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古典诗歌欣赏:第七节词之简介

中国古典诗歌欣赏:第七节词之简介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七节词之简介词是我国古典诗歌的重要形式之一。宋代词最为盛行,所以有“唐诗宋词”之称。例如《如梦令》是由唐庄宗的词句“如梦,如梦”得名。但是,大多数词除了词牌之外,还有词题。词牌是词谱的名称,词谱是词牌的乐调所规定的格式。因此,词谱的数目很多。这七个音和十二律构成的宫调,是用来定音阶高下的,有如今天的歌曲,须在曲

中国古典诗歌欣赏:第七节词之简介

第七节 词之简介

词是我国古典诗歌的重要形式之一。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着音乐来演唱的。它产生的时代根据宋代的王灼《碧鸡漫志》等书记载,是从隋朝开始的。宋代词最为盛行,所以有“唐诗宋词”之称。宋词保存到现在的,《全宋词》所收将近两万首。然而宋代文人所写的词,有许多已经和音乐无关了,而是成为了一种单纯的文学创作,成为了诗的别体,所以,也有人把词称之为“诗余”。

一、有关词牌及押韵的问题

词与诗的最大不同就在于词有“词牌”。因为词当初是配着音乐来唱的,词牌就是词的乐曲的调名。词的乐曲很多,因此,词牌的名称也就很多。这些名称的来历,有的清楚,有的不甚清楚。仅就所知道的,举几个例子来看看。

(1)有的词牌是乐曲的名称。

如《菩萨蛮》这个词牌,据说是由于唐代大中初年(唐宣宗年号),女蛮国谴使进贡,她们梳着高髻,戴着金冠,满身璎珞像菩萨,当时教坊(管音乐的部门)因此谱成《菩萨蛮曲》,《菩萨蛮》就成了词牌的名称。又如《浣溪沙》、《鹊踏枝》(又名《蝶恋花》)原是唐朝教坊里曲子的名称,后借作词牌名。

(2)有的词牌是摘取词中的几个字得名的。

例如《如梦令》是由唐庄宗的词句“如梦,如梦”得名。《忆江南》是由白居易的词句“能不忆江南”而得名。而《忆秦娥》是因为最初按照这个乐曲写的一首词,其开头两句是“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而得名,又因为这句词的最后三字是“秦楼月”,所以,《忆秦娥》这个词牌也叫《秦楼月》。

(3)有的词牌是大曲、法曲中的一段。

大曲、法曲是唐、宋大型的歌舞剧曲,用许多乐曲组成,结构复杂,演奏不易。后世多从中摘录其动听而又可以独立的一段演唱。如《水调歌头》就是大曲《水调歌》开头的一段。

(4)有的词牌是由词的字数得名的。

如《十六字令》全词共十六个字;《百字令》(又名《念奴娇》)共一百个字。

(5)有的词牌是人名或地名。

如《念奴娇》,“念奴”是唐代天宝年间一个歌女的名字,《念奴娇》是天宝年间所制乐曲;《沁园春》由东汉时代的沁水公主的园子得名。

(6)有的词牌是由古诗句得名的。

如《西江月》由李白《苏台览古》诗的“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的诗句而得名。

(7)有的词牌是词的题目。

例如《渔歌子》咏的是打鱼,《浪淘沙》咏的是浪淘沙,因此,词的题目就成了词牌的名称。这种情况是比较多的。但是,大多数词除了词牌之外,还有词题。

词有单调、双调的分别。单调不分段,《如梦令》是单调,只有一段。双调分段,如《清平乐》是双调,分为两段。一段叫做“一阕”(乐终叫阕),又叫“一片”。“一阕”就是音乐上奏过一遍。第一段叫“前阕”或“上阕”、“上片”;第二段叫“后阕”或“下阕”、“下片”。词和诗的押韵是不相同的。诗一般是偶句押韵;词的押韵位置是在词调制订时依据音乐的需要而定的,因此,各调押韵的位置不同。有的词前阕和后阕每句都押韵。如

宋代范仲淹有《渔家傲》(秋思)词一首: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词的前阕和后阕的韵脚是“异yi”、“意yi”、“起qi”、“里li”、“闭bi”、“里li”、“计ji”、“地di”、“寐mei”、“泪lei”;押的是仄声i韵。

词一般不是每句都押韵。有的前阕和后阕押韵的位置相同,如

陆游有《卜算子》一首: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www.xing528.com)

词的前阕押“主zhu”、“雨yu”;词的后阕押“妒du”、“故gu”,位置相同,押的是仄声u韵。

有些词前阕和后阕不同调。由于词谱不同,其字数、句数、押韵的位置以及平仄格式也不同。如《清平乐》,共四十六个字,双调,前后阕各四句,不同调。前阕每句都押仄声韵,后阕第三句不押韵,其他三句押平声韵。

宋代黄庭坚有《清平乐》(晚春)词一首: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词的前阕“处chu”、“路lu”、“处chu”、“住zhu”,押的是仄声u韵。词的后阕“知zhi”、“鹂li”、“薇wei”,押的是平声i韵。

律诗一般押平声韵。词没有这个限制,有的词牌押平声韵,有的押仄声韵。前者如《水调歌头》,后者如《渔家傲》等。律诗用韵是一韵到底,词却可以在当中换韵。如《清平乐》等。

这就牵扯到词牌的问题了。词牌是词谱的名称,词谱是词牌的乐调所规定的格式。多数词牌都只有一个词谱。由于词有一定的灵活性,所以有些词牌往往有几种别体。如《念奴娇》就有平韵和仄韵十二体,其中以用仄韵的为多。

词谱是唐、宋两代不断地创造和积累起来的。因此,词谱的数目很多。清初时的文学家万树编有一部词谱书《词律》,所收的词谱有六百六十调;康熙时所编的《钦定词谱》,列入有词谱八百二十六调,以后还有人补辑,总数在一千以上。每个词谱都规定了词的字数、韵数、平仄以及其他格式。依照词谱所规定的格式写词叫填词。如《忆江南》词,其词谱上是这样规定的:

又如《渔歌子》词,其词谱上是这样规定的:

再如《卜算子》词,其词谱上是这样规定的:

同诗的平仄格律一样,带○的“平”、“仄”,表示这个位置的“平”、“仄”不拘;也就是说,在“平”的位置上也可以用仄声字,在“仄”的位置上也可以用平声字。

二、有关词调的问题

我们知道,词在最初是配合乐曲来演唱的,而词牌就是曲调。但是这种曲调,都分属于某一种宫调,只有决定了宫调之后,才能演奏曲谱

中国古代谈音乐,分为宫、商、角、徵、羽五音,又加变宫、变徵两个音,一共有七个音。前面五个音,相当于音乐简谱中的1、2、3、5、6,变宫相当于简谱中的7,变徵相当于简谱中的4。另外,还有十二律,就是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十二律等于钢琴或风琴键盘的七个音阶和五个升降音阶:C、b D、D、bE、E、F、bG、G、b A、A、bB、B,共十二个音调。这七个音和十二律构成的宫调,是用来定音阶高下的,有如今天的歌曲,须在曲子前面标明C调、F调、G调等调号一样。十二律各有七个音。以宫音乘十二律叫做宫,一共有十二宫;以商、角、徵、羽、变宫、变徵六音乘十二律叫做调,一共有七十二调。十二宫连同七十二调,合成八十四宫调。但是这八十四个宫调并不全部使用,因为过去是用琵琶来定律的,而琵琶只有宫、商、角、羽四弦,没有徵弦。每弦有七个调,四弦共有二十八个调。所以,从唐代到北宋,都只用二十八调。它们分别是:

宫七调:黄钟宫、大吕宫、夹钟宫、仲吕宫、林钟宫、夷则宫、无射宫。

商七调:无射商、黄钟商、大吕商、夹钟商、仲吕商、林钟商、夷则商。

角七调:无射闰、黄钟闰、大吕闰、夹钟闰、仲吕闰、林钟闰、夷则闰。

羽七调:夹钟羽、仲吕羽、林钟羽、夷则羽、无射羽、黄钟羽、大吕羽。

这二十八宫调,到南宋时,除了保留原有的七宫外,其余的二十一调,只保留了十二调,商七调淘汰了大吕调,羽七调淘汰了大吕羽,而角七调则全部不用了。

一个词牌一般只属于一个宫调,但是有的词牌又可以用几个宫调演奏。一个词牌,是用平声韵或仄声韵,或者上下阕各用哪一种韵,都和所用的宫调有着直接的关系。

有的词人的作品中,在其词牌下面,都注明所用的宫调。例如《齐天乐》这个词牌,在姜夔的词集中注明“黄钟宫”;《忆旧游》这个词牌,在周邦彦的词集里注明“越调”。这“黄钟宫”和“越调”就都是作者在这首词所用的宫调。

每一个宫调都有各自的声情特点,只适合在某种场合演奏,所以,某一个词牌,用哪一个词牌,用哪一个宫调,在过去都有具体的规定。自从词和音乐分离后,宫调和词之间,也就不再有关系了,宫调于词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