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西游记》
明代后期兴起了一股创作神怪小说的热潮。和《三国志演义》、《水浒传》等立足于真实的历史和生活加以创作不同,神怪小说主要是将真实加以神化、幻化,不是以写真实的人为主,而是写神魔鬼怪,追求的是奇幻之美。其中最优秀的作品是《西游记》。
和《三国志演义》、《水浒传》一样,《西游记》的成书也经过了很长的时间。唐僧取经是历史上的真事。《旧唐书·方伎传》记载说,一位法名玄奘的僧人为了追求佛经教义,冒着危险一个人向西前往佛教发源地天竺取经。经过17年的时间,经过许多国家,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取回了六百多部佛家经典。回来后,唐太宗降旨,由玄奘口述他的西行见闻,他的弟子辨机记录整理成《大唐西域记》和《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在这些书里虽然以介绍西域风土人情和玄奘取经经历为主,但已有了一些神异色彩和夸张离奇的故事。后来,取经故事在社会上广泛流传,并且越来越有传奇色彩。在宋代,说话人的重要题材之一就是唐僧取经的故事。刊印于南宋末的《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一书中虽然没有猪八戒的形象,“深沙神”也只出现了一次,但有了猴行者变成的白衣秀士保护唐僧取经,此时《西游记》的基本框架已经有了。猴行者的形象取代了唐僧,成为取经故事的主角。在元代,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渐渐定型,在杨讷的杂剧《西游记》中,猴行者变成了孙悟空,深沙神改成了沙和尚,猪八戒的形象也首次出现。而且在小说《西游记》之前应该已经有了一本比较完整的《西游记》,情节、人物都和百回本的小说《西游记》有许多相似之处,可惜这本书已经散失。
作为一部世代累积型的小说,《西游记》的最后写定者至今还不太清楚。今天保存的明代的百回刊本《西游记》都没有作者署名,清代的刊本上多数题作者是元代丘处机。到了乾隆年间,有人认为吴承恩是作者。后来经过一些学者的认定,《西游记》的作者确实是吴承恩,当然也有人不同意这一说法。不过在没有进一步证据之前,一般暂定作者是吴承恩。吴承恩(1500?—1582?),字汝忠,号射阳居士,江苏淮安人,自小就有文才,但科举考试不顺利,约四十多岁时才补为岁贡生,也做过两年小官,后来辞官回家,终日诗酒为乐。
《西游记》有繁本和简本两种版本,繁本100回,简本则是在繁本基础上进行的删节本。《西游记》主要写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故事。全书分成三个部分,前七回写孙悟空出世和孙悟空大闹天宫;第八到第十二回交待取经的缘由,主要由如来说法、观音访僧、魏征斩龙、唐僧出世等故事构成;第十三回到第一百回写取经的全经过,主要写悟空皈依佛教,和猪八戒、沙和尚一起保护唐僧,历经八十一难,到达西天,修成正果。作者借《西游记》这部书表达了他“明心见性”的哲学主张,表达了对自由的肯定和向往,对强权的反抗以及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西游记》中最有光彩的形象是孙悟空。他渴望自由的生活,要“不伏麒麟辖,不伏凤凰管,又不伏人间王位所拘束,自由自在”(第1回),为此,他到处求仙访道,学得了七十二般变化等本领,还去地府勾去了生死簿上的猴属名字,真正不受任何管束,后来为追求自由和个人尊严,大闹天宫,甚至认为“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第7回)。他不畏皇权,充满了反抗精神,被迫皈依佛教以后,也没有减少自己的反抗精神和不驯的个性。他敢于嘲讽唐僧、腹诽观音、奚落如来,虽然时时受到紧箍咒的折磨,但依然见恶必除、除妖必尽。而且孙悟空除了敢于反抗之外,还有一种为实现理想,坚韧不拔的精神,取经途中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哪怕被误解、被赶走,他也没有放弃过自己的理想。《西游记》中猪八戒的形象塑造也很成功,在他身上有许多普通人的缺点,比如贪吃、贪睡、贪财、贪色,但他从不向妖魔低头屈服,作战也很英勇,显得很可爱。(www.xing528.com)
《西游记》一书运用了诡异绚丽的想象和极度的夸张手法,为人们创造了一个奇异的神话世界,充满了浪漫色彩,不仅环境光怪陆离,而且情节变幻离奇,人物也神通广大。更重要的是,这些幻想的境界又非常真实,有生活的影子,让人觉得合情合理,书中的动植物形象既有神怪之处,又结合了人的性情与物的本性,而且《西游记》的作者将虚幻的描写与游戏的笔法结合起来,使得这部小说有了幽默诙谐的风格,书中充满了喜剧色彩。
《西游记》特别受到读者的欢迎,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从它诞生之后到明末短短的几十年间,就有近三十部神魔小说产生,如许仲琳、李云翔的《封神演义》等。
思考题
1.请简单谈谈《西游记》的主要内容。
2.请举例分析孙悟空和猪八戒的形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