,然后分别探视它们的可能性和重量,在没有发现地上、墙中和地下新文物以前②,我们只能尝试对比和推想其作者或“作者群”!以下是笔者粗列的几个组,作为初步的考虑。

1.如果主要是一个刘姓的作者,《刘子》是:

(1)少刘、中刘还是老刘?或是混合的文风、知见?如陶渊明写《闲情赋》,就有可能是几个阶段的感情思想和文笔所融会而成。(包括我们自己的诗集、文集,许多作品也是如此。)

(2)如果是刘勰的作品,有无可能,大部分是七岁就梦彩云的青年刘勰,在入定林寺以前的读书笔记?

(3)如果是刘勰中年的作品,何以刘勰反而不积极运用成名后的优势,“发表”他的大作?

(4)如果是刘勰老年的作品,何以集中少见佛学的影响?

(5)晚年的刘勰“不敢”“发表”他的大作,是因为担心政争,让昭明太子落入淮南王下场,或由于家族历史③,所以对政治评议文章的过度敏感吗?如果以上的问题都不符常

(《美媒:研究发现人们想出名有三大动机》,参考消息网译,2013年9月6日。)

②林中明:《文艺互明:刘勰〈文心〉与石涛〈画语〉》,《2007〈文心雕龙〉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北:文史哲出版社,2008年,第527—557页。

③《宋书》记载,一是族兄刘祥,时为临川王骠骑从事中郎官,因写了《连珠》十五首,文中表示出对朝廷的不满,经告发交付廷尉处置,被发配广州,不久死去。识,那么作者是另外的——

2.一刘、二刘、三刘或者多刘?

(1)一刘:这可能是过于简化的“是非题”。中国所有的古籍,都有一人为主,多人增减的情形。更多的是后人假前贤之名,推出己作,或手边的前人作品。天下姓刘的太多了,可能这一个“刘子”既不全是刘勰,也不全是刘昼。客观地处理,可能只好先存疑,以待“出土”的直接证据。

(2)二刘:晚生于刘勰近一甲子的刘昼,当然有机会读过刘勰的名著,而且引借了一些论点,包括兵略势篇等部分。这情形也类似在《孙膑兵法》出土以前,学者激烈争辩“一孙子”还是“二孙子”。譬如国学大师钱穆对《孙子》的判断,在山东银雀山竹简出土之后,立成笑柄。

(3)三刘:《刘子》大量借用了《淮南子》的文字,包括开头的《清神》篇,也不是创见,而是《淮南子·精神训》等篇编辑而来。所以“刘子”可能有“三个”,他们的贡献,一大、一中、一小。

(4)多刘:既然《刘子》中有多处明显借用《淮南子》的地方,也有《文心》的痕迹,如果刘昼在52岁时突然死亡,形灭神存,才会托语幼女,自言升官处。但是更有可能,刘昼还没有完成他的大计划,所以许多篇章只具轮廓,尚未“雕龙赋彩”,也没有《序志》之篇如司马迁和刘勰。而由后人编辑修补出书。一如《水浒》、《三国演义》、《石头记》等名著。只是“去圣久远”,信息解散,不能确认作者,一如英国文豪“莎士比亚”是谁?“莎士比亚全集”为何有近七十位作家的踪迹?而“莎士比亚”只不过是四百年前,大众知名,有签名笔迹留下来的“演员”,剧作家,诗人。

3.《刘子》的篇数、篇名字数和无自序、自纪?(www.xing528.com)

(1)《刘子》五十五章的章数,是否如袁孝政所评为五行之考虑?如果如《周易系辞上传》:辞曰:“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何以这个巧妙的安排,不见作者写于书中或自序里?难道第五十六章是“自序”,而遗失了?如此小心安排篇目名称、次序、群组的刘勰,有可能忘记写“序志”吗?

(2)《文心雕龙》五十篇章的篇章名都是两个字。然而《刘子》五十五章中,竟然出现一章三个字的《遇不遇章二十四》!以刘勰练字的功夫,和骈文四六格式的熟悉,怎么有可能跑出一篇“与众不同”的“三字章”来?难道刘勰不能把这个题目和内容写成王充《论衡》第一篇的篇名——“逢遇”?或“际遇”之类当时文人所熟悉的“二字”?除非这本《刘子》真的是写《高才不遇传》和“孝昭即位,好受直言。昼闻之喜曰:董仲舒公孙弘可以出矣”的刘昼,仿董仲舒《士不遇赋》,及《韩诗外传·七》、《论衡·逢遇篇第一》、《荀子·宥坐篇》?

(3)《刘子》无《史记》的《太史公自序》,《文心》的《序志》,无《论衡》的《自纪》?《抱朴子·自叙》篇云:“昔王充年在耳顺,道穷望绝,惧身名之偕灭,故自纪终篇。”如果是刘勰晚年之作,《刘子》的“自纪章”一定精彩“绝伦”,而不是刘昼年轻时写《六合赋》,“自谓绝伦”!

4.《文心》、《刘子》里兵略思想的通镕总术

由于目标重点不同,《刘子》谈论人事历史、刑法赏罚、政治外交,多于《文心》。但是《刘子》谈论兵略,虽然应该是它的重点大项,但是作者对军事的了解,似乎反而不及《文心》里奇正虚实的变化和攻守进退的制约。对于刘勰这位成功兵略运用于人生大案,和通镕兵略手段于作文的大家的“晚年作品”来说,登山望海,“辞如珠玉”的文笔,反而一变而为“相对地”清秀简朴,从文士学者的角度看,这是一个很奇怪的现象。

但是换一个角度,从俗吏高官的文学程度而观,是否“这个刘子”,采取王充在《论衡·自纪篇》里解释何以有时要用“浅言”说“深理”的原因:“冀俗人观书而自觉,故直露其文,集以俗言。……何以为辩?喻深以浅。何以为智?喻难以易。贤圣铨材之所宜,故文能为深浅之差。”是否《刘子》的作者,譬如文笔深雅的刘勰,也作如是想,不可得知。但是如果论文的篇幅不受限制,这个问题值得用十百个句例,和一二万言来作详尽的比较、分析和讨论。

但是如果这本书的主要部分竟然是刘勰年轻时所写,我想以王弼(226—249)方及弱冠,已经成为《老子》、《周易》的解经大家的先例来看,刘勰收集前人的文字,编写出这样的文章以求仕进,也不无可能。当然以刘昼的用功博学,到了晚年,也应该能写出大部分的《刘子》。但是如何从这两人的文字偏好来判断是不是刘勰的作品?电脑应用软件的字频分析是一个方便的工具。

5.电脑字频分析《文心》、《刘子》里的兵略用字

分析判断一个文字作品,难免受主观和别人提供的意见,形成先入为主的判断。《史记·儒林传·董仲舒传》就记载了主父偃妒忌大儒董仲舒[15],偷了董的文章呈上汉武帝,并误导董仲舒弟子吕步舒在不知其师书的情况下,以为老师对灾异的判断文章是下愚造谣,使得董仲舒受审几乎被判死刑。连弟子都不能判别老师的文字和思想,一般学者如何从文风用词判断不熟悉的作品?可能就更容易偏误。所以用没有感情的电脑程序去分析作品,有其客观量化的优势。

电脑字频分析,西方国家早已大量用于莎士比亚作品的分析,而且一再取得令人惊讶的成果。我个人也把电脑字频分析多次首先用在国学经典著作上,如《诗经》、中国五大诗人的幽默、悲喜倾向上,取得惊讶和满意的成果[16]。而在中国,杨少俊教授则早在1992年就由解放军出版社出版了有里程碑成绩的《孙子兵法的电脑研究》一书,其后和我也探讨用电脑分析《文心雕龙》,也发表了论文。根据杨教授的分析资料,我对比了《文心雕龙》和《刘子》的几个特殊意义的用字,特别是兵略用语中的奇、诡、谲、势、变、通、智、术、虚、实、兵、谋,以及文、心、道、情、神、性等字,以检视作者用字的偏好习惯。由于这两本书都有近四万和三万多字,所以在字频统计的数量上,比较有统计学的意义。

初步的快速检查,我发现精究兵略用于《文心雕龙》写作的刘勰,和《刘子》的作者相比,奇、诡、谲、变、通五字的字频比(尚未计入两书的字数比,或尚未“同等化”normalization),大约(版本不同,或有小差别)为(“某字”——《文心雕龙》字频:《刘子》字频):

(1)奇——52:16,诡——32:2,谲——12:2,变——65:31,通——70:35。但是“势”字的字频则较接近,为42:36。从这个比例,我发现“刘子”对《孙武兵经》的“内涵”应用,并不“热衷”如刘勰。

(2)但是在外表的直接谈论兵、谋、智、虚,则可能由于《刘子》有专门论文武、兵术、阅武等论军事的篇章,所以“刘子”超过刘勰:兵——12:25,谋——8:27,智——7:59,虚——16:25。

(3)从“文、心、道、情、神、性”等和文学、哲学思想有关的字来看,刘勰《文心雕龙》和《刘子》的用字字频比为:文——585:98(包括人名),心——120:120,道——49:50,情——149:118,神——64:45,性——34:111。似乎两个作者在哲学和心理学的考虑上,虽然讨论的议题不同,却有相近的倾向。

从以上的三组字频来看,《文心雕龙》的作者刘勰,对于“文”和兵略的内涵用语远超过编写《刘子》的“刘子”。而在哲学和心理学的考虑上,“两个”(或多个)作者的用字思维相近。所以我们用字频分析时,也不能只选特定范围的字来比较。

五、初步结语

1.本次研讨会的三个议题各有专注,也互相关联,为撰写论文的学者提供了良好的讨论平台。

2.我们回顾“龙学”三十年来的研究,对前修的认真和成果,羡慕和尊敬。他们是后进学者的好榜样。

3.探讨《刘子》是何人所著,并和《文心雕龙》作比较,对“龙学”、魏晋文化、经典继承、中西书籍的编辑文化、从兵略考虑来分析《刘子》和《文心》、电脑字频分析的考虑……都为“龙学”、儒学、兵学和国学提供了新的养分和挑战。所以这次研讨会是成功的。而有幸参加、讨论及撰写论文的学者是不虚此会的。

赞曰:龙学儒学二学同,刘勰刘昼四异梦。喜见旧典藏隐秘,乐开新识不求工。

【注释】

[1]作者简介:林中明,美国北加州华人作家协会会长。

[2]海村惟一:《当代龙学研究略考——从“索引”到“思辨”再到“创新”》,《日本福冈大学〈文心雕龙〉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北:文史哲出版社,2007年,第365—382页。

[3]戚良德:《“刘子”功臣,“龙学”丰碑》,《社会科学报》2013年6月13日第八版。

[4]如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有关“刘子”的研究,傅亚庶《刘子校释》之“刘子作者辨证”,杨明照《刘子理惑》等。参见朱文民:《〈刘子〉作者问题研究述论》,《学灯》第21期(2012年)。

[5]李隆献:《刘子作者问题再探》,《台大中文学报》1998年,第306—340页。陈志平:《〈刘子〉作者和创作时间新考》,《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7年第4期。

[6]如胡适先生三十年代在他所作的《三国演义序》中说:“《三国演义》不是一个人做的,乃是五百年的演义家的共同作品。”(张志和:《三国演义》的作者真的是罗贯中吗?《光明网BBS》,2004年6月16日。)又如:4 Shakespeare controversies,By The Week Staff|April 27,2012.1.Did All’s Well have a co‐author?Two Oxford University professors,Emma Smith and Laurie Maguire,looked long and hard at the language,rhyme,and style of All’s Well That Ends Well,and determined that the 1606 1607 play bore the literary“fingerprint”of both Shakespeare and Thomas Middleton,who wrote The Changeling and Women Beware Women.All’s Well contains spellings in line with Middleton’s preferences,and a word—“ruttish,”meaning lustful—that doesn’t appear in Shakespeare’s other writings,but can be found in Middleton’s The Phoenix.Plenty of authors collaborated on plays at the time,and it looks like Shakespeare did,too,Maguire tells BBC News.“We need to think of it more as a film studio with teams of writers.”

[7]国家图书馆所藏残本(嘉靖本),天都外臣序本,袁无涯刊本所题署。

[8]梁德华《〈刘子〉与〈淮南子〉、今本〈文子〉关系探究》,《中国文化研究所学报》Journal of Chinese Studies No.54‐January 2012。

[9]4 Shakespeare controversies,By The Week Staff|April 27,2012.4.Did Shakespeare write anything at all?Thomas Middleton isn’t the first writer to win posthumous credit for a Shakespeare play,says Sam Parker at The Huffington Post.The Bard’s authorship has been questioned publicly since 1848,when Joseph C.Hart,in his book The Romance of Yachting,said that“Shakespeare merely adapted the works of more educated playwrights,”making them popular by adding the occasional crude joke.Skeptics have suggested more than 70 different candidates,including Sir Walter Raleigh and dramatist Christopher Marlowe,as the real authors of Shakespeare’s plays.

[10]林中明:《陶渊明治学思维窥观——兼谈〈文选〉数例》,《第七届昭明文选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广西桂林,2007年10月,第182—187页。

[11]Shakespeare’s six surviving signatures have often been cited as evidence of his illiteracy.

[12]林中明:《刘勰和〈文心〉里的兵略思想》,《文心雕龙研究》第二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第311—325页。

[13]《文心雕龙·诸子篇》:“昔东平求诸子、《史记》,而汉朝不与。盖以《史记》多兵谋,而诸子杂诡术也。然洽闻之士,宜撮纲要,览华而食实,弃邪而采正,极睇参差,亦学家之壮观也。”

[14]Scott Barry Kaufman,Why Do You Want to Be Famous?Scientific American,Sept.4,2013.

[15]《史记·儒林列传·董仲舒传》:“董仲舒……弟子传以久次相受业,或莫见其面……以春秋灾异之变推阴阳所以错行,故求雨闭诸阳,纵诸阴,其止雨反是。行之一国,未尝不得所欲。中废为中大夫。居舍,著灾异之记。是时辽东高庙灾,主父偃疾之,取其书奏之天子。天子召诸生示其书,有刺讥。董仲舒弟子吕步舒不知其师书,以为下愚。于是下董仲舒吏,当死,诏赦之。于是董仲舒竟不敢复言灾异。”

[16]林中明:《气象学之祖:〈诗经〉——从“风云雨雪”的“赋比兴”说起》,《诗经研究丛刊》第十六辑,学苑出版社,2009年,第193—220页;林中明:《杜甫谐戏诗在文学上的地位——兼议古今诗家的幽默感》,台北:里仁书局,2003年,第307—336页;林中明:《白乐天的幽默感》(日文译者:绿川英树),日本《白居易研究年报》,勉诚出版(株),2004年,第138—153页;林中明:《陆游诗文的多样性及其幽默感》,《中国韵文学刊》2008年第4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