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择其必读、必知的诗歌总集或个人集做个介绍,搭个阶梯,以为有志者登入诗歌艺术殿堂提供方便。
一、诗歌(包括词、曲)总集简介
1.《古谣谚》
清代杜文澜编(实为刘毓崧编辑)。全书一百卷。搜辑古籍中所引用上古至明代的谣和谚,十分丰富。辑录时,辑者注意到所辑作品的真伪考订、增删、校正,并于每条标明出处、书名、篇名。在体例上,按经、史、子、集四部排列。为记录古谣谚的一部较为完备的总集。中华书局1958年初版。
2.《古诗源》
清代沈德潜编选。十四卷。收录上起唐虞、下迄隋代的古诗和歌谣,共七百余首,并作了评注,较为完备。编者认为:诗极盛于唐,唐以前之诗是唐诗之源,故名《古诗源》。该集所选之诗颇能反映政治盛衰和民生疾苦,于艺术上反对雕琢堆砌,所选颇多优秀之作,流传较广。1977年中华书局重新印刷出版。
3.《诗经》
虽在四部之中列为经书,但我们仍将其视为诗歌作品。作为儒家经典之首,几千年来,为其注解者多如牛毛。现择其影响较大、流传较广者介绍如下。(1)《毛诗传笺》。《诗经》注本,三十卷,西汉毛亨传,东汉郑玄笺。毛氏《诗经》的诗篇大义和文字名物作了简略的训释,释意在前,称之为“序”,注解文字在每句之后,称之为“传”。毛氏所传之诗用战国时篆文书写,因而称之为“古文经”。毛传与齐、鲁、韩三家今文“诗经学”(今文,指用汉代流行的隶书书写)不同,很少有虚妄迷信的内容,摒弃了汉代盛行的谶纬神学,坚守孔子“不语怪力乱神”的著述原则和“温柔敦厚”的诗教,注重诗的教化作用。毛传在探讨诗经艺术表现时,“独标兴体”,指出书中用“兴”的表现手法多达一百一十六处。而郑玄对毛传中阙疑、不明和错误之处作了补充和订正。郑氏吸取了齐、鲁、韩三家的一些意见,做到了今古文经学的融会贯通。并能按照他对诗意的理解,将诗三百零五篇依年次加以排列,以史证诗。毛传郑笺保存了汉代乃至先秦时代人们对《诗经》的理解和解释。此书为封建时代士人必读书,刻本甚多。(2)《毛诗正义》。《诗经》注本,四十卷,唐代孔颖达撰。此书是奉旨修订的官书。它的文字用当时学者颜师古考订的正本,把《诗经》文字完全固定下来。在注释方面用毛传郑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以疏解,对汉魏到唐初四个世纪的诗经学研究成果尽量加以吸收总结,述义翔实,疏解亦明,代表了当时诗学最高水平。其文字的音切义训则采取陆德明《经典释文》中《毛诗释文》,简明准确,至今仍为我们采用。此书长期作为官方尊奉的定本而成为封建社会士人必读书,影响很大。(3)《诗集传》。《诗经》注本,南宋学者朱熹著,二十卷,现行本八卷。该书基本摒弃了《毛诗·大序》中的陈腐观点,博采《诗诂训传》、《毛诗笺》及“三家诗义”之长,颇多新的见解。但其中杂有道学家的偏见。它是一部在宋代以后影响很大的解《诗》著作。中华书局1958年版。(4)《诗经通论》。《诗经》注本,十八卷,清代姚际恒撰。该书摆脱了诗经研究中汉学、宋学的门户之见,指出两家各有所长。姚氏认真研究《诗经》原文,从诗的内容探求诗义;他深入考证书史,逐一检查各家注疏,然后以谨严态度自由立论。对诗义解释比较准确。全书除了逐章串讲诗句,通解全篇旨意外,还有对诗的艺术表现手法的评述。中华书局1958年版。(5)《诗经原始》。《诗经》注本,十八卷,清代方玉润撰。方氏论诗不依傍门户,他对今、古文学派与宋学的观点和见解都有所择取,但不专主于一家,而是通过自己的独立钻研,对诗旨作出判断和解释,并有所发明。特别是注释“国风”时,注意到“国风”多为民歌这一特点,对其中的篇章作了平易近情的解释。这些见解在当时都是具有开创意义的,因此招致一些正统经学家的嘲笑。方氏注意到《诗经》的文学性,他对许多篇章的艺术分析都很精彩,从而将学术性与文学性很好地结合起来了。中华书局1986年版。
当代学者注释《诗经》者颇多,可择其适合者阅读。
4.《楚辞》
历代注“楚辞”者众多,这里推荐几本。(1)《楚辞章句》。东汉王逸撰,十七卷。楚辞为楚人所著诗歌总集,其中大部分是屈原的作品。王逸撰此书,是在西汉刘向所编十六卷的基础上,加入了自己的《九思》而成十七卷的。编辑、注释楚辞第一人为刘向,但流传至今最早的楚辞注本,则当属王逸的《楚辞章句》。王氏去古未远,颇能把握诗旨;他又为楚人,熟悉楚地方言,因而对于词语音义的训释也较为准确,足资后人参考。此书每卷之前均有一序,确定作者,阐明篇义,点明作诗的背景,这对理解楚辞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岳麓书社1989年版。(2)《楚辞补注》。南宋洪兴祖著,十七卷。该书专为补充和订正东汉王逸的《楚辞章句》而作,又注音说韵,考证精详,是一部重要的《楚辞》注本。中华书局1981年版。(3)《楚辞集注》。南宋朱熹著,八卷。著者对楚辞颇有研究,于该书中颇有创见;但囿于理学偏见,时有陈腐之说,是《楚辞》注本中较有影响的一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4)《楚辞通释》。清代王夫之撰,十四卷,附录一卷。此书在众多的《楚辞》注本中是比较好的一种,它不仅纠正了王逸、洪兴祖、朱熹等的一些错误注释,而且通过注文表达了作者对时局的认识。此书主要缺点是在一些注文中,用道教思想解释屈原作品。中华书局1959年版。(5)《山带阁注楚辞》。清代蒋骥撰,十卷。包括卷首、正文六卷、《余论》二卷、《说韵》一卷。卷首列采摭书目四百余种,并录《屈原列传》、《屈原外传》和《楚世家》的节略,考证地图。《余论》是论屈赋各篇主题、艺术特点和其他有关的诸问题。《说韵》记楚辞声韵。蒋注比较细致,几乎一字一句皆有注,不避难就易,特别是书中附有屈原行踪地图五张,清晰显现了屈原涉历之先后,所据事实之年日,道里之远近,用以证诗,则便于读者理解。也可见注者对作品的编排、注释都有切实的依据。蒋氏对《楚辞》的艺术特点把握比较准,在很多地方明确反对朱熹注《楚辞》时套用注《诗经》时惯用的“赋”、“比”、“兴”。对王夫之等人注释中的穿凿附会之处,也作了中肯的批评。上海古籍出版社1958年版。(6)《楚辞选》。当代学者马茂元著。其注解较为详细,体例适合当代人的阅读习惯,不失为一部好的入门书。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
5.《乐府诗集》
宋代郭茂倩编。全书一百卷,分十二类。上起汉魏,下迄五代,兼有秦以前歌谣十余首。书中除收入历代朝廷的乐章外,还保存了大量民间入乐的歌词,其中相和、清商、杂曲、新乐府诸类,尤多优秀之作。全书各类有总序,每曲有题解,对各种歌词、曲调的起源和发展,均有考订。每题以古词居前,后人仿作列后,源流分明,资料价值较大。中华书局1979年版。
当代学者逯钦立辑校,共一百三十五卷。该书囊括了先秦至南北朝时期千余年的诗歌篇什,引用数百种子、史文集,加以考证、修订。实为这一时期诗歌作品之大全,亦是研究、了解这一时期诗歌发展历史的重要资料库。中华书局1983年版。
7.《古诗十九首初探》
马茂元著。此书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对《古诗十九首》的作者和年代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考证,具体分析了其思想性和艺术性,说明其在中国诗歌史上重大意义;二是对每首诗进行了具体的注释、分析、说明,对读者帮助很大;三是把历代有关《古诗十九首》的论述,摘要辑录,编次为“集评”,以供读者参考。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8.《汉魏乐府风笺》
十五卷,录诗一百五十六首。近人黄节选注。此书为黄节先生在北京大学教书时所用教材,故引证广博,以其给读者更多的知识。书中题解,详述源流,介绍不同的看法,并详加解释。笺注则广为采摭,并对前人注文有所抉择,加以补正。注后则裒集诸家评论。最后为“释音”,以解释这些诗篇用韵情况。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
9.《全五代诗》
五代诗总集,一百卷。清代李调元编纂。五代诗,自来无全本,故李氏用了几年时间编成此书。其编排次序:先五代,后十国;各代各国之中先帝后,诗人则以年编次,再后面则是隐逸、道释、闺媛、仙鬼怪、歌谣、杂谶。各家之中,则先乐府、次四言、五古、七古、五律、七律、七排,次六言、五绝、七绝。书前附有采书目录。在每个诗人之下附有其小传,间附有诗人遗闻佚事,还有少量笺注。另外还附五代帝王年谱,五代十国间重大政治、军事事件均可查找,借此可以纵览各代各国之兴亡,并可加深对诗人、诗作的理解。有商务印书馆所编《丛书集成》本。
10.《全唐诗》
清代康熙四十四年开始收辑,翌年成书。由彭定求、曹寅等十人编。共九百卷。是在明代胡震亨《唐音统签》、清初季振宜《唐诗》两部书的基础上增订而成的。共收唐诗四万八千九百余首,诗人二千二百多人。搜罗之宏富,史无前例。十人均按时代先后排列,并系小传,后附唐五代词。间有校注,考订字句异同及篇章互见情况。但其中误收、漏收、重出、讹误之处不少。中华书局1960年出版王全的点校本,改正其中一些明显的错误,并附录日本学者上毛河世宁所辑的《全唐诗逸》三卷。
11.唐诗选本
从唐人选唐诗开始,人们对此就特有兴趣。据有学者的研究,现在可以见到的“唐诗选本”就有近千种,这实在是一个庞大的数目。而我们也不可能对《全唐诗》进行阅读,因此,选择几种好的唐诗选本来阅读还是有必要的。(1)《河岳英灵集》。盛唐时期人殷璠编选。全集二卷,或作三卷。选录唐代常建至阎防二十四位诗人的诗作二百三十四首。姓名之下,各有品评,颇多精到之见,开总集有评语之滥觞。其论诗反对轻艳矫饰,提倡风骨、声律的统一,尤偏重风骨。所选诗篇,颇多佳作,是唐人选唐诗中较好的选本之一。今人李珍华、傅璇琮以宋刻二卷本为底本,校以他本,于1992年以《河岳英灵集研究》为名,由中华书局出版。集前有四篇研究论文。(2)《唐诗品汇》。明代高棅编选。九十卷,另拾遗十卷。正集选六百二十人,诗五千七百余首;拾遗增补六十一人,诗九百余首。分体编排,卷首附有诗人小传。编者因元末诗风纤弱,欲矫时弊,上承宋代严羽《沧浪诗话》之说,提倡规仿盛唐,每体分正始、正宗、大家、名家、羽翼、接武、正变、余响和旁流九格,对明前、后七子“诗必盛唐”的主张颇有影响。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影印明代汪宗尼校订本。(3)《金圣叹选批唐诗》。此书是金氏为其子讲解唐代七言律诗的底本,共分析、批选诗作五百九十五首。金氏论诗受公安派影响,强调性情,认为诗中的篇章结构、格律声韵都是由性情决定的。全书疏解语言通俗,解释详尽,便于初学。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4)《唐诗别裁》。清代沈德潜编选。二十卷。选录唐诗一千九百余首,分体编排。编者提倡“温柔敦厚”的“诗教”,反对淫靡,根据这种标准分别去取,故名《别裁》。入选的是不同时期、不同流派和不同体裁的作品,题材和风格丰富多彩,能反映唐代诗歌创作的基本面貌。其中李白、杜甫的作品最多,共四百多首。并附有评注,对作品的主题思想和段落大意,以及诗人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都作了简要的论述,有助于对唐诗的理解,是较好的唐诗选本。中华书局1973年版。(5)《唐诗三百首》。清代孙洙(蘅塘退士)编。选录七十七位诗人的诗作三百二十首。分体编排近体诗占三分之二弱,余下为古体诗。入选的名篇,大都通俗易懂,便于吟诵,艺术性较高,为唐诗选本中流行最广的一种。后有现代学者喻守真编注《唐诗三百首详析》,注释简明浅显,详于揭示主题、剖析艺术构思,兼及声调格律。已由中华书局出版。另有学者金性尧的《唐诗三百首新注》八卷,内容精审,文字浅近,已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6)当代人所选注的《唐诗选》。较好的有三个选本。分别由著名学者马茂元、余冠英及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选,均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这三个选本,应是阅读唐诗较好的入门之书。
12.《全唐五代词》
当代学者曾昭岷等编著,中华书局1999年版,为目前收词最多、考订最精的一部唐五代词总集。该书在总结今人研究成果,诗词分辨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据此将全书分正编、副编两部分。正编收录“倚声制词之曲子词”四卷,副编收录难定或前人以为词但可考知为诗的作品三卷。校语中详征历代载录情况,校录重要异文,后附词作“本事”,均便于读者覆按研核。史料考订方面,作品后“考辨”一栏,对重出词、依托之词或诗词界限不明的作品进行考辨,或引用他人研究成果,或提出自己的看法。此外,书后附有全书“作者索引”及“词调索引”,可供检索。
13.《全宋诗》
该书由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编,1991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收入了宋代九千多位诗人的约二十万首诗。本书汇集宋代诗歌,长篇短制,细大不捐,断章残句,在所必録。以人系诗,以诗存人,旨在保存一代文献。本书按作者时序排列,书后并附作者索引、篇名索引,以便查检。
14.《唐宋诗举要》
今人高步瀛选注。选录唐诗六百十九首,计八十四家;宋诗一百九十七首,计十七家。所选都是当时具有代表性的诗人和诗作,其中尤以李白、杜甫为多。但本书的特色还在于其注释部分。高氏采用了集注的方式,在诗人的评传、诗作的题解和评注中,都较有选择地征引了许多资料和各家注本,且在集注里面,高氏有时加入了自己的见解,持论也时有创见,特别是历史事实、地理沿革、典章制度等方面,都引用了最原始的材料,态度相当谨严,非但有助于一般读者,对专业研究者也颇有参考价值。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15.《宋诗精华录》
近代陈衍编选。此书是陈衍为了反对崇唐黜宋,应用自己的诗歌理论编选评点的一部宋代诗歌总集。入选诗作,体现了宋诗的概貌和它的精华。而编选者的评论分析,对正确理解和阅读原作,起到了辅助作用。本书四卷,编排体例,略如唐诗之分初、盛、中、晚,前二卷为北宋,后二卷为南宋。帝王置于卷首,女性、僧人殿后。卷一选三十九家,诗一百十七首;卷二选十八家,诗二百三十八首;卷三选三十二家,诗二百一十二首;卷四选四十家,诗一百二十一首;如将摘句一百零五联以及诗人小传和评语中所提到的加在一起,全书诗作达到八百以上,虽不全面,然宋诗的概貌,已可略见一斑。巴蜀书社1992年版。
16.当代宋诗选本
(1)《宋诗选注》:当代学者钱钟书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版。选录诗人80家,诗290首。最值得关注之处在于诗人小传和注释,引用材料之广令人叹为观止,尤其注重梳理诗歌艺术源流。他引用前人的句子往往都有助于凸显所注释诗句的好处和特色。(2)《宋诗选》:张鸣选注。共选录诗人106家,诗359首。选诗的范围更宽,入选诗人和作品也更多,而且又是在《全宋诗》出来之后的选本,材料的精准性也更高。诗人小传和注释都做得非常详细,许多诗歌还附了解读的文字,或长或短,或引述前人评论,或解释诗中妙处,间及名物考证,帮助读者理解。注释部分尤其注重作品编年,以及诗歌的写作背景,或介绍与本诗写作相关的其他诗歌情况,为读者提供一个进入诗中的场域。既注重名物典故的阐释,又注重发明诗人用意。细致而不烦琐,清楚明白。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版。
17.《全宋词》
当代学者唐圭璋辑。收录宋词人一千三百三十余人的词作、一万九千九百余首,残篇五百三十余首。词人排列,以时代先后为序,各家之下,附以小传。此书对宋词搜辑的广泛与考订的缜密,为今所仅见,其成就是空前的。后有学者孔凡礼补辑,使之更精善。中华书局1965年版。
18.《花庵词选》
南宋黄昇(号花庵)编,二十卷。前十卷为《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始于唐之李白,终于北宋王昂,附方外、闺秀词各一卷。后十卷为《中兴以来绝妙词选》,始于康与之,终于洪瑹,末附黄昇自作词三十八首。蒐罗广泛,选录谨严。每人之下,各附简传;每题之下,间附评语。在宋人词选中,是影响较大的一部。中华书局1958年版。
19.《绝妙好词》
南宋周密编,七卷。选录宋南渡以后词人自张孝祥至仇远凡一百三十二家词作近四百首。所选偏重蕴藉雅饬,故姜夔、吴文英等人词入选较多,而辛弃疾只选三首。清代查为仁、厉鹗有《绝妙好词笺》,考证作者生平史实、有关词的本事和词外佚事,颇具参考价值。有中华书局1957年版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
20.《词选》
清代张惠言编,二卷。选录唐宋四十四家词一百十六首。选词以深美闳约为准,重寄托,尚比兴,戒律颇多,失之褊狭。但此集在当时影响很大,清代词至常州派而一变,实与此集有关。集后有《附录》,系其门人郑善长编。选录当时词家张惠言、李兆洛等十二人词六十三首。张惠言死后,其外孙董毅编《续选词》二卷,选录唐宋词五十二家一百二十二首,以补《词选》选择过严的缺陷。中华书局1957年版。
21.《宋四家词选》
清代周济编。选录宋代词人五十一家,以周邦彦、辛弃疾、吴文英、王沂孙四家为宋词各流派的代表人物,其他词人如张先、晏殊、欧阳修、苏轼、张炎等,则分别附于所属各派之后,而以周邦彦为集大成。周济承常州词派张惠言之余绪,论词崇尚寄托,过分推崇周邦彦,在当时影响很大。此集与张惠言《词选》前后相应,大畅常州派词风,成为清代词发展的一大关键。1958年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排印出版。
22.《宋词举》
近人陈非石编著。本书为陈氏于北京教授词学时所编著,二卷。由南宋逆溯北宋,选南宋六名家词二十七首,是为卷上;选北宋六名家词二十六首,是为卷下。附《声执》二卷。每家前有小传及历代评语。每首词之后,先校异文,次校律,再次疏作法。选词和论词皆体现出作者独到的词学见解,备受学术界推崇。金陵书画社1983年版。
23.《宋词三百首》
近代学者朱祖谋(自号上彊村民)编。选录宋代词人七十九家词,共二百八十三首。编排沿袭旧时体例,首录帝王,末录女子。所选以浑成典雅为宗,故周邦彦、吴文英一派词作入选较多。今人唐圭璋有《宋词三百首笺注》,博搜广采,引书至二百余种,资料丰富,影响较大。对初学者帮助较大。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24.唐宋词选本
唐宋词作为与唐诗并峙的高峰,也为后人喜爱,其选本也较多。而当代学者所选注的唐宋词选本,可作为学习、鉴赏唐宋词的基础读本。现择其精要者介绍如下。(1)《唐宋名家词选》。今人龙榆生编选。选录唐、五代词二十五家,一百四十三首;宋词六十九家,五百六十五首。所选各家,以能卓然自树或别开生面者为主;所选词作,以能代表某一词家的主要风格或久经传诵者为准。各家均附传记,并适当辑录评语。每首词除标点外,又别创符号,表明句、韵,有词谱的作用。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2)《唐宋词选》今人夏承焘、盛弢青选注。选录唐、五代及宋词凡七十五家,共一百九十五首。选词较广泛,以历代传诵的名篇为基础,重点突出苏、辛豪放词,同时也兼顾到其他流派的词人作品和民间词。对所选各家,均有生平介绍;所选词作,都有简明注释和扼要分析。书前有序,详述词的起源和发展,并对宋代词人作了简要的评价。中国青年出版社1981年版。(3)《唐宋词选释》。今人俞平伯选注。选录唐迄南宋词凡二百五十一首。此书意在为古典文学研究者提供参考用书,故选编和注释与普及选本有所不同。选词面较宽,试图体现词家的不同风格特征和词的继承发展途径;注释或释词语或解词意,间作校勘,不拘一格。书前有《前言》,对词的产生、发展和与唐宋词有关的一些问题,作了较详细的论述。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4)《宋词选》。今人胡云翼选注。选录宋词八十余家三百多首。词人以时间先后为次,每家均附简介,重要词人及重要词作均作述评。此编以苏、辛豪放派词人为骨干,重点选录南宋爱国词人的优秀词作,并兼顾其他风格流派的代表作。对宋代民间流传的无名氏的优秀词作,亦加选录。注释较为详细、通俗,并着重于词句的串解,甚便初学者。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5)《唐宋词简释》。今人唐圭璋选编。选录唐、五代词十四家,五十六首;宋词五十三家,一百七十六首。编者重在对每首词作的艺术技巧分析,如词之起结、过片、层次、转折、脉络的分析;及对词家风格、语言、声律、意境的简释。对提高读者对词的欣赏帮助很大。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
25.《中州集》
金代元好问编选。十卷,附乐府一卷。书成于金亡之后,选录金代二百四十九位诗人的作品,为金代诗人之总集。因诗人多聚集于中州(今河南一带)而得名。集中诗人各附小传以及和他有关的事迹,有时还对某些历史事实加以论断。因编者寓“以诗存史”意,故集中多忧时伤乱、思国怀乡之作。但不选当时在世诗人之作,金末诗人的诗作因而很多未能收入。元代房祺辑有《河汾诸老诗集》,共收金末元初诗人八家,诗作一百九十八首。可作《中州集》之补遗。学苑出版社2010年版。
26.《全金诗》
又名《全金诗增补中州集》。清代郭元釪编。曾经康熙皇帝审订,故又称《御订全金诗》。此书就元好问《中州集》所选增补而成,共七十四卷。金代诗人及诗篇,几乎全备。但编辑目的重在“以史证诗”,与《中州集》多有不同。1995年,南开大学出版社出版了薛瑞兆、郭明志的新编《全金诗》。全书一百六十卷,分四册,收作者五百三十四人,完整诗作一万二千余首,还有大量的残章断句,辑录范围更广,作品更多,规模与质量大大超过元、郭二人所编。此书突破了传统的以政治态度为入编标准的历史局限,在编排体例上,也摈弃了元、郭二书以类相聚的方法,而改为以时序编次,校语随文夹注。
27.《元诗选》
清代顾嗣立编选。共分三集,先后成书。每集又以天干数分为十集,录元代诗人一百家。但其中癸集收入残章断句者均未完成。所选各家均有小传,并附评语。嘉庆时,学者席世臣曾补刻《元诗选癸集》十集。中华书局1987年版。
28.《全金元词》
今人唐圭璋辑。共收录金、元两代词人二百八十二人,词七千二百九十三首。其中金代七十人,词三千五百七十二首;元代二百一十二人,词三千七百二十一首。体例一如《全宋词》,是迄今搜辑金、元词最完备的总集。中华书局1979年版。
29.《词综》
清代朱彝尊编,汪森增定,历时八年而成,三十卷,补遗六卷。选录唐、宋、金、元词六百六十余家,二千二百余首。采辑广泛,去取谨严,鉴别、考证俱较精当。所选诸家,凡可考者,均附以简传。惟朱氏论词,以“醇雅”为宗,注重格律,故所选偏重姜夔等格律派词人,这对清代词风的转变起了很大的作用。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30.《全元散曲》
今人隋树森编。编者花费十数年的功夫,从一百余种曲集、曲谱、词集等资料中,辑得元人小令三千八百余首,套数四百五十余套,残曲在外,搜罗繁富,将可能考订出的元人散曲尽囊括其中。编排以作者时代先后为序。所收作者各附小传,曲作分别注明见于何书。书后附《作家姓名别号索引》,检阅称便。中华书局1964年版。
31.《朝野新声太平乐府》
简称《太平乐府》,元人散曲总集,元代杨朝英选辑。凡九卷,前五卷为小令,后四卷为套数。将关汉卿、马致远等八十余家的散曲,有选择地依宫调分类编排。为研究元代散曲之重要资料。中华书局1987年版。
32.《类聚名贤乐府群玉》
又称《乐府群玉》。散曲总集,七卷,无名氏编辑。所选皆小令。今残本,存二十四家,共七百余首。编排按作者先后,不以曲调分类。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
33.《梨园按试乐府新声》
散曲总集,三卷,元无名氏辑。上卷为套曲,中、下卷为小令。共收套曲三十二首,小令五百余首。署名作者十余人,颇多不常见作品,故为散曲研究者所重视。今人隋树森校勘,中华书局1987年版。
34.《乐府新编阳春白雪》
散曲总集,十卷。元代杨朝英编纂。此书共收元人小令四百九十二首,套曲四十七首,作者六十余人。全书搜罗较富,刊行较早,是流传最广的一种。入选作品风格各异,瑕瑜互见,反映了元曲的基本面貌。今人隋树森校勘,中华书局1987年版。
35.《南北宫词纪》
散曲选集。是《南宫词纪》和《北宫词纪》的合称,各六卷。明代陈所闻编辑。所谓“南宫”即南曲宫调。此指南曲。《南宫词纪》共收南曲套数一百四十余套,小令七百余首。保存了许多前人所未注意,或为他书所未收集的明人散曲,材料较为丰富。“北宫”即指北曲。《北宫词纪》兼收元、明两代散曲三百二十余套,部分作品为他书所未收,较为罕见。其选录标准侧重于“典雅”。上海古籍出版社1959年版。
36.《列朝诗集》
清初钱谦益编选。共八十一卷。选录明代诗人约二千家,仿元好问《中州集》体例。编者旨在“以诗系人,以人系传”,保存一代文献。其中颇多精到的见解,也抨击了明代诗坛的复古风气。中华书局2007年出版。
37.《明诗综》
清代朱彝尊编选。一百卷。体例略仿《全唐诗》,录存明代三千四百余诗人的作品,并略述诗人生平及评家论说,附以自著的《静志居诗话》,评论比较客观。此书保存了不少明末殉节诸臣和明遗民的诗作,是研究明代诗歌的重要资料。中华书局2007年出版。
38.《晚清簃诗汇》
近代徐世昌辑。二百卷。共收清代诗人六千一百余人,二万七千余首诗作。附有诗人小传和诗话。编者目的在于显示清代诗歌各阶段、各流派及诗人的特色,并注意收集流传稀少的诗作,颇有参考价值。中国书店1988年版。
39.《近代诗钞》
近代陈衍辑。收清咸丰至清末诗人的诗作,共三百七十家。每人一卷,人名下附有诗人小传,间录诗话,颇有资料价值。但所收多抒写个人感情和日常生活之作,少有反映当时社会现实和时代精神的诗作。1924年由商务印书馆初版。
40.《清名家词》
今人陈乃乾辑。共辑清(包括近代)词坛名家百人,词别集一百三十四种,后附卢前撰《饮虹簃论清词百家》一卷。此集搜辑广泛,清代名家词,几乎全部辑录,每家附以简传,是研究清词的重要资料。上海书店1982年版。
41.《近三百年名家词选》
今人龙榆生编选。选录近三百年词坛名家自陈子龙至吕碧成凡六十六家词,四百九十八首,取材除诸家专集及其他史传、词话外,于谭献《箧中集》和叶恭绰《广箧中词》采录特多。体例略依《唐宋名家词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二、诗歌(包括词、曲)别集简介
1.《魏武帝诗注》
作者曹操。曹操诗歌现存二十六首,皆属乐府诗。其内容多反映东汉末年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其诗风慷慨激昂、苍凉悲壮,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是体现建安风骨的主要诗人之一,也是自屈原后,第一位卓有成就而留名诗史的人。其诗歌注本以著名学者黃节先生所注《魏武帝诗注》较为详备。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
2.《魏文帝诗注》
作者曹丕。曹丕与其父曹操、其弟曹植都喜爱文学,都是建安时期文学方面的积极创作者和热心提倡者。曹丕诗文的风格悲婉凄清、低回纤弱,语言清新活泼,形式多变,富于跳荡性,不呆板,其七言歌行不仅为后世七言诗之开端,且起到示范作用。曹丕今存诗作四十余首,以写夫妇别离之苦居多。诗歌注本以黄节的《魏文帝诗注》略为详备。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
3.《曹子建诗注》
作者曹植,字子建。曹植可谓是继承了曹魏之前诗歌遗产的精华,为先秦以来成就最大的诗人。《曹子建诗注》是黄节先生为曹植诗歌所作的笺,共收诗七十一篇,其他传讹者、误入者、疑存者、段落不完全者以及后人复增者均不录入,注释引证的材料丰富,取舍又极严谨,是影响较大的曹集注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4.《阮步兵咏怀诗注》
作者阮籍。阮籍曾做过步兵校尉,故名。《阮步兵咏怀诗注》是黄节先生为阮籍《咏怀诗》八十二首所作的笺注,其注以蒋师爚注为基础,综合各家,加以折中,力求结合史实阐明诗意,在诸家注中比较完备,是这一专题研究中影响最大的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初版,1984年新版。新版增加了黄节注阮氏咏怀四言诗十三首,阮籍诗作基本齐全,并附有阮籍相关资料,使之更完备。
5.《嵇康集校注》
诗文别集,文九卷,诗一卷。嵇康集原有十五卷,至宋仅存十卷,现存刊本最早见明嘉靖年间黄省曾辑刻十卷本。鲁迅有精校本,收集最为详备。今人戴明扬吸取鲁迅校本成果,整理旧说,编为此校注本,并有附录,采各家评语,足资参考。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
6.《陆士衡诗注》
作者西晋陆机,字士衡。陆氏存诗一百三十余首,为汉魏以来存诗最多者。其诗多以表现人生离合悲欢为内容,注重辞藻、排偶。在五言和乐府诗的雅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为齐梁诗风之滥觞。《陆士衡诗注》四卷,为近人郝立权注,郝氏用功甚深,是第一部陆机诗全注本,也是较好的注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
7.《陶渊明集》
陶诗注本众多,现择其几种介绍。(1)《陶渊明集》。今人逯钦立注。逯氏以宋代杨汉《靖节诗注》、元初李公焕《笺注陶渊明集》为底本,博采众本,详录异文,认真勘正,其注释多借鉴古人,时有独见,也较为通俗,便于初学。附有逯氏的研究论文,以帮读者全面了解。中华书局1978年版。(2)《陶渊明集笺注》。今人袁行霈撰,中华书局2003年版。此书是陶渊明全部诗文辞赋作品的笺注本。以毛氏汲古阁藏宋刻《陶渊明集》十卷本为底本,参校宋元诸本及总集、类书,笺注重于史实、本事、名物、地理、人物,并单列评析一项,于诗文作意,发隐抉微。末附历代和陶诗六种及年谱简编、作品系年,语词、人名、篇名索引三种,是陶集注本中的集成之作。(3)《陶渊明集校笺》。龚斌校笺。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本书采百家之长,集古今陶学研之大成,而独出己见,成一家言。本书以陶澎《陶靖节集为底本,以宋绍熙曾集刻本等多种有价值的本子校勘,细审密校,用甚勤。笺注合前贤旧说,而又多所匡正、补阙。于陶渊明生平经历、交友、诗背景、主旨等项创见尤多。取精用宏,言之凿凿。书后附有“各本序跋”、“陶氏宗谱节录”、“陶氏宗谱中之问题”、“陶渊明年谱简编”、“陶渊明评论选辑”等栏目。
8.《谢康乐诗注》
作者南朝宋谢灵运,因袭祖父爵为康乐公,故名。黄节重新编辑注释。其注释部分,凡《文选》所录的取李善注,另作补注以求详尽,此外由黄氏创注。黄氏注重典章制度以及名物的训诂、考证,认真钩稽与诗人有关的史实,特别是对诗中有关佛学的典故注释更为详尽。搜寻博洽;注后附录各家评述,多能阐发谢诗精微,是谢诗较精的注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
9.《鲍参军诗注》
作者南朝宋鲍照,曾做过临海王前军参军,故名。鲍照诗作继承汉魏乐府诗现实主义传统,描绘了广阔的社会生活。他工于乐府诗,尤擅长七言歌行,其诗造句俊逸,风格遒丽,音调激昂。其诗对唐代李白、杜甫、高适、岑参都有几大影响。黄节先生对鲍参军诗歌做过经典注释。其注诗的动机是秉承着“以诗救世”的社会责任感,通过注诗的方式来抒发己志,传播“务实致用”的思想理念;其笺注特色在于多创注补注;取精用宏,释事不忘求义;存正纠谬,独抒己见。中华书局2008年版。
10.《谢宣城集校注》
作者南朝齐谢朓,曾做过宣城太守,故名。校注者曹融南。全集五卷,其赋、文、乐歌、四言诗为一卷,五言诗(附联句)为四卷。校注者广泛搜集各种版本,精心校对,采取其优,考证修订谬误,为当前精当之本。后附有旧刻序跋、诸家评论及谢朓生平事迹史料,方便读者阅读。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
11.《庾子山集注》
北周庾信著。庾信字子山,故名。此为诗文集,共十六卷,诗四卷,乐府一卷,歌词一卷,其余为文。庾信诗作融合了南北诗风,兼有南朝的秀丽细腻和北朝的豪迈慷慨的特点,形成了悲壮瑰丽的风格。在声律、章法、神采、情韵上都十分接近唐代近体诗,对唐代诗人、尤其是杜甫的影响很大。今人许逸民整理校勘、标点,中华书局1982年版。
12.《骆临海集笺注》
诗文别集,凡十卷,其中诗四卷,唐代骆宾王撰。骆氏为官,曾贬为临海县丞,故以此命名其诗文集。清代陈熙晋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骆集于唐代即有编纂,已佚,现留传者多为明人辑本。骆氏诗赋注重和讲究用典,故其注本亦较多。陈熙晋笺注较为晚出,最为完善,辑佚校补,分体编年。对于有关典故、舆地、职官、典章作了详尽的笺注和阐释,并为明清两代流行的骆集注释本作了总结工作。骆氏擅长七言歌行,为“初唐四杰”之一,并为“四杰”中存诗最多者。其诗表现其政治抱负,多悲愤之词,风格则整炼缜密,长篇最见才力。
13.《陈子昂诗注》
今人彭庆生注释,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陈子昂提倡“风雅兴寄”和“汉魏风骨”,其诗则体现了他的论诗主张。陈诗寄兴幽婉、深沉浑厚、语言洗尽铅华,句法浑成,不注重一字一句的修饰,气骨刚健,开盛唐风骨之先河。
14.《孟浩然诗集校注》
今人李景白校注,巴蜀书社1988年版。孟氏存诗二百六十余首,其中多为描写自然山川、田园风光、抒发自己恬淡情怀之作。其诗风清丽、飘逸,但也有浑朴雄健的一面。他长于五言,五律尤为精工,往往属对工稳而不流于纤巧。
15.《王昌龄诗注》
共四卷,今人李云逸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王诗多用乐府旧题写边塞战争生活,诗体多用易于入乐的七绝。诗从气势到辞藻、音调已是典型的盛唐之音。王诗亦擅长写妇女生活和宫怨之情,对人物心理描绘细腻。善于捕捉典型形象和擅长概括联想,语言圆润蕴藉,音调和谐、婉转,因其七绝上的成就,被当时人称为“诗家天子”。
16.《王维集》
作为一个大家,王维诗集版本较多。清代之前的以清代赵殿成的《王右丞集笺注》为佳,分诗十五卷,文十二卷,论画一卷,计二十八卷;另有首尾二卷,附本传、年谱、诗评、画录等,资料较丰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当代则有陈铁民的《王维集校注》,中华书局1997年版;杨文生的《王维诗集笺注》,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是对王维现存作品重新进行校理、笺注、编年的成果,比较全面地体现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王维生平和诗文考订等方面所取得的实绩。另有陈贻焮的《王维诗选》,因为考订精审、注释简明,从五十年代末开始在学术界一直具有很大的影响。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
17.《李白集》
李白诗集版本较多。清代之前的以清代王琦的《李太白诗集注》为代表。王琦参合诸本重编,并增附录六卷,合成三十六卷,较为详赡。中华书局据以校补后,于1977年再版。今人瞿蜕园、朱金城以王琦《李太白诗集注》为底本,参校宋元明多种善本,在注释上不仅收录古人注文,而且还旁搜唐宋以来古文献资料,吸收近代以来对李白研究的成果,辨其谬误,补其疏漏,做了大量工作,带有会校、会注性质。后附录李白年谱、碑传、李集序跋及与李白相关的诗文、丛说、外纪等,是李白集较好、较全面的注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
另有通行的《李白诗选》多种,其中复旦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组选注的《李白诗选》影响较大,为教育部指定中文专业学生必读书目。人民文学出版社1977年版。
18.《高适诗集编年笺注》
今人刘开扬笺注,中华书局1981年版。高诗题材广泛,但成就主要在边塞诗。特别是他通过诗歌议论边策,揭露弊端,揭露高层将领与普通士兵的差别与对立,这是其他边塞诗人中少有的。其诗风格浑朴自然、格调高远、富于苍凉的情韵。此书以《四部丛刊》影明本为底本,校以诸本。资料完备。
19.《岑参集校注》
今人陈铁民、侯忠义校注。共五卷,前四卷为编年诗,后一卷为未编年诗及赋、文、铭等。附岑参年谱及版本考证文章一篇。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岑诗题材广泛,尤以边塞诗成就最高。这些诗作突出自然界的伟大与神奇,表现了异域的风光与情调,描写了战争生活的激烈场面,表现出唐官兵慷慨报国的英雄气概和不畏艰苦的乐观精神,也反映出诗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其诗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表现出雄奇险怪的艺术风格。
20.《刘长卿集编年校注》
杨世明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版。本书按诗、词、赋、文次第,各体编年排列。其中诗分为编年诗、未编年诗两部分。编年诗又分若干时期。每一时期中,确年可考者,依年月编排;仅可判定其大致时限者,则次于此一时期系年诗之后。本书注释,一般以第一条为解题,重在系年考证,发幽钩沈,不辞烦琐。至于注解词语典故,则务求简明,凡较常见者,不一一引列书证。
21.《韦应物诗集系年笺注》
今人孙望编著。韦应物诗作气象清华,骚雅闲淡,真而不朴,华而不绮,上薄陶谢,下该王孟,并直接影响着柳宗元的创作。此书校勘以明嘉靖间华云刻《韦江州集》为底本,参校诸本进行。此书作品系年,按韦氏生平履历,自洛阳县丞时期至苏州刺史时期,汇为九卷,依次编年。诗篇作年无考者,辑为一卷,列于最后。每首诗作笺注后,附录部分前人评语,供研读者参考。中华书局2002年版。
22.《杜甫集》
杜甫诗作被后人关注,号称千家注杜诗。现择其较为通行者介绍。(1)《杜工部集笺注》,又名《钱注杜诗》,二十卷,清钱谦益撰。钱氏在杜诗编年的史实考证,以及名物训诂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订正了宋人的许多失误,补充了宋人的一些疏漏;在注释上有所领会、发现。但他蔑视宋人关于杜诗研究的成果,许多应加注处因自己无所得而未注,宋人有注,他却不用,故而空白较多。此书只可作为个人学术专著,不适宜作通读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2)《杜少陵集详注》,又名《杜诗详注》,诗作二十三卷,赋、表等杂著二卷,并附有年谱、序文、题咏等资料。清仇兆鳌撰。仇氏以二十多年时间编著此书,网罗了宋元明至清初评注杜诗之精华,又根据自己的理解对每首诗作分段,诠释考订,并加上辑注、集评,确乎不愧“详注”二字。其引证之浩博,几乎包括了他之前的所有注家,他能“不遗巨细”地采录入书,对读者大有裨益。是杜诗的通行本。中华书局1979年版。(3)《读杜心解》,六卷,清浦起龙著。此书作于钱谦益、仇兆鳌诸家注之后,颇有意立异。加之浦氏长于史学,在编年考史方面,也颇能修正诸家之失。此书卷首有《读杜提纲》十条,对学习和研究杜诗颇有参考价值。浦氏力求探索杜甫的“诗心”,对杜诗的解释多有精彩之处。中华书局1961年版。(4)《杜诗镜铨》,此为清人杨伦注解杜诗的文本,二十卷。明末后产生了多部质量较高的杜诗注本。杨氏在研究了诸家注本后,博采众长,删繁就简,去芜存菁,而成此书。《杜诗镜铨》于体例、取舍上有自己的见解,在词的“微词奥义”和时事背景方面也补充了前人的一些疏漏。此外,杨伦作为诗人,深知创作之甘苦,所以注中涉及的一些诗之技法,亦可作为参考。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另有通行的《杜甫诗选》多种,其中萧涤非选注的《杜甫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影响较大,为教育部指定中文专业学生必读书目。邓魁英、聂石樵选注的《杜甫选集》也是一个便于初学者阅读的好选注本,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23.《孟东野诗集》
唐代孟郊撰。孟郊,字东野。其诗集为北宋宋敏求编辑,十卷,绝大多数为乐府或古诗,以五古为最佳,共四百余首。孟诗多为倾诉自己孤愁穷苦,感伤遭遇不幸而作;其诗生动地塑造了一位封建时代寒士的形象。其诗风力求奇僻,用字造句,避免平庸,精于刻画,表现力很强。有今人华忱之校订,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另有今人郝世峰笺注的《孟郊诗集笺注》,河北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24.《韩昌黎诗系年集释》(www.xing528.com)
十二卷,唐代韩愈撰,今人钱仲联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昌黎”为其郡望,故名。韩诗多用怪字、僻字,爱用典故,诗句也多晦涩,故自宋代以来,韩集注本之多,仅次于杜甫,有所谓“五百家注”之说。此书是韩诗的集校、集注、集评本。它以清代方世举《韩昌黎诗编年笺注》为底本,诗按年编排,文字考订主要依据宋人方崧卿《韩集举正》和朱熹《韩集考异》两书。把本来集中在一起的对韩诗的考异文字,分别置于诸诗之下,又从唐、宋、元、明、清以及近代二百余家注本、诗话、笔记等资料中辑录出有关韩诗的解释和评论文字,分别置于诗中和诗后,有时亦断以己意。韩氏长于古文,其诗也有独特成就,他扩大了诗歌题材,过去许多不能入诗或少有入诗的事物,韩愈都将其纳入诗中。韩氏是有独创性的诗人,其主要贡献在诗歌艺术技巧方面。他与一般唐诗人不同,其诗注重对于事物的刻画,用铺叙之法,穷追不舍,必期穷形尽相而后止,此法杜甫已开其端,但韩愈用之最多。韩诗从构思、结构到语义都趋向散文化,并多议论,这些对宋代诗歌创作影响很大。
25.《刘禹锡集笺证》
诗文别集,三十卷,诗八卷,乐府二卷。今人瞿蜕园笺证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刘集原四十卷,宋初佚十卷,北宋宋敏求辑的诗四百余首,杂文二十二篇,为外集十卷。刘诗题材广泛,其中咏怀古诗最为杰出。这些诗不仅总结历史经验教训,而且借古喻今,讽刺腐朽当权者。刘氏最擅长七绝、七律,造句凝练精究,富于哲理。其乐府诗是向民歌学习,其《竹枝词》、《浪淘沙》,格调清新,酷似民歌,为唐诗发展注入了新的血液。
26.《白居易集》
诗文别集,七十一卷,外集二卷,其中诗三十七卷。白集编于作者生前的长庆年间,故名《白氏长庆集》,五十卷;他临终前一年,又编成后集二十卷,续后集五卷;共七十五卷。至宋亡佚五卷。南宋有绍兴刻本七十一卷。今人顾学颉以此为底本,参校其他诸本,并将前人已拾补和新近发现的佚诗、佚文编为外集二卷,书后附有有关白居易的传记和白集序跋、白氏年谱等。中华书局1979年版。此书存白诗三千多首,是唐代诗人中存诗数量最多的。另有今人朱金城笺校的《白居易集笺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白诗分为讽喻、闲适、感伤、歌行、格律诗等,其现实意义最强者,当为讽喻诗。白氏长于叙事诗,特别是七言叙事诗,写得既多且好,诗中注重故事性,注重人物性格的描写与刻画,语言平易,音韵谐美,在当时就受到人们的欢迎,并流传到国外,对后世影响很大。
另有今人王汝弼先生选注的《白居易选集》,选白诗近三百首,文十五篇,注释颇详尽,不失为一本为初学者入门的好读物。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27.《柳河东集》
诗文别集,四十五卷,外集二卷,其中诗三卷。柳宗元字子厚,祖籍河东郡,故名。柳集原为刘禹锡编,已佚,北宋初年穆修寻访得到柳集四十五卷,遂传于世。此本有南宋廖莹中的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61年版。另有南宋孝宗年间的综合各家之说的集注本《新增刊广百家详补注唐柳先生文集》。今人吴文治先生以传世的宋刻本为底本,参校其他注本,补充了外集、附录和辨伪杂录,更名为《柳宗元集》,中华书局1979年版。柳诗多作于贬谪之后,诗中常描写永、柳二州奇山幽水,以抒发诗人的怨愤和忧伤,并反映了诗人清峻高洁的品格。许多诗篇写得惊心动魄。柳诗清峭峻拔,诗句凝练,工于炼字。
28.《元稹集》
诗文别集,六十卷,外集八卷,其中诗二十八卷。元集于诗人生前即行编订,为《元氏长庆集》一百卷,至宋已亡佚四十卷,宋代虽有刊刻,但均为残本。今人冀勤以宋抄本《元氏长庆集》为底本,参校宋残本和明代几个刻本编为此集,后附志传、序跋、书录、诗文、丛说等,并有篇目索引。中华书局1982年版。元稹与白居易交好,倡导新乐府诗。元诗中乐府诗作品很多,这类诗篇注重反映时弊,但往往写得粗糙,立意不高。其诗艺术性较强的是他的艳体、悼亡和表达与白居易友情的诗作,这些诗大都情真意切,婉转动人,特别富有感染力
29.《长江集新校》
诗别集,十卷,唐代贾岛撰,今人李嘉言点校。此书以《全唐诗》为底本,并参照几个宋本、明本和抄本加以精校。后附有贾岛年谱及考证性文章诸篇等参考资料。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贾岛诗作多通过刻画自然风物之幽深清峭的景色,以抒发诗人凄苦落寂之情;亦间有揭露社会黑暗和讽刺权贵的诗作。其诗对晚唐、南宋末年“永嘉四灵”、明末竟陵派都有着很深的影响。
30.《三家评注李长吉歌诗》
李贺诗注本,四卷,外集一卷。李贺诗生前编为四卷,诗二百三十三首,外集为后人所辑。“三家注”作者均为清代学者,包括《李长吉歌诗王琦汇解》、姚文燮《昌谷集注》、方扶南《批本李长吉诗集》。王注比较详明,对以前诸家之批注,颇能博观慎择,折中是非,对于他认为不可解者则采取宁缺毋滥的态度,对于李贺一些有寄托的诗作也颇能阅其深意幽旨。但王氏诠释事典,往往不引原文,不利查考。姚注的长处是钩稽出贞元、元和间的史料作为解李诗时参考。方氏的批评有许多是专门针对明代徐渭、懋策评李贺诗的意见,其见解较为平实,无过度的揄扬及贬抑。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李贺年少才高,又极敏感,对社会、自然、人生等问题都有独特的感受。其诗以曲折隐晦、扑朔迷离,甚至荒唐怪诞的形式反映了当时许多重大的社会问题。李贺诗想象丰富而奇特,色彩浓重而艳丽,境界虚幻荒诞,语言富于暗示性、象征性、因此形成了奇崛幽峭、浓丽凄清的艺术风格。
31.《樊川诗集注》
杜牧诗注本,四卷,附补遗,清代冯集梧注。杜牧有别墅在樊川,故名。杜牧诗多为咏史、记事、即景抒怀之作。其中寄托了建立功业的理想和感时伤乱的忧国忧民之情。他还有相当数量的诗作是悲悼古往今来妇女们的不幸遭遇,写的是情意深厚,毫无轻薄之态。杜牧善于在有限的篇幅内展现出开阔的视野和盎然的生机,给读者以俊逸矫健之感。杜牧诗用语清丽,画面鲜明,风格俊逸豪迈,尤其是七言绝句,含蓄蕴藉,令人玩味不尽。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
32.《温飞卿诗集笺注》
诗别集,九卷,唐代温庭筠撰,明代曾益注,清代顾予咸补注,顾嗣立续注。温氏处于唐朝危机四伏之时,对于统治者奢侈无度、藩镇割据、分裂势力的强大给国家带来的危害感触很深,这在他的乐府古题诗和咏史怀古诗中多有表现。但温诗更多的是感慨身世和描写狎邪生活的诗作,诗人怀才不遇,感慨诸多。温诗风格艳丽绮靡,爱用镂金错彩、色彩鲜明的词语。其近体小诗则多清新明快之作。温诗好用典,辞藻丽密,部分诗较难懂。曾益注为最早,但缺佚颇多,援引亦不免穿凿;所以顾予咸重新整理笺注,后其子顾嗣立续注。注释既详而又无琐碎之弊。有附录以资参考。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另有《温庭筠词新释辑评》,收录《花间集》所录全部温词,逐首注释、讲解、辑录历代评论,并收录相关论文、论著名录。张红注释。中国书店2003年版。作为花间词派的重要代表人物,温庭筠的词数量多,词调广,在意境创造上表现出杰出的才能,奠定了词的美感特质、艺术特征。其唯美主义的绮艳词风对晚唐五代词人有着深远的影响。
33.《玉溪生诗集笺注》
诗别集,六卷,唐代李商隐撰,清代冯浩注。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故名。此书前四卷为编年诗,后二卷不编年。李商隐诗难于诂解,元好问时即有“独恨无人作郑笺”之叹。故而注家之多仅次于杜甫、韩愈。冯注晚出,比较详备。冯氏精熟史书,吸收了前人成果,融会李商隐文集,编纂了玉溪生年谱,对义山行踪、事迹颇有发现,对后世影响甚大。冯浩笺注,凡诗中所涉及的人物故事、典章制度、语词出处,皆旁征博引并加以考证,并能探索诗人创作意图,予以演绎串释;力求得出历史真相,故其评论较客观,有助于阅读理解。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另有《李商隐诗歌集解》,今人刘学锴、余恕诚著,中华书局1988年版。此书以明代汲古阁刊《唐人八家诗》之《李义山集》不分体三卷本为底本,参校其他注本校注。复旁搜宋以来诗话、笔记、选本、文集中有关评注考证资料;近人研究论著中有关注释、考订方面之资料亦酌加采录,并时有己见。作为一部会注、会笺、会评的诗集,此书可谓是当代李商隐诗集的最佳注本,也代表作李商隐诗集研究的最高成就。作为较通俗的选本,周振甫先生选注的《李商隐选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应是初学者的入门之书。李商隐关心现实,其诗对晚唐民生凋敝、政治黑暗、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外敌入侵都有所表现。而集中大部分诗作则书写了诗人怀才不遇,沉沦下僚,在激烈的党争中动辄得咎的心情以及在其爱情生活中的痛苦与欢乐。李诗在艺术上取得很大成就,他兼擅诸体,特别是七律、七绝尤为突出。七律无题诗为历代读者喜爱。这些诗作继承了杜甫锤炼严谨、沉郁顿挫的特色,又融合了齐梁诗的华艳色彩和李贺诗的幻想象征手法,形成深情绵渺、典丽精工的独特风格。李诗常借道教、佛教的典故和神话传说以渲染气氛,善用典故把难以直言之意,婉曲地表现出来。
34.《韦庄集》
诗文别集,分《浣花集》十卷,《浣花集补遗》、《浣花词》三部分。五代前蜀韦庄撰。韦庄处于乱世,一生多过漂泊生活,战乱、死亡、逃难及种种痛苦多经寓目,故多感事伤时之作。韦诗风格近于白居易,善用浅白清丽之笔;其词浅易但蕴藉丰富,颇有韵外之旨。韦集为其弟韦霭所编,但卷数不明,南宋后韦集多亡佚,仅剩十卷,存诗二百余首,后经补辑,共得诗三百二十二首,再加上《浣花词》,编为《韦庄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另有今人李谊校注的《韦庄集校注》,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6年版。另有今人刘金城《韦庄词校注》,收其词五十七首,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1年版。
35.《南唐二主词校订》
词合集,不分卷。五代南唐中主李璟、后主李煜撰。此书收录二李词,中主仅四存四首,其余为后主词。“二主词”在宋代即有著录,已佚。今传各本,均为后人所辑,各本颇有异同。现存最早有明万历三十六年吕远刻的墨华斋本。今人王仲闻以此本为底本,参校各刊本、选本、笔记、诗话、词话,详出校文,后附赝作、评论及有关题跋,成《南唐二主词校订》,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二主词摆脱了晚唐“花间”词风的影响,洗尽铅华,而采用白描手法写景抒情。词至南唐二主,眼界始大,感慨始深。后主词尤具有概括力,摆脱了歌儿舞女对词的要求,使词逐渐成为一种抒情言志的新诗体。虽然后世在词与歌唱的关系上还有反复,但后主所开拓的道路对后人颇有启示。二主词于我国词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36.《林和靖诗集》
诗别集,四卷,附拾遗一卷,附录一卷,北宋林逋撰。今人沈幼征校注,浙江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林逋四十岁前漫游于江淮一带,后半生则一直隐居于杭州西湖孤山,二十年足迹不入城市,妻梅子鹤,为当时名士所称赞,卒后私谥为“和靖先生”。林诗多为描写杭州西湖风光和作者隐逸生活之作,勾画出西湖朝晖夕阴,春秋四时的美丽景色。诗人观察细致,并善于将其摄入诗中。其咏梅之诗多名作,常能抓住梅花之神韵,用极精练的字句表现出来,其风格澄澹高逸,工于属对,精于炼句炼字。
37.《梅尧臣集编年校注》
诗别集,三十卷,今人朱东润注。朱东润以宋本和明万历本为底本,参校他本,并对梅诗加以编年笺注,全书之前著有《叙论》四篇,分别就梅诗的评价、编年、版本、原注作了论述,后附有梅氏生平、传记和梅集的资料。有中华书局1980年版。梅诗注意反映社会生活,表现现实生活中的贫富对立。其写景抒情之作,意境新颖,饶有情趣。梅诗风格古淡、朴素,晚年之诗内涵深远,欧阳修喻之以橄榄,言读其诗味久回甘,这对于纠正当时流行的镂金错彩的昆体诗风有积极作用。
38.《欧阳永叔集》
诗文别集,北宋欧阳修撰。欧阳修,字永叔,故名诗文集。他是杰出的文坛领袖,也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导者。其创作实绩亦灿然可观,诗、词、散文均为一时之冠。又喜奖掖后进,苏轼父子及曾巩、王安石皆出其门下。欧阳修的诗歌有两大特点,一是以文为诗,一是以议论为诗。他的诗在艺术上主要受韩愈影响。总的来看,风格是多样的。欧阳修诗歌中最精彩的是以近体为主的短篇之作。这类诗语言浅近自然亲切,意脉流畅连贯,对确立宋代平易自然的诗歌风格有开创之功。其诗歌初步表现出了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的特点,已明显从宋初诗风的局限中摆脱出来,以较为宏大的创作格局、畅达健朗的风格意趣初步奠定了时代新风及欧诗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他的词主要写恋情游宴,伤春怨别,表现出深婉而清丽的风格。《欧阳永叔集》共一百五十三卷,其中《居士集》为他自编,其余皆为宋代周必大编定。有中国书店据世界书局1936年版影印,名为《欧阳修全集》,1986年版。另有今人李之亮笺注的《欧阳修集编年笺注》,巴蜀书社2007年版。另有今人黄畬笺注的《欧阳修词笺注》,此为笺注者校对多种版本后收辑最完备的欧阳修词集。为方便读者阅读,笺注者将所收之词全部加注,其有本事、佳话或评语,后附录相关参考资料。
39.《苏舜钦集》
诗文别集,十六卷,北宋苏舜钦撰。苏诗多关心现实和政治之作,对于北宋中叶政治黑暗、兵制腐败、社会不平、人民痛苦等现象多有揭露、抨击。还有不少描写诗人壮志难酬、雄心未死、苦闷矛盾、愤懑不平的诗篇。这类诗作最能体现苏诗特色。其感情激昂,寓意深沉,气势宏阔,形成粗犷豪迈、清新刚健的艺术风格。苏集最早为欧阳修所辑。此书为今人沈文倬用清代宋荦校订的徐惇复刊本为底本,参校诸本而成,并附有相关参考资料。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
40.《乐章集校注》
词别集,三卷,续添曲子一卷,北宋柳永撰。柳词在北宋影响极大,有“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之说,故柳集在宋即有刊刻。近人朱孝臧编刻《彊村丛书》作三卷,续添曲子一卷,为较为完备的版本。近人薛瑞生先生校注的《乐章集校注》一书,即以朱本为底本,参校其他版本择善而从,点校异文,以助阅读。中华书局1994年版。柳词题材比较广泛,尤工于写羁旅行役和男女的离愁别恨。柳氏精通音律,善制长调,铺叙展衍,描写尽致。柳氏于词之作法上最大贡献是从诗中引入了铺叙法。柳词中多用俗语,语言浅白,词意妥帖。于宋初慢词的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41.《张先集编年校注》
诗词别集,北宋张先撰。作为著名词人,张先与柳永、晏殊、欧阳修一起,推动了宋词走向兴盛,成为维系唐五代与北宋词之间的纽带;作为词坛耆宿,张先则与初濡词笔、尚属新进的苏轼唱酬,又成为维系北宋前期至北宋中期这两代词人的纽带,代表了其间词风嬗变的趋向。故张氏词集,在宋代就已著录,明清多次刊刻,有多种版本。今人吴熊和、沈松勤将张先的词诗合编在一起(包括一佚文残篇),并加以编年笺释。共得词一百七十九首,诗二十八首。附有张先相关资料。浙江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
42.《珠玉词》
词别集,一卷,北宋晏殊撰。晏殊承南唐冯延巳余风,多作令词。晏殊为太平时期宰相,一生流连歌酒,沉浸于歌舞承平之中,其词作也多是以这种生活为题材。晏词中还有一些同情妇女不幸遭遇的词作。晏氏词风和婉明丽,清新含蓄,典雅雍容,温润秀洁,用语婉丽,善于寓理于情景的描写之中,对宋初词坛有较大影响。晏集在宋代即有著录,有多种明抄本传世,清代晏端书刊《珠玉词钞》,得词一百三十七首。今人校注晏殊词者较多:吴林杼笺校本,名《珠玉词》,江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胡士明校点《珠玉词》,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刘扬忠编著《晏殊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2003年版。
43.《小山词》
词别集,一卷,原名《乐府补亡》,意为补乐府之亡。北宋晏几道撰。几道号小山,故名其词集。其词共二百四十余首,几乎全是小令词。有《宋六十名家词》本近人朱孝臧编刻《彊村丛书》,收有晏集,附校记一卷。常见者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词林集珍》本的《小山词》,王根林校点,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有中国书店2003年版的《晏几道词新释辑评》。几道为晏殊第七子,因词而与其父晏殊齐名,称之二晏或大小晏。几道词风深细清婉,娉娉嫋嫋,工于造境。
44.《王荆文公诗笺注》
诗文别集,五十卷,北宋王安石撰,南宋李璧笺注。王安石博学广记,自称于书无所不读。其诗好用典故,尤以古体、律诗为甚,即使极通常之词语亦有出处。李璧笺注因成书距离王安石时代很近,故对王诗之背景和所涉及的人物了解较多,注释较详。注者多方搜求石刻、墨本为王诗补充了资料,这对理解王诗帮助很大。书中对典事注释较为详尽,未知者则阙疑,不妄加穿凿。李璧虽不同意王安石的政治主张,但在评论其人其诗时则比较客观。上海古籍出版社1958年版。
45.《苏轼诗集》
清代王文诰辑注,孔凡礼校点。苏诗除去一部分应酬和游戏之作外,多是诗人人生态度的表现,凡是诗人足迹所至之处,无不留下精美的诗篇。他热爱生活,许多诗篇表达了夫妻、兄弟、朋友之情;他关注现实,当时许多重大政治问题,都在其诗中得到反映。苏轼的豪迈奔放之情,坦率放旷的胸襟,在其诗中都有所表现。苏诗气象恢弘,富于想象,长于比喻,善于体物,其语言尖新、活泼。唯用典过多,议论过多,和韵过多,影响了其艺术成就。自北宋以来,苏诗的笺注有多家,在南宋中期出现了题名王十朋编纂的“百家分类注”。至清代又出现一个高潮,其中冯应榴和王文诰做了一些总结性的工作。王文诰编纂有《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一书,一百零三卷。今人孔凡礼先生择取王书诗注部分,并且把王氏编纂《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时删去的四卷,移编过来,为五十卷,并加标校,由中华书局1982年出版。此书应该是目前校对、笺注最完备的苏轼诗集了。另有《苏轼词编年校注》,今人邹同庆、王宗堂撰,中华书局2002年版。苏轼为词之大家,故历来为苏词注释者众多。此书用天一阁明吴讷编《唐宋名贤百家词》本《东坡词》三卷为底本,参校其他注本而成。此书汇辑苏轼一生词作,并作编年校注,按正编、附编、附录编次。正编共收苏轼编年词二百九十二首,未编年词三十九首,残句十一则;附编收他集互见词八首,存疑词十一首,误入苏集词五十三首,残句九则。每首词后,酌情依次设“校勘”、“编年”、“考辨”、“笺注”、“参考资料”等,笺注翔实,清晰明了,繁简适中。反映了学界近期以来对苏词研究所取得的新成就。
46.《山谷诗集注》
诗别集,共三十九卷,其中《内集》二十卷,《外集》十七卷,《别集》二卷,北宋黄庭坚撰。南宋任渊、史容、史季温分别注内、外、别集。黄庭坚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故此名其诗集。黄氏诗喜用事,出典亦多冷僻,故在黄氏去世不久,其诗即有“任注”出现。任渊青年时曾从黄氏问业,熟悉黄氏生平思想,对其所用典也有一定的了解,所以“任注”不仅笺注出处,而且释诗意。而二史之注则重笺注典事,解释诗意较少,但对每首诗作均详考其写作年代。此书刻本颇多。今人刘尚荣先生有《黄庭坚诗集注》校点本,中华书局2003年版。此书以清代光绪间陈三立覆宋刊《山谷诗集注》为底本,参校其他各本,认真校勘而成,并易名《黄庭坚诗集注》。鉴于宋人注宋诗自身的资料价值往往独具魅力,此书忠实地汇集了宋代任渊、史容、史季温分别为内、外、别集所作注,保存其原貌,原则上不轻易改动。实为黄诗之最完备诗集读本。黄诗多以个人遭遇和仕途人生的感受为题材,带有极强的反思色彩。诗人意欲从历史文化精神里重新确立宋代士人生活的准则,故在一些表现对人生真谛探索的诗章中充满了禅理机锋,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黄诗中还有一些反映其忧国忧民情绪和人民疾苦的诗篇。黄诗气象萧森、冷峭峻洁,如危峰千尺,拔地而起。其中以七律最有特色,往往于生硬拗折中蕴无穷之余味。黄诗避熟就生,注重锻字炼句,多拗句、险韵、硬语、僻典,故时而影响了诗意的表达。黄氏论诗主张师法杜甫,倡“点铁成金”、“脱胎换骨”之说,对后世影响极大,以至形成了以黄氏为宗的江西诗派。另有《山谷词》,又名《山谷琴趣外篇》,三卷,黄庭坚词集。黄词集传世者有宋刻《山谷琴趣外篇》三卷,收词九十首。近人朱孝臧据此本,又参酌他本校补词八十九首。今人龙榆生据此校点整理为《豫章黄先生词》,中华书局1958年版。另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的《山谷词》,严寿澂校点。山谷词多写饮宴赏花、流连光景和歌咏男女艳情之作,也有一些词是摅写自己被贬谪心情的。而这部分词虽受苏轼影响较多,但词风和苏词也还有所区别,不像苏词如行云流水般流畅,而是或雄放,或苍凉悲慨,或旷达、或峭拔,倾向于刚健精严,与其诗风有共同之处。
47.《淮海集》
诗文别集,正集四十卷,其中诗十卷;后集诗四卷,文二卷。北宋秦观撰。秦观号淮海居士,故此名集。秦诗多以自然景色、四时风光以及身边琐事为题材。诗人观察细腻,善于发掘身边富于诗意的事物,诗风清新婉丽。秦观诗中高古慷慨之作业不少,诗中很少用典,少有辞藻。秦集为诗人手编,仅十卷。他去世后,于南宋初即有四十卷本问世,后又有《后集》六卷刻本。后诸本皆以此四十六卷本为底本。常见有中华书局民国间《四部备要》本。另有《淮海居士长短句》三卷,附补遗一卷,词别集。今人徐培均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作为词大家,秦词多以青年男女之间的爱情、春愁秋怨和羁旅别情为题材,而且在其中往往包蕴着词人宦海浮沉的身世之感和在激烈的党争中屡遭打击的巨大痛苦。秦词善于把传统小令的含蓄蕴藉、雅丽缜密的风格和柳永开创慢词的明快疏放、通俗流畅的风格融合在一起,形成中正和婉、情韵兼胜的独特风格。秦词中的小令“一境胜”,他善于把自己的感情融入风景画面的描写中,虽没有直接写情,但无穷无际的思绪漫迷于景色之中。秦氏工于造语,不重用典,音律谐美。徐培均的校注本以宋高邮军学本为底本,参校其他本,并网罗散佚,辑得佚词三十四首,作为补遗,又搜得传疑之词五十八首,列为存疑,后附“淮海词版本考”、“秦观词年表”、“传记序跋”、“总评”等相关资料,是一本较为完备的注释本。
48.《后山诗注补笺》
诗别集,北宋陈师道撰。师道号后山居士,故此名集。正集十二卷,南宋任渊注,《逸诗》二卷,源于清代赵骏烈《后山先生集》,无注。此注笺本则为近人冒广生先生在南宋任渊注释的基础上,加以补笺注。中华书局1995年版。陈集为其门人魏衍所编,诗六卷,任渊注时厘为十二卷。任渊生于南北宋之际,去元祐诸君子不远,佚文遗迹,往往而存,与陈氏同时者尚在,故“任注”对陈诗背景、本事、写作年月注之甚详,多能探得诗人本旨。陈氏为江西诗派代表人物,其诗在艺术风格上模仿杜甫的痕迹更为显著,陈诗多以个人身边琐事和对家庭、亲人、朋友的关切及深情为题材,有些作品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穷愁落魄的愁苦心情。陈诗中亦有一些关注民生疾苦的作品。其诗古朴洗练,长于律体,为江西诗派中典范作品。
49.《张耒集》
诗文别集,六十卷,其中诗三十九卷,北宋张耒撰。张诗多从大自然和日常生活中汲取题材,反映人民生活的诗作较多,有描写农民辛苦劳作的,有揭露官府迫害人民的,有直接写人民反抗的,均是当时社会矛盾激化的反映,表现出诗人的人道主义精神。张氏的一些小诗也颇有风致,自然明畅,写来全不经意。张耒诗学白居易,明快自然,平易舒坦,但较白诗更为粗率。张集初编于南宋初,为汪藻所编,三十卷。后有张表臣编《张右史集》,录诗二千二百五十首。“四库”文渊阁本所收为五十卷的《柯山集》。今人李逸安、孙通海、傅信以1929年刊印的《柯山集》为底本,参校注本并加以辑佚校勘,重加编排,后附张耒年谱、传记资料、序跋题记,编为《张耒集》,中华书局1990年版。
50.《东山词》
词别集,四卷,北宋贺铸撰。贺铸字方回。贺词集亦名《东山集》或《东山寓声乐府》,在宋代即有著录,现尚存残本。朱孝臧《彊村丛书》收《东山词》宋残本一卷,《贺方回词》二卷,《东山词补》一卷,共四卷,后两种附校记。今人钟振振据此校注本,名为《东山词》,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贺词集中大多数词作抛开原来词牌,另立标题。贺词以描写男女恋情、征歌买笑、春愁秋怨之作为多。词人有意识地利用组词或联章的形式表现较为复杂、较为广阔的社会生活和人们的心态。贺词小令情思缠绵,组织工丽;慢词风格多样,颇多豪放之作。如他的《六州歌头》,充满了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是贺词中最富于鼓动力的词作。全词富于力量感,句短韵密,节奏鲜明,笔力劲健,仿佛是渔阳三挝。这种充满了阳刚之气的词作在北宋是不多见的。贺铸还喜欢融入唐人诗句,这对周邦彦有一定的影响。
51.《晁氏琴趣外篇》
词别集,六卷,北宋晁补之撰。晁氏字无咎,其词受苏轼影响,其词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举凡赠人怀友、咏物抒怀、山川风物、田园风光、隐居之乐、迁谪之苦等,都可以入词。有些词作对苏词亦有所突破,颇似辛弃疾。他的一些悲秋伤春、于婉约之中又有几分刚健的慢词,在北宋词中也不多见,对南宋豪放派词人有一定影响。晁氏写归隐生活的慢词,也颇有特色。晁词集中还保存着宋代歌舞剧曲“转踏”《调笑》七首。此体每首一诗一词咏一个故事,多取前人诗歌及艳异之事为题材,虽在艺术上还不太成功,但对研究宋代歌舞有一定资料价值。晁词不如苏词旷达,但有些词作沉挚深远,可见晁氏学苏而有所变化。晁词集宋代即有著录,但作一卷,名《晁无咎词》。毛晋“汲古阁”刊本名为《晁氏琴曲外篇》,作六卷。今人龙榆生据影宋本与毛晋本对校,并加以标点整理,后附“传记”、“词话”、“序跋”等,中华书局1957年版。另有《晁氏情趣外篇》,刘乃昌、杨庆存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
52.《清真集》
词别集,又名《片玉词》,三卷,补遗一卷,北宋周邦彦撰。因周氏自号清真居士,故此名词集。周氏处于北宋末年,许多城市畸形繁荣,形成太平盛世假象。故其词多为歌舞升平、写景咏物之作,也有一些怀古伤今、感慨身世、描写行役羁旅之愁的词作,但很难涉及重大的社会问题。周词贡献主要在艺术方面。当时慢词长调的言情之作以效法柳永俚词者为多,其鄙俗猥亵不让柳永。而周氏浑厚和雅的辞章出现,马上受到广泛的欢迎。这对净化词坛风气大有裨益,并标志着北宋词风向南宋词的转变。周词长于铺叙,注重描写,无论是写人记事、述景言情都不是点到而止,而要写得淋漓尽致。但他的铺叙描写不流于破碎,还在于有缜密而自然的结构。周词还工于炼意炼字,词句工丽典雅,喜用代字,善于融化前人诗句入词。他精通音律,辨析入微,在词律方面起了规范作用。周词对后世影响很大。甚至被誉为“集大成”的词人。周词集在南宋就有陈元龙注。今人吴则虞以林大椿本为底本,补词十二首,校以宋明多种版本,加以断句,注明韵、句,并附有关周氏及周词的参考资料,中华书局1981年版。另有今人孙虹校注、薛瑞生订补的《清真集校注》,中华书局2002年版。此本是在吴则虞本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完善,可视为最新成果。
53.《李清照集校注》
诗文别集,三卷,其中诗、词各一卷,南宋李清照撰。今人王学初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李氏诗文集虽在宋代已有著录,但早已散佚。其诗、词、文集均为后人所辑。此书在总结前人搜集和研究的基础上加以精校,又收入长期隐埋于他人集中的诗句,考辨精详。对一些有争议的作品,一般都持慎重态度,既不妄作断语,也不随声附和前人之说。对于难注词语也能旁征博引,发他人所未发。书后附有李清照相关资料。中国诗歌史上女诗人不多,成就高者更少。在屈指可数的女诗人中,李清照是最杰出的,所存数量不多的诗词中,充分表现了她独特的精神面貌。李氏强调词的特质,认为“词别是一家”,词在内容、风格甚至遣词造句上都有其独特性。李词塑造了一个个性化的、栩栩如生的女抒情主人公的形象。词人主要用白描的手法写出了少女时代的天真、少妇的真挚和晚年的凄苦,这是男词人的代言之作所不能替代的。李词语言独具风格,清晰自然又富于表现力,是十分精粹的、经过提炼的口语,并富于音乐美。清照诗与词的清新婉丽不同而表现出质朴刚健的风格,这也表明女词人对词体独特性的界定是十分严格的,在其创作中极鲜明地表现出来。
54.《陈与义集》
诗别集,三十卷,外集一卷,南宋陈与义撰。陈氏生活在北宋南宋之交,其诗以北宋灭亡为界,分为前后期。前期诗作以摅写承平时期闲情逸致,对山野林泉之向往和抒发个人哀怨与牢骚者为多。后期则多为感乱伤时之作,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于金人入侵的愤怒,对国中无人抗敌的愤恨和对中兴的希望,并反映战争动乱给农村、城市造成的破坏。有感情,有时代感。陈氏尤长于七律,其佳作沉郁藏苍凉,慷慨激越,音义浏亮,语句明畅,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佳句。陈集最早为其学生所编,已佚。今人吴书荫、金德厚有点校本《陈与义集》,中华书局1980年版。其点校、笺注,资料搜集较为完备。另有今人白郭仁之“笺注本”,名《陈与义集校笺》,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
55.《剑南诗稿校注》
诗别集,八十五卷,南宋陆游撰,今人钱仲联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陆诗自元代后始有人为之注,但历来无全注本。因此,钱仲联校注全部陆诗就是带有草创性的。此注本不仅就陆诗中涉及的人物、史事、地理方面的问题作了较为详尽的笺释,而且还笺注了诗中所涉及的出于佛、道二教和经、史、子以及前人诗文的典事与出处。陆游生活面宽又享高龄,诗中涉及的历史人物多,注者多能钩稽史料,做出较为准确的判断,给读者很大帮助。此集是陆游之子陆子虚所编,基本以写作先后为序,但其中也有一些不够准确之处。注者对每一诗题都说明写作的时间地点,并依诗人行止踪迹,参酌诗题诗句中提供的节会物候,对于编排有误者作了若干调整,使编年更趋完善。陆诗的基调是表现南宋时期广大人民要求恢复中原,抵御金人入侵,反对投降的强烈的爱国主义呼声。其诗内容极丰富,几乎涉及社会生活各方面。陆游长于七律、七绝、七古。七律既有豪放雄健的气势,又有细致入微的刻画,工于对仗,对偶中颇多概括性很强的警句。七绝则善于表现重大题材,七古则富于想象。陆诗在南宋诗坛影响很大,江湖诗人及宋亡后遗民诗人很多师法陆游的。另有《放翁词编年笺注》,二卷,陆游的词别集,今人夏承焘、吴熊和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陆游词主要表现其抗金御侮,渴望恢复中原故土的激越情怀和有志难酬,备受当权者压抑的愤懑。但情调不如其诗高昂,气势上不如辛弃疾词豪壮。这出自陆游的气质,也与陆游对词的艺术特质的理解有关。陆词中也有许多表现其旷达恬淡情怀的词作,有一些描写男女之情的词作。陆词风格多样,以沉郁雄放为主,也有柔婉清逸之作,但都写得精能圆熟、明朗流利、声情相称。
56.《范石湖集》
诗词别集,诗集三十四卷,词一卷,南宋范成大撰。因其号石湖居士,故此名其集。范集原为一百三十六卷,早佚。其中诗、词赖清人先后重刊、辑刻,尚有流传。此书是上海古籍出版社用清人顾嗣立刻本为底本,校以其他刻本,校勘后编辑而成。曾于1962年出版,1981年新版。范诗题材广泛,有表现诗人爱国,反映中原人民悲惨生活及民族感情的诗篇,有描绘农村自然风物、风俗和揭露封建社会剥削、压迫的诗作。范氏长于七绝,其诗风清新婉丽,温润精雅,在南宋诗坛独树一帜。另有《石湖词校注》一卷,今人黄畬校注,齐鲁书社1989年版。范词多以江南和家乡石湖一带明山丽水以及田园风光为题材,以摅写词人对于家乡的思念和恬淡闲适的情怀。这些词作虽未脱婉丽一格,但已不像北宋多数婉约词人那样穷形极相地去刻画女人的体态和尽情倾诉绮情艳思了。范氏不仅在题材上很少写“侧艳”之作,而且在风格上也摆脱鄙俗气和脂粉气,追求清冷幽独的意境。这种风格对姜夔创作有一定影响,甚至可以说姜夔词风正是从石湖词发展来的。范词中还有一些表达家国之痛的词作,感慨万分,注入了深沉的忧国之痛。范词文字优美,音节谐婉。
57.《诚斋集》
诗文别集,一百三十三卷,其中诗四十二卷,南宋杨万里撰,其子长孺编。因杨万里号诚斋,故以之名此集。杨万里集,新中国成立后,只出过选本。今人王琦珍据《四部丛刊》本,参校他本,予以点校整理,以《杨万里诗文集》之名,由江西人民出版社2006年出版。杨氏善用新鲜活泼的小诗,描写大自然之美。自然界中的大至高山流水,小到游峰戏蝶,无不可入诗。一些平常之景物,日常的生活,经过杨氏笔墨的点染,无不新鲜活泼,生动有趣,富于生命力,仿佛是画家的诗。杨氏诗中也有一些忧国忧民、关心时事之诗,但其数量、质量都逊于陆游及范成大。杨氏提倡“活法”,富于幽默情趣,特别善于抓住景物动态的一刹那,如“摄影之快镜头”把转瞬即逝的景物摄入诗篇中。他还于诗中大量吸收俚语谣谚入诗,学习民歌的白描,形成了其独特的“诚斋体”。杨万里是南宋诗坛于艺术上最富于独创性的诗人,其诗作之多,于宋代诗坛上名列前茅。
58.《于湖居士文集》
诗词文别集,四十卷,补遗一卷,其中词四卷,补遗中亦有一部分词。南宋张孝祥撰。张孝祥号于湖居士,故以此名其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张集在宋孝宗时即有刊本。张氏能诗文,以词最佳。张词学苏轼,善于运用气势豪迈、热情洋溢的辞章摅写其慷慨的爱国激情。张词中更多是即景抒怀之作,通过对山水园林美景的描绘以表现其萧然物外的情怀。词人特善于描写秋天空阔的景象,给人以泠然洒然,潇散出尘之感。张氏之诗亦能脱出当时江西诗派出所之外,而向苏轼学习。
59.《稼轩词编年笺注》
词别集,七卷,南宋辛弃疾撰,今人邓广铭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辛弃疾号稼轩居士,故以此名其集。辛词在当时流传很广,宋代即有刻本,但无传世者。辛词是词人爱国思想和战斗精神的集中反映。辛氏充分发挥了词的抒情、状物、记事、议论的各种功能,融会了诗歌、散文、辞赋各种文艺形式的优势,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与语言技巧,并形成了沉郁雄放的独特风格。故而辛词带有集大成的性质,对自唐末以来有代表性的词人如温、韦、南唐二主、欧、张、二晏、苏、周乃至近世的李清照、陆游、朱敦儒等都有所继承。辛词于题材上也大有开拓,除了爱国题材、男女之情题材外,他还用词记录了自己的日常生活和感慨,议论人情世故,描写农村风光和农人的习俗。因此,于风格上也呈现出多样性。辛词中还有一些缠绵悱恻、婉丽多姿、清新明快、潇洒飘逸之作。辛氏好用典,多用比兴,结构章法多变,语言生动流畅,极富表现力,对后世词的创作影响极大。
60.《陈亮龙川词笺注》
词别集,二卷,南宋陈亮撰,今人姜书阁笺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陈亮词多通过大声疾呼,明指直陈地表现自己的爱国热忱,对时局的见解和因中原沦陷、奸臣当道而产生的无限忧愤,因此,这些词作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陈亮也有一些以春愁秋恨为题材而别有寄托的词作。陈词雄放恣肆,斩截痛快,多用口语和散文笔法。此注本为姜书阁先生详尽释校,除解释事典、语词外,还详细征引与时代背景有关的资料,并作了必要的说明。后附有关陈亮及陈集的资料。
61.《姜白石词编年笺校》
词别集,六卷,外编一卷,南宋姜夔撰,今人夏承焘笺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此书除笺校外,附有关于姜氏与姜词的重要参考资料,很是完备。姜夔自号白石道人,后多称姜白石。姜词多记游咏怀、感慨身世之作,这些词作摅写了其不幸的遭遇、清苦的生活、落寂的情怀,表现出词人的狷介个性。姜词中还有一些感慨时事,表现了伤时念乱的“黍离之悲”。姜词从根本上改变了婉约派艳丽华靡之风,独标清绮,如瘦石孤花,清笙幽磬。其词意趣风格古雅峭拔,略带苦涩。体物叙事,多借以摅写幽独情怀。其词蕴藉含蓄,意味深远,结构精密,音调谐婉,工于造句。姜氏深通音律,集中尚存有自度曲十七首,词旁注有乐谱,是研究宋代音乐的重要资料。姜词对南宋末年及清初词风影响很大。以朱彝尊为首的浙西词派专门祖述姜夔、张炎。另有《姜白石诗集笺注》一卷,今人孙安邦笺注,山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姜夔诗清新挺拔,雅丽绝艳。其诗多以行旅离情及摅写怀抱为题材,虽内容狭隘,缺少时代感,但却是真实情感的流露,其孤介的性格,在南宋江湖诗人中也不多见。姜氏善于抓住生活中附有情趣的事物,用典雅清丽的诗句表现出来,并从中可见其情怀。他的一些小诗,仿佛是精致小巧的工艺品,毫无瑕疵,能够荡涤胸襟尘俗,但不能开拓情怀。姜夔是词人中最有艺术成就的诗人。
62.《梦窗词》
词别集,四卷,南宋吴文英撰。吴文英号梦窗,故以此名其集。吴词多为感慨个人生活飘零与不幸之作,也有一些明显为关心国事的辞章,写得十分沉痛,有“后不如今今非昔”之感。吴氏对词的贡献主要在艺术上。其词以浓丽著称,也就是善于刻画雕饰。词中多用经过细腻修饰的名词,少用动词。也有一些疏密相间或清疏的词作。吴词在结构上富于变化,有些能突破通常的描写顺序,笔法跳跃。吴词善于运用事典,音律谐婉,便于吟唱,当时常以“前有清真,后有梦窗”称之。吴氏生前自编词集,已不传。后来注本较多。陈邦炎校点的《梦窗词》,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另外,台湾出版有今人杨铁夫的《梦窗词笺释》。
63.《山中白云词》
词别集,八卷,南宋张炎撰。张氏为南宋遗民,于易代之际,多用词摅写亡国之痛、故国之思与其身世盛衰之感。而这些往往是通过即景抒情或题画咏物实现的。后来随着其日渐贫困和沦落,词中所表现的哀痛则愈深。他也曾想求官不果,内心亦有斗争,因此,词中流露出一种深刻的孤独感和自我忏悔意识。张词空灵婉丽,清雅和畅,谐于音律,并多精辟之句,特别是咏物词中警句尤多。而这些词句之佳者,真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张词对元词人张翥等颇有影响。清初朱彝尊等人经历与张炎相似,又喜欢张氏词风清空醇雅,所以提倡向姜夔、张炎学习,形成浙派。张集于张炎生前即已编成,已佚。今本《山中白云词》源出陶宗仪抄本。中华书局1983年出版今人吴则虞辑本,后附有关张氏及张集的参考资料。
64.《元遗山诗集笺注》
诗别集,十四卷,金代元好问撰,清代施国祁注。元氏之诗雄健悲壮,气势豪迈,长于七古、七律,工于对仗,其诗句虽经锤炼而不露雕琢痕迹。元氏之诗多反映当时重大社会问题,而关于金朝历史文献又较少,难以见到,这些使得元氏的一些诗作比较难懂。施注以注事为主,注重介绍诗歌写作的历史背景,征引了大量的有关金源史实、典章制度。对于事典出处也略加笺注。并附有施氏所著《元遗山全集年谱》及相关资料。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另有《遗山乐府》,词别集,五卷。唐宋词的传统是带有南国情调的,它往往以南方的秀山丽水、春秋的旖旎风光为背景,以艳情绮思、诗酒流连的生活为内容,因而其意境倾向于优美,风格倾向于婉丽。元好问词则一改词的传统,其地理背景是北方的山川,时代背景则是金末的动乱,所以说,元氏在词的题材内容和艺术形式上都对宋词有所突破。好问词反映生活面广阔,诸如咏史、吊古、送别、咏物、射猎、边塞等都入词中,还写了不少反映战争离乱和表现小儿女生死不渝爱情的词作。这些词作表现出深沉的伤痛,意境开阔,与宋末的王沂孙、张炎的词作也有区别,可说是在宋词里也不多见。元氏无论写意气风发的游侠少年,还是写遗世独立而又悲愤满怀的隐士,甚至写殉情而死的小儿女,都带着浓重的北方大汉的气质。元氏论词推崇苏轼、辛弃疾,词亦有意学苏、辛,但有自己的特色,不是简单的模仿。元词集为词人自编,编定后陆续有增订,故传世有三卷本、四卷本、五卷本。有吴庠编著的《遗山乐府编年小笺》,香港中华书局1982年版。
65.《天籁集编年校注》
词别集,二卷,元代白朴撰。白朴自幼受到元好问的教育培养,经历战乱不乐仕进,专心从事戏曲、辞赋创作。白词多是通过咏史吊古摅写由于盛衰兴亡而触发的种种感慨,并表达了对故国的怀念。他还有一些词作歌咏隐居与闲适之趣,以表达词人对人生的理解和反思。也反映了战乱兵燹之后,人们因不能掌握自己命运而产生的迷惘心态。白词受到苏轼、辛弃疾的影响,但也受到婉约派词风的熏染,从而形成了清隽婉逸的风格。白词集为白朴生前自编订,元代未曾刊行,久佚。明代有抄本流传,清康熙间有刻本。白朴作词,囊括经史,贯穿百家,故前人从未作注。今人徐凌云认真校勘,详为之注,始有《天籁集编年校注》,安徽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66.《雁门集》
诗别集,十四卷,元代萨都剌撰。萨诗多为山水与记游之作,举凡北国壮丽的风光与江南秀媚的景色无不尽收诗中,并抒发了诗人热爱祖国山河的激情。萨诗中还有大量的揭露阶级矛盾的诗作,描写了在蒙古贵族压榨下人民流离失所,辗转沟壑的情景和元朝统治者的内部纷争,战乱给人民带来的苦难。萨氏还以《宫词》名世,这些作品如实地记录了元朝宫中生活及礼俗,有较高的史料价值。萨诗风格俊逸洒脱,清新自然,不为传统所束缚。萨氏文笔细腻,善于刻画事物细部。萨集最早刊本为元代所刊八卷本,早佚。此后明、清两代多有刊刻,清嘉庆时,萨氏裔孙萨龙光广泛搜罗,剔除伪作,详出校记,并编年排列,对诗中涉及的元朝典章制度及各地风物都作了注释。今人殷孟伦、朱广祁据此本标点,附卷为词,并附录原序跋等资料,于1982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67.《铁崖乐府注》
诗别集,二十六卷,元代杨维桢撰。杨维桢号铁崖,故以此名诗集。此集包括《铁崖乐府注》十卷,《铁崖咏史诗注》八卷,《铁崖逸篇注》八卷,原诗为杨氏弟子吴复所编,杨氏乡人清代楼卜缠注释。今人邹志方点校,由浙江古籍出版社1994年出版。杨氏乐府题材广泛,述乐府之旧事,补乐府之所缺,上自精卫之古愤,下及刺客之悲歌,描写天灾人祸如水旱地震,反映士农工商各行各业之人的疾苦,歌咏忠臣义士、贞女孝童,吊古咏史、模山范水以及神仙宴乐、人情风土,无所不写。但这些诗作有着或流于艰涩或流于浮泛的毛病。杨氏刻意模仿唐代李贺,可缺少李贺的敏感才情和奇思妙想,其佳作也不如李贺之精警动人。但杨氏多把历史题材写入乐府,这是元代诗歌创作的新现象,过去虽也有在乐府创作中以古事为题材的,但多是借古事以摅写今情,另外也很少有细致描写历史上某一个事件,大多不过是借其一点大力发挥而已。到了元代则不同,有些诗人就是单纯地以历史上某一事件为题材,这在元代王恽的诗中即已露其端倪,杨氏诗中则为最多。
69.《高青丘诗辑注》
诗别集,十八卷,明代高启撰。高启自号高青子,故以此名诗集。高集作者自编有多种诗集,自选诗九百多首。高氏死后,其内侄周立又考订校正,编足一千首刊行;明景泰间,吴郡徐庸加以增补,录诗近两千首,名为《高太史大全集》,按体分类,多次印行。清代金檀辑注高诗,以《大全集》为底本校勘,并增补其佚诗一百余首。全书注比较简略,以注时事为主,对于诗中所用典故,不计事之先后,只取“切近”,先后同源,也只列其醒豁者,并多删节,且不加解释。对诗中用典暗切时事者则详加说明。附有关于高启的相关资料。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出版清代金檀注释,今人徐澄宇、沈北宗校点本,易名《高青丘集》。
70.《怀麓堂集》
诗文别集,一百卷,其中诗三十卷,明代李东阳撰。李氏历官馆阁,40年未出国门,生活贫乏,其诗多是咏史怀古,奉敕应酬之作。其中《古乐府》一百首在当时影响甚大。这些作品都有寄托,与明代的政治现实有很大关系。诗中多有议论,有时甚至多于对所写历史故事的叙述,有些议论有着很强的控诉力量。李诗里还有一些揭露官府弊端、同情人民疾苦的诗作,这类诗作较有生活实感。李氏注重诗歌音调的轻重疾徐、清浊高下,用字的虚实和结构的起承转合,因此近体诗中写景抒情诗作颇有佳作。李诗风骨遒劲,典雅工丽;有意克服由台阁体的影响所形成的平庸呆板诗风,但并未完全摆脱其影响。李氏数度掌文柄,主持文坛数十年,又推奖后学,形成了一个服膺李东阳论文主张、学习李氏诗文的“茶陵派”。李集常见者有清嘉庆八年茶陵刊本,岳麓书社1984年出版,易名《李东阳集》。
71.《弇州山人四部稿》和《弇州山人续稿》
《弇州山人四部稿》一百七十四卷、《弇州山人续稿》二百零七卷:诗文别集,明代王世贞撰,因王世贞又号弇州山人,故以此名其集。王世贞与李攀龙同为“后七子”首领,倡导文学复古运动,认为“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在当时有一定影响。攀龙殁,独领文坛20年,声华意气笼盖海内,一时士大夫及山人、词客、僧道莫不奔走其门下。鉴于台阁体文风不振,他提出文必西汉,诗必盛唐。其诗歌取材赡博,纵心触象,都能化为诗料,形诸歌咏。除了一部分模拟痕迹较为严重的作品外,诸体诗中都有一些颇见艺术匠心的佳作。他的某些乐府诗不刻意范古,甚见诗人才思,如《将军行》铺叙丰腴,中带古劲,纵横开阖,很有气势。他的有些律诗既有高华宏丽的气象,又能注意错综变化,回旋自然,有相当功力。王世贞七绝最有特色,在其诗歌创作中较少模拟痕迹,能够意到调成,自然宛转。但他的词因受传统束缚较大,内容狭窄,题材单调。王世贞晚年深有所悟,于唐好白居易,于宋好苏轼,诗文以恬淡为宗。常见者有商务印书馆民国间编《四部丛刊》影印本。
72.《陈忠裕公全集》
诗别集,十八卷,最后一卷为词曲,明代陈子龙撰。今人施蛰存、马祖熙标校,易名《陈子龙诗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陈子龙不仅是明清交替时一位不屈的抗清勇士,而且在当时的文坛上也颇有名望。他“生有异才,工举子业,兼治诗赋古文,取法魏、晋,骈体尤精妙”,七律诗更有特色和成就。虽然他有复古的思想和主张,但他特别强调文学创作的社会意义,是结束明代复古派诗歌创作的最后一个大诗人,也是开创清初诗歌抒写性情、反映现实新风较早的一个大诗人。他生前所写的各种体裁的作品,多数收集在清嘉庆八年(1803)刊行的《陈忠裕公全集》。其诗歌长于状物,妙于托意,能够将诗情巧妙地熔铸在抑扬跌宕的诗章里。在文学主张方面,他赞成前后七子,反对公安、竟陵两派。他在艺术上,取材较前后七子广阔,所作诗文立意深远,寓寄含蓄。陈子龙词集有《江蓠槛》和《湘真阁存稿》分别存词五十五首、二十九首,二词集之外还有另外三首,总共八十七首。后代因为其词集中含“湘真”二字而以“湘真”代指陈子龙本人或者陈子龙词集。《湘真阁存稿》中词尤杰出,奠定了陈子龙在词史上的重要地位,清末词学大师谭献的《复堂诗话》称:“有明以来,词家断推湘真第一。”但他的词坚持“诗庄词媚”的传统观念,少有大声镗塔之作。
73.《牧斋初学集》和《牧斋有学集》
诗文别集,钱谦益撰。因其号牧斋,故以此名其集。钱谦益学问渊博,泛览子、史、文籍与佛藏。论文论诗,反对明代复古派的模拟、竟陵派的狭窄,不满公安派的肤浅。他一面倡“情真”、“情至”以反对模拟,一面倡学问以反对空疏。他的文章,常把铺陈学问与抒发思想性情糅合起来,纵横曲折,奔放恣肆,合“学人之文”与“文人之文”为一体,规模宏大,振作了明末清初的文风。钱谦益的诗初学盛唐,后广泛学习唐宋各名家,转益多师,不拘一格。他才学兼资,藻思洋溢。明亡以后的诗篇,寄寓沧桑身世之感,哀感顽艳与激楚苍凉合而为一,尤有特色。与吴伟业、龚鼎孳并称江左三大家。他学杜甫、元好问诗以树骨力,学苏轼、陆游诗以行气机,学李商隐、韩偓诗以运用辞藻与比兴,加上他才学兼资,藻思洋溢,往往写成庞大的组诗。明亡后的诗篇,寄寓沧桑身世之感,哀感顽艳与激楚苍凉合而为一,尤有特色。《牧斋初学集》一百一十卷,为其入清前的作品。钱的作品,被清高宗列为禁书,因之湮没达二百年之久。辛亥前后,始有铅排本问世,然缺点甚多。钱仲联教授数十年的研究,标校整理,成为最完善的本子。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牧斋有学集》五十卷,是钱谦益入清以后所作的诗文,数量上超过初学集,内容也较为丰富,可以进一步看到钱谦益晚年在经学、史学、子学、文学、佛翠、版本目录等各方面的见解和成就。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
74.《陈维崧集》
词文别集,清代陈维崧撰。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今人陈振鹏、李学颖点校。陈维崧的词,数量很多。现存《湖海楼词》尚有1600多首。风格豪迈奔放,接近宋代的苏、辛派。陈维崧是位比较全面的词人,他不仅擅长写长调,写豪放一类的词,而且也兼擅小令和慢词,且艺术性都比较高。但如果从他才力展现的角度来看,长调则是最能体现他的才情和驾驭能力的。而且在长高调中,豪放类的词居于主要地位,这就构成了他的词的主要风格。他精于用典。这和他熟读史事关系很大,他往往一首词中掺杂着十几个典故,如果不熟悉这些典故的话,就很难理解词中所含的深意。自宋代以来,词的风格分类不外乎两种,即婉约与豪放。陈的词是明显属于后一种的,这点无可非议。宋代的豪放词派主要以苏轼和辛弃疾等人为主,虽然也有刘克庄、张元幹、陈亮等,但成就远逊此二人。苏东坡的豪放词更多的是表现出一种旷达,而辛弃疾的词则是雄深雅健,在刀光剑影中仍不失儒雅的气度。陈维崧的词不但延续了他二人的写作格调,还增加了一种霸悍之气,更加咄咄逼人。这种霸悍之气主要表现在抒情的爆发力上。这霸悍二字,从艺术风格的概念来说,是骨力劲挺,气势浑茫磅礴,神思飞扬腾跃,情致酣畅淋漓。这种气势,一是他在词的写作艺术上达到了自由超越的程度,以往的观念难以再作束缚;另一方面,又由于他精通历史,有史才,同时将歌行和赋等笔法充分运用到了他的词中,纵横议论,洞照古今的手法使他的词在抒情的空间上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拓宽。所以,主客观等多方面的因素促使他的词能够另拓疆域,自辟门径,发挥了苏、辛的短处,成就了非凡的造诣。他的骈体文,在清初亦是一大家。陈维崧亦能诗,但成就不如其词与骈体文。
75.《顾亭林诗集汇注》
诗别集,十七卷,清代顾炎武撰,顾诗集旧有多家注释,惜未能称完善。清代徐嘉笺注颇为详明,有光绪间刻本。今人王蘧常、吴丕绩在徐嘉注本基础上,加以大量补注、标校,汇聚前人校注成果,成绩斐然,堪称顾诗最完善的注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顾炎武是明末清初最著名的学术家、政治家、军事家和经济学家,他的不朽名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三百年来一直鼓舞着中华民族的斗志。不论在经术上和文学上,都成为近三百年来从流景仰的宗师。他的诗歌,继承汉魏以及唐诗优良的传统,上扫明代摹拟萎纤的弱点,下开有清一代的风气;尤其是他的民族气节,大义凛然,百折不挠的事迹,大都反映在他的诗歌上。另有王冀民撰《顾亭林诗笺释》,以中华书局《顾亭林诗文集》第二版为底本,共收亭林诗三三二题,四三零首。为之“笺”,独立成文,置于释文之后,针对全题或全诗,探讨诗作寓意,评析诗法特点,考人论事,索隐辨误。中华书局1998年版。
76.《吴梅村全集》
诗文别集,五十八卷,其中诗二十卷,清代吴伟业撰。诗至宋末,已见式微,元、明两代,鲜有足称,直到明、清易代之际,才又出现一个高峰。在那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激烈深重的历史环境下,涌现了多若繁星的诗人,他们的作品既不屑为三杨之馆阁,也唾弃七子之摹拟,更无意于公安、竟陵之浮靡,而是务实重质,息息和时代相关,足以上摩三唐之垒。大抵殉明者多挺身抗拒的强者,入清者多缅怀故国之哀思。前者可以陈子龙为代表,而后者则应首推吴梅村。吴伟业与钱谦益、龚鼎孳并称“江左三大家”,又为娄东诗派开创者。诗以宗法唐人为主,兼取宋代苏轼、陆游。《四库全书总目》评论说:“其少作大抵才华艳发,吐纳风流,有藻思绮合、清丽芊眠之致。及乎遭逢丧乱,阅历兴亡,激楚苍凉,风骨弥为遒上。”颇能概括其特色及前后变化。本书以宣统三年董氏诵芬室刻梅村家藏稿为底本,增收梅村乐府三种,以原长乐郑氏藏顺治刻本为底本,参校了康熙九年刻本梅村集四十卷、康熙十一年慎墨堂刻本郑汉仪辑诗观初集、顺治元年长洲朱隗辑本明诗平论、民国三十一年董诵芬室翻刻康熙中邹式金杂剧三集通天台、临春阁等三十一个版本。今人李学颖集评标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
77.《曝书亭集》
诗文别集,八十卷,附曲一卷。其中诗二十二卷,词七卷,赋一卷,清代朱彝尊撰。朱彝尊与王士禛同时驰名诗坛,当时有“南朱北王”之称,赵执信也遵奉他们为两大家。朱彝尊论诗,早期宗唐黜宋,对于陆游批评尤为尖锐,谓其诗“句法稠叠”,“令人生憎”。晚年则由唐入宋。但总体上说,他的诗有学者气,重才藻,求典雅,缺乏初盛唐诗歌激荡奔放的气概。在他的一些抒发个人不平之愤的诗作中,语言则较为明快。另有部分短小的写景诗和歌谣体的诗,也写得较为轻灵。清人对朱彝尊的诗评价很高,这和清人重学问的风气有关。实际就诗的形象性和情味的感人而言,他并不能与王士禛相比。朱彝尊的词在清词中影响更大。他和陈维崧并称“朱陈”,执掌词坛牛耳,开创清词新格局。他认为明词因专学《花间集》、《草堂诗余》,有气格卑弱、语言浮薄之弊,乃标举“清空”、“醇雅”以矫之。他主张宗法南宋词,尤尊崇其时格律派词人姜夔、张炎。他还选辑唐至元人词为《词综》,借以推衍其主张。这一主张被不少人尤其是浙西词家所接受而翕然风从。后龚翔麟选朱彝尊、李良年、李符、沈皞日、沈岸登及本人词为《浙西六家词》,遂有“浙西词派”之名。其势力笼罩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百余年的词坛。《曝书亭集》有世界书局民国间排印本。另有《朱彝尊词集》,浙江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
78.《小仓山房诗文集》
诗文别集,八十二卷,其中诗三十九卷,清代袁枚撰。袁氏为清代乾隆年间的进士,才华出众,诗文冠江南。他与纪晓岚有“南袁北纪”之称。他还是乾隆、嘉庆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为“乾隆三大家”。他是乾隆诗坛盟主,论诗标举性灵。强调艺术上的灵感,主张风格多样化,所作诗清新巧丽,通俗自然,有“诗中之词曲”之称。为海内外推重。袁集为编年本,为袁氏自刊,最早有乾隆末刊本,后世多次刊刻。今人周本淳以袁氏自刊为底本,采用了多种乾、嘉刻本比勘而成。由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出版。本书包括诗集、文集、外集(骈文)三种,是研究清代文学、历史及袁枚诗歌艺术必备的参考书。
79.《瓯北集》
诗别集,五十三卷,清代赵翼撰。赵翼号瓯北,故以此名其集。赵氏是清代中叶鼎盛时期著名诗人和史学家。诗与袁枚、蒋士铨齐名,并称“乾隆三大家”;袁、蒋去世后,独称雄于诗坛10余年。因史学家之故,其诗特点不以兴象神韵或描写刻画见长,而在于议论,其议论或带情感而行,或从中可见智慧火花。其诗多描写历史遗迹、咏史怀古之作,表现出其独特的史识。赵诗风格清晰明畅,宛如说话,且多诙谐之语,有时亦流于浮滑浅露或枯燥无味。赵氏存诗二千余首,其生前多次主持刊刻,其第五次刊刻为嘉庆间五十卷本。今人李学颖、曹光甫据此本,补《续增诗集》三卷校注而成,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
80.《纳兰词》
词别集,五卷,补遗一卷,清代纳兰性德撰。提到纳兰词,人们首先会想到的是他的爱情词。的确,爱情词可以说是纳兰词最具特色,最能代表其个性的作品。这些作品不光占有纳兰词三分之一多的篇幅,而且是其全部词中的精华,是诗人呕其心血,掬其眼泪,和墨铸成的珍品。前人说纳兰词“哀感顽艳”,用这四字作为他的爱情词的总评,应该说还是允当的。纳兰性德才华艳发,虽是蒙古裔的满族人,气质上却多受汉文化影响。他曾有积极用世的抱负,却更向往温馨自在、吟咏风雅的生活。侍卫职司单调拘束,远不合他的情志,因而雄心销尽,失去了“儿功”“立德”的兴趣。上层政治党争倾轧的污浊内幕,更导致他厌畏思退。诗人的禀赋和生活处境的矛盾,使他憔悴忧伤二层苦无端,于是便把无尽凄苦倾诉于笔端,凝聚为哀感顽艳的辞章。现存最早的纳兰词,是他去世后,其师徐乾学所编《通志堂集》中的词四卷。后有汪元浩校辑收词三百二十一首,厘为五卷,题名《纳兰词》。后又有许增搜辑得到二十一首佚词,附刻于汪元浩本之后,作为《补遗》。今人张草纫有《纳兰词笺注》修订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另有赵秀亭、冯统一注释的《饮水词笺校》修订本,中华书局2005年版。
81.《茗柯词》
词别集,一卷,清代张惠言撰,因其号茗柯,故以此名其词集。他是当时著名的经学家、阳湖文派的主将、常州词派的开创者。有清一代,浙西词风曾弥漫一时,张惠言却能突破浙西词风的牢笼,奋起矫正浙西词派的某些弊病,创建了自己的词学思想体系,为常州词派树起一面理论旗帜。张惠言的词学思想有理论与实践两种形态,两种思想形态相互支持、相互补充,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茗柯词》是张惠言词学思想的结晶。正是这些创作,张惠言的词学理论形态才显示出现实意义。《茗柯词》四十六首,从题材看,分为写节令、咏物、惜春伤春、记事、题咏等,大都体现了张惠言的词学思想。张惠言常常捕捉到某些适宜表现他的词学思想的事物,把它们刻写成极能打动人的文学形象。张氏另有一些赋化之词,采用联章形式递写,手法上大量采用散化句子,或精细入微勾勒,或前后回环呼应细密铺写。张惠言词作的缺憾是:他是经学家,常以治经之法治词,不太注意形象性,为追求寄兴,用意有时较隐晦。另外社会内容也较为贫乏。今有《茗柯词笺注》,莫立民笺释,线装书局1980年版;《茗柯文编》黄立新校点,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
82.《龚自珍全集》
诗文别集,十一辑,其中诗二辑,原名《定盦文集》,清代龚自珍撰。龚氏号定盦,故以此名其集。龚氏为封建末世进步思想家,其诗对当时政治和社会生活的黑暗与腐败有着深刻的揭露、尖锐的批判,在激切的议论和冷峻的嘲讽中包含着丰富的社会与历史内容。龚氏的批判笔锋还触及到清代社会的各个方面,他就是要通过这些揭露与批判,展示“四海变秋气,一室难为春”的局势。龚氏于诗中歌颂了青春朝气、侠客义士,歌颂敢作敢为的精神,表现出要求变革的思想和对美好未来的坚定信念与向往,愤怒抨击了形形色色的专制制度和专制作风。龚氏认为诗歌就应该是富有生命力精神的直接表现,故而其诗中充满了对真、善、美的追求,对假、恶、丑的痛恨与对未来的期望。龚诗风格多样、富于想象、构思奇特,其七古富于浪漫色彩,精神豪迈奔放。故诗中有许多广为传颂的佳句。龚氏以其敏锐的灵感和善于捕捉形象的妙笔,瑰丽璀璨的辞藻,铸成其郁怒横逸、清深渊雅的风格,在清诗坛上独树一帜,对晚清改良派诗人和革命派诗人都有着深刻的影响。龚集于诗人生前即有自编本,他去世后陆续有补增本刊印。今人王佩铮先生据历代刻本以及各种抄本、校本互相补充校辑,并收录各种公、私收藏的龚氏佚文辑诗,编成是书,初版于1959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83.《人境庐诗草笺注》
诗别集,十一卷,清代黄遵宪撰。书名取自陶渊明的诗句“结庐在人境”。黄氏为晚清著名爱国诗人,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集其毕生四十年所撰六百多首古今体诗,是中华民族在那个最屈辱时代的写照。他主张“我手写我口”,要求表现“古人未有之物,未辟之境”。所作形式多变化,熔铸新用词汇,描写亲历和耳闻的重大历史事件,有“诗史”之称。黄遵宪的诗歌基于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同时也带有浪漫主义的瑰丽色彩。他努力要使我国古典诗歌的旧传统、旧风格与新时代、新内容所要求的新意境、新风格能够和谐地统一起来。他的创作基本上实践了他的理论,取得了成功,给诗坛开拓了从未有过的广阔领域,以其富有独创性的艺术在近代诗坛大放异彩。黄遵宪的《人境庐诗草》是一块标志我国古典诗歌发展到最后阶段转向革新时期的里程碑。1957年古典文学出版社出版今人钱仲联的《人境庐诗草笺注》。
【本讲小结】
本讲内容非常丰富,但重点仍在扩展读者的视野,增加读者的知识面。首先对国学典籍的经、史、子、集及相关情况作了一个简要的介绍,围绕着中国古典诗歌欣赏活动中,欣赏者所必须具备的知识,介绍了相关的典籍;其目的仍然是希望通过对学习工具书的介绍,使得大家能在今后的自学过程中能较好地掌握、使用工具书来解决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提高自身的自学能力。
【思考与练习】
1.何为“国学”?国学典籍中经、史、子、集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2.为什么欣赏中国古典诗歌还需要具备天文、地理、动植物学等方面的知识?
3.试比较分析“类书”与“百科全书”的异同。
4.了解掌握古典诗歌典籍书目对你欣赏古典诗歌有何作用?
5.试分析汉语文字能力的提高与欣赏古典诗歌之间的关系。
【扩展阅读】
1.徐祖友,沈益.1990.中国工具书大辞典[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2.祝鸿熹,洪湛侯.1990.文史工具书词典[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
3.赵国璋,潘树广.1991.文献学辞典[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
4.曹先擢,陈秉才.1992.八千种中文辞书类编提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5.杜松柏.2005.国学治学方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6.刘兆祐,江弘毅等.2005.国学导读[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7.朱维焕.2005.国学入门[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