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宋元文学史:关汉卿的其他杂剧作品

宋元文学史:关汉卿的其他杂剧作品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四节关汉卿的其他杂剧作品在关汉卿的杂剧作品中,描写妇女的题材最多,这是因为他长期生活在市井之中,与下层妇女和烟花女子过从甚密,他了解她们的生活,体谅她们的苦衷,他同情她们,尊重她们,甘愿为她们呼吁,抒发她们的心声,赞美她们的善良、聪敏和抗争精神。

宋元文学史:关汉卿的其他杂剧作品

第四节 关汉卿的其他杂剧作品

在关汉卿的杂剧作品中,描写妇女的题材最多,这是因为他长期生活在市井之中,与下层妇女和烟花女子过从甚密,他了解她们的生活,体谅她们的苦衷,他同情她们,尊重她们,甘愿为她们呼吁,抒发她们的心声,赞美她们的善良、聪敏和抗争精神。除《窦娥冤》、《望江亭》、《救风尘》外,还有《调风月》、《拜月亭》、《金线池》、《玉镜台》、《绯衣梦》、《谢天香》等;剧中从不同的方面反映了妇女的生活,塑造了生动活泼、各具个性的艺术形象,其中《调风月》和《拜月亭》的影响甚大。

《调风月》全名《诈妮子调风月》。主要情节是:金朝有一个小千户,先爱上了深受老夫人宠爱的婢女燕燕,用甜言蜜语来引诱她。燕燕也为了摆脱奴婢地位,求得小夫人的名分,对小千户寄以希望,不惜以身相许,感情专挚。不料,寒食节那天,小千户到郊外踏青,遇到贵族小姐莺莺,两人互生爱意,交换信物,订了终身。燕燕得知后,悲愤交加;但她想到自己的生世,又自卑自叹:

〔越调·斗鹌鹑〕短叹长吁,千声万声;枕搥床,到三更四更。便是止渴思梅,充饥画饼。因甚顷刻休?则伤我取次成。好个个舒心,乾支剌没兴。

在她孤寂之时,往往触景生情,见到蛾儿扑灯,就好像自己追求婚姻幸福一样:

……见一个耍蛾儿来往向烈焰上飞腾,正碰着银灯,拦头送了性命。咱两个堪为比并,我为那包髻白身,你为这灯火青荧。(第三折)

她不甘心轻易退让,在小千户和莺莺成婚时,她当众揭露了小千户诱骗她的事实,表现了她倔强、泼辣的个性。老夫人为了收拾这难堪的残局,作主将燕燕许给小千户做二夫人,她也只能委屈求全,接受了这一命运的安排:

〔太平令〕满盏内盈盈绿醑,只合当作婢为奴。谢相公、夫人台举,怎敢做三妻两妇?只得和丈夫一处一对,便是燕燕花生满路。

剧中的燕燕是个聪明伶俐而又纯真多情的女孩,她想成为小千户的小夫人,尽管有些俗气,格调不高,但也是人之常情,可以理解。这也代表了当时身为奴婢妇女们的一种心态。燕燕为追求改变自己地位而斗争的精神,还是很感人的。

《拜月亭》全名为《闺怨佳人拜月亭》,写的是蒋世隆和王瑞兰的爱情婚姻故事。关汉卿把《拜月亭》的故事背景放置在蒙古军进攻金国都城的兵荒马乱中,表现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

王瑞兰是金国兵部尚书王镇的女儿,在蒙古兵攻京城时,举家逃难,她和母亲失散,旷野上遇见了蒋世隆。蒋世隆与妹妹蒋瑞莲也在逃难中走散。为了安全,蒋世隆与王瑞兰假扮成夫妻,结伴而行,相互照料,感情日深,结果成为患难之交的真夫妻。王瑞兰的母亲与女儿散失后,四处寻找呼叫,与兄长走失的蒋瑞莲误以为是叫她,寻声而至,被王母认为义女。流亡途中,瑞兰与父亲王镇不期而遇。王镇见女儿嫁给了一个穷书生,十分恼怒,强迫瑞兰离开蒋世隆,将她幽禁在汴梁新宅。瑞兰回家后,夜间焚香拜月,倾诉对蒋世隆的思念:

〔倘秀才〕天那!这一炷香,则愿削减了俺尊君狠切;这一炷香,则愿俺那抛闪下的男儿较些。那一个爷娘不间叠,不似俺、忒嗻,劣缺。

(做拜月科,云)愿天下心厮爱的夫妇永无分离,教俺两口儿得团圆!

她倾诉的话语,被蒋瑞莲听见,才知道彼此原是姑嫂,感情更加亲密。蒋世隆与瑞兰分手后,会同他的结拜兄弟陀满兴福一同进京应考,蒋喜中文状元,陀满中了武状元。王镇重武轻文,将亲女瑞兰许给武状元,义女瑞莲嫁给文状元。在婚礼上,互相认出来了,瑞兰与世隆夫妻重见,瑞莲与世隆兄妹相逢。只好改变计划,重新安排,让瑞兰与世隆夫妻团圆,瑞莲则嫁给武状元。“二百口家属语笑喧”,结局皆大欢喜。

《拜月亭》中的王瑞兰是大家闺秀的艺术形象,她自幼生活在锦衣玉食的富贵之家,养在深闺不谙世事,战争打破了她的平静,使她离乡背井,在孤身只影的患难时刻,遇到了蒋世隆。他们情投意合,彼此关心,滋生了爱情,结为了夫妻,这是顺理成章的事。但瑞兰的父亲抱着封建的门户之见,专横跋扈,强行拆散了这对新婚三月的恩爱夫妻,可见其势利观胜过了骨肉情。但瑞兰仍然坚持着对世隆生死不渝的爱情。把狠心的父亲咒骂为“猛虎狞狼,蝮蝎顽蛇”。但她没有能力与父亲决裂而出走,只能是满怀悲怨在家里过着如囚徒般的幽禁生活,她对世隆的思念之情与日俱增:

〔笑和尚〕韵悠比及把角品绝,碧荧荧投至那灯儿灭,薄设设衾共枕室舒设,冷清清不恁迭,闲遥遥生枝节,闷恹恹怎捱他如年夜。

她对父亲的怨恨和谴责,对蒋世隆的关切和思念,都突现了少女的纯真、执着,对爱情的忠贞,对封建家长干涉婚姻的不满。她的这些思想行为,也是对封建礼教抗争的一种表现,这与她官宦门第的小姐身份是相吻合的。全剧大团圆的喜剧性结尾,也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爱情婚姻的祝愿,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此外,关汉卿还有《金线池》、《谢天香》、《玉镜台》和《绯衣梦》等作品,也是具有喜剧色彩的、以爱情婚姻为题材的杂剧,它们所反映的社会生活、所揭示的社会矛盾、剧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也各不相同。

《金线池》中的主人公是风尘女子杜蕊娘,她爱上了书生韩辅臣,但她的母亲鸨母从中破坏,挑拨她与韩的关系。她一方面痛恨母亲恶、劣、乖、毒、狠的五字妓院赚钱秘密,一方面又苦苦哀求母亲让自己嫁给韩辅臣。但鸨母不甘心失掉这棵摇钱树,造谣韩另有新欢。蕊娘深感自己真情和人格受到很大的伤害,负气不再与韩来往。其实,韩辅臣一直深深地爱着蕊娘。后经友人石好问设法,解除误会,结成婚姻。

《谢天香》剧的主角谢天香,也是青楼女子,她与柳永分别后,被钱大尹收作小妾。她如笼中之鸟,终日闷闷不乐,怨恨钱大尹倚仗权势,卖弄风流,纳自己为妾,但整三年却“有名无实”:

〔正宫·端正好〕往常我在风尘为歌妓,止不过见了那几个筵席,到家来须做个自由鬼,今日个打我在无底磨牢笼内!

到后来才弄清楚,三年来钱大伊对她秋毫无犯,是因为钱履行了对柳永的承诺,用“纳妾”的特殊方式保护了她。

谢天香和杜蕊娘都是善良而不幸的青楼歌伎,但她们的性格却不相同,杜蕊娘气高性傲,能说会道,显得倔强沉着;谢天香情意深切,比较柔弱。通过她们,表现了被压在社会底层的妇女们生活和心灵的痛苦,反映了她们渴望摆脱卑贱和屈辱地位的强烈意愿。

《玉镜台》中的主角刘倩英,出身名门,美艳惊人,被翰林学士温峤看中。温年老丧妻,欲娶倩英。倩英看不惯他偌大一把年纪还风流自赏,愤然反抗,大闹洞房。后经温峤的老友王府尹撮合,刘倩英理解了温并非轻薄之徒,且才华出众,为人儒雅多情,对自己真心爱慕,最后结为鸾凤。

《绯衣梦》全名为《钱大尹智勘绯衣梦》,又名《王闰香夜月四春园》。此杂剧是否关汉卿作品,尚待考证。其内容也是写爱情婚姻之事,即少女王闰香与公子李庆安,经历了百般磨难,最后终成眷属的故事。

以上这类杂剧,都是以男女之事为题材,以女性为主要角色。这些女子,虽然所处环境不同,身份不同,但她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婚姻不能自主,都生活在一个不能掌握自己命运的社会之中。尽管最后有些人如愿以偿,得了个喜剧结局,也只是关汉卿对她们给予的人道主义关怀,带有若干浪漫主义情调和反义性的谐趣,当然也寄托了人民群众的一些美好愿望。

关汉卿的公案类杂剧,除《窦娥冤》外,还有《蝴蝶梦》和《鲁斋郎》。

《蝴蝶梦》全名为《包待制三勘蝴蝶梦》,故事情节是:王老汉为他的三个儿子上街买纸笔,遇上耍泼逞凶的皇亲葛彪,竟被活活打死。他的三个儿子为报仇雪恨,将葛彪打死。官府将他们押送到开封府候审。府尹包拯待制刚办完盗马贼赵顽驴的案子,疲惫不堪,伏案歇息,朦胧中忽见两只小蝴蝶落入蜘蛛网内,一只大蝴蝶急忙飞来将它们救出。可是当另一只小蝴蝶也落入网时,这只大蝴蝶只是三番两次地在花丛中盘旋徘徊而不去搭救。包公见小蝶苦苦挣扎,几送性命,顿起同情之心,将它救出放走。待清醒后,原来是一个梦。此时,包公开始复勘王氏三兄弟打死葛彪之案。公堂上,三兄弟和其母王婆婆都争着为亲人开脱,自愿认罪抵命。按当时刑律,三人中必判一人为死者抵命。当包公判为大儿王金和时,王婆连声责包公太糊涂,说大儿孝顺厚道,留下为自己养老;当包公判为二儿王铁和时,婆婆又表示反对,说二儿会持家理财,留下来可养家糊口;当包公判为三儿王石和时,王婆婆竟同意了。包公疑虑重重,他猜想王婆婆必定是王大、王二的亲生母,有舔犊之私,故极力搭救;王三定非婆婆骨肉,所以让他抵命。包公想到此前的梦境,极其愤怒,斥责王婆自私,用大刑威逼王婆招供实情。但与包公猜测正好相反:王大、王二为王老汉前妻所生,王三才是王婆婆亲生。王婆婆贤德无私、大义舍亲的崇高德行,深深打动了包公。包公想,那个梦莫不是老天垂怜王氏一门,特意暗示要设法救助。但葛彪是皇亲国戚,不抵命决不肯罢休。于是,他下令将王氏三兄弟打入死牢,暗中设法相救。王婆婆不明包公底细,唱出了一段埋怨的话:

黄钟尾〕包龙图往常断事曾着数,今日为官忒慕古。枉教你坐黄堂,带虎符,受荣华,请俸禄。俺孩儿好冤屈,不睹事下牢狱。割舍了待泼做:告都堂,诉省部,撅皇城,打怨鼓,见銮舆,便唐突。呆老婆唱古今,又无人肯做主,则不如觅死处,眼不见鳏寡孤独,也强如没归着痛煞煞哭啼啼活受苦!

这也是受苦百姓的共同心声。他们盼望法官能为自己作主,如不行,就去告御状,皇帝那里伸冤,但谈何容易。逼得走投无路,还不如一死了之。这是何等沉痛的倾诉啊!王婆婆一心挂念着三个孩子,她讨了些残汤剩饭,到死牢去探望他们。她疼爱老三,但更加疼老大、老二,他俩幼小失去亲娘,由自己含辛茹苦将他们拉扯大,如今三个孩子都被投入这阴森森、凄惨惨的死牢里,叫做娘的怎不痛断肝肠。在给孩子们送食时,把好点的给老大、老二吃:

(旦做倾饭科,云)大哥,这里有个烧饼,你吃,休教石和看见。二哥,这里有个烧饼,你吃,休教石和看见。

后来,包公释放了王大、王二,将王三留在狱中。不久,传信说王三吊死了,王婆婆带着两个孩子肝胆俱裂地去城外为老三收尸。谁料这是包公施了个掉包计,偷梁换柱地将作恶多端的盗马贼赵顽驴盆吊死了,顶替了王老三。最后,王氏母子四人得以团圆,并得了嘉赏。(www.xing528.com)

王婆婆“宁杀己子,不忍杀前妻之子”的高尚情操,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尽管其有不符法纪和掩盖事实的弊病,但造成此类现象的根源,还是社会的黑暗和法制的不合情理,因而,即使是清官,也不得不以特殊手段救民于水火,雪冤于公堂。

《鲁斋郎》是《包待制智斩鲁斋郎》的简称。明臧晋叔《元曲选》等文献均作关汉卿撰。此剧也是写包公用计将皇帝的宠臣、强夺民妇、无恶不作的鲁斋郎绳之以法的故事。故事情节曲折,悬念叠起,引人入胜,人物关系错综复杂,各具个性。最后以大团圆喜剧情结尾:

(外扮包待制引从人上)……想鲁斋郎恶极罪大,老夫在圣人前奏过,有一人乃是“鱼齐即”,苦害良民,强夺人家妻女,犯法百端。圣人大怒,即便判了“斩”字,将此人押赴市曹,明正典刑。到得次日,宣鲁斋郎,老夫回奏道:“他做了违条犯法的事,昨已斩了。”圣人大惊道:“他有甚罪斩了?”老夫奏到:“他一生掳掠百姓,强夺人妻女,是御笔亲判‘斩’字杀坏了也。”圣人不信,“将文书来我看。”岂知“鱼齐即”三字,“鱼”字下边添个“日”字,“齐”字下边添个“小”字,“即”字上边添一点。圣人见了道:“苦害良民,犯人‘鲁斋郎’,合该斩首。”被老夫斩了鲁斋郎,与民除害。

包公就是用这种特殊的手段,惩治了罪犯。

关汉卿在这类公案戏中,总是贯穿着从悲到喜的线索,往往是平静的家庭遇到邪恶势力而出现悲剧,恶势力得逞而良民遭难;不甘心屈服的主人公奋起反抗,与恶势力斗争;结果在“清官”的主持下,或在“神灵”的帮助中,邪恶失败,正义得以伸张,呈现出喜剧情的结局。这其实是悲剧的社会实质以喜剧的形式表现出来,体现了关汉卿向往着法正民安的社会环境,也反映了人民群众渴望国泰民安的清明世道。

关汉卿的英烈剧多取材于历史故事,所以这类杂剧也称为“历史剧”,以《单刀会》、《西蜀梦》为代表作。

《单刀会》全名《关大王独赴单刀会》或《关大王单刀会》,故事虽来自历史,但关汉卿却作了很大的艺术改动和加工。剧情梗概是:吴国代大都督鲁肃为讨还荆州,请关羽赴宴,并设下三条计:一、以贺刘备功德为名,礼讨荆州;二、礼讨不成,拘留江上战船,软禁关羽;三、软禁不成,帷幕暗藏武士,擒拿关羽,要挟刘备归还荆州。鲁肃以此征求乔公和司马徽的意见,二人都认为不妥。鲁肃不听二人劝阻,派人去荆州邀请关羽。关羽明知其中有计谋,但仍以无畏的英雄气概,毅然单刀赴会。宴席间,关羽英勇果断、义正辞严,使鲁肃三计全都落空。关羽在其子关平的接应下,又安全回到了荆州。

剧中的主人公关羽,是人民群众所喜爱的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作者以饱满的热情歌颂了他,刻画了他德才兼备、智勇双全的艺术形象。他对“汉家基业”忠贞不贰,披肝沥胆,自信正义的事业必胜。有了这样的精神支柱,他便无所畏惧,一往无前。当他接到鲁肃邀请时,明知是圈套,众将和儿子关平也极力劝阻,但他还是冒着生命危险,单刀赴会:

〔石榴花〕两朝相隔汉阳江,上写着道“鲁肃清云长”。安排筵席不寻常,休想道“画堂别是风光”。那里有凤凰杯满棒琼花酿,他安排着巴豆、砒霜。玳筵前摆列着英雄将,休想肯“开宴出红妆”。

〔斗鹌鹑〕安排下打凤牢龙,准备着天罗地网;也不是待客筵席,则是个杀人,杀人的战场。若说那重意诚心更休想,全不怕后人讲。既然谨谨相邀,我则索亲身便往。

关羽抱着对汉室的忠心,满怀豪情地来到东吴,当小船行至中流,关羽站立船头,环顾四周波涌浪翻,汹涌澎湃;仰望两岸山石崚,重岩叠嶂。他抚今追昔,想当年吴蜀联手,共同抗曹,赤壁之战,打得曹军灰飞烟灭;而今河山依旧,人事已非;周瑜、黄盖,乘鹤西去;孙刘联盟,危在旦夕。不禁百感交加,发出了深沉的慨叹:

〔双调·新水令〕大江东去浪千叠,引着数十人驾着这小舟一叶。又不比九重龙凤阙,可正是千丈虎狼穴。大丈夫心别,我觑这单刀会似赛村社。

(云)好一派江景也呵!(唱)

〔驻马听〕水涌山叠,年少周郎何处也?不觉的灰飞烟灭,可怜黄盖转伤嗟。破曹的樯橹一时绝,鏖兵的江水犹然热,好教我情惨切!(带云)这也不是江水。(唱)二十年流不尽的英雄血!

关羽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概和深沉的人文情怀,在这里得到了淋漓酣畅的表现。

在吴军大营的宴席上,他义正辞严地驳斥了鲁肃索要荆州的要求,揭穿了其阴谋:

〔沉醉东风〕想着俺汉高皇图王霸业,汉光武秉正除邪,汉王允将董卓诛,汉皇权把温侯灭。俺哥哥合承受汉家基业。则你这东吴国的孙权,和俺刘家却是甚枝叶?请你个不克己先生自说。

这里关羽不仅能言善辩,从容应对,以说理致胜;更因为他武艺高强,英勇果敢,当场“剑戒二次”,“这剑果有神威不可当,庙堂之器岂寻常。今朝索取荆州事,一剑先交鲁肃亡”。他大智大勇,文武两全,双管齐下,终于制伏了鲁肃,保住了荆州。

关羽的形象有血有肉,形象行动、内涵丰富。特别是在荆州究竟归谁的问题上,表现了他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战略眼光。这实际上是关汉卿的正统观和民族思想的体现。

关汉卿根据历史文献,结合当时社会现实和自己的审美情趣,塑造了关羽的艺术形象,他在历史真实的基础上,给关羽以艺术的加工和改造。其实史书上的关羽,是守信的,在鲁肃要讨还荆州时,他总显得被动理亏。

陈寿《三国志·吴书·鲁肃传》载:肃邀羽相见,各驻兵马百步上,但请将军单刀俱会。肃因责数羽曰:“国家区区本以土地借卿家者,卿家军败远来,无以为资故也。今已得益州,既无奉还之意,但求三郡,又不从命。”语未究竟,坐有一人曰:“夫土地者,惟德所在耳,何常之有?”肃厉声呵之,辞色甚切。羽操刀起谓曰:“此自国家事,是人何知?”目使之去。备遂割湘水为界,于是罢军。

裴松之注《三国志》引《吴书》时有一段补述,下面是其中鲁肃对关羽说的一番话:

……肃曰:“不然。始与豫州观于长阪,豫州之众不当一校,计穷虑极,志势摧弱,图欲远窜,望不及此。主上矜愍豫州之身,无有处所,不爱土地士人之力,使有所庇荫以济其患,而豫州私独饰情,愆德隳好。今已藉手于西州矣,又欲翦并荆州之土,斯盖凡夫所不忍行,而况整领人物之主乎!肃闻贪而弃义,必为祸阶。吾子属当重任,曾不能明道处分,以义辅时,而负恃弱众以图力争,师曲为老,将何获济?”羽无以对。

在这些记载中,鲁肃总是振振有词,既然当初是“借荆州”,现在要“还荆州”,岂不是理所当然之事,所以关羽“目使之去”、“无以对”,是建立在儒家“言而有信”基础上的。但关汉卿改变了这一道德观念,从政治大局着眼,“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荆州本来就是汉家所有,刘备是汉皇后裔,又力图恢复汉室,统一天下,他继承汉家基业是天理所归,人心所向,是从统一大业的全局出发的。所谓“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关羽应该是在大是大非面前有主见的大将军,而不是谨小慎微的谦谦君子。关汉卿对关羽这样塑造,是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的。当时,在元代异族的残酷统治下,剧中强调“汉家天下”来之不易,“汉家基业”不可侵犯,歌颂“三国英雄汉云长”,坚信“倒不了俺汉家节”,无疑会极大地激发人们的民族自信心,鼓舞人们的斗争意志。直到今天,关羽的英雄形象还深深印在人们心中。

《西蜀梦》全名为《关张双赴西蜀梦》或《关云长张翼德双赴梦》,也是以三国故事为题材的戏。剧情大略是:当了蜀帝的刘备派使臣召关羽、张飞来成都相见,使臣到了荆州和阆中,得知二人已被杀害。此时,诸葛亮夜观天象,亦发现凶兆,关、张死讯得到了应证。关、张二人的阴魂不散,同到成都,托梦给刘备和诸葛亮,请求出兵为他们报仇。在重阳节时,关、张阴魂又来到刘备宫中,抚今追昔,向刘备痛陈荆州失陷和阆州变乱的情景,再次请求出兵报仇。

关汉卿在这本杂剧中,没有强调是吴蜀矛盾导致关、张之死,而是将他们的死归罪于刘封、糜芳、糜竺、张达等奸险小人和叛徒。这就从另一个侧面揭示了英雄的悲剧,他们没有牺牲在血肉横飞的战场,而默无声息地死在小人之手。英雄屈死,壮志难酬。昔时战功卓著、威风凛凛的英豪,死时却无一人救援,变成冤鬼后,“魂魄赴荆州阆州,争知两座砖城换做土丘!天曹不受,地府难收,无一个去就”。这样的世道,这样的阴曹,哪里容得下英雄呢?张飞的一段英雄落难、运失时过的悲叹,感人至深:

〔正宫·端正好〕任劬劳,空生爱,死魂儿有国难投。横亡在三个贼臣手,无一个亲人救。

〔滚绣球〕俺哥哥丹凤之眼,兄弟虎豹头,中他人机彀,死的来不如个虾蟹泥鳅。我也曾鞭督邮,俺哥哥诛文丑,暗枭了车胄。虎牢关酣战温侯。咱人“三寸气在千般用,一日无常万事休”。壮志难酬。

〔倘秀才〕往常真户尉见咱当胸叉手,今日见纸判官趋前退后,原来这做鬼的比阳人不自由。立在丹墀内,不由我泪交流,不见一班儿故友。

英雄的遭遇尚且如此悲凉,那老百姓的命运就更是可想而知了。

此外,关汉卿还有《哭存孝》、《五侯宴》和《单鞭夺槊》等剧,也是写历史人物和事件的,但同样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寄托着人民的思想感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