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红楼梦》
在明清小说中,《红楼梦》最为后人称道。它的作者曹雪芹(1715?—1763?),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祖籍辽阳,满洲正白旗人。曹雪芹的祖上原来是汉人,但在明朝末年加入了满洲籍,清兵入关以后,曹雪芹的祖先也跟着入关。曹雪芹的高祖曹振彦是顺治帝的亲信,他的曾祖父曹玺、祖父曹寅和父辈曹顒、曹頫都做过江宁织造,他的曾祖母是康熙的乳母,祖父曾经是康熙的伴读,康熙六次南巡,四次都由曹寅负责接驾,可见他的家庭和清朝皇室关系比较密切。不过到了雍正即位以后,曹家这个江南的“百年望族”开始失势,雍正五年(1727),曹家因为曹雪芹的父亲曹頫在任上亏空织造款项和解送织物进京时骚扰驿站,被革职抄家。
曹雪芹就出生在这样一个家庭中,他少年时代在南京长大,也经历了一段富贵繁华的生活,但在父亲被革职抄家后,十三四岁的他随着全家从南京到了北京,生活日益穷困潦倒,晚年住在北京西山,全靠朋友救济和卖画为生。《红楼梦》开始写于乾隆六年(1741),“批阅十载,增删五次”。曹雪芹即使在极度贫困的生活中,也没有放弃《红楼梦》的写作与修订。乾隆二十七年(1762),曹雪芹因为幼子夭亡,过度忧伤之下,卧床不起,在这年的除夕去世,只留下一部没有完成的《红楼梦》。
《红楼梦》的版本系统很复杂。最早的时候以《石头记》的名字在社会上流传,当时只是80回的抄本。今天看到的120回本中的后40回一般认为是由高鹗补续而成的。在乾隆五十六年(1791),书商程伟元和高鹗将前80回和后40回合并成一个故事,以《红楼梦》的名字排印出版。1792年他们又进行了一些修改后再次出版,《红楼梦》因此得到了更为广泛的传播。高鹗的补续将一个没有完成的故事变得有头有尾,虽然总体艺术描写不如前80回,但有些情节如黛玉焚诗稿、魂归离恨天等写得还是很生动,故事中的主要人物也基本上符合曹雪芹前80回的精神,不过“兰桂齐芳,家道复初”的结局一定程度上违背了曹雪芹的原意。
《红楼梦》是一部思想性、艺术性都很高的作品。因为作者曾经亲身经历过生活的大起大落,体验过人生的悲苦,所以对封建家庭盛极必衰的命运有着清醒的认识。故事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为背景,通过那位由无才补天的顽石幻化而成的贾宝玉在人间的经历,一方面写出了“木石前盟”、“金玉良缘”的爱情婚姻悲剧,另一方面又在对贾府的日常生活、家庭琐事的叙述中展现出其中所有的各种复杂矛盾,写出了贾府从繁盛走向衰败的全过程,并对包括“金陵十二钗”等在内的女性人物的悲惨命运进行了展示。最难能可贵的是,书中既塑造出了像宝玉、黛玉这样一些充满理想色彩的人物形象,又歌颂了像晴雯等被压迫者的反抗行为,流露出朴素的民主思想,同时揭示出爱情、人生、命运悲剧产生的根源不是一个恶人,而是整个封建势力的摧残。
《红楼梦》取得了多方面的艺术成就。
首先最重要的是其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全书有名有姓的人有480多个,重点描写的有几十个人物,无论正面的、反面的,还是主要的、次要的,个个都有极浓挚的个性。湘云之憨、香菱之呆、探春之敏、迎春之懦、晴雯之勇、紫鹃之慧,无不栩栩如生、跃然纸上。在他们中间,作者大力肯定的是封建贵族家庭的叛逆者贾宝玉与林黛玉。
贾宝玉衔玉而生,秉性聪慧,备受贾母钟爱,从小与诸姐妹在“内帷厮混”中长大。他性格缠绵而多情,对功名富贵、荣宗耀祖毫无兴趣,反而以生在这侯门公府之家为恨。他无视“男尊女卑”、“主贵奴贱”的封建伦常,对周围善良纯洁的女孩子们的悲惨命运表现出深刻的同情。他说:“原来天生人为万物之灵,凡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末而已。”他不信“金玉良缘”只求“木石前盟”,而与林黛玉建立在互相了解和思想一致基础上的知己之爱,是促使他一步步走上叛逆的主要原因。林黛玉是宝玉姑母贾敏之女,因父母早丧,寄居贾府。黛玉自幼体弱多病,形成了其多愁善感的性格。同时,面对贾府污浊势利的环境,一方面她“自矜自重”,另一方面她又任性乖僻,常常以“比刀子还厉害”的语言发出讽刺。“孤高自许”的个性和离经叛道的思想使她陷于一种被孤立的境地,惟有与宝玉的真挚爱情才是她生活中的精神支柱。可以说,林黛玉是与贾宝玉互为表里的一个形象,也是封建贵族阶级女性叛逆者的一个典型。
《红楼梦》在广阔的社会背景下,以精雕细琢的工夫,刻画了一大批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作者往往根据人物的社会地位分别采取不同的手法进行描绘。对小说中的主要人物,主要通过情节的发展、角度的转换来层层剖析人物的复杂性格,如王熙凤的泼辣、奸诈和歹毒,正是在“毒设相思局”、“协理宁国府”、“弄权铁槛寺”、“借剑杀人”等情节的逐渐展开中得以完善和体现的。对一些次要人物,一般先用淡笔勾勒,而在典型事件中集中完成对其性格的塑造,如晴雯补裘、鸳鸯抗婚、探春理家、平儿行权等无不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作者又善于在对比中突出那些性别相同、年龄性格相近的人物自己独特的个性,如宝钗和袭人无疑是大观园里最贤惠的两个人,但宝钗的贤惠透着大户小姐的世故和圆滑,袭人的贤惠却出于奴仆的媚骨与顺从。此外,在特定的艺术气氛里,渲染和烘托人物的内心情绪,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也是《红楼梦》人物塑造艺术的重要特点。大观园中每一处宅院的风格无不与主人的性格一一对应,如清幽凄冷的潇湘馆与黛玉的孤高忧郁、朴素淡雅的蘅芜院与宝钗的冷情寡欲、宛如田舍农庄的稻香村与静心守寡的李纨等。而宝、黛爱情的发展,也是随着季节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着的。当萧瑟悲凉的季节来临,宝、黛爱情的悲剧结局也就拉开了帷幕。
与传统的中国古典小说不同,《红楼梦》还十分重视人物的内心描写,并把对人物的心理活动的展示作为揭示人物性格的重要方法。尤其是在描写宝、黛爱情发展的过程中,二人心理活动的描绘担当了重要的角色。二十九回写宝、黛二人因为“金玉”之说赌气,宝玉心想:“别人不知道我的心,还有可恕,难道你就不想我的心里眼里只有你……”黛玉却想:“你心里自然有我……如何我只一提这‘金玉’的事,你就着急,可知你心里时时有‘金玉’,见我一提,你又怕我多心,故意着急,安心哄我。”本是同心,却又误会难消,反映了林黛玉多愁善感的复杂性格。三十四回写宝玉挨打之后,打发晴雯送两条半旧不新的手帕子给黛玉,黛玉先是“闷住”,想了一会才“大悟”,不觉“神魂驰荡”:“宝玉这番苦心,能领会我这番苦意,又令我可喜;我这番苦意,不知将来如何,又令我可悲……”这段细致的心理描写,生动揭示了人物复杂微妙的内心世界,写黛玉感触而萌生病端,又埋下宝、黛爱情的发展线索。
其次,《红楼梦》在艺术结构方面也取得了突出成就。全书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和贾府的盛极而衰为主要线索,把众多人物和复杂的矛盾、纷繁的事件组织在一起,这些人物、矛盾和事件交错发展,彼此制约,构成了一个巨大的艺术结构。以甄士隐和贾雨村的故事,作为全书的起、结,首尾贯通;用刘姥姥三进荣国府来见证贾府的兴衰,独具匠心。总之,与在它以前的小说如《三国演义》等相比,《红楼梦》的结构更为宏伟、严密和完整。(www.xing528.com)
再次,《红楼梦》中充满着日常生活的描写。这种描写显然是继承了《金瓶梅》以来世情小说的艺术传统。作者更善于从生活中提炼出具有典型性和倾向性的细节,并在这些细节的描写中穿插大波澜,使情节起伏跌宕,引人入胜。书中最重要的大波澜有“宝玉挨打”、“抄检大观园”等,通过这些波澜的起落,作者以细腻逼真的笔触,集中表现了新旧两种敌对势力的剧烈冲突,并一步步丰富了人物性格,推动了新的情节的展开。
最后,《红楼梦》的语言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主要特点是简洁而纯净、准确而传神、朴素而多采。第四十回中有刘姥姥游宴大观园,凤姐、鸳鸯二人戏弄她让她说酒令,刘姥姥顺水推舟给贾母逗乐的一段描写:
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自己却鼓着腮不语。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一听,上上下下都哈哈大笑起来。史湘云撑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来;林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嗳哟”;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宝玉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只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手里的饭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坐位,拉着她奶母叫揉一揉肠子。地下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姊妹换衣裳的,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撑着,还只管让刘姥姥。
不过寥寥百字,已将座中众人形态各异的笑与貌一一勾画出来,让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除了人物语言高度个性化以外,作者还将诗词和人物的性格命运紧紧结合在一起。全书一开篇,写宝玉梦游幻境,借《十二钗判词》预示人物命运。后来又写“大观园试才题对额”、众姐妹结社作诗,屡次用人物所作诗词来彰显其性格、暗示其命运。如同作《柳絮词》,黛玉《唐多令》词云:“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舍谁收。”宝钗《临江仙》词则云:“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一个善感中流露悲观,一个敦厚中不乏野心,正是文如其人。
《红楼梦》代表了我国古典小说的最高艺术成就。鲁迅在《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中曾给予高度评价,他说:“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自《红楼梦》问世之日起,对《红楼梦》的研究工作一直没有间断,并有大量的论著产生,成为一门独立的学问——“红学”。
思考题
1.请简单谈谈《红楼梦》的思想内容。
2.请举例论述《红楼梦》的艺术成就。
3.请举例分析《红楼梦》中的女性人物形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