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白朴和马致远的杂剧风格和代表作《录鬼簿》、《墙头马上》

白朴和马致远的杂剧风格和代表作《录鬼簿》、《墙头马上》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白朴的杂剧据《录鬼簿》的记载,有15种,完整保留下来的有《墙头马上》和《梧桐雨》两种。白朴另一部杂剧《梧桐雨》的风格就和《墙头马上》不同,更多地表现了文人化的倾向,语言典雅优美,抒情色彩浓厚。马致远早期的《汉宫秋》是他的代表作,主要写历史上昭君出塞和亲的故事。

白朴和马致远的杂剧风格和代表作《录鬼簿》、《墙头马上》

第三节 白朴马致远

元代剧坛,除了关汉卿、王实甫之外,还有白朴和马致远也受到人们的推崇,像王骥德的《曲律》中就认定关、王、马、白为元剧四大家。

白朴(1226—1306后),字仁甫,一字太素,号兰谷,祖籍山西,后来迁到河北正定。白朴的父亲白华是著名的文士,曾在金朝做过官,蒙古大军围攻金朝首都时,白华将家人留在城内,自己随金哀宗出逃。蒙古军破城之后,白朴的母亲死在战火中,八岁的白朴被元好问抚养。长大后,白朴在大江南北漂泊了十五年,因为亲身经历过战乱,又目睹残酷的社会现实,他几次拒绝了官员的推荐,不愿做官,终日流连风月或游山玩水。五十五岁时在金陵定居。

白朴出身于一个有文学修养的家庭,又曾随诗人元好问学习诗词古文,所以文学素养特别好,而和杂剧作家、歌伎的来往又让他对戏剧表演有一定的了解,他是元代最早以文学世家的名士身份投入戏剧创作的人。他擅长词曲,有词集《天籁集》,作品中时常流露出人世沧桑和个人失意的悲凄情调。他的散曲现有40首,语言本色,一般是写自己的闲情。白朴的杂剧据《录鬼簿》的记载,有15种,完整保留下来的有《墙头马上》和《梧桐雨》两种。

《墙头马上》和关汉卿的《拜月亭》、王实甫的《西厢记》、郑光祖的《倩女离魂》并称为元杂剧的四大爱情剧。故事取材于白居易的新乐府诗《井底引银瓶》。在白居易的作品中,一位少女与情人私奔,在同居了五六年后遭到了遗弃,白居易在作品中对这位少女给予了一定的同情,劝天下女儿“慎勿将身轻许人”,但他的作品还是出于“止淫奔”的道德教化目的而写的。到了白朴的《墙头马上》,情节没有大的改变,写洛阳总管李世杰的女儿李千金在花园的墙头上看到骑马的裴尚书之子裴少俊,两人一见钟情,李千金当夜就和裴公子私奔,在裴家后花园住了七年,生下一儿一女。后来被裴尚书发现,逼裴少俊休妻,虽然李千金竭力为自己的行为辩护,但最后还是被赶回了家。最后少俊高中状元,尚书也知道李千金是官宦之女,前去赔礼道歉要求认亲重聚,李千金坚决不从,对尚书父子毫不留情地进行谴责。最后还是看在一双儿女的面子上才和裴家合好。在白朴的剧作中,主题从白居易的“止淫奔”变成了热情歌颂男女自由恋爱、勇敢挑战封建家长的“赞淫奔”,大大提升了故事的思想内涵。

在这部杂剧中,李千金的个性鲜明,形象突出。她毫不掩饰自己对爱情和婚姻渴望,一旦爱上了裴少俊就主动约他幽会,声称“既待要暗偷期,咱先有意,爱别人可舍了自己”,甘愿作出牺牲。在爱情中,她处处主动,央求梅香替她递简传诗,幽会被撞破,她下跪恳求嬷嬷,最后还离家私奔。她一再大胆直率地表达对于情欲的要求,“宁可教银img6高照,锦帐低垂。菡萏花深鸳并宿,梧桐枝隐凤双栖”。在这个人物身上,作者寄予了对男女自由爱情、情欲和私奔行为的肯定和赞美。李千金这个形象在元杂剧中是极为突出的,表现了当时市井女子的性格。《墙头马上》的语言也本色通俗,朴素生动,非常符合人物的形象。

白朴另一部杂剧《梧桐雨》的风格就和《墙头马上》不同,更多地表现了文人化的倾向,语言典雅优美,抒情色彩浓厚。这部杂剧取自白居易的《长恨歌》,但在材料的处理上又有许多不同,剧中的唐明皇和杨贵妃之间没有那么纯洁、真挚的爱情,作者没有回避唐明皇父纳子妻的事实,还根据野史传闻点出了杨贵妃和安禄山的私情,同时虽然写到了唐明皇耽于享乐、不辨忠愚、贻误朝政,但并没有展开来进行论述,所以这部杂剧既不是同情、赞扬李、杨二人真挚爱情的爱情剧,也不是揭露、讽刺帝王奢侈淫逸的政治剧。作者在剧中用最优美的笔墨写了唐明皇的内心世界,通过唐明皇一生的转变来表现人生沧桑变幻的悲凉之感,因为唐明皇经历了权力的顶峰和奢华的生活,以及美好的爱情,最后却只能在孤独和苍老中独自咀嚼人生的寂寞与悲伤,他的一生正表现了一种世事变幻、人生无常、盛衰荣辱转眼成空的无奈与幻变。白朴也经历了金朝的灭亡,因而对这种人生变幻感把握得特别准确和精到。

《梧桐雨》中作者化用了古典诗词的意境,抒情气氛特别浓厚。作者用梧桐联系起李、杨的悲欢离合。像全剧最精彩的第四折,全部二十三支曲子几乎都是唐明皇的内心独白,写明皇退位后在西宫养老,终日沉浸在回忆相思、悔恨和孤独的情绪里,后十三支曲子反复描写秋雨梧桐,和人物的悲凉萧瑟心情相互映照。作品的最后,不是常见的大团圆结局,而是在哀伤的唱词中结束全剧,这样的悲剧在元杂剧中是罕见的。不过需要指出的是,这部杂剧浓郁的抒情色彩在一定程度上削减了它的演出效果。

马致远(1250?—1321?),名不详,以字行,号东篱,大都(今天的北京)人,年辈略晚于关汉卿、白朴等人。在他生活的年代,蒙古统治者开始注意任用汉族文人,这给汉族文人带来了一丝幻想,但蒙古统治者又没有能普遍实行这一政策,反而给汉族文人更多的失望。马致远青年时曾追求功名,中年才做了地方小官,五十五岁左右离开官场,淡泊名利,过着退隐田园的生活。

马致远是当时名士,又多年从事杂剧、散曲的创作,名气很大,人称“曲状元”(天一阁本《录鬼簿》贾仲明补挽词)。他共有杂剧15种,现在有《汉宫秋》、《荐福碑》、《陈抟高卧》、《岳阳楼》等7种作品流传下来,其中《黄粱梦》是和其他几位艺人合作而成的。

马致远早期的《汉宫秋》是他的代表作,主要写历史上昭君出塞和亲的故事。《汉书》中关于昭君出塞的记载比较简单,《后汉书·南匈奴传》中加上昭君自请出塞和元帝惊讶她的美丽,想留下她但不能的情节,有了一定的故事色彩。后人的创作也对这段历史事实进行了添加改造。马致远就在这些传说的基础上再加上自己的虚构,改变了一些史实,如将汉胡的力量对比改成汉弱胡强;将昭君出塞的原因改成毛延寿索求贿赂不成功,后来故意丑化昭君,事情败露之后畏罪逃往匈奴,挑唆匈奴王强行索要昭君;又将历史上的汉元帝改成一个软弱无能、多愁善感又宠爱昭君的皇帝;将昭君和亲的结局改成投江自杀。这样,经过作者的改动,虽然作品中有关于君臣、民族之间的矛盾,但重点却变成了反映个体在乱世中的不幸命运,表现深深的家国衰败之悲痛。(www.xing528.com)

作品中描写了一群无能的官吏,平时“山呼万岁,舞蹈扬尘”,只知道享乐,一旦有事,个个贪生怕死,没有人敢出面,而像毛延寿这样的小人敲诈勒索,勾结外族,背叛朝廷,这些都是乱世典型的表现。《汉宫秋》是一出末本戏,剧的主角是汉元帝,但是在剧中,这个皇帝为群臣挟制,受人摆布,自己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没有自由。朝廷内外忧患交加,汉元帝却被群臣蒙在鼓里,毫不知情,还以为天下太平,高枕无忧,遇上昭君后,元帝对昭君爱得痴迷,但当匈奴来索要昭君时,他又不得已舍弃了昭君,身为一国之君,连自己心爱的女人都保不住,只能恨恨地唱道:“虽然似昭君般成败都皆有,谁似这做天子的官差不自由!”在汉元帝身上,作者赋予了他许多普通人的情感,剧中用大段的唱词表现九五之尊的帝王的痛苦相思,从这个主人公身上看到的是个人在动乱的年代里不能自主命运的悲哀。

《汉宫秋》曲辞清丽典雅,如第三折的(梅花酒):“他、他、他伤心辞汉主,我、我、我携手上河梁。他部从入穷荒,我銮舆返咸阳。返咸阳,过宫墙;过宫墙,绕回廊;绕回廊,近椒房;近椒房,月昏黄;月昏黄,夜生凉;夜生凉,泣寒螀;泣寒螀,绿纱窗;绿纱窗,不思量。”又如第四折“孤雁惊梦”大段哀怨的唱词,更是进一步渲染了汉元帝的孤苦,也强化了全剧的悲剧气氛。

马致远写得最多的是神仙道化剧,他本人受当时盛行的全真教的影响比较大,他的剧作就基本上按照全真教的传承关系来写,像《黄粱梦》写钟离权度脱吕洞宾,《岳阳楼》写吕洞宾度脱柳精,《任风子》写马钰王重阳点化后去度脱任屠。这些剧作主要宣传全真教的教义,要求人们摆脱家庭在内的一切束缚,去山林隐逸、在寻仙访道中解脱自己,虽然剧中主张回避现实矛盾,反对人们为争取自由而斗争,但是剧中也否定了富贵功名,要求人们追求人生的自适,重视自我存在的价值,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不过在神仙道化剧中,《陈抟高卧》有点不同,陈抟身处乱世,关心国家大事,下山点拨他心目中的太平天子赵匡胤用兵之道,但又对功名利禄看得很淡,当赵匡胤得了天下后,他又“推开名利关,摘脱英雄网”,选择了退隐。剧中陈抟的态度实际上是作者自己对待入世和出世的态度。

马致远的杂剧《荐福碑》写书生张镐落魄倒霉,甚至在荐福寺拓印庙中的碑文卖钱作进京赶考的盘缠时,也会有雷电把碑文击碎,虽然最后写张镐在范仲淹的资助下高中状元,飞黄腾达,但在这出剧中还是集中展现了作者怀才不遇的苦闷。《青衫泪》从白居易的《琵琶行》敷演而成,写白居易和妓女的爱情故事,故事的最后写妓女选择士人而不是商人,反映了作者这一类落魄文人的自我陶醉。

总的来看,马致远的杂剧写实能力不强,没有紧张的戏剧冲突,主要侧重于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戏剧效果不强,但是语言典丽,特别是在用杂剧创作表现那个时代文人的内心矛盾和人生苦闷方面有着独到的贡献,这也正是人们对他的杂剧给予很高评价的原因。

思考题

1.请列举白朴和马致远的杂剧代表作品。

2.请简单分析《墙头马上》中李千金这一人物形象。

3.杂剧《梧桐雨》的主题是什么?

4.请简单分析《汉宫秋》的悲剧意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