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明代杂剧和散曲
明代戏曲有杂剧和传奇两大部类。明代杂剧的成就虽比不上元杂剧,但也有自己的独特之处。明杂剧的创作数量不少,据傅惜华《明代杂剧全目》记载,明杂剧剧目有523种,有姓名可考者349种,无名氏作品174种。在明前期,杂剧作家作品虽然多,但因为统治者的禁令,杂剧内容大多是歌功颂德、粉饰太平和封建说教的,代表作家是宫廷派作家朱权、朱有燉、贾仲明等,当然,这时的杂剧在体制、唱词等方面还是有了一定的新变。
朱权(1378—1448),朱元璋第十七子,被封为宁王,死后谥号献王,所以人称宁献王。为了躲避当时同室操戈的残酷现实,他终日以戏曲、音乐和道学自娱自乐。他现在流传下来的杂剧有《冲漠子独步大罗天》、《卓文君私奔相如》,前者写冲漠子被吕纯阳等超度入道,是神仙道化剧,后者写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故事,故事中描写了卓文君新寡即私奔,这在当时重视贞节观念的明代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他还有一部戏曲理论专著《太和正音谱》,对古代戏曲体式、杂剧等进行了研究。
朱有燉(1379—1439),号诚斋,朱元璋第五子周定王的长子,死后谥号宪,世称周宪王。他是明代杂剧史上杂剧创作较多的作家,创作仅次于元代的关汉卿。他有杂剧31种,称为《诚斋传奇》,其中《牡丹仙》、《八仙庆寿》等10种是喜庆剧,《十长生》等10种是神仙剧,《烟花梦》等9种是道德剧,《豹子和尚》、《仗义疏财》是水浒剧。他的杂剧虽然内容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地方,但语言本色,在形式上也有一些独创。
贾仲明(1343—1422后),曾当过明成祖的御前侍从。他共有杂剧16种,存下来的有《萧淑兰》、《金童玉女》等5种。他的杂剧语言华丽。杨讷,字景贤,蒙古族人,也当过明成祖的御前侍从。他有杂剧18种,今天存下来的有《西游记》,共6本24出戏,不过情节和今天我们看到的《西游记》有不一致的地方。
明初的杂剧没有脱离元杂剧后期的说教、道化内容,但语言上开始趋向华丽雅致,形式上也有了一些改变,明中叶以后的杂剧创作与明初的杂剧有许多的不同之处。王九思、康海等人创作了一些好的作品。明中叶以后,杂剧在题材上打破了前期的单调局面,开始有了反映现实和反思伦理的作品,而且出现了南曲化的倾向,或者南北合套或者纯用南曲,也有一些短小的作品出现,同时,还出现了一位杰出的剧作家徐渭。
王九思(1468—1551),陕西人,进士出身,“前七子”成员之一。他有杂剧两种:《杜甫游春》、《中山狼》。前者写杜甫科场失意后,不满当时的奸相李林甫,典衣沽酒之后,不受翰林学士之命,渡海隐居而去。杂剧中寄寓着作者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怀才不遇的愤懑。《中山狼》采用单折短剧的形式,对明杂剧的体制创新有一定的贡献。
康海(1475—1540),陕西人,状元出身,“前七子”成员之一。他有杂剧《中山狼》,写东郭先生冒险救了中山狼之后,狼忘恩负义,反要吃掉东郭先生。康海通过这部杂剧,反映了当时官场上尔虞我诈的险恶和社会上人心不古的风气,也讽刺了迂腐的东郭先生,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在他的创作影响下,当时剧坛兴起了一股以中山狼为题材的创作热潮。
真正显示出明代杂剧风采的是讽世杂剧作家徐渭的作品。
徐渭(1521—1593),字文长,浙江绍兴人,为人多才多艺。他自称书一、诗二、文三、画四。他奇特的人生遭遇某种程度上造成了他畸形的性格。他的生母是父亲继室的婢女,在徐渭出生100天后便死了。嫡母死了之后,10岁的徐渭一直跟着异母哥哥生活,饱受歧视和虐待。长大入赘潘家,6年后,妻子又因病亡故,他只好搬出岳父家,在城外教书为生。他曾8次参加乡试,但没有能考中举人,以布衣终身。后来加入了浙闽总督胡宗宪的幕府,屡出奇谋,但胡宗宪倒台后,他也因常受迫害而精神失常,9次自杀未遂。最后一次犯病杀死了继妻,被捕入狱7年。出狱后更加偏激狂放、愤世嫉俗。晚年靠卖诗文字画为生,穷困潦倒。在他死后4年,他的创作才华才被袁宏道发现。
他的杂剧《四声猿》可以说是明代杂剧第一。这一组杂剧包括《狂鼓史渔阳三弄》、《玉禅师翠乡一梦》、《雌木兰替父从军》、《女状元辞凰得凤》四部短剧。《四声猿》来自《水经注》中的“猿鸣三声泪沾裳”,据说猿叫三声就已经很凄苦,叫第四声时就会因哀伤而断肠,可见徐渭是想通过他的这组杂剧抒发自己胸中的牢骚不平,表现自己的愤世之情。(www.xing528.com)
《狂鼓史渔阳三弄》从《三国演义》中祢衡击鼓骂曹的故事而来,写祢衡、曹操死了之后,在阴间,祢衡对着曹操再一次击鼓痛骂。剧中坏人曹操被打入了地狱,正直的祢衡成了天使。虽然才写了一折,但在剧中作者借祢衡的口表达了对现实政治的强烈不满,宣泄了自己的不平之气。
《玉禅师翠乡一梦》写高僧玉通因为不愿意去参拜新上任的临安府尹柳宣教,柳宣教因此怀恨在心,设下了美人计,让妓女红莲扮成良家妇女去勾引玉通,玉通破戒后羞愧而死,死后投身为柳宣教的女儿柳翠。柳翠长大后沦为娼妓让柳宣教蒙羞。最后柳翠受人点化,顿悟后遁入佛门。这部杂剧一方面写出了官府与佛门之间的复杂斗争,另一方面又写出了佛教清规戒律和佛教徒生理欲望之间的冲突,反映了作者要求解放个性、正视人之欲望的观念。
《雌木兰替父从军》和《女状元辞凰得凤》两部杂剧热情赞美了女性的才能,也从侧面表现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恨和对社会埋没人才的极度不满。剧中的女性,如花木兰文武双全、黄崇嘏才华出众,但最后都回到了闺房,即使才华再高,能力再强,也不能发挥出来。
在《四声猿》杂剧中,徐渭对黑暗的政治和社会现实进行了无情的嘲讽。这组杂剧形式活泼,或一折,或二折,有北曲,有南曲,独唱、对唱都有,充分表现了徐渭的创新精神。除了《四声猿》外,还有一部杂剧《歌代啸》据说也是徐渭所作。徐渭还有《南词叙录》一书专门研究宋元南戏和明初戏文。可以说,在明代杂剧剧坛上,徐渭的成就和影响是其他人都比不上的。
明代除了杂剧在元代杂剧的基础上继续发展之外,散曲也在元代散曲的基础上有所发展。明代散曲作家人数多,创作数量也多。和元代散曲的浅俗清新不同,明代的散曲更多了一份文人色彩。明初散曲创作不如中后期的创作,这一时期比较有影响的是朱有燉的《诚斋乐府》,以北曲为主,音律优美,有浓厚的贵族情趣。到弘治、正德年间,明散曲创作开始兴盛,南北方都有优秀的散曲作家产生,如北方的王九思、康海,南方的王磐、陈铎等人都有不少好的散曲作品,在庆贺、游乐等内容之外有了对个人情怀、隐逸生活和城市生活的描写。嘉靖之后,散曲的创作更加繁荣,风格也更为多样,像北方的冯惟敏有散曲集《海浮山堂词稿》,生活在南方的金銮有《萧爽斋乐府》,梁辰鱼有散曲集《江东白苎》,而施绍莘的《秋水庵花影集》中有86首套数,72首小令,创作丰厚。
思考题
1.请列举明代前后期杂剧代表作家及其作品。
2.请简单谈谈《四声猿》的主要思想内容。
3.请简单谈谈明代散曲的创作情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