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陆游作品的思想内容
陆游从青年时开始做诗,直到八十多岁高龄还是“无诗三日却堪忧”。他在诗歌领域辛勤持久的劳动,凝成上万首诗。尽管有散失,现存诗尚有九千三百余首,堪称我国文学史上创作最丰富的一位诗人。
陆游的诗作中,有一条贯穿始终的主题,就是“言征伐恢复事”。自从南宋小朝廷偏安江左以后,对待抗金复国大业的态度,是主战派与主和派反复斗争的焦点,是衡量前进与倒退、投降与反投降的标尺。“言征伐恢复事”是广大人民也是爱国士大夫的共同呼声。因此也可以说,它是一种进步的时代精神,影响到当时每一个人的思想、感情、道德和行为。南宋诗人、词人几乎没有谁可以避开这个主题,无不从某一方面对它作出这样或那样的反应。但是,在诗歌里最集中地反映这个主题,喊出时代最强音的是陆游。
陆游的爱国精神强烈而又持久,贯彻始终,坚定不移。他既以诗歌来进行呐喊,更希望手执武器直接参加收复中原的战斗。比较起来,他宁愿首先做一个战士,然后才做一个诗人。他要“上马击贼”,“慷慨欲忘身”;他要“拥马横戈”,“手枭逆贼清旧京”。他早年所写《夜读兵书》里,就表示了自己的决心:“平生万里心,执戈王前驱。战死士所有,耻复守妻孥。”他愿意牺牲自己,牺牲家庭,为国捐躯,视死如归。他的这种志愿,至老不衰,至死不泯。他在八十二岁时写的《老马行》里还发出了“一闻战鼓意气生,犹能为国平燕赵”的呼声。
他的《金错刀行》写道:
黄金错刀白玉装,夜穿窗扉出光芒。
丈夫五十功未立,提刀独立顾八荒。
京华结交尽奇士,意气相期共生死。
千年史策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
尔来从军天汉滨,南山晓雪玉嶙峋。
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
这首诗是陆游从南郑前线回到嘉州后写的。当他从前线调回成都时,因为光复国土的雄心壮志受到挫折,曾经有过一段时期的失望和抑郁,写出了《醉中感怀》等诗,表达了壮志难酬,身心憔悴的悲愤。这首《金错刀行》借宝刀寓志,表明诗人为国立功的志愿始终未衰;还有许多同道,愿意报效祖国而誓同生死。诗末以楚三户亡秦的民谣,表达自己对于光复必胜的坚强信心。
无论在沉醉中,在睡梦中,在老病中;无论是感春,还是悲秋;无论是吊古,还是感事,他都念念不忘于光复中原的大业。他读唐人诗,见其中多赋烽火,就写道:“何时复关中,却照甘泉殿!”他在《楼上醉书》里抒写志气道:“丈夫不虚生世间,本意灭虏收河山。”他在病中的感兴是:“我发日益白,病骸宁久存?常恐先狗马,不见清中原!”他曾“梦从大驾亲征,尽复汉唐故地”。他的悲哀是“常恐埋山丘,不得委锋镝”。总之,陆游的一切无不联系到“征伐恢复”。他与广大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燃烧在每一行诗句里。
陆游以无限的同情描写了北方沦陷区人民对于“征伐恢复”的渴望,喊出了他们遭受痛苦而热望统一的心声。如《观长安城图》:
许国虽坚鬓先斑,山南经岁望南山。
横戈上马嗟心在,穿堑环城笑虏孱。
日暮风烟传陇上,秋高刁斗落云间。
三秦父老应惆怅,不见王师出散关。
诗中抒发了自己以身许国的壮志和北方人民盼望王师而未见的惆怅。又如他在《题海首座侠客像》写道:“赵魏胡尘千丈黄,遗民膏血饱豺狼”,描绘出金人残酷榨取汉族人民的景象。“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则传达了沦陷区人民盼望南宋军队恢复国土的心情。
遗民渴望“征伐恢复”,而“征伐恢复”年年不至。是谁在破坏抗战统一的事业?是谁在阻碍征伐恢复的实现?陆游从年轻时就从亲友和老师那里认识到了投降派的无耻和统治者的无情。他的一生不断受到投降派的打击和排挤,更使他加深了对投降派的认识。因此每当他写到沦陷区人民的痛苦与希望时,总不忘记将批判的锋芒指向投降求和的卖国者与只图苟安、怯懦无能的统治者。如《夜读范致能〈揽辔录〉,言中原父老见使者多挥涕,感其事,作绝句》:
公卿有党排宗泽,帷幄无人用岳飞。
遗老不应知此恨,亦逢汉节解沾衣。
《揽辔录》是范成大的使金日记,记载了北方人民的痛苦生活和他们对南宋使节的感情。陆游在诗中发出了这样的感慨:朝廷里的汉奸卖国集团,打击迫害像宗泽、岳飞这样积极抗战的名将,沦陷区人民因此而长期遭受金人铁蹄的蹂躏。遗民不知道这些可恨之事,只知道对南宋使者频频地流下眼泪!他的另一首《纵笔》云:
故国吾宗庙,群胡我寇仇。但应坚此念,宁假用它谋!
望驾遗民老,忘兵志士忧。何时闻遣将,往护北平秋?
诗中,作者指出不要忘记沦陷的国土和人民,应该牢记侵略者是我们誓不两立的敌人,投降派屈膝求和破坏抗战的行为应该制止。他在《醉歌》里,愤怒谴责了一心妥协求和,偏安一隅,苟安于残山剩水,视沦陷的中原为异域的投降派,抒发了自己对此的强烈愤慨。他更明确地写道:
读书三万卷,仕宦皆束阁。学剑四十年,虏血未染锷。
不得为长虹,万丈扫寥廓。又不为疾风,六月送飞雹。
战马死槽枥,公卿守和约。穷边指淮淝,异域视京洛。
於乎此何心,有酒吾忍酌?平生为衣食,敛版靴两脚。
心虽了是非,口不给唯诺。如今老且病,鬓秃牙齿落。
仰天少吐气,饿死实差乐。壮心埋不朽,千载犹可作。
他多次指责朝廷委曲求和的错误:“生逢和亲最可伤,岁辇金絮输胡羌。”(《陇头水》)“和亲自古非长策,谁与朝家共此忧?”(《估客有自蔡州来者,感怅弥日》)在这些诗中,作者借历史上的“和亲”批判了南宋政府的投降政策,诗句中隐含着无穷的忧虑。
陆游这种“扫胡尘”、“靖国难”、“反和议”的爱国主义精神在许多诗中都有表现。《关山月》可算最富于代表性的: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
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诗中逐层地分别写到朝中的公卿、战士、敌人、遗民,接触到矛盾的各个方面。陆游认为,造成这种分裂局面的根本原因,最主要的还是统治者的屈膝求和。
陆游写了许多感时书愤的诗来表达自己的忧国之情。他的《病起书怀》诗道:
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
《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另一首《书愤》又写道: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这两首诗,一首是1176年在成都写的,一首是1186年在山阴作的。但是他书写的怀抱与悲愤始终一样,那就是报国无门,既病且老,消磨了大好青春。他在两首诗里都提到诸葛亮的《出师表》,说明他的心情与坚持北伐曹魏的诸葛亮是多么一致,诸葛亮多次率师北伐的行动怎样强烈地引起他的共鸣。陆游书叹、书怀、书愤的诗不少,正如他自己所说,“深仇积愤在逆胡”。他感病、伤老、病酒、悲秋,不只是有关于个人的穷通,而都与抗金复国有关。因此,他的悲愤是一种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感。
陆游另外的一些诗歌则反映了农民的劳动生活和他们的痛苦。如《农家叹》:
有山皆种麦,有水皆种粳。
牛领疮见骨,叱叱犹夜耕。(www.xing528.com)
竭力事本业,所愿乐太平。
门前谁剥啄?县吏征租声。
一身入县庭,日夜穷笞搒。
人孰不惮死?自计无由生。
还家欲具说,恐伤父母情。
老人倘得食,妻子鸿毛轻。
陆游热爱人民,他的一生有不少时间是在农村度过的。他亲自参加过劳动,和农民有直接交往,对农民的疾苦有着深刻的体会。他认为农民生活的困苦,主要是来自官吏们无止境的诛求。《农家叹》所写的,是农民没日没夜的劳动,是县吏无穷无尽的剥削,是农民养不活父母妻子的痛苦。陆游认为“今日之患,莫大于民贫;救民之贫,莫先于轻赋”。南宋时期,统治者要从农民身上榨取财物以维持自己纸醉金迷的生活,还要横征暴敛作为岁币以孝敬北方的金人。层层剥削、层层负担都加在农民身上,是造成农民痛苦的根源。所以陆游说:“有司或苛取,兼并亦豪夺。正如横江网,一举孰能脱!”(《书叹》)正由于这种密如罗网的盘剥,农民只得逃亡他乡,到处是一片凋敝的景象。“县吏亭长如饿狼,妇女怖死儿童僵”、“豪吞暗蚀皆逃去,窥户无人草满庐”,就是这种形象的描写。
诗人还以热情的笔触抒写了自己与农民的诚挚感情,歌颂了农民的纯朴品质和农村的淳厚风俗。著名的《游山西村》写道: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诗中首先写农民好客的热情,次写农村的风光及风俗,最后写自己和农民的友谊,表现出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陆游到晚年一直保持着和农民的亲密关系。“耕佣蚕妇共欣然,得见先生定有年。扫洒门庭拂床几,瓦盆盛酒荐豚肩。”(《山村经行因施药》)这是陆游晚年闲居山阴所作。他为农民施药治病,农民报以“村巷欢欣夹道迎”,彼此之间有着深厚的情谊。“野人知我出门稀,男辍锄耰女下机。掘得茈菇炊正熟,一杯苦劝护寒归。”(《东村》)诗中写诗人出门,受到农夫织女的热烈欢迎。临别之时,农民劝诗人一定喝一杯酒取暖,免得归途受寒。陆游还向农民学习农事,“行遍天涯千万里,却从邻父学春耕”。他在《识愧》中则写道:
几年羸疾卧家山,牧竖樵夫日往还。
至论本求编简上,忠言乃在里闾间。
私忧骄虏心常折,念报明时涕每潸。
寸禄不沾能及此,细听只益厚吾颜。
陆游在与“牧竖樵夫”的接触中,发现这些“寸禄不沾”的普通民众,为金兵横行而忧虑难过,念及报效国家竟至涕泪交流。他从人民身上汲取了爱国主义的感情和力量,得出“忠言乃在里闾间”的结论。这也说明代人民立言的诗人,从人民那里得到了极大的教育与支持。
陆游的诗,除了“忧国复忧民”外,还描写了自然景物、山川形胜之美以及个人的生活情趣,表现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向往。正如清赵翼所谓“凡一草一木,一鱼一鸟,无不剪裁入诗”(《瓯北诗话》)。如《梅花绝句》二首:
幽谷那堪更北枝,年年自分着花迟。
离标逸韵君知否,正在层冰积雪时。
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作者对梅花情有独钟,他赞颂了梅花不畏严寒、高标逸韵的崇高气节,诗人的个性亦在其中。又如《孤云》:
四十年来住此山,入朝无补又东还。
倚栏莫怪多时立,为爱孤云尽日闲。
这三首诗对于吟咏的对象并未作细致的描绘,却引起人们浓郁的诗兴。这主要是由于诗人把自己独特的感情注入于景物之中。梅花一向被认为是高洁的象征。有的诗人描写它的“暗香”“疏影”,有的诗人歌唱它的“雪姿”“冰容”。而陆游却以奇特的观察和想象,突出了梅花的高标逸韵,幻想自己化成千亿身,“一树梅花一放翁”。这里,寄寓了他与“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梅花精神的相通和相应。《孤云》是作者晚年奉诏赴杭州修国史而在次年返回山阴时写的。他没有直接地描写孤云,却写了自己倚栏立多时的身影。在孤云的形象里,浸透了诗人孤寂与愤慨的感情。
陆游的景物诗,大都是借景写情,因情及景,所以给人的感受特深。又如《临安春雨初霁》: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这首诗是陆游在淳熙十三年(1186)从山阴故乡奉召到京城临安觐见时写的。诗的首二句即对京城世态淡薄的情形表示不满,并后悔自己不该到这样的地方来。“小楼”一联写出了江南浓郁的春天的气息。“矮纸”一联则写出作者闲极无事的情状。最后抒发他急于摆脱这种环境,而希望赶快回到自己家乡去的心情。在这些描写中,寄寓了作者对当权者的失望和对官场的厌倦,曲折地透露了他的爱国抱负无从施展的惆怅。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这两首诗作于1199年,陆游已是七十五岁。他始终不能忘怀被迫离异的前妻唐婉,不能忘记多年前在沈园和唐婉的邂逅相逢。这许多年来,沈园有了巨大的变化,而唐婉早已因为这次婚姻悲剧抑郁而死。可是作者对沈园的回忆是无时不有的。他在八十一岁还写了梦游沈园的诗。他对于这桩不幸的婚姻可以说是抱憾终生。他对于爱情的忠实和执著使得他的《沈园》诗千古传诵。
陆游像南宋许多作家一样,既善诗,又善词。陆游的词现存一百四十余首,风格在婉约与豪放之间。因其以诗为主,词为诗余;况且他没有着意学习某派某家,所以他的词呈现多种艺术风格,抒爱国之情近豪放,写儿女之情近婉约。前人曾说他超爽豪放似辛弃疾,雄慨旷达似苏轼,纤丽秀美像秦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放翁词》云:
杨慎《词品》则谓其纤丽处似淮海,雄快处似东坡。平心而论,游之本意,盖欲驿骑于二家之间,故奄有其胜,而皆不能造其极。要之诗人之言,终为近雅,与词人之冶荡有殊。其短其长,故具在是也。
这一看法是符合陆词实际的,他的豪放遒劲、逋峭沉郁之作。如《诉衷情》: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全词以沉郁的笔调,抒写诗人对国事的忧虑和壮志未酬的感慨。又如《卜算子·咏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如香故。
以“扫除陈言,独树新态”的艺术构思写出了梅花不怕风雨、不怕寂寞、不怕零落、不怕猜忌的孤高品质。
《钗头凤》也是陆游词中的名篇:
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这首词和《沈园》诗一样,是为怀念唐婉而作,是他与唐婉被迫分离未久又在沈园见面时写的。词的情调凄惋悲愤,客观上是对封建礼教的控诉。
又如《鹧鸪天》:
懒向青门学种瓜,只将渔钓送年华,双双新燕飞春岸,片片轻鸥落晚沙。歌缥缈,呕哑,酒如清露鲊如花。逢人问道归何处,笑指船儿此是家。
此词写于第一次免职归家初期,作者抛却了仕途挫折的郁懑,以清新明朗的笔墨抒发了自己热爱生活、孤标傲世的自豪之感。在这种旷达潇洒的文字里,又深藏着作者对现实的不满。
陆游不仅是诗人、词人,也是著名的散文作家。他的《南唐书》是一部有重大政治意义的作品。《老学庵笔记》则收集了他的政论和文评。《入蜀记》是他乾道六年(1170)入蜀的旅行日记,书中对沿途见闻和景色作了生动的记录和描写。另外,在他的《渭南文集》里,还有一些骈体文,也写得十分精到。以诗人名世的陆游,其实是众体兼备思想内容极其丰富的大作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