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宋代文学的发展概况
宋代文学是在当时的社会生活和思想文化的历史背景下按照自身的规律发展起来的,它在我国文学发展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作用。根据其发展状况和不同时期的特点,学者们对它作了相对的分期。一般分为北宋和南宋两大期,以宋高宗南渡(公元1127年)为分界线。每大期内又分前后两期或前中后三期,本书按前后两期叙述。每期内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文学的发展,文学内部各种样式的发展,虽有密切关系,但又不是同步进行的;而各时期的文学现象,既有分别,又具连续性。
宋代文学体裁,丰富多样。我国传统的文学体裁到了宋代,已基本齐备,诗、词、文、赋都已发展成熟;小说、戏曲已粗具规模。宋代诗歌的创作,在唐诗的基础上,内容和艺术风格都有所变化,形成了独有的特色,但“以文为诗”,散文化、议论化现象较严重。宋代散文的创作,比起唐代,有了新的进展。唐代散文发展到晚唐,已渐衰败,宋初柳开、穆修、石介等人首倡恢复韩柳古文;后经欧阳修、王安石、苏轼诸家的大力提倡和实践,宋代散文为之一变,开创了一代新文风。散文中的各种体式基本齐备,南宋吕祖谦的《宋文鉴》,分了六十一类。像辞赋、传状、书说、序跋、杂记等体裁内容比以前更丰富,写作技巧也更成熟。宋代散文继承了韩柳古文的优良传统,发展了“文从字顺”的一面,克服了其“艰涩险怪”的一面,使文章自然流畅,易达易晓,形成了与唐文不同的风貌,对后世的散文产生了良好的影响。宋代的话本从唐代的“讲唱文学”发展而来,分为讲史(如《新编五代史平话》等)、说经(《大唐三藏法师取经记》等)和小说(《京本通俗小说》等)三类,这是白话小说的开端,为元明清小说的大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程。戏曲在宋代已经成为独立的文艺形式,为元代戏曲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
宋代的文学阵营,实力雄厚。宋代以文入仕,增加科举名额,提高了人们的写作素质。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帝王将相,都能诗善文,如晏殊、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岳飞、文天祥,都是出将入相的人物,同时也是著名的作家。被金人掳去的亡国之君宋徽宗,也擅长诗文书画,尤工令词。宋代作家数量之多也是空前的。厉鹗《宋诗纪事》所著录的诗人就有三千八百一十二家,比《全唐诗》中的作者多一千六百多人;《全宋词》收一千三百多人的词作,约两万首;《宋文鉴》收录北宋文集八百余种。在众多的作者中,有许多创作体裁多样化、艺术成就全面的作家,如欧阳修、王安石、苏轼、陆游,诗、词、文都有很高的造诣。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作者也不少,唐宋八大家宋占六人,还有杰出的爱国词人辛弃疾,爱国诗人陆游,婉约派词人柳永、秦观、周邦彦、姜夔等。还出现了不少女作家,如魏夫人、李清照、朱淑真等。民间作家也登上了文艺舞台,如诸宫调的创始人孔三传、《西厢记诸宫调》的作者董解元等。真可谓群星璀璨,人才辈出。
宋代文学流派众多,各具千秋。宋代不仅作家众多,而且流派纷呈,各派的文学主张不同,艺术风格也各有特色。宋初,基本上是晚唐五代之余风;稍后,西昆诗风盛行,太学体的势力也很大。经过诗文革新运动,散文变得平易流畅,但各个作家的特点又有不同,诗歌也趋于朴质自然,而江西诗派以生硬险怪的风格,与苏轼等人雄健畅达的诗风分道扬镳,更使北宋诗坛异彩纷呈。北宋词风也出现婉约和豪放两大派,不仅成为两宋创作的主流,而且影响后世。南宋时,陆游、杨万里、范成大、汪元量等,继承梅尧臣、苏轼的诗风,摆脱了江西派的形式主义束缚,使诗歌又回到现实主义的宽阔道路,而且各具特色,景象缤纷。永嘉四灵(徐照、徐玑、翁卷、赵师秀)和江湖派诗人,虽表现出单纯追求艺术形式而脱离现实的倾向,但都自有其趋向和审美趣味,形成流派。词到南宋,出现了辛弃疾、张元干、张孝祥、陈亮等爱国词人和姜夔、吴文英等格律派词人,他们在文坛上都有较大影响。这些不同的风格流派,错综复杂,既相互对立,又彼此影响。同一派中,又有细微区别;对立派里,又有某些牵连。因此,对宋代作家,要进行具体分析,不能简单地把某人归于某派而判定其功过优劣。(www.xing528.com)
宋代词的创作,成就辉煌。宋代是词的发展史上的鼎盛时期,宋词常被人们作为宋朝文学的代表。诗歌发展到唐代,已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古体、近体的各种形式的创作都取得了相当高的成就,宋人想从总体上超越前朝是很困难的。而词却不同,词从民间转到文人手里的时间还不长,唐末五代之词,内容和形式都比较单调,多以小令表儿女之情,这就给宋人留下了广阔的地盘以待开垦。北宋前期,晏殊、张先、欧阳修等,都不是专业词人,他们的词沿袭晚唐五代绮丽之风,但在表现手法上有所创新。范仲淹等人的有些词,突破了传统题材的限制,风格也趋于豪壮。到了苏轼时,词境进一步扩大,风格清旷豪放,凡能入诗者,也能以词表现,于婉约派之外别树一帜,形成了豪放词风。到了南宋,以辛弃疾为代表的爱国词派,浩然正气,慷慨悲歌,恢弘了苏词气魄,发扬了苏词雄风,使豪放词派发展壮大起来。而婉约派词,到了北宋柳永时,有了较大进展。柳永是专写词的,他发展了慢词,更便于抒发细腻的感情。秦观、贺铸、周邦彦,对词艺都有不同程度的贡献。北宋末女词人李清照,在婉约派的道路上,另辟蹊径,创造了一种清新俊秀、声调优美的词风,表达她那无穷无尽的国恨家愁。到了南宋,姜夔、吴文英等一批婉约派词人,又创造了一种精巧工丽的词格,悲叹个人身世,抒写离愁别绪,艺术上也有独到之处。宋代的词人,在词的发展史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建树。后代的词,大体上也是沿着豪放和婉约这两条大道前进的。宋词显示了创造性的成就,是词史上的一座高峰;宋以后,词虽有所进展,但已不是那个时代文学的主流,也难以全面超过宋词的艺术成就了。
宋代的文学批评,空前活跃。随着创作的繁荣和文学流派的增多,文学理论和批评在宋代发展很快。各派都有自己的文学主张,或见之于诗文,或写成专著。诗文革新运动中的诸家,对文道关系作了较深入的探讨。还有许多作家从实践中总结出了宝贵的创作经验,如欧阳修的“诗穷而后工”说,苏轼的“诗中有画”论,苏辙的“养气”说,陆游的“诗外工夫”说,严羽的“妙悟”论,在文论史上,都有较大影响。诗话、词话、文话、诗文评点,也蓬勃兴起。欧阳修的《六一诗话》,首创体例,使诗歌评论从一般笔记文中独立出来,成了后代评诗的主要形式。如严羽的《沧浪诗话》,颇为后世文论家推崇。词话在宋代是首创,南宋张炎的《词源》、沈义父的《乐府指迷》等,论及了词的许多理论问题。陈骙的《文则》,是讲文章修辞的专著;吕祖谦的《古文关键》,是较早的评点式专著。这些文论文评中有许多见解,至今还有积极意义。
宋代文学也包括了辽金文学。当时中国境内,除宋朝外,还有契丹族的辽国、党项族的西夏和女真族的金国。辽、夏在同宋人的密切交往中,逐渐接受了汉族的封建文化,并发展了自己的文学,它是中华民族文学的组成部分,可惜保存下来的太少。金人占领了北中国后,其文学在北宋文学的基础上也有所发展,在其建国初期和中叶,诗文多是侍从之臣所作,形式雕琢,内容平庸,无足称道;到了金王朝覆灭前夕,诗文创作倾向才有所转变,忧时伤乱、感叹身世之作渐多,出现了元好问这样的杰出诗人。此外民间文艺更加发展,《西厢记诸宫调》就是在此时流传开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