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汉卿是我国元代的伟大剧作家,在我国戏曲史上占有显赫地位。他的作品,内容丰富,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高度的美学价值,是我国戏曲创作成熟的标志。但由于封建传统的历史观和文学观的局限,对既非达官贵人,又不是正统诗文大家的关汉卿,朝廷和史官们都不甚重视,现存的历史文献中,找不到他的一篇完整的传记和行状之类,因而其生卒年代、名号籍贯都难以确切考定。
据极少私家著述和关汉卿自己的创作等资料,其生平大致如下:
关汉卿(1225?—1300?),名不详,字汉卿,号已斋,又作一斋。元代钟嗣成《录鬼簿》说他是“大都人,太医院尹,号已斋叟”,列他于“前辈才人”五十六位之首。他生活在金末元初这一历史时期,其前半生在动荡不安的战火岁月中度过,五十来岁进入元朝。朱经《青楼集·序》曰“我皇元初并海宇,而金之遗民若杜散人、白兰谷、关已斋辈,皆不屑仕进,乃嘲风弄月,留连光景。”把他列为“金之遗民”。在金朝时他做过“太医院尹”技术性的官员。元代熊自得的《析律志·名宦传》将他列于传内说:“关一斋,字汉卿,燕人。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藉风流,为一时之冠。”到元代后,他不再为官,以创作戏剧为主,成为元代早期杂剧的著名作家和活动家。明代朱权《太和正音谱》说他“初为杂剧之始。”关汉卿的散曲《双调·大德歌》六首,用了元成宗“大德”年号(1297—1307),可以推断,他可能卒于“大德”年间或稍后,享年八十岁左右。
关汉卿主要生活在大都,中年曾到开封、洛阳一带游历过。南宋灭亡后,他到过杭州、扬州等地。这些都市,均为当时杂剧创作和演出的集中地。这里的戏曲氛围,对关汉卿的戏剧成就起了良好的作用。他不仅是杰出的剧作家,还是著名的戏曲活动家。早年在大都时,以他为首的一批文人组织了一个创作团体,称为“玉京书会”,被称为“燕赵才人”的一批作家杨显之、费群祥、梁进之等,都是其中成员。关汉卿为人真诚热情,颇得人缘。他与剧作家杨显之“相亲如故友”,互相评改作品,结为“莫逆之交”。与梁进之和费君祥以及散曲名家王和卿也是朋友。他多才多艺,擅长歌舞,精通音律和演技,还常常参加舞台演出。明人臧晋叔《元曲选·序二》云:“关汉卿辈……躬践排场,面傅粉墨,以为我家生活,偶倡优而不辞。”他对青楼艺人予以极大的同情和尊重,与“杂剧为当今独步”的女伶朱帘秀关系十分亲密,曾写散曲〔南吕·一枝花〕《赠朱帘秀》,对其表示深切的爱慕之情:
〔梁州〕富贵似侯家紫帐,风流如谢府红莲,锁春愁不放双飞燕。绮窗相近,翠户相连,雕栊相映,绣幕相牵。拂苔痕满砌榆钱,惹杨花飞点如绵。愁的是抹回廊暮雨潇潇,恨的是筛曲槛四风剪剪,爱的是透长门夜月娟娟。凌波殿前,碧玲珑掩映湘妃面,没福怎能相见。十里扬州风物妍,出落着神仙。
他在另一曲〔南吕·一枝花〕《不伏老》中写道:
……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我玩的是梁园月,饮的是东京酒,赏的是洛阳花,攀的是章台柳。……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口,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赐与我这几般儿歹症候,尚兀自不肯休。则除是阎王亲自唤,神鬼自来勾,三魂归地府,七魄丧冥幽。天哪,那其间才不向烟花路儿上走。
表现了他热爱才艺、蔑视封建传统、敢于抗争的刚强品格。这种坚韧的“铜豌豆”品格是其作品的灵魂。他以自己独具的品德、才智和技艺,得到了同行的尊重,享有崇高的地位。明代贾仲明为《录鬼簿》补写的〔凌波仙〕吊词称赞他:“姓名香,四大神州。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帅首,捻杂剧班头。”一些戏剧家甚至以称“汉卿”为荣,如著名杂剧作家高文秀号为“小汉卿”,杭州的沈和甫被称为“蛮子汉卿”。(www.xing528.com)
关汉卿是元代前期杂剧创作的奠基人,是当时剧坛领袖,是一位多产的作家,他一生写出了60多种杂剧和大量的散曲。根据《录鬼簿》等资料记载,其有杂剧67种,但散失较多,今人吴晓铃等辑录现存的剧本共18种(见《关汉卿戏曲集》,中国戏剧出版社1958年版),计有《诈妮子调风月》、《邓夫人苦痛哭存孝》、《包待制三勘蝴蝶梦》、《关大王独赴单刀会》、《赵盼儿风月救风尘》、《闺怨佳人拜月亭》、《杜蕊娘智赏金线池》、《关张双赴西蜀梦》、《望江亭中秋切鲙旦》、《温太真玉镜台》、《钱大尹智勘绯衣梦》、《感天动地窦娥冤》、《尉迟恭单鞭夺槊》、《钱大尹智宠谢天香》、《山神庙裴度还带》、《状元堂陈母教子》、《刘夫人庆赏五侯宴》、《包待制智斩鲁斋郎》。其中《鲁斋郎》、《裴度还带》、《五侯宴》、《单鞭夺槊》、《陈母教子》的作者是否确为关汉卿尚存不同意见,但一般认为还是出自他手。这些作品中,曲白俱全者15部,《调风月》、《拜月亭》和《西蜀梦》科白残缺,曲文完整,另外还有《唐明皇哭香囊》、《风流孔目春衫记》和《孟良盗骨》三部,仅存残曲。关汉卿又是杰出的散曲作家,在《阳春白雪》、《太平乐府》等集子中,共存有他的套数12篇,小令35首(或曰留存至今的有57首小令和14篇套数),都有一定的艺术价值。
关汉卿的思想品格与传统的文人相比,有很大的不同,可谓独树一帜,充满了个性特征。从他的作品来看,他对儒家经典著作是很熟悉的,不能不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在政治思想上,他认同儒家行仁政的学说,敢于为人民的痛苦而大声疾呼,反对贪官污吏,歌颂清明政治;在道德观念上,他主张尊人伦,正风俗,他积极干预社会生活,褒善贬恶,在他的作品中,洋溢着对真善美的颂扬。另一方面,残酷的社会现实根本就无法实现儒家行仁政的政治主张,他美好的愿望到处碰壁,他失望,他叛逆,他对儒家那套束缚个性发展的礼教十分不满,他批判温柔敦厚、逆来顺受的迂腐气,发展自己倜傥不羁,狂傲倔强的刚烈性格,他乐意在市井和青楼中生活,与三教九流人物交游,毫无愧色地自称“我是普天下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不伏老》),他把自己与下流人士已融为一体,成为其中的一员,因而其作品就更具本来的人民性,与传统士大夫文人同情人民的理性思维存有深浅之分。这种特殊的思想品格也是当时社会思潮来往激盈的一种反映,可以说,特殊的社会环境和个人性格,造就了关汉卿在戏剧史上独领风骚的伟大成就。
关汉卿杂剧的内容,丰富而广阔,悲剧、喜剧、混杂剧都有。从其题材内容看,大体可分为三类:
一是公案戏。主要是揭露贪官污吏、权贵豪强的横行霸道,欺压人民的丑恶社会现象;颂扬清官正直廉洁、为民雪冤的可贵精神,反映人民的苦难和抗争。如《窦娥冤》、《蝴蝶梦》等。
二是英烈戏。主要通过写历史故事,讴歌古代英雄豪杰,颂扬正义和善良,鞭挞奸诈与邪恶。如《单刀会》、《西蜀梦》等。
三是爱情戏。主要以爱情婚姻的悲欢离合为题材,描写妇女的命运和抗争,表现她们心灵的痛苦和善良品质,歌颂她们的智慧和勇敢。如《望江亭》、《救风尘》等。
对古代戏曲从内容方面分类,无论分悲、喜剧,还是分其他,都不是绝对的,因为故事本身就包含有多种内容。如《窦娥冤》,窦娥冤死是悲剧,但坏人最终受到惩罚又带喜剧成分;《救风尘》是爱情戏,但也写了一桩案子,可说是公案戏;至于英雄戏,英雄身经悲欢离合,内容就更加丰繁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