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北方杂剧作家及其作品-《宋元文学史》

北方杂剧作家及其作品-《宋元文学史》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他创作的主要是历史剧,以李逵为主人公的作品竟有八种,占其作品的四分之一,他是元杂剧“水浒戏”的主要作家。赵氏女作为婢妾。

北方杂剧作家及其作品-《宋元文学史》

第三节 北方其他杂剧作家和作品

元代前期的杂剧作家,除了“关、王、白、马”四大家外,还有许多作家,他们以大都(北京)为创作活动中心,延及到河北真定(正定县)、山东东平(济宁一带)、山西平阳(临汾一带)等杂剧盛行地,形成了北方戏曲圈,使北中国的戏坛上春意盎然,气象万千。其中较著名的作家有高文秀、杨显之、武汉臣、王仲文、李文蔚、康进之、石子章、李好古、吴昌龄、石君宝、李潜夫、纪君祥、尚仲贤、戴善夫、郑廷玉、李直夫、张国宾等,他们各有优秀作品传世。

高文秀,生卒年及生平不详,东平人。《录鬼簿》记其为:“东平府学生员,早卒。都下人号小汉卿。”可见其年辈低于关汉卿。他虽早卒,但其作品数量仅次于关汉卿,共制杂剧32种,现传世本有《须贾谇范雎》、《保成公径赴渑池会》、《刘玄德独赴襄阳会》、《好酒赴元遇上皇》、《黑旋风双献功》五种和残曲《周瑜鲁肃》。他创作的主要是历史剧,以李逵为主人公的作品竟有八种,占其作品的四分之一,他是元杂剧水浒戏”的主要作家。他的戏以情节热闹、曲词通俗取胜。《太和正音谱》把他的作品风格比为“金瓶牡丹”。

《黑旋风双献功》(简称《双献功》),可以说是高文秀的代表作,是在《水浒传》成书前的民间故事的基础上改编而成的。故事的主要情节是:郓城孔目孙荣,与宋江旧相识,他的妻子郭念儿与恶霸白衙内通奸,孙荣到衙门告状,而白衙内凭权势借了衙门坐堂反而审问孙荣,孙荣被诬而被打入死牢。李逵假扮成孙荣的义弟,探监送饭,救出孙荣,然后又装扮成祗侯,入室内杀死白衙内和郭念儿,取得二人首级回梁山献功。

剧中主人公李逵的形象较为鲜明,他粗中有细,鲁莽中有几分滑稽,表现了他对邪恶势力的仇恨和见义勇为的豪杰品格。他在扮成祗侯进到白衙内和郭念儿寻欢的室内,还奚落了他们一番,要他俩各唱一段:“夫妻每醉了还依旧”。然后杀了奸夫淫妇,并将杀下的两颗头放在一起,撕下衣服一块,蘸上鲜血在白粉壁上写道:“是宋江手下第十三个头领黑旋风李逵杀了这白衙内来。”并作诗云:

从来白衙内,做事忒狡猾。拐了郭念儿,一步一勾搭。

恼犯黑旋风,登时火性发。随你问旁人,该杀不该杀。

充分表现了他行为的正义性。剧中的白衙内,拐骗了郭念儿还居然借衙门坐堂三日,把原告孙孔目打入死牢,实际上是对元代社会法制黑暗的揭露。

高文秀的《双献功》与康进之的《李逵负荆》堪称元代“黑旋风”杂剧的双璧,在李逵艺术形象的塑造方面有所成就。

高文秀《保成公径赴渑池会》,写的是历史上廉颇蔺相如的故事。剧本以《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为题材,通过完璧归赵、渑池赴会和廉颇负荆三件事,描绘了战国时代杰出的政治家蔺相如的光辉形象,特别是廉颇负荆请罪时,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不计前嫌旧怨,将相和好,团结抗敌,这种高风亮节,对后世为官者很有教育意义。剧本最后,将相二人领兵抗秦:

〔水仙子〕堂堂阵势喊声高,赳赳军卒战鼓敲,重重鞍马征云罩。全在这大将军气势豪,破秦邦定在今朝。廉元帅施三略,蔺相如运六韬,保山河共立勋劳。

最后赵国取得胜利。全剧忠于历史,在史实的原则下,作了艺术改编,这是符合艺术真实和艺术创造原则的。在元代,以春秋战国故事为题材的剧本很多,除纪君祥的大悲剧《赵氏孤儿大报仇》外,这本戏也是享有盛名的。《将相和》作为传统剧目,至今还在不同剧种中得以保留。

杨显之,大都人,生平事迹不详。仅知他和关汉卿为莫逆之交,两人常商讨文辞。他善于对别人作品提出一些中肯的修正意见,增写曲词,时人称之为“杨补丁”。他大概常与演艺人士交游,当时杰出的女演员顺时秀称他为“伯父”。贾仲明在《录鬼簿》吊他的词中称他为“前辈老先生”,且“寰宇知名”,可见他在剧坊很有威望。

杨显之共写过8个杂剧,现存《临江驿潇湘秋夜雨》(简称《潇湘雨》)和《郑孔目风雪酷寒亭》两种。他作品的风格与关汉卿接近。明·孟称舜评他两人说:“其词真率尽情,大抵相似。然关之才气较更开大,而累句时有,杨觉稍敛,而亦无其累。”(见王季思《全元戏曲·杨显之》)意思是他的文词比关汉卿简练一些,但不如关的磅礴气势。《太和正音谱》以“瑶台夜月”比喻其作品风格。

《潇湘雨》是杨显之的代表作。剧情是:谏议大夫张商英,因忤权贵,被贬官到江州。他带女儿翠鸾同行,渡淮河时,舟覆后父女失散。翠鸾被渔父崔文远救归,认作义女。崔文远有侄名崔通,将应试,行前崔文远以翠鸾许配之,约成名后即迎娶。崔通考中状元,主考官赵钱友以女妻之,崔通不推辞。在往秦川任县令时,将赵女带在身边。翠鸾知崔通得官后,日望他来接自己,但久无音信,就只身赴秦川寻夫。崔通负心,赵女凶悍,竟诬翠鸾为逃女,刺配到沙门岛。张商英在覆舟后也得救,官升至提刑廉访使,皇帝赐他上方剑,可“便宜行事”。在临江驿正巧与解往沙门岛的女儿相遇,翠鸾向父亲倾诉了冤情,请亲赴秦州。张商英到秦州后,缚崔通及赵氏女,将杀之。这时,崔文远赶到,力救崔通,获免。翠鸾以为“从一而终”,无再嫁之理,向其父求情,遂与崔通重为夫妻,还通官位。赵氏女作为婢妾。

《潇湘雨》是元代家庭剧中的优秀作品,是现存元杂剧中唯一的一部写男子负心的戏曲。作品通过崔通的反面形象,揭露了那些趋炎附势、背信弃义之人的丑恶灵魂,让人们警惕这些爱情骗子。例如,崔通去应试时,与翠鸾告别,信誓旦旦地说:“小生若负了你呵,天不盖,地不载,日月不照临。”可是在他考中第一名后,复试时,考官令人问他:“有婚无婚?”他说:“有婚是怎生?无婚是怎生?”当他知道无婚考官可召他为婿时,他想:“我伯父家那个女子,又不是亲养的,知他那里讨来的。我要他做甚么?宁可瞒眛神祇,不可坐失机会。”私利当前,竟把先前誓言抛到九霄云外,昧着良心说:“小生实未娶妻。”后来,当翠鸾找到他时,他毫无悔意,反而向新娶的夫人谎称:“这是我家买到的奴婢,为她偷了我家的银壶台盏,她走了,我一向寻她不着。她今日自来投到,岂不是飞蛾扑火,自讨死吃的。左右,拿将下去洗剥了,与我打着者。”他不仅狠狠地责打翠鸾,还将她脸上刺着“逃奴”二字,解往沙门岛去,“一路上则要死的,不要活的。”剧中把崔通利欲熏心、冷酷无情的丑恶灵魂,描写得令人切齿。

剧中的翠鸾是一个被伤害的无辜女性,她善良真诚,知恩图报,当崔文远要她嫁给崔通时,她满口答应,但也有些疑虑:“则怕崔秀才此一去,久后负了人也。”后来,她受了那么多苦,但当崔文远向她求情时,她还是答应饶恕了崔通。她唱道:

〔鲍老儿〕他是我今世仇家宿世里冤,恨不的生把头来献。(崔甸士云)伯父,你与我劝一劝波,我如今情愿休了那媳妇,和小姐重做夫妻也。(孛老云)小姐,你只饶了他者。(正旦唱)我和他有甚恩情相顾恋,待不沙、又怕背了这恩人面。只落的嗔嗔忿忿,伤心切齿,怒气冲天。

最后,她还是向张商英请求:“爹爹,这个便是救我命的崔文远,看恩人面上,连崔通也饶了他罢。”她的这种重新合好的结局,一方面是她“从一而终”封建理念的必然,另一方面也表现了她以德报怨的宽厚品德。不过,剧中写她对考官女儿怨恨有加,“只是把他那妇人脸上,也刺泼妇两字,打做梅香伏侍我便了”。这又有悖于情理,新妇也是受骗者,翠鸾不应报复她。这样写损害了她性格的统一性。

《潇湘雨》有些场面描写得很动人。如第三折写张翠鸾被发配到沙门岛,途中遇雨,她痛苦的心情与凄风冷雨的环境,交相映衬,情景俱悲,催人泪下:

(做悲科)天阿,天阿!我委实的衔冤负屈也呵!(唱)

黄钟·醉花阴〕忽听的摧林怪风鼓,更那堪瓮瀽盆倾骤雨。躭疼痛,捱程途,风雨相催,雨点儿何时住?眼见的折挫杀女娇姝。我在这空野荒郊可着谁做主?

这时,雨越下越大,解差的又催快走,她棒疮又发,挪着步子,跌倒了爬起来,爬起来又跌倒,捱了一步又一步,身痛心痛,风吹雨打,人催棍赶,受尽人间折磨,对这种冤屈,她悲愤地倾诉:

〔古水仙子〕他,他,他,忒狠毒;敢,敢,敢,昧己瞒心将我图;你,你,你,恶狠狠公隶监束;我,我,我,软揣揣罪人的苦楚。痛,痛,痛,嫩皮肤上棍棒数;冷,冷,冷,铁锁在项上拴住;可,可,可,干支剌送的人活地狱。屈,屈,屈,这烦恼待向谁诉?

……

〔随尾〕天与人心紧相助,只我这啼痕向脸儿边廂聚。(带云)天那,天那!(唱)眼见的泪点儿更多如他那秋夜雨。

这呼声也是百姓对黑暗社会的控拆,对封建道德虚伪性的揭露,那些追求权势的举子们,满口仁义道德,其实是趋炎附势、黑心烂肝的势利之徒。作者这种尖锐的揭露是颇具社会意义的。全剧结构紧凑,曲辞宾白,真切本色,在元代家庭剧中属于上品。

武汉臣,济南人,生平不详。所作杂剧10种,仅《散家财天赐老生儿》(简称《老生儿》)有传本存世,《虎牢关三战吕布》仅存残曲一句,其余8种全佚。另有《包待制智赚生金阁》一剧,臧晋叔《元曲选》题武汉臣撰,据近人王季思编《全元戏曲》以为元明间无名氏作,非武之作。

《老生儿》也是家庭剧,偏重于伦理方面。写的是财主刘从善,六十多岁无子,他把家产分了一半给女儿引张和女婿张郎。不久,他的妾小梅怀孕了,张郎为了今后独吞财产,就想害死小梅。引张认为丈夫不义,但又不敢公开反对,只好设法把小梅藏在乡下亲戚家。后小梅生了一男,长到三岁,引张把他们母子接回刘家。刘财主非常感谢女儿,并认为这是自己行善的结果。

这个故事平凡而真实,它把封建家庭重男轻女、争夺家产的丑态,写得真实可睹。剧中虽宣扬了一些封建伦理和因果报应的思想,但对封建社会的现实和世俗的鄙陋进行了尖刻的讽刺。如第三折张郎上坟时,念诗云:

人生虽是命安排,也要机谋会使乖。假饶不做欺心事,谁把钱财送我来。

武汉臣比较重视宾白,全剧只有36支曲子,其余都是宾白,且全用北方口语写出,富有生活气息,这在元杂剧中还是很少见的,也算是独树一帜了。

王仲文,大都人,生平事迹不详。所撰杂剧10种,今存《救孝子烈母不认尸》1种。此剧写的故事是:杨家寡妇李氏膝下有两子,长子杨兴祖是她亲生,次子谢祖是妾所生。征兵时必去一人,杨母主动让兴祖去,认为谢祖年幼未婚,留在家中,便于照顾。兴祖的妻子王春香回娘家时,被歹人赛卢医劫持,并将她的衣服穿在另一个无名毁容的女尸上。昏官巩得中草率判断是春香之尸,且为谢祖所杀,要定谢祖欺兄杀嫂之罪。杨母拒不承认是儿媳尸体,因而无法结案。后来,兴祖立功归家,拿获赛卢医,并由大兴尹王翛然审此案,真相大白,嘉奖杨母为“义烈太夫人”,兴祖与春香团圆,谢祖加为翰林学士;赛卢医处斩,推官令史巩得中处杖一百,永不叙用。

剧中杨母的艺术形象刻画得很成功。她善良正直,教子有方,敢于同官府力争,她坚韧顽强,是一个为救爱子的刚烈勇敢的母亲,使得昏官也不敢在她面前对她儿子严刑逼供。在公堂上,她公然斥责令史,为谢祖辩护:

〔满庭芳〕似这等含冤负屈,拼着个割舍了三文钱的泼命,更和这半百岁的微躯。(令史云)泼婆子,你敢怎的?(正旦唱)你要我数说您大小诸官府,一刬的木笏司糊突。并无聪明正直的心腹,尽都是那绷扒吊拷的招状。把囚人百般拴住,打的来登时命卒。哎哟,这便是您做下的个死工夫!

(令史云)兀那老婆子,你是个乡里村妇,省得什么法度?(正旦唱)〔耍孩儿〕你休小觑我这无主的穷村妇,有句话实情拜复;俺孩儿从小里教习儒,他端的有温良恭俭谁如?俺孩儿行一步必达周公礼,发一语须谈孔圣书,俺孩儿不比尘俗物,怎做那欺兄罪犯、杀嫂的凶徒?

(令史云)这小厮又不曾打他,他自招了来。(正旦云)都似你这般打来,怕不招了?只是招便招,人心不服。(唱)〔五煞〕人死者不复生,那弦断者怎再续?从来个罪疑便索从轻恕。磨勘成的文状才难动。罗织就的词因到底虚。官人每枉请着皇家禄,都只是捉生替死,屈陷无辜!

这正是对封建法制的深刻揭露。

剧中的王翛然是金代的清官形象,他秉公执法,求实办案,嘉奖良民、惩治恶人。他在听了谢祖的申诉之后,说:

律意虽远,人情可推。重囚每两眼泪滴在枷梢上,搁不住落于地上,直至九泉。……俺这衙门如锅灶一般,囚人如锅内之水,只候人比着柴薪,令史比着锅盖。怎当他柴薪爨炙,锅中水被这盖盖定,滚滚沸沸,不能出气,蒸成珠儿,在那锅盖上滴下,就与那囚人衔着冤枉滴泪一般。

这一比喻,通过官员的口说出,真实而尖锐地揭露了封建吏制的腐败和法制的残酷,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全剧情节曲折,富于生活气息,语言通俗,描写场面也具体生动。

李文蔚,真定人,生卒年不详。年轻时与白朴交往密切,曾任江州路瑞昌县尹。作杂剧12种,今存《同乐院燕青博鱼》(简称《燕青博鱼》)、《破符坚蒋神灵应》、《张子房圯桥进履》3种。《太和正音谱》称其词“如雪压苍松”。

李文蔚的《燕青博鱼》和佚作《燕青射雁》是元杂剧中仅有的两部写燕青故事的戏,对后来《水浒传》燕青形象的形成起了良好的作用。《燕青博鱼》写梁山好汉燕青因误违军令,被宋江责打,气坏了双目,只好下山去求医。后被燕顺治好,就去贩鱼,维持生计,后又结识了燕和,他是燕顺的弟弟。燕和的妻子王腊梅与杨衙内通奸,被燕青发现,与燕和同去捉奸。杨衙内仓皇逃脱后,反而将燕青、燕和捉住,打入死牢中。后来在燕顺的帮助下脱险,并将杨衙内和王腊梅捉住,押上梁山杀死。这情节在《水浒传》中,虽未曾有,但燕青见义勇为,嫉恶如仇的英雄本色与《水浒传》中所写的燕青性格是一致的。当他逃脱后,决心要除掉作恶多端的杨衙内,他对燕顺唱道:

〔折桂令〕我有甚犯法违条,只为那淫妇奸夫,险送了你个共乳同胞。你待要使用金银,打通关节,救拔囚牢;则俺燕青呵须不是鹰心雁爪,是跳出虎穴狼巢。(燕二云)且喜兄弟今日逍遥无事了也。(正末唱)你说甚无事逍遥,争知我怒气难消;我若不杀的这两个无徒也,怎显的我半世英豪!

此剧文辞较佳,孟称舜以为“固非名手不办”;但人物较多,各人个性欠鲜明。

康进之,棣州(今山东惠民县)人,生平事迹无考,所作杂剧有2种,都是写梁山泊英雄李逵的故事,现存《梁山泊李逵负荆》(简称《李逵负荆》又名《杏花庄》)1种,这是元杂剧中最负盛名的佳作。《太和正音谱》列其词曲为杰作,并评云:“其词势非笔舌所能拟,真词林之英杰。”

《李逵负荆》的情节与《水浒传》第73回中所写的故事大致相同,即李逵清明节休假下山,听酒店主人王林哭诉说,宋江和鲁智深抢走了他的女儿满堂娇。李逵听后,气愤回山,大闹聚义堂,要砍倒“替天行道救生民”的杏黄旗,并逼宋江、鲁智深下山对质,后查实才知道是歹徒冒名作恶。李逵惭愧不已,回山负荆向宋江请罪。最后,李逵奉命下山,捉住歹徒宋刚、鲁智恩,使王林父女得以团圆。

剧中把李逵的性格刻画得十分鲜明丰满,成为元杂剧中一个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形象。他忠于梁山的起义事业,嫉恶如仇,坦率粗豪。当他知道“宋江”和“鲁智深”抢走了满堂娇之后,怒不可遏,感到梁山的威信受到损害,宋江也不是自己所尊敬的那种人,他毫不容情地面斥宋江,“原来梁山泊,有天无日”,唱:

〔正宫端正好〕抖搜着黑精神,扎煞开黄髭鬣,则今番不许收拾,俺可也磨拳擦掌,行行里按不住莽撞心头气。

〔滚绣球〕宋江这是甚所为,甚道理,不知他主着何意?激的我怒气如雷,可不道他是谁,我是谁,俺两个半生来岂有些嫌隙?到今日却做了日月交食。不争几句闲言语,我则怕恶识多年旧面皮,展转猜疑。

他为了弄清事实,不惜与宋江“赌头”相争。这虽显示了他行事鲁莽粗暴,但这都是为了维护梁山正义事业。王林和他的女儿与李逵并无交情,但他们是受迫害的弱者。“宋江”与李逵交情深厚,又是梁山领袖,但也是抢满堂娇者,是恶人。在善恶观和交情观发生矛盾时,李逵毫不犹豫地站在善良正义的一边,站在弱者一边,这正突出了他正直无私的品质和纯朴天真的性格。

后来,真相大白后,李逵知道自己错了,立即认错、请罪,他心甘情愿地接受惩罚,并为这种结果感到高兴,他心目中的梁山旗帜没有倒,他敬重的宋江哥哥不是歹徒。他说:“哥哥,您兄弟山涧直下砍了一束荆杖,告哥哥打几下,您兄弟一时间没见识,做这等的事来。”这种勇于认错的品行,也是很可贵的。

《李逵负荆》的主要矛盾是李逵与宋江的矛盾,而这矛盾又是因误会而产生;但这种误会的产生不是作者故弄玄虚,而是具有深刻的社会基础和人物性格依据。强抢民女是当时社会现实的反映,李逵的正义感和鲁莽性格是产生误会的原因。喜剧性的情节是自然而符合逻辑的。如李逵上山问罪,从旁敲侧击到正面冲突,从砍倒杏黄旗到堂前“赌头”,他总自以为是,步步进逼,煞有介事地认为自己就是正义的化身。他越是认真就越显得滑稽可笑。在下山对质时,李逵处处表现出主观武断,对宋江走路的快慢,也加以猜测,似乎抢王林女儿的非宋江莫属,自己是为民除害的大英雄,原有的误会由于他的错觉进一步深化。宋江没有抢婚,胸有成竹,不计较李逵的无礼,反而故意地挑逗他。这些喜剧性的细节描写,使全剧充满了诙谐和滑稽的艺术趣味。孟称舜《古今名剧合选》云:“曲语句句当行,手笔绝高绝老。至其摹象李山儿,半粗半细,似呆似慧,形景如见,世无此巧丹青也。”所谓“细”和“慧”,在杂剧中,李逵的形象不只是拿起板斧就砍人的鲁莽汉,有时他也用些心计,如他要上梁山找宋江问罪前,嘱咐王林说:“老王,你做下一瓮好酒,宰下一个好牛犊儿,只等三日之后,我轻轻的把着手儿,送将你那满堂娇孩儿来家,你意下如何?”他心中早有自己的打算,有必胜的信心,他对王林家的疾苦和危难十分同情,体贴他们,这表现了梁山英雄和老百姓的血肉关系。又如李逵上场时,对梁山的自然美景赞扬一番,说:“人道我梁山泊无有景致,俺打那厮的嘴!”接着,他感受到了春天的美丽,桃花、流水、黄莺儿……情不自禁地追逐着水中流红,一直到草桥店垂杨渡口。这段抒情的描写,表现了他孩童般的天真和对梁山景色的热爱,还有着几分诗人的情怀。这些描写,使李逵的形象显得丰满多样,为后来《水浒传》中李逵的塑造,奠定了良好基础。《水浒传》突出了李逵忠诚鲁莽的一面,其形象就更加鲜明、具有个性。

石子章,一作石子璋,大都人。生平事迹不详,大致与元好问同时,都是由金入元的。所撰杂剧2种,《秦修然竹坞听琴》(简称《竹坞听琴》)有刊本存世,《黄桂娘秋夜竹窗雨》仅存曲词1折。

《竹坞听琴》写的是道姑郑彩鸾与书生秦修然的爱情故事。郑彩鸾从幼父母双亡,随着老道姑出家。有一天弹琴时突然弦断,原来是曾与她指腹为婚的秀才秦修然在听琴,两人认识后,即生爱情,多次幽会。最后郑彩鸾冲破了道家的清规戒律,还俗与秦修然成亲。剧中,郑彩鸾大胆泼辣,对道庵中违背人性的禁欲条规提出了控诉,追求着人的正常感情生活。她唱道:

〔中吕·粉蝶儿〕这些时懒诵南华,将一串数珠来壁间闲挂,念一道断肠词颠倒熟滑。不免的唤道姑,添净水,我刚刚的把圣贤来参罢。若不是会首人家,几番将这道袍脱下。

〔醉春风〕我如今将草索儿系住心猿,又将藕丝儿缚定意马。人说道出家的都待要断尘情,我道来都是假、假。几时能够月枕双欹,玉箫齐品,翠鸾同跨?

作者常用巧合手法,使故事情节生动;又用大量的宾白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曲文晓畅,富有情韵;充分抒发了世俗的情欲愿望,洋溢着喜剧气氛。《太和正音谱》喻他的作品为“蓬莱瑶草”。

李好古,籍贯、生平均无确考。撰有杂剧3种,今存《沙门岛张生煮海》(简称《张生煮海》)1种。

《张生煮海》与尚仲贤的《柳毅传书》是元杂剧中神话剧的优秀作品。明代孟称舜评《张生煮海》说:“旧称李好古词‘如孤松挂月’,若此剧闲淡高雅,自是佳手。”“孤松挂月”是《太和正音谱》的评语,可见,李好古的艺术风格在明代已为戏剧家们所重视。

《张生煮海》是一个广泛流传的民间神话,尚仲贤杂剧中也有此题目。李好古写的剧情是:潮州书生张羽寄住石佛寺,清夜抚琴,龙女琼莲闻声而来,听后,与张生两相爱慕。琼莲拿出鲛帕赠之,约张羽中秋夜至海上相会。到期,张羽寻至海滨,见海水茫茫,莫知所之。忽遇仙姑毛女,问明原由,赠给张生银锅、金钱和铁杓三件法宝,令用铁杓舀海水,投钱于锅中煎煮,锅中水浅,海水也跟着浅,龙王必来哀告,事情就可以办好。张羽如法施行,果然将海水煮沸。龙王无奈,托石佛寺长老为媒,答应将琼莲嫁给张羽。后来,张羽在长老的带领下进入龙宫,和琼莲完婚。

剧中的主要冲突是张羽、琼莲为追求爱情和婚姻自由而与龙王发生的矛盾,这实质上也代表了世上男女青年和封建礼教的矛盾。龙王则是封建礼教的化身。龙女曾唱道:“普天下旷夫怨女便休教间阻,至诚的一个个皆如所欲。”这一杂剧的主旨,与《西厢记》“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是一致的,但在选材上、人物形象刻画上,自有不同。张羽比起《西厢记》中的张珙,更具反抗性和顽强的斗争精神,为了龙女,他不辞辛劳地煮着海水,把龙王急得去求长老,劝张羽罢手:

(长老云)来到此间,正是沙门岛海岸了。兀那秀才,你在此煮着些甚么哩?(张生云)我煮海也。(正末云)你煮他那海做甚么?(张生云)老师父不知,小生前夜在于寺中操琴,有一女子前来窃听,他说是龙氏三娘,小字琼莲,亲许我中秋会约。不见他来,因此在这里煮海,定要煮他出来。

龙女的形象也比崔莺莺大胆,他听了张羽的琴声,见到张羽的人,顿生爱意,相约中秋相会,当张羽表示等不得时,她说:“常言道有情何怕隔年期,这有甚等不得那!”虽多情但不轻浮。这些都只是人物性格的不同,而不是艺术形象的优劣。《西厢记》的人物形象,自然比《张生煮海》更丰富、更真切一些。

剧中结尾,有东华仙降临,宣称张羽和琼莲是金童玉女下凡,要“返本朝元”,虽增添了些神话色彩,但与剧情无必然联系,似有“画蛇添足”之弊。

吴昌龄,西京(今山西大同)人,生卒年不详,元延祐年间曾任婺源知州。撰杂剧11种,现存《花间四友东坡梦》、《张天师断风花雪月》、《唐三藏西天取经》3种。后2种是否为他所著,学术界尚无定论。《太和正音谱》评其作品为“如庭草交翠”。

《花间四友东坡梦》写的是苏东坡和一群女子向佛印禅师问禅的故事。佛印禅师抛弃功名,庐山修行办道,十五年不下禅床;东坡将一名叫白牡丹的风尘女,介绍给佛印,劝他还俗成婚,佛印不为所动,最后唱道:

〔鸳鸯煞尾〕从今后识破了人相我相众生相,生况死况别离况。永谢繁华,甘守凄凉。畅道是即色即空,无遮无障。笑杀东坡也忏悔春心荡,枉自有盖世文章,还向我佛印禅师听一会讲。

剧中除讲些参禅悟道、问难斗智的事外,并无什么有深刻社会意义的内容。但剧中词曲极为优美,文采斐然。例如梅、竹、桃、柳四个女子向佛印问禅一节:

(四友上)(梅云)上告我师父和尚,红梅特来问禅。(正末云)速道。(梅云)玉骨冰肌谁可比,寂寞前村深雪里。(正末云)只愁昨夜梦中魂,一枝漏泄春消息。(竹云)上告我师和尚,翠竹特来问禅。(正末云)速道。(竹云)冷气虚心效琴瑟,洒泪成斑憔悴死。(正末云)东坡节外更生枝,算来不是真君子。(桃云)上告我师和尚,夭桃特来问禅。(正末云)速道。(桃云)粉腮香脸淡匀红,曾赚刘郎入洞中。(正末云)自是桃花贪结子,错教人恨五更风。(柳云)上告我师和尚,嫩柳特来问禅。(正末云)速道。(柳云)傍路临溪不长久,落蕊归秋又衰朽。(正末云)可惜南海观音柳,昨宵折入东坡手。(东坡云)敢问四位小娘子是谁氏之家,甚么姓名?(正末云)酒冷灯残月半昏,名花倾国两殷勤。武陵溪畔曾相识,今日佯推不认人。

这些描写很有风趣,相互调侃,韵味十足,活跃了剧场气氛。

石君宝,平阳(今山西临汾地区)人,生平不详。共撰杂剧10种,现存世有《李亚仙花酒曲江池》、《诸宫调风月紫云亭》和《鲁大夫秋胡戏妻》(简称《秋胡戏妻》)3种,以《秋胡戏妻》最为著名。

《秋胡戏妻》的故事源于汉代刘向《列女传》,后《西京杂记》所载稍有不同,唐代有《秋胡变文》。石君宝在这些传说的基础上,编写了这个杂剧,塑造了秋胡之妻罗梅英的艺术形象。故事梗概是春秋时鲁国大夫秋胡和罗梅英结婚三天,就被应征从军。梅英独自在家,勤劳操作,侍奉婆婆。秋胡从军十年,杳无音信。财主李大户利用财势,串通梅英娘家父母,想霸占她为妻,遭到了梅英的痛骂,打走了李大户,批评了父母。后来,秋胡做了中大夫,衣锦还乡,在桑园巧遇梅英。他见梅英长得美丽,但又不认识是自己的妻子,就用种种手段调戏梅英,都遭到严词拒绝。梅英回家,见到那调戏自己的人竟是自己日夜思念的丈夫,十分气愤。她痛斥了丈夫的丑行,坚决要与之断绝关系,直到婆婆以死相劝,才与秋胡合好。(www.xing528.com)

《秋胡戏妻》反映了封建官吏的荒淫无耻,地主阶级的强取豪夺,秋胡一旦当官,就走向腐败,见了女色,就起歹心。秋胡在桑园见了梅英,先以言语和诗文来调戏,后又动手动脚,还用“一饼黄金”收买,后又用武力威胁,出尽了洋相,结果被梅英骂得狗血淋头,自讨没趣。

罗梅英的形象是通过与财主李大户和丈夫秋胡的斗争表现出来的。她忠于爱情,性格刚烈,真正是个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女中豪杰。她具有劳动妇女的高贵品德,严守妇道,孝敬婆婆,做事果断而有见识,她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掌握自己的命运,维护自己的尊严,这样的少妇形象在元杂剧中是比较突出的。例如,秋胡见梅英不肯从他,就拿出黄金来,软硬兼施,却遭到了梅英的痛斥:

(正旦做出门科,云)兀那禽兽你听者,可不道“男子见其金易其过,女子见其金不敢坏其志。”那禽兽见人不肯,将出黄金来,你道黄金这般好用的?(唱)

〔耍孩儿〕可不道“书中有女颜如玉”,(秋胡云)呀,倒吃了他一个酱瓜儿。(正旦唱)你将着金要买人云雨,却不道“黄金散尽为收书。”哎,你个富家郎惯使珍珠,倚仗着囊中多钞多声势,岂不闻财上分明大丈夫?不由咱生嗔怒,我骂你个沐猴冠冕,牛马襟裾。(秋胡云)小娘子,你不肯,我跟你家里去,成就这门亲事,可不好也。(正旦唱)

〔二煞〕俺那牛屋里怎成得美眷烟,鸦窠里怎生着鸾凤雏。蚕茧纸难写姻缘簿,短桑科长不出连理树。沤麻坑养不活比目鱼,辘轴上也打不出那连环玉。似你这伤风败俗,怕不的地灭天诛。

(秋胡云)小娘子休这等说,你若还不肯呵,我如今一不做,二不休,拼的打死你也。(正旦云)你要打谁?(秋胡云)我打你。(正旦唱)

〔三煞〕你瞅我一瞅黥了你那额颅,扯我一扯削了你那手足,你荡我一荡拷了你那腰截骨,掐我一掐我着你三千里外该流递,搂我一搂我着你十字街头便上木驴。哎,吃万剐的遭刑律,我又不曾掀了你家坟墓,我又不曾杀了你家眷属。

这样泼辣刚烈的反抗,显示了妇女自发的维权意识,她们不让自己受到欺侮,对敢于欺凌自己的人,无论官有多大,财有多富,一概不买账。

石君宝擅长描写下层妇女的痛苦遭遇和她们的斗争精神,语言犀利、精练。全剧的结构也很严谨,艺术成就较高。《太和正音谱》以“罗浮梅雪”来比喻他的作品风格。

李潜夫,又称李行道或李行甫,绛州(今山西侯马)人,生卒年不详,是个隐居在乡间的穷书生。他留传下来的杂剧只有《包待制智勘灰栏记》(简称《灰栏记》)1种。

《灰栏记》写的是妓女张海棠因要从良,嫁给了财主马均卿。马财主的妻子因与赵令史通奸,将马害死,并将罪名转嫁给海棠,还夺了海棠与马财主所生的唯一儿子,企图独占家产。官府捕海棠后,严刑拷打,遂成冤案。最后包公查此案觉得可疑,重新勘问,海棠冤案方得昭雪。此剧是元杂剧中较优秀的公案戏,因情节曲折,戏剧性强,语言质朴,属本色派之作。此剧在国外也享有声誉,从1832年起,有法、英、德多种译本在国际上流传。

剧中通过马财主一家的风波,揭露封建社会官场的黑暗和法制的冷酷。全剧围绕张海棠的遭遇展开。她本是风尘女子,好不容易摆脱了屈辱的命运,谁知又掉进了更为凶险的陷阱,在马财主家,遭到马家大老婆陷害。奸夫赵令史,本是害人凶手,却披着官员外衣,假公济私,栽赃海棠,使她受尽人间折磨。她慈爱善良,在包公设计检验到底谁是马家孩儿的亲生母亲时,她表现出了真挚的母爱,她说:“妾身自嫁马员外,生下这孩儿。十月怀胎,三年乳哺,咽苦吐甜,煨干避湿,不知受了多少辛苦,方才台举的他五岁。不幸为这孩儿,两家硬夺,中间必有损伤。孩儿幼小,倘或扭折他胳膊,爷爷就打死妇人,也不敢用力拽我儿出这灰栏外来,只望爷爷可怜见咱。”剧中,她的形象是令人同情的。

包公在剧中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他不仅是一般秉公执法的清官形象,而且还有高妙的断案手段。他针对着马家大妇与海棠共争一个孩子的难辨案子,运用了人间母爱子的普遍心理,巧设灰栏计,把小孩放在白粉画成的灰栏中,让两个妇人同时用力拉孩子,并声言道:“若是孩儿是他亲养的孩儿,便拽得出来;不是她亲养的孩儿,便拽不出来。”结果,海棠怕自己的孩子肉骨受苦而不忍心用力,孩子被大老婆拽出。包公却判定,拽不出孩子的才是亲生母亲。这一符合情理而又出乎人意料之外的办法,充分表现了包公的智慧和办案才干。

纪君祥,一作纪天祥,大都人。生平事迹不详。所撰杂剧6种,今存《赵氏孤儿大报仇》(简称《赵氏孤儿》)1种和《陈文图悟道松荫梦》1折。

《赵氏孤儿》是一部历史剧,取材于《左传》、《史记·赵世家》、《说苑》、《新序》等书,经作者整理、改编,成了这部著名的历史杂剧。故事的梗概是:春秋时,晋灵公昏聩无道,由他的武将屠岸贾恃宠专权,凶残跋扈,杀害了赵盾全家三百余口,其子驸马赵朔也被迫自杀。赵朔的妻子在幽禁中生下了赵氏孤儿,被赵朔门客程婴偷带出宫。屠岸贾得知后,为斩草除根,下令将全国一月以上、半岁以下的婴儿全部杀掉。程婴为保赵家骨肉,与退休老臣公孙杵臼商议,将自己的儿子送给公孙,顶替赵氏孤儿,然后出首揭发公孙收藏了赵氏孤儿,结果程婴子被杀,公孙受酷刑触阶而死,程婴被屠岸贾收为门客,所携孤儿也被屠收为义子。20年后,孤儿长大成人,文武双全,经程婴告之真相,于是他就杀了妄想弑君篡权的屠岸贾,报了国恨家仇。

《赵氏孤儿》描写了封建社会统治集团内部的一场政治斗争,矛盾的双方,一是正直忠实的官吏,一是专横凶狠的奸臣。作品通过不同的艺术形象,谴责了奸臣的邪恶,歌颂了忠义和贤良。

剧中的屠岸贾专权多年,不仅凶残跋扈,横行朝野,还非常狡滑。他一听公主自缢,韩厥自刎,就推断“必然走了赵氏孤儿”。马上想出了一条毒计,诈传晋灵公命令,把全国婴儿“都与我拘刷将来,见一个剁三剑,其中必然有赵氏孤儿,可不除了我这腹心之害”,何等狡诈凶毒。当他一听到程婴告发公孙杵臼时,马上就怀疑程婴“敢是知情么?”当程婴解释说自己一来为救晋国小儿之命,二来是怕自己的小儿被杀而绝后,他感到解释得无懈可击,就想出更毒辣的办法,让程婴拷打公孙,并当面将程婴的儿子剁成三段。剧中将这个奸邪权臣的丑恶本质揭露得十分彻底。

程婴和公孙杵臼等人代表了正义忠良的形象。程婴为了救赵氏孤儿和全国婴孩,不惜牺牲了自己的爱子。他大智大勇,为救赵氏孤儿,采用了一系列的妙策来应对屠岸贾的追查。面对着生死的选择,他决定牺牲自己和孩子的命来救晋国所有小儿之命。而公孙杵臼愿意牺牲自己的老命来让年轻一些的程婴抚养赵氏孤儿,两人争着去死,场面感人甚深:

(程婴云)老宰辅不知,那屠岸贾为走了赵氏孤儿,晋国内小的都拘刷起来,要伤害性命。老宰辅,我如今将赵氏孤儿偷藏在老宰辅跟前,一者报赵附马平日优待之恩,二者要救晋国小儿之命,念程婴近四旬有五,所生一子,未经满月。待假装做赵氏孤儿,等老宰辅告首与屠岸贾去,只说程婴藏着孤儿,把俺父子二人,一处身死;老宰辅慢慢的抬举的孤儿成人长大,与他父母报仇,可不好也?(正末云)程婴,你如今多大年纪了?(程婴云)在下四十五岁了。(正末云)这小的算着二十年呵,方报的父母仇恨。你再着二十年,也只是六十五岁,我再着二十年呵,可不九十岁了?其时存亡未知,怎么还与赵家报的仇?程婴,你肯舍的你孩儿,倒将来交付与我,你自首告屠岸贾处,说道太平庄公孙杵臼藏着赵氏孤儿。那屠岸贾领兵校来拿住,我和你亲儿一处而死。你将的赵氏孤儿抬举成人,与他父母报仇,方才是个长策。(程婴云)老宰辅,是则是,怎么难为的你老宰辅,你则将我的孩儿假装做赵氏孤儿,报与屠岸贾去,等俺父子二人一处而死罢。(正末云)程婴,我一言已定,你再不必多疑了。(唱)

〔红芍药〕须二十年酬报的主人公,恁时节才称心胸。只怕我迟疾死后一场空。(程婴云)老宰辅,你精神还强健哩。(正末唱)我精神比往日难同,闪下这小孩童怎见功?你急切里老不的形容,正好替赵家出力做先锋。(带云)程婴,你只依着我便了。(唱)我委实的捱不彻暮鼓晨钟。(程婴云)老宰辅,你好好的在家,我程婴不识进退,平白地将着这愁布袋连累你老宰辅,以此放心不下。(正末云)程婴,你说那里话?我是七十岁的人,死是常事,也不争这早晚。(唱)

〔菩萨梁州〕向这傀儡棚中,鼓笛搬弄。只当做场梦,猛回头早老尽英雄。有恩不报怎相逢,见义不为非为勇。(程婴云)老宰辅既应承了,休要失信。(正末唱)言而无信言何用。(程婴云)老宰辅,你若存的赵氏孤儿,当名标青史,万古留芳。(正末唱)也不索把咱来厮陪奉,大丈夫何愁一命终,况兼我白发蓬松。

为着正义和挽救无辜的被迫害者,他们争着愿献出自己的生命,这种精神是何等伟大和高尚啊!他们大无畏的献身行为,已超越了单纯的封建恩仇观念,在元代特殊的历史条件下,是一种强烈的政治暗示,是与当时人民反元复宋的情绪相吻合的。在残酷的民族压迫的黑暗岁月里,讴歌为正义而献身的高尚品德,鼓吹正义必将战胜邪恶的历史事实,无疑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这也是该剧流传广泛、经久不衰的根本原因。

《赵氏孤儿》情节紧张惊险,矛盾尖锐,斗争激烈,全剧始终洋溢着一种磅礴的正义之气,在斗争中公孙杵臼多人的牺牲,使全剧充满着壮烈的悲剧美。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里将此剧与关汉卿的《窦娥冤》并提,认为:“剧中虽有恶人交搆其间,而其蹈汤赴火者,仍出于其主人翁之意志,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这是很有见识的。

《赵氏孤儿》是我国最早流传到欧洲去的一种剧本,1735年,已被译成法文刊行,后又被转译成英、德、俄等文,风行于世。法国启蒙主义作家伏尔泰把它改写成《中国孤儿》,公演后轰动了巴黎。在我国,还有南戏《赵氏孤儿报冤记》,明人徐元又将此题材改编为《八义记》传奇。后世,京剧和很多地方戏也改编了这个剧目,至今还很受群众欢迎。

尚仲贤,真定人,生卒年不详,曾任江浙行省务官,其生活年代大约在元至元、大德之间。有杂剧10种,今存《洞庭湖柳毅传书》(简称《柳毅传书》)、《尉迟恭三夺槊》和《汉高祖濯足气英布》3种。以神话剧《柳毅传书》最为著名,后2种为历史剧。

《柳毅传书》取材于唐代李朝威传奇小说《柳毅传》,这个故事后在民间广为流传,《柳毅传书》较为完整地保留了其情节。剧中写的是洞庭龙女三娘嫁给泾河小龙,小龙暴躁凶狠,又为婢仆所惑,对三娘加以排斥。泾河老龙听信小龙一面之辞,罚三娘上岸牧羊,三娘备受凄苦。这时,淮阴秀才柳毅落第回乡,遇见三娘,对三娘遭遇深表同情,愿为她传书到洞庭。三娘之叔火龙钱塘君闻讯大怒,率兵打败了泾河小龙,救回三娘。洞庭君为感谢柳毅传书之恩,要将三娘嫁给他,被他谢绝。柳毅回家后,他母亲为他订范阳卢氏女为妻。孰料成婚之日,卢氏女即三娘,两人终成美满眷属。

剧情虽涂抹着浓厚的神话色彩,但实质上是现实生活的反映。龙女三娘的遭遇就是社会上成千上万妇女悲惨命运的缩影。在封建时代,夫权也是一条粗大的绳索,套在妇女的身上,使她们失去了人生自由和幸福。三娘倾诉了她们共同的心声:

〔仙吕·端正好〕我则为空负了雨云期,却离了沧波会。这一场抵多少水尽鹅飞!早是我受不过狠毒的儿夫气,更那堪不肯公婆意。

〔幺篇〕因此上拨下这牧羊差,装出这捞龙计。想他每无恩义本性难移,着我向野田衰草残红里。离凤阁,近渔矶;蓬蝉鬓,蹙蛾眉;愁荏苒,泪淋漓;想父母,共亲戚。哎,天那!知他何日得重完备?

在这般苦楚艰难的环境中,她们盼望着亲人的救助。三娘写书给父亲洞庭君,柳毅为三娘传书、钱塘君率兵打败泾河小龙,都是正义力量对邪恶势力>的反击。最后,火龙钱塘君取得了胜利,救回了三娘,这就揭示了一条真理:正义必将战胜邪恶。这一信念,是我国优秀文学作品的永恒主题。

全剧结构紧凑,境界开阔,语言畅达而富文采,《太和正音谱》说其词“如山花献笑”。例如,描写火龙与小龙交战时,真个是江翻海沸,地震山摇,风起云涌,电闪雷鸣,好一派热闹景象:

(电母唱)〔紫花儿序〕忽的呵阴云伏地,淹的呵洪水滔天,腾的呵烈火飞空。泾河龙逃归碧落,钱塘龙赶上苍穹。两条龙的威风,怕不唬杀了鳖大夫、龟将军、鼍相公,这其间各赌神通。早翻过那海岛十洲,只待要拔倒了华岳三峰。

(老龙西江月词云)那火龙倚仗他狂烟烈火,俺小龙施展他骤雨飘风。火来雨去势汹汹,各自当场卖弄。火起雨能相灭,雨飞火又来攻,二龙争斗在长空,还是谁家最勇?俺小龙神通广大,变化多般。量火龙到的那里?你且喘息定了,再说一遍。(电母唱)

〔鬼三台〕两条龙身躯纵,震的那乾坤动。恶哏哏健勇,赤焰焰满天红。一撞一冲,则教你心如铁石也怕恐,便有那铜山铁壁都没用,钱塘龙逆水忙截,泾河龙淤泥里便。

这段唱与说结合的形式,也很明显地看出了说唱文学向戏曲过渡的一些痕迹。

戴善夫,一作戴善甫,真定人,生卒年不详,曾任江浙行省务官。《录鬼簿》中贾仲明吊词有“同里同僚尚仲贤”句,可知他与尚仲贤为同时人。所作杂剧五种,《陶学士醉写风光好》(简称《风光好》)有传本存世,《柳耆卿诗酒玩江楼》仅存商调一套。

《风光好》是具有市民文学特色的才子佳人戏,是元杂剧中较为优秀的讽刺喜剧。它写的是宋初时候,陶谷学士奉命出使南唐,南唐丞相宋齐丘令韩熙载设宴招待,席中派妓女秦弱兰对陶进行诱惑。陶不为所动,正色拒绝。回旅舍后,题隐语于壁上,曰:“川中狗,百姓眼,虎扑儿,公厨饭。”宋齐丘对此解释说:

“川中狗”者,蜀犬也,蜀字着个犬字是个独(獨)字;“百姓眼”者,民目也,民字着个目字,是个眠字;“虎扑儿”者,爪子也,爪字着个子字是个孤字;“公厨饭”者,官食也,官字着个食字是个馆字。团句道:“独眠孤馆”。此人客况动矣!

针对陶谷的孤独心理,韩熙载又派弱兰化装成驿卒之妇勾引陶谷,陶果然中计,并题《风光好》词赠弱兰,云:“好姻缘,恶姻缘,奈何天?只得邮亭一夜眠,别神仙。琵琶拨尽相思调,知音少。待得鸾胶续断弦,是何年?”宋、韩得词后,再次请陶赴宴,命弱兰当席歌《风光好》词,陶再也掩饰不住自己内心的思情,羞愧无地自容,于是弃官躲避到吴越国。后在友人钱俶元帅的帮助下,与秦弱兰结为夫妻。

《风光好》的男主角陶谷,宋人《南唐近事》等笔记中确有其人。剧中讽刺了他虚伪的道学嘴脸,同情了他真诚人性的一面。他身为朝廷命官,封建的礼教束缚了他对情爱的要求;当他独处或脱离监督时,人性的力量就爆发出来。剧中巧妙地安排了一些场面,让他显示出人性真切的一面,他对秦弱兰的爱慕是正常的;但假道学的一面,又阻碍着他的这种情爱。两种力量的搏斗,最终还是人性战胜了虚伪性,从而向人们揭示了封建礼教和道学戒律等所有违背人性的东西,都是脆弱的,腐朽的,不堪一击的。

全剧构思巧妙,趣味盎然,洋溢着生活气息,充满轻松活泼的美感。

郑廷玉,彰德(今河南安阳)人。生卒年不详,创作活动时期与关汉卿接近。有剧23种,今存《看钱奴买冤家债主》(简称《看钱奴》)、《包待制智勘后庭花》、《宋上皇御断金凤钗》、《楚昭王疏渚下船》和《布袋和尚忍字记》5种。他的作品题材多样化,有历史剧,公案剧,家庭剧,还有一些神仙道化和社会伦理方面的杂剧,眼界比较宽阔。

《看钱奴》是元杂剧中著名的家庭剧,取材于晋干宝《搜神记》中的张车子故事。其写的是秀才周荣祖上京应考,将家财埋藏在地下。穷汉贾仁向佛祈福,保佑自己发财。周荣祖的父亲曾对佛有不敬之处,所以佛要惩罚周家,就把周家财产暂借给贾仁20年。贾仁便到周家做工,打墙时刨出了一槽金银来,据为己有,建房置业,变成了大财主,周荣祖却变为穷人。周在饥寒交迫的艰难时刻,将自己的儿子卖给了贾仁。贾仁吝啬成性,有钱不花,做了20年的看钱奴,死后财产仍归周家所有。

剧本的主旨是借周、贾两家兴和衰转换的现象来宣传贫富天定的宿命论思想,这是应予批判的。但在客观上,剧中生动地刻画了悭吝苛克的守财奴贾仁的形象,揭露了他贪得无厌的心理和伪善狡诈的性格。他买周家的儿子时,连买子该付的钱也想赖掉,还要让中人门馆先生陈德甫赔两贯钱,为攫取财富,他什么卑鄙的办法都想得出来,“纳了利从头儿再取索,还了钱文书上厮混赖。”他视财如命,“怎知我多使了一个钱,便心疼杀了我也”,他自我暴露说:

我那一日想烧鸭儿吃,我走到街上,那一个店里正烧鸭子,油渌渌的。我推买那鸭子,着实的挝了一把,恰好五个指头挝得全全的。我来到家,我说盛饭来,我吃一碗饭,我咂一个指头,四碗饭咂了四个指头,我一会瞌睡上来,就在这板凳上,不想睡着了,被个狗舔了我这一个指头。我着了一口气,就成了这病……

他嘱咐死后就用喂马槽收葬,槽短了就用斧头将尸体砍成两截,最好借别家的斧子剁,免得剁卷了刃又得花几文钱去修,还叮嘱千万不要忘记讨还那五文钱的豆腐。这一些细节描写令人捧腹,活脱脱地把个守财奴展现在观众面前。在中外文学作品中,都有吝啬鬼和守财奴的形象,《看钱奴》曾有英、法译本。可见这对揭露社会的丑恶现象还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李直夫,女真族作家,本姓蒲察,人称蒲察李五,官至湖南肃政廉访使。寄居德兴(今河北涿鹿县)府,生活在至元、延祐间。撰杂剧12种,今存《便宜行事虎头牌》(简称《虎头牌》)1种。

《虎头牌》写的是女真族的故事:大将山寿马镇守要道夹山口有功,皇帝提升他为“天下兵马大元帅”,赐给他“双虎符金牌”。他的叔父银住马是个老将,素性嗜酒。山寿马迁居后,将山口交给叔父把守,并叮嘱他戒酒。八月中秋,银住马饮酒赏月,敌兵侵入山口,虏去许多人口和财物。元帅知道此事后,派人捉拿银住马,要依法惩处。银住马是抚育山寿马成长的亲人,感情深厚,但他不徇私情,仍然以“每日恋酒贪杯,透漏贼兵,失误军期”之罪,将其叔父击杖四十。

剧中山寿马的形象十分鲜明。他理智清醒,冷静沉着,作品通过是严肃军法、还是顾念私情的矛盾,突出了他大公无私、忠于职守的高尚品德。但作者并没有将他脸谱化、概念化,而是赋予他以丰富的思想感情。在他执法之时,银住马自恃是他的叔父,且有养育之恩,不伏罪,不下跪,他就用大棒对付;当银住马将被推出斩首时,许多说情的人来了,先是哺乳过他三年的亲婶娘,接着是他的妻子茶茶小姐,还有全体大小官员跪于阶下,这些人情的力量,并没有动摇他执法的意志,但他并非置之不理,最后根据过错实情,决定杖责四十。在执行时,打在叔叔身上,痛在侄儿心里,他一方面认为叔叔有罪该打,一方面又怕把老人打坏。他唱道:

〔得胜令〕打的来一棍子、一刀锥,一下起,一层皮。他去那血泊里难禁忍,则着俺校椅上怎坐实。他失误了军期,难道他没罪谁担罪。(云)打了多少也?(经历云)打了三十也。(正末唱)才打到三十?赤瓦不剌海,你也忒官不威瓜牙威。

他是既有理智,又有感情的将帅性格,在叔叔遭打后,他又牵羊担酒为其暖痛谢罪,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得到了叔叔的谅解,叔侄和好如初。

此剧是女真人写本族的戏,它还真实地描写了金代社会的一些风俗习惯,语言本色流畅,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

张国宾,又作张国宝,大都人。生平事迹不详,撰杂剧4种,今存《薛仁贵荣归故里》(又名《薛仁贵衣锦还乡》)和《相国寺公孙合汗衫》(又名《相国寺公孙汗衫记》)2种。前者写薛仁贵在与高丽王侵略军作战的过程中,立下大功,皇帝任命他为兵马大元帅,并准许他衣锦还乡,探视父母、妻子。后者写张员外的儿子张孝友,结识了恶棍陈虎,陈虎推孝友于河中,霸占了其妻儿家财。谁知孝友为渔夫所救,当了和尚。他的儿子成长后考中了武状元,因孝友留下的一半汗衫而使亲人相认,真相大白,陈虎被判枭首示众,张孝友全家团圆。剧中鞭挞了恩将仇报的恶人,宣传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道德观念。

作者是元杂剧前期较著名的作家,他的作品结构清晰,戏剧性较强,曲词用通俗口语,充满了生活气息。如张员外家最后团圆时,他写道:

〔殿前喜〕您道一家骨肉再团圆,这快心儿不是浅,便待要杀羊造酒大开筳。多只是天见怜,道我个张员外人家善,也曾济贫救苦舍了偌多钱,今日个着他后人儿还贵显。

元代前期的杂剧作家,还有李寿卿、王伯成、孙仲章、岳伯川、费唐臣、狄君厚、孔文卿、孟汉卿等,他们或多或少也有一些作品传世。此外,还有一些无名氏的作品,其创作时间,难以确定。在这些作品中,不乏优秀剧目,如《风雨像生货郎旦》(简称《货郎旦》)、《玉清庵错送鸳鸯被》(简称《鸳鸯被》)、《包待制陈州粜米》(简称《陈州粜米》)等,都有独特的艺术成就。

《陈州粜米》是著名的公案剧,主要写包拯到陈州为民除害兴利的故事。宋仁宗时,陈州大旱三年,颗粒无收。朝廷要派官吏去粜米赈灾。刘衙内见有利可图,就举荐自己的儿子小衙内和女婿杨金吾前去,还带着钦赐的紫金锤,以惩处“刁顽”的百姓。二人出发前,刘衙内授之以坑民贪财之法,将米价抬高一倍,还掺进泥沙糠秕,用八升小斗量米,用加三的大秤收银。灾民张古对此不服,据理力争,被小衙内用紫金锤打死。张古的儿子小古要为父申冤,到京城向包公告状。包公受理此案后,感到压力很大,非一般案情,于是就微服私访,遇到妓女王粉莲。包公替王牵驴,因王与小衙内厮混得熟,从她那里打听到了小衙内的种种罪行,获得了可靠的证据,从快审结了这桩公案。包公将杨金吾斩首,命小古用紫金锤打死了小衙内。刘衙内为救儿子,从皇帝那里讨到了一份“赦活不赦死”的圣旨赶到,要赦免小衙内。不料这正中了包公的计策,按圣旨将关在牢里的小古释放了,以喜剧性的收尾,结束了这个惊心动魄的故事。

《陈州粜米》暴露了封建官吏的贪赃枉法和残酷剥削人民的罪行,描写了人民在天灾人祸交相煎逼下的痛苦生活,歌颂了人民的反抗精神,赞扬了为人民伸冤报仇的清官。这种主题思想,在阶级社会里,特别是在元代,是很有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的。

剧中的主要矛盾是清官和受冤百姓与贪官的矛盾,中心事件是粜米。作者围绕中心事件,布置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

包公是此剧的主人公,是清官的艺术典型。作者在塑造时,特别注重了对他个性的刻画,揭示了他办这桩大案的心理活动,因而比起其他包公戏的形象来,就显得更丰满,更深刻,更真实可感。例如包公从五南办事回京,风尘仆仆,鞍马劳累,自己的辛苦和清廉,反而遭到奸臣的嫉恨,对此,他有所感触:

〔滚绣球〕有一个楚屈原在江上死,有一个关龙逢刀下休,有一个纣比干曾将心剖,有一个未央宫屈斩了韩侯。那张良呵若不是疾归去,那范蠡呵若不是暗奔走,这两个都落不的完全尸首。我是个漏网鱼,怎再敢一吞钩?不如及早归山去,我则怕为官不到头,枉了也干求。

有了这种思想情绪,所以,当小古向他告状时,他不愿去管,他看透了官府中坏人当道,好人受害的内幕。

〔正宫端正好〕自从那云滚滚卯时初,直至日淹淹的申牌后,刚则是无倒断簿领埋头。更被紫襕袍拘束的我难抬手,我把那为官事都参透。

〔滚绣球〕待不要钱呵,怕违了众情;待要钱呵,又不是咱本谋。只这月俸钱做咱每人情不彀。我和那权豪每结下些山海也似冤仇:曾把个鲁斋郎斩市遭,曾把个葛监军下狱囚,吃了些众人每毒咒。到今日一笔都勾。从今后,不干己事休开口;我则索会尽人间只点头,倒大来优游。

包公的这些隐退思想,是真实而自然的。在黑暗社会里,一般正直官吏受到挫折时,往往都有这种想法,所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已成为他们的生活信条。但当他看到刘衙内对他要求归隐而兴高采烈时,他立即意识到,从此贪官污吏将是如何的为所欲为,百姓又将是如何的受到冤屈迫害,正当他对刘衙内产生愤恨时,又碰到了小古再次告状。经过思想斗争,这时,他为民除害的正义感占了上风,他刚烈正直的性格不容对此冤案置之不理,他主动请求承担陈州粜米事件的处理,要和贪官污吏进行斗争:

〔脱布衫〕我从来不劣方头,恰便似火上浇油,我偏和那有势力的官人每卯酉,谢大人向朝中保奏。

〔小梁州〕我一点心怀社稷愁,则今日便上陈州,既然心去意难留。他每都穿连透,我则怕关节儿枉生受。

这种细致深入地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比单纯地描写包公如何义无反顾、铁面无私要更符合生活逻辑,更富于人情味,因而也更加感人。在艺术成就上,可算别具一格了。

此外,在生活细节上表现人物,也显示了此剧的艺术魅力。例如第三折包公为妓女王粉莲牵驴,充满了喜剧气氛。一个是权高位显、性情刚烈、威武庄严的铁面老包,一个是下贱卑微、任人欺辱的妓女;可是前者却为后者牵驴当奴。作者巧妙地让尊者变为卑者,而让卑者变为尊者,丑的灵魂自夸为美的化身,高尚的灵魂却自扮成愚笨的粗人,这种反常的现象,使故事更具戏剧性,也更突出了人物个性。

剧中的张古父子,代表了人民反抗贪官污吏的形象。他们正直、勇敢、善良,对小衙内搜刮民财、假公济私的恶行极其不满,骂这些人“吃仓廒的老鼠,咂浓血的苍蝇”,并表示要和这些人斗争:“他若是将咱刁蹬,休道我不敢掀腾。柔软不过溪涧水,到了不平地上也高声。”这也是当时受压迫者的心声。张古被小衙内用紫金锤打死,他是为反抗恶吏剥削而死的,小古为报父仇,冒死二次告状,这是人民反抗精神的表现。

杨衙内和小衙内之流,代表了贪官恶吏的形象。他们利用职权,因公干私,把救灾当做自己发财的好机会,连对在大灾面前危在旦夕的农民也不放过,要从他们赖以活命的救济粮中大捞一把。通过这些丑恶的形象,揭露了封建统治者贪婪、残暴的阶级本性。在这些官僚的后面,还有最高统治者为之撑腰,这就更深化了此剧的主旨。

《货郎旦》写的是一个家庭悲剧。秀才李彦娶了妓女张玉娥为妾后,妻被气死,父子失散,人财两空。这种情况在社会上有一定代表性。作者描写得相当真实,表现手法也有特色。如在第四折中,乳母张三姑唱的九转〔货郎儿〕,重复叙说了这个故事的始末。其中典故的运用,叠字的安排,表现了作者语言技巧的纯熟,情意也委曲尽致。此剧对婚姻、家庭具有较强的鉴戒作用。

《鸳鸯被》是家庭讽刺喜剧。写的是:李玉英被刘员外所迫,嫁身还债,结果却意外地与书生张瑞卿结为了夫妻。剧中,作者幽默地讽刺了刘员外卑劣的用心和对女色的邪念。李玉英是个孤独的闺中少女,她渴望爱情,刘员外胁迫她出嫁,也正好顺了她的要求。但后来她与张瑞卿结合,就十分忠于爱情,不再向刘员外妥协,表现了妇女对不满意婚姻的反抗精神。其中有些情节描写得生动细致,如第二折李玉英去玉清庵赴约时,又惊又怕又害羞的心情,很能表现少女的性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