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关汉卿作品的艺术特色——《宋元文学史》小结

关汉卿作品的艺术特色——《宋元文学史》小结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五节关汉卿作品的艺术特色关汉卿作品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容,是通过精当的艺术形式来表现的,达到了内容与形式较完美的统一,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他作品的艺术特色主要有如下几点:第一,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关汉卿的剧本,具有鲜明的剧场化特点,便于演出,舞台效果极好。这也正是关汉卿独具匠心的安排。关汉卿在塑造典型人物时,赋予了他们鲜明的个性。

关汉卿作品的艺术特色——《宋元文学史》小结

第五节 关汉卿作品的艺术特色

关汉卿作品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容,是通过精当的艺术形式来表现的,达到了内容与形式较完美的统一,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他作品的艺术特色主要有如下几点:

第一,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在他的创作过程中,始终与广大百姓站在一起,真实地描写了当时的社会生活,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中许多重大的矛盾,反映了受压迫人群的苦难和斗争,这些都体现了现实主义文学的特征。不过,他在描写现实的同时,还继承了我国文学的浪漫主义传统,特别是在表现被压迫者的反抗精神和愿望方面,往往采用了想象、夸张、巧合等多种艺术手法,呈现了神奇化、理想化的倾向,而这些现实中不存在或偶然的现象,而在他的作品中又是那样合情合理,与剧情发展协调谐和,达到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较好结合。例如《窦娥冤》临刑前的三桩誓愿:血飞白练、六月飞雪和亢旱三年,后来都得以实现;《蝴蝶梦》中包公梦蝶而王石和冤案得以昭雪;《单刀会》中关羽单刀胜众将;《西蜀梦》中关羽、张飞魂魄向刘备倾诉苦衷;《救风尘》等剧中大团圆的喜剧性结局等都充满了浪漫主义精神,都体现了人民的希望和理想,符合被压迫群众的心理和愿望。

第二,主要矛盾和情节发展剧场化。关汉卿是具有剧场经验的剧作家,他熟悉演出过程,懂得观众心理,因而,在创作剧本时,如何才能便于演员演出,如何才能吸引观众,是必须考虑的问题。关汉卿的剧本,具有鲜明的剧场化特点,便于演出,舞台效果极好。否则,怎可当得“梨园领袖”、“杂剧班头”的称号。

剧本中的主要矛盾是剧情的基础。矛盾的构成、发展、高峰和解决,必须层次分明,结构紧凑,让台上尽快“入戏”,台下注意力集中。关汉卿往往用简洁的道白,一揭幕就将主要矛盾展现在观众面前,迅速引起他们的兴趣。如《救风尘》,第一折开头,就让周舍自报家门:“酒肉场中三十载,花星整照二十年。一生不识柴和米价,只少花钱共酒钱。”接着就说自己想娶汴梁城中的歌妓宋引章,但宋的妈妈不肯,而宋引章却说:“我一心则待要嫁他。”此时安秀实上场,介绍自己要与宋引章作伴,现在宋却要嫁给周舍,只好求助与宋八拜之交的姐姐赵盼儿。随后引出本剧的女主人公赵盼儿上场。短短的一段文字,把人物的身份和他们之间的关系介绍得清清楚楚;剧中的主要矛盾,即周舍骗婚与赵盼儿救婚的故事也开始展现。观众自然会关心赵盼儿如何帮助安秀实挽回与宋引章的婚姻,如何揭露和挫败周舍的骗局。

窦娥冤》等剧也是一样,在楔子和第一折中,就能将故事的主要矛盾揭示出来,然后逐步展开,紧紧地抓住观众,满足他们心理的要求,将他们注意力牢牢地吸引到舞台上。

关汉卿剧本的结构自然而紧凑。在整体上,他还是按一本四折的模式,但在情节的具体安排上,都各有不同。他是按照生活本身的发展逻辑和舞台演出的效应来布置场面的,有张有弛,冷热交替,如《窦娥冤》第三折,是全剧的高潮,窦娥被行刑前,悲愤填,骂天斥地,舞台气氛如同烈焰燃烧,群情激昂;接着又插进了见婆婆的场面:

……婆婆,此后遇着冬时年节,月一十五,有瀽不了的浆水饭,瀽半碗儿与我吃,烧不了的纸钱,与窦娥烧一陌儿。则是看你死的孩子面上。(唱)

〔快活三〕念窦娥葫芦提当罪愆,念窦娥身首不完全,念窦娥从前已往千家缘;婆婆也,你只看窦娥少爷无娘面。

[鲍老儿]念窦娥伏待婆婆这几年,遇时节将碗凉浆奠;你去那受刑法尸骸上烈些纸钱,只当把你亡化的孩儿荐。(卜儿哭科,云)孩儿放心,这个老身都记得。天那,兀的不痛杀我也!(正旦唱)婆婆也,再也不要啼啼哭哭,烦烦恼恼,怨气冲天。这都是我做窦娥的没时没运,不明不暗,负屈衔冤。

可以想象,此时剧场定然是雅雀无声,窦娥撕肝裂肺地对婆婆的嘱托,催人泪下,观众沉入凄寂气氛之中。这种冷与热相交错的情节安排,大大加强了戏剧效果。

按一般程式,剧本第三折是矛盾高潮之所在,而《单刀会》则将高潮放在第四折,关羽挫败了鲁肃的计谋后,驾船而去,全剧在关羽胜利自得的唱词中戛然而止。这也正是关汉卿独具匠心的安排。第一、二折,关羽未出场,通过乔公和司马德操之口,烘托了关羽的英雄形象,有了这种铺垫,第三折关羽出场答应鲁肃的邀请,就有了根据,但观众还为关羽的安全担心,第四折关羽与鲁肃面对面的斗争,将矛盾推向高潮,且很快得到解决。这样安排符合事理,也很自然,突出了关羽性格,看后觉得余味无穷。

为了增强剧场效果,关汉卿还常以“悬念”吸引观众。如《蝴蝶梦》中,王婆婆只同意让王三去偿命,包公误以为王三非她亲生,剧情发展到后来恰巧相反,这既吸引了观众,又突出了王婆婆的高贵品德。又如《望江亭》中的谭记儿为了救丈夫白士中,扮成渔妇,利用杨衙内好色的本性,赚取了势剑、金牌和文书,最后白士中得救,与谭记儿夫妻团圆。剧本前置悬念,后作解应,步步深入,波澜叠起。作者先交待了杨衙内“花花太岁”好色的特点,谭记儿的美貌,这就为后来的情节埋下了伏笔,使剧情发展合情合理,顺畅自然。又如《窦娥冤》中,第一折从蔡婆婆的道白中,知道窦娥的父亲窦天章是个秀才,十三年前就将七岁的女儿留给蔡婆婆做媳妇;第四折窦天章官拜参知政事,为女儿雪冤。前有伏笔,后有回述,前后照应,结构严谨。

第三,故事环境人物性格典型化。关汉卿善于描写产生故事的社会环境,这些环境就是当时社会的缩影,具有典型性,如《窦娥冤》第三折对法场环境的布置:

(外扮监斩官上,云)下官监斩官是也。今日处决犯人,着做公的把住巷口,休教往来人闲走。(净扮公人,鼓三通,锣三下科。刽子磨旗、提刀、押正旦带枷上,刽子手云)行动些,行动些,监斩官去法场上多时了。

这阴森可怕的血腥环境,断送了多少无辜者的生命,窦娥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又如《望江亭》第三折,将杨衙内安排在八月十五日中秋节夜,在江边船上饮酒赏月,并教亲随把别的民船都赶开了。这就为谭记儿扮渔妇上船捉弄杨衙内,展示她机智勇敢的性格创造了适合的环境。《单刀会》中,鲁肃布置了险恶的环境,“英雄甲士已暗藏壁衣之后”;关羽单刀赴会,“来到大江中流”,面对滚滚波涛,回顾当年情景,思绪万千,唱了一首抒发豪情的曲子,巧妙地刻画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www.xing528.com)

关汉卿在塑造典型人物时,赋予了他们鲜明的个性。他采用了细节描写、心理揭示和个性化的语言等多种艺术手法,将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似在眼前。同是聪明机智的妇女,谭记儿是官员夫人,有一定的文化素养,性格偏于雅静;赵盼儿是伎女,性格泼辣,语言尖刻,例如她准备去搭救宋引章时对宋母的一段唱:

〔浪里来煞〕你收拾了心上忧,你展放了眉间皱,我直着花叶不损觅归秋。那厮爱女娘的心,见的便是驴共狗,卖弄他玲珑剔透。(云)我到那里,三言两语,肯写休书,万事俱休。若是不肯写休书,我将他掐一掐,拈一拈,搂一搂,抱一抱,着那厮通身酥,遍体麻。将他鼻凹儿抹上一块砂糖,着那厮舔又舔不着,吃又吃不着,赚得那厮写了休书。引章将的休书来淹的撇了。我这里出了门儿。(唱)可不是一场风月,我着那汉一时休!(下)

这将赵盼儿乐于助人、泼辣机智的个性,通过她尖刻直白的语言,刻画得入木三分,生动可感。又如,同为邪恶之辈,鲁斋郎的凶残野蛮有别于杨衙内的庸俗愚蠢,也与周舍的狡诈好色不同。

关汉卿把不同的典型放在不同的环境中,让他们的性格随着剧情的发展而逐渐展现,走向成熟。窦娥、赵盼儿、谭记儿等妇女形象,开始都很普通平凡,看不出有什么特别之处,但当剧情发展、矛盾冲突一展开,她们的性格就有了变化,逐步完善,形成了永不磨灭的典型艺术形象。

第四,插科打诨和艺术语言的妙用。插科打诨是我国舞台艺术的传统手法,通过表演者的滑稽动作或语言使人发笑,活跃场面。关汉卿善于运用这种手法,并让观众从笑声中体味涵义。如《窦娥冤》里的桃杌太守,一见告状的人就下跪,云:“但来告状的,就是我衣食父母。”将贪官污吏讽刺得体无完肤。《救风尘》中,周舍骗娶了宋引章后,将她抬回家;她在轿子里面打筋斗,到家后要她套被子,她把自己套在被子里了。这些滑稽描写,不只是逗人大笑,也表现了宋引章幼稚无知的性格。有些科诨似觉庸俗,如《蝴蝶梦》中,王家三个儿子拜见父母时,王三云:“父亲在上,母亲在下。”李老云:“胡说!怎么母亲在下?”王三云:“我小时看见俺爷在上头,俺娘在底下,一同床上睡觉来。”李老云:“你看这厮!”这虽表现了孩子的天真无邪,但更多的是满足市民的情趣,活跃剧场气氛。

关汉卿是我国语言艺术的大师,其语言风格独树一帜,自成流派,成为历代文学语言中“本色派”的典范。王国维《宋元戏曲考》说:“关汉卿一空倚傍,自铸伟词,而其言曲尽人情,字字本色,故当为元人第一。”所谓“本色”,是指这种语言自然质朴,通俗易懂,具有生气,适合于舞台需要,观众乐于接受。在这种自然易懂的前提下,他的语言又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姿态,能适应各种题材、各种环境和各种角色的需要。要雄壮的有雄壮的,如《单刀会》关羽驾小舟一叶,面对涛涛江水所唱的一段,情景交融,气势雄浑,充分抒发了关羽的英雄豪情;要清丽的有清丽的,如《望江亭》中,谭记儿寡居无事,自叹命苦:

〔仙吕·点绛唇〕我则为锦帐春阑,绣衾香散;深闺晚,粉谢脂残,到的这日暮愁无限。

〔混江龙〕我为甚一声长叹,玉容寂寞泪阑干。则这花枝里外,竹影中间,气吁的片片飞花纷似雨,泪洒的珊珊翠竹染成斑。我想着香闺少女,但生的嫩色娇颜,都只爱朝云暮雨,那个肯凤只鸾单?这愁烦恰便似海来深,可兀的无边岸;怎守得三贞九烈,敢早着了钻懒帮闲。

这段唱词文彩斐然,妩媚动情,抒发了谭记儿少妇寡居的寂寞情怀,也与其身为官家之妻的教养相符。此外,要浓艳的可浓艳;要通俗的可通俗,如《窦娥冤》中,窦娥本是穷家小女,没有高的文化修养,她说话质朴无华,唱曲明白如话。她面对生活中的各种不幸,只怪自己命苦,表示要守节敬孝,听从命运安排:

〔油葫芦〕莫不是八字儿该载着一世忧?谁似我无尽头。须知道人心不似水长流。我从三岁母亲身亡后,到七岁与父分离久。嫁的个同住人,他可又拔着短筹,撇的俺婆妇每都把空房守,端的个有谁问、有谁瞅?

〔天下乐〕莫不是前世里烧香不到头,今也波生招祸尤?劝今人早将来世修。我将这婆侍养,我将这服孝守,我言词须应口。

这段唱曲如同听她在面对面的倾诉,生动地表现了人物纯朴、善良的品德。

关汉卿最成功最广泛地使用了戏曲文学的“新言语”,这种新言语是指作为代言体的叙事文学所特有的艺术语言,它不同于诗词骚赋和论辩史传的言语,王国维说:“元剧实于新文体中自由使用的新言语,在我国文学中,于《楚辞》、内典外,得此而三。”(《元剧之文章》)关汉卿用这种言语,塑造了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真正做到了“说一人,肖一人”,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环境中,其语气、语调、词句、神情也随之而变。臧晋叔《元曲选·序》云:“行家者,随所妆演,无不摹拟曲尽,宛若身当其处,而几忘其事之乌有。能使人快者掀髯,愤者扼腕,悲者掩泣,羡者色飞。”关汉卿自然称得上是这种“行家”。

“行家”的创作必须“当行”。对“当行”的解释,戏曲评论家有不同的说法,内涵广狭不同;但从语言的角度来看,既要“本色”,还要“当行”。“当行”除了具有一般戏曲特色的语言之外,还要讲究音律,注意语言的音韵之美。沈璟《词隐先生论曲》云:“怎得词人当行,歌客守腔,大家细把音律讲。”关汉卿的作品语言,很注意音韵和谐,其声调、语气、节奏、押韵,都很讲究,读来悦耳动听,有金石之音。他还精通音律,让语言与曲调配合,声情和文情并茂。如《窦娥冤》,第一折窦娥寡居,寂静平庸,用〔仙吕宫〕,特点是“清新绵邈”;第二折公堂受审,孤苦无援,用〔南吕宫〕,特点是“感叹悲伤”;第三折法场行刑,窦娥泄愤,用〔正宫〕,特点“惆怅雄壮”;第四折鬼魂诉冤,坏人遭得以惩治,用〔双调〕,特点是“健捷激袅”。这样,文学语言与音乐曲调融合一体,充分地表现了剧情的发展和人物思想感情,给人以极大的美感享受。贾仲明在补《录鬼簿》中就关汉卿“吊词”说:“珠玑语唾自然流,金玉词源即便有,玲珑肺腑天生就。”这也是从“本色”和“当行”两方面来赞扬他的语言艺术的。

关汉卿的文学创作是社会历史的产物,不可避免地有其局限性,不可能十全十美;但从总体来看,他的成就是无比辉煌的,他被后人列为元曲四大家之首,对我国戏曲的发展,影响极其深远。时至今日,至少还有100多种不同的戏剧形式,1500个职业剧团,都上演过他的剧本。他的作品,还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在世界范围内流传。1958年,他曾作为世界文化名人,在国际上展开了纪念他戏剧创作700周年的活动。他的作品不仅是我国人民的优秀的文学遗产,也是世界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