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柳永
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是柳永,也可称为平民词人。他对宋代婉约词派和词体发展的贡献,要超过同时期的其他词人;其艺术风格的影响,远在晏殊、张先、欧阳修等人之上,是词史上的一大行家,是具有开创性的词人之一。
柳永(987?—1053?),初名三变,字耆卿,崇安(今福建崇安)人。其父柳宜曾做过工部侍郎。柳永早年到汴京应试时,因擅长词曲,结识了许多歌妓,并用当时教坊乐工所创造的“新声”来填词。这种新声婉转动听,很快就得到传播。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三说:“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柳永表现了一种浪子作风,他曾写过《鹤冲天》词,发泄怀才不遇的牢骚,其中有“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等句。据说,有人曾在宋仁宗面前举荐他,仁宗问:“得非填词柳三变乎?……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见《艺苑雌黄》和《能改斋漫录》)柳永受此打击后,别无出路,只好游冶于市井,以诙谐的口吻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后他就辗转于汴京、苏、杭等都市,过着浪荡生活,改名为永。景祐元年(1034),年已四十七,才中进士。后做过浙江桐庐、定海等处的小官,终官屯田员外郎,死于润州(今江苏镇江),晚境很凄凉。有《乐章集》传世,存词二百一十多首。
柳永生活在北宋都市经济繁荣的时期,他以相对自由之身,浪迹大江南北,经历丰富,其作品内容多样,题材较广。有许多作品反映了城镇的繁荣面貌,如《望海潮》: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据罗大经《鹤林玉露》说:“孙何帅钱塘,柳耆卿作《望海潮》词赠之,云‘东南形胜’云云。此词流播,金主亮闻歌,欣然有慕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之志。”这虽未可全信,但词中对杭州的繁华街道、秀丽湖山、壮阔江海的描绘,生动地再现了这座风景名城的面貌,确实令人神往。
柳词中还有许多描写妓女生活的作品,这也是与当时都市生活相关的。其中虽夹杂着一些庸俗无聊的成分,但由于作者自己也处于政治上受压制的卑下地位,“同病相怜”,因而,他能反映出妓女的不幸遭遇和愿望,对她们寄予了真挚的同情。如《定风波》:
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日上花梢,莺穿柳带,犹压香衾卧。暖酥消,腻云亸,终日厌厌倦梳裹。无那!恨薄情一去,音书无个!
早知恁么,悔当初不把雕鞍锁。向鸡窗,只与蛮笺象管,拘束教吟课。镇相随,莫抛躲,针线闲拈伴伊坐,和我,免使年少光阴虚过。
这首词写了歌伎被遗弃后的苦闷情绪及其对真挚爱情生活的向往,把她们的心理状态描写得十分细致而真切。再如《迷仙引》,写妙龄歌女厌倦风尘:
才过笄年,初绾云鬟,便学歌舞。席上尊前,王孙随分相许。算等闲,酬一笑,便千金慵觑。常只恐,容易蕣华偷换,光阴虚度。已受君恩顾,好与花为主。万里丹霄,何妨携手同归去。永弃却,烟花伴侣,免教人见妾,朝云暮雨。
她们希望把受蹂躏、受损害的苦难生活永远抛却,向往着“和鸣偕老”的幸福。正由于柳永能同情体贴这些受迫害的伶人,传说他死后,群伎“合金葬之”(见《方舆胜览》),“每遇清明日,多载酒肴饮于耆卿墓侧,谓之吊柳会”(《独醒杂志》)。
柳永特别善于写离情别绪,这方面的作品达到了比较完美的艺术境界。如《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方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词的上片写临别的情景。苍茫的暮色,凄切的蝉声,构成了难分难舍的悲凉气氛。执手无言,泪眼相看,使别情形象化,感人尤深。下片结合秋江景色抒情。“杨柳岸晓风残月”一句,是对别后孤寂生活的设想,把凄清之景与孤寂之情融成一幅幽静的图画,撩人想象,成为千古绝唱。后来,人们也常用这句词来指代柳词的风格。这首词也最能代表柳词音律谐婉、语意妥帖、形容曲尽、意境秀丽的特点。另外他还有《八声甘州》,也是脍炙人口的名作: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不忍登高临望,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这首词抒写江湖流落,飘泊异乡的感受。上片极力渲染凄清冷落的气氛,下片抒发与佳人互相怀念的感情,反复回旋,楚楚动人。词中八个韵脚,调名“八声”,与音乐相配;“对”、“渐”、“望”、“叹”等领字(乐句中领起下文的字)用去声,吟唱时更显得悠扬。柳词能充分发挥汉语语音音乐性强的特点,使词的形象美与声韵美结合起来,使文情与声情统一起来,这是柳词能感动读者的重要因素之一。(www.xing528.com)
柳永早年由于为乐工写新词而被斥落,自然会对统治者不满,并用一种自命清高、蔑视权贵的傲慢态度,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如《鹤冲天》: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游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向。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从这玩世不恭的疏狂声中,也能察觉到词人内心的愤懑。功名无望,也只好仆仆奔波于风尘之中,致力于词的创作了。这首词也就是他的身世和思想的自白,是对封建科举制度的大胆嘲弄。后世某些文士艺人,尝以风流倜傥自夸,以浪子班头为荣,与柳永这种思想不无相通之处。
柳永把婉约派词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峰,他的词有较大的独创性和较高的艺术造诣,在词学史上,他是一个有贡献的作家。
他扩大了词的题材,反映了都市繁荣的景象,描写了被侮辱被损害的女性,表达了封建社会下层知识分子和艺人们的某些共同感情。这对词的传统题材范围是有所突破的。
他是第一个大量创作慢词的词人,为了适应词的题材扩大的需要,他吸取了前人经验,并向民间乐曲学习,或者依新调填新词,或自创新调,写了大量慢词。李清照《词论》说:“柳屯田永者,变旧声作新声,出《乐章集》,大得声称于世,虽协音律,而词语尘下。”肯定了他创新的贡献,也指出了他语言的不足。所谓“尘下”,如非淫词秽语,也应视为一种艺术个性,并非都是缺陷。柳永词多浅俗语,正是其新声的表现手法之一,自有其功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乐章集》云:“盖词本管弦冶荡之音,而永所作旖旎近情,使人易入,虽颇以俗为病,然好之者终不绝也。”柳永的慢词占他全部词作的十之七八,成了与小令并驾齐驱的一种成熟了的文学形式。这使词能容纳更多的内容,表现更复杂的感情。过去的词只有下上两片(双叠),而柳永始创三叠,如《戚氏》、《夜半乐》、《十二时》等,《戚氏》长达二百一十二字。这种新腔婉转曲折,为在词中进行抒情、写景、叙事、说理开辟了广阔的领域。
他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柳词善于铺叙,周济在《介存斋论词杂著》中说:“其铺叙委婉,言近意远,森秀幽淡之趣在骨。”除前面所举的词都具有这一特点外,如《夜半乐》:
冻云黯淡天气,扁舟一叶,乘兴离江渚。渡万壑千岩,越溪深处。怒涛渐息,樵风乍起,更闻商旅相呼。片帆高举。泛画鹢翩翩过南浦。望中酒斾闪闪,一簇烟村,数行霜树,残日下、渔人鸣榔归去。败荷零落,衰杨掩映,岸边两两三三,浣纱遊女,避行客,含羞笑相语。到此因念,绣阁轻抛,浪岸难驻。叹后约丁宁竟何据?惨离怀,空恨岁晚归期阻,凝泪眼,杳杳神京路,断鸿声远长天暮。
这纯乎是一篇情景交融的游记性散文,笔触细腻,层次井然,全文三叠,一气呵成。作者铺叙旅途的见闻,以表达一种孤寂之感。他除了吸收前人语言运用的技巧外,还能大胆向民间学习俚语俗言,创造出一种新鲜质朴而又俊俏的文学语言,摆脱了浓妖和迂腐之气。如《忆帝京》:
薄衾小枕凉天气,乍觉别离滋味。展转数寒更,起了还重睡。毕竟不成眠,一夜长如岁。也拟把却回征辔,又争奈已成行计。万种思量,多方开解,只恁寂寞厌厌地。系我一生心,负你千泪行。
全用活的口语写成,明白如谈家常,但并不影响真情的表达,相反,更有利于表达人物内心情绪的起伏变化。柳永还善于把写景和抒情密切结合起来,创造出情景交融的优美境界,使这一传统艺术手段在慢词创作中发挥了极大的感染效力。《雨霖铃》和《八声甘州》等,都是把萧瑟的秋景和缠绵的离情交织在一起,有时是景中含情,有时是情映于景,引人进到诗情画意之中,流连忘返。《凤栖梧》: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暗暗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这样的词,情意深切,形象鲜明,最后两句,王国维曾借来表示古今名人成就事业的第二种境界。
柳永也有一些为朝廷歌功颂德,想借此博得功名的作品,内容平庸,艺术粗糙;还有一些青楼调笑和来往应酬之作,情趣平庸低下。从他身上,可以看到一个没有远大抱负的才子思想上的缺陷和艺术上成功的矛盾现象,这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所形成的。
柳词“曲折委婉,而中具浑沦之气,虽多俚语,而高处足冠群流,倚声家当尸而祝之”(宋翔凤《乐府余论》)。《后山诗话》说柳词“传播四方”,《四库提要》说它“好之者终不绝也”。不仅婉约派词人秦观、周邦彦、李清照、姜夔、吴文英、纳兰性德等,深受他的影响;就是豪放派词人苏东坡、辛弃疾等,也学习了他的一些艺术手法。苏东坡对柳永的《八声甘州》就十分欣赏。至于后世的院本、话本、戏文、杂剧中,也直接继承了柳词的浅显平易、明白如话等特色,甚至还以柳永的事迹作为题材进行创作。由此可见,柳永在文学史上的影响是很深远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