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欧阳修与北宋散文创作:中国古代文学简史

欧阳修与北宋散文创作:中国古代文学简史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柳、王二人倡导古文运动,拉开了北宋诗文革新的序幕。在欧阳修的推动下,北宋的诗文革新运动达到高潮,也因为他在诗文革新运动中的巨大贡献,苏轼将他誉为“今之韩愈”。他是欧阳修的学生,也是文风和欧阳修最接近的人,二人并称“欧曾”。

欧阳修与北宋散文创作:中国古代文学简史

第三节 欧阳修与北宋散文创作

北宋建国后的最初七十多年,因为这一时期入宋的大臣多数是五代十国的旧臣,文章格调多为浮艳的骈体。稍后虽然有柳开(947—1000)在理论上提倡复古,推崇韩柳古文运动,但他本人创作成就不高,文章艰涩难读,没有产生实际的影响。宋初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一定成就的是王禹偁,他不满晚唐五代的浮靡文风,主张学习韩柳古文,要求文章传道明心,关心国计民生和时事政治,要求文章平易畅达。像他的《待漏院记》、《黄州新建小竹楼记》等都是文从字顺,笔墨流畅,简淡明快。柳、王二人倡导古文运动,拉开了北宋诗文革新的序幕。后来,西昆体兴起,这一派学习李商隐的“四六”文,崇尚骈丽,文章富艳精工,当时号称“时文”,文坛上浮靡之风再度兴盛。于是,文坛上出现了反西昆派,有穆修(979—1032)、范仲淹等人起来继续倡导韩、柳古文。响应穆修等提倡的人虽然不多,但后来古文运动中的中坚人物如祖无择、尹洙、苏舜钦等都是穆修培养出来的。总的来说,这一时期,除了范仲淹外,其他人的古文创作成就都不高。范仲淹是站在政治改革的力场上反对西昆体的,他主张文章内容要有利于教化。他的文章明白晓畅,论证严密,有一定的深度,特别是他的代表作《岳阳楼记》,文中写景写情都非常出色: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其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已成为千古名句。

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与准备,宋代散文迎来了最为辉煌的时期。因为随着政治革新运动的开始,文学形式的改革呼声也越来越高。文坛领袖欧阳修接续柳开、王禹偁、穆修等人,凭借自己在文坛和政坛上的显赫地位,团结如梅尧臣、苏舜钦、范仲淹、尹洙等同道,奖励引荐如苏洵、王安石等人,还提拔了像苏轼苏辙、曾巩等后起之秀,成为一代文坛盟主。欧阳修身边围绕着的那批著名文学家,都成为宋代文坛的坚实力量。

欧阳修反对浮靡的西昆体和当时流行的艰涩险怪的“太学体”。他利用自己主持科举考试的机会清除了西昆体的影响,扫清了“太学体”的流弊,确立了宋代散文的风格。他提出了一系列的重要理论。他的理论纠正了柳开、穆修等复古主义者重道轻文的偏颇,也矫正了韩、柳的某些理论缺陷,开辟了宋代古文发展的广阔前景。他和韩愈一样,重视道的作用,但又要求道要“切于世者”(《答李诩第二书》),文章要有现实内容。他同时主张文道并重,即文学与道同样重要,文学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同样重要,不能重道而轻文。他要求文章“文从字顺”,风格平易自然,不要奇险深奥。

与其理论相应,他也创作出了大量优秀的作品供当时人学习。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充实,文风朴实平易。他写作了大量的议论文,有史论、政论、文论等,阐述他的政治改革主张,批评社会现实或感慨历史兴亡,如《朋党论》、《纵囚论》、《五代史伶官传序》、《与高司谏书》等都是其中的佳作。他的议论文气势充沛,又宛转多姿,情理交融。他的记叙文或写人或写事或写景,笔墨简练,三言两语中就现出如画的景物,情景交融,感情真挚,如《丰乐亭记》、《祭石曼卿文》等,特别是山水游记名篇《醉翁亭记》: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塗,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www.xing528.com)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全文以“乐”字为线索,既写了山间朝暮变化和四时美景,又表现了他的旷达心胸和与民同乐的理想,同时又有一种抑郁不平之情。文章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有强烈的主观情感色彩,语言精练,21个“也”字和24个“而”字加强了文章的音乐美,其中的“醉翁之意不在酒”也成为人们常用的名句。除此之外,欧阳修还不受骈赋、律赋的限制,用古文笔法以单笔散体写作文赋,一定程度上解放了赋体,《秋声赋》就是他抒情文赋的名篇。

在欧阳修的推动下,北宋的诗文革新运动达到高潮,也因为他在诗文革新运动中的巨大贡献,苏轼将他誉为“今之韩愈”。曾巩、王安石、苏氏父子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巩固了古文运动,彻底完成了古文运动的使命,宋代散文创作因此达到鼎盛。

曾巩(1019—1083),字子固,江西南丰人,进士出身。他是欧阳修的学生,也是文风和欧阳修最接近的人,二人并称“欧曾”。曾巩写文章遵循欧阳修的指点,多关心民生疾苦,文字简练平正,结构严谨,论证周详,叙事条理清楚。他在当时非常有名,主要是因为他的文章有浓厚的道学气,非常符合理学家的文章标准。他擅长说理、叙事,杂记、书序成就最高,代表作有《墨池记》、《战国策目录序》。

王安石作文强调“适用”、“济世”,虽然不排斥文学的艺术性,但更强调文学的实用价值。他的文章大多数直接为他的政治改革事业服务,有着强烈的政治色彩,特别是他的政论文,论点鲜明,逻辑严密,直陈己见,如《上仁宗皇帝言事书》、《本朝百年无事劄子》等通过分析宋朝的现实形势来证明变法的必要性。他的文章短小精悍,他曾写过380字的短书《答司马谏议书》,逐条对司马光3 000字的《与王介甫书》中的指责进行批驳,针锋相对,理直气壮,义正词严,具有强烈的战斗性和现实性。王安石还有一些杂感式的史论,也是短小精悍,如《读孟尝君传》,不足百字,却层次分明,周密论证中显出凌厉的气势。而他的记叙文如《伤仲永》、《游褒禅山记》、《祭欧阳文忠公文》等也是名篇。王安石的散文简劲峭拔,自成一家。他的文章以议论、说理见长,注重论证的周密和逻辑,文中的描写、抒情较少,即使记叙文也不以叙事为主,而常常是借题生议,虽然议论精彩,但某种程度上也削弱了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苏洵(1009—1066)和儿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人称苏洵为“老苏”,称苏辙为“小苏”。苏洵的议论文成就最高,特别是策论和史论,见解独特,气势纵横,感情色彩强烈,代表作有《六国论》、《上欧阳内翰第一书》等。苏轼的创作融实用性、文学性和通俗性于一体,代表了宋代古文的最高成就。苏辙的政论、史论和亭台游记最有名,他的文章风格不同于他的父亲和兄长,淡泊清丽,平稳妥帖,代表作有《黄州快哉亭记》、《武昌九曲亭记》等。

因为他们在古文创作方面的贡献,后人因此将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和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合称为“唐宋八大家”。

北宋中期还有司马光的史学家之文,周敦颐程颢张载等人的道学家之文,他们共同丰富了古文的创作。到北宋后期,文人一般多是写诗填词,散文成就相对较低。

思考题

1.请简单谈谈欧阳修在散文方面的理论贡献与创作成就。

2.请列举唐宋八大家的名字及其代表作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