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古典诗歌格律知识简介-中国古典诗歌欣赏十讲最新章节

中国古典诗歌格律知识简介-中国古典诗歌欣赏十讲最新章节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六讲中国古典诗歌格律知识简介此讲内容主要围绕着诗、词、曲等中国古典诗歌艺术的格律知识来展开。中国古典诗歌艺术在其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格律知识体系,其内容十分丰富。第二讲内容虽对“节奏”问题有所涉及,但并未展开;此讲内容因专门谈格律知识,故可谈深入一些。因此,要对中国古典诗歌有更深入的认识,就必须要理解、掌握、研究格律诗。

中国古典诗歌格律知识简介-中国古典诗歌欣赏十讲最新章节

第六讲 中国古典诗歌格律知识简介

【本讲导读】

此讲内容主要围绕着诗、词、曲等中国古典诗歌艺术的格律知识来展开。诗歌,作为一种音韵形式的文学种类,自然与其他文学种类于形式上有着根本的不同。而讲究音韵是诗歌艺术的基本要素,没有韵律就不成其为诗歌。中国古典诗歌艺术在其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格律知识体系,其内容十分丰富。这里就最基本的,如“押韵”、“古韵四声”、“平仄”、“粘对”、律诗基本句式、词牌、曲牌等进行简洁的介绍。

学习目标】

通过此讲相关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对中国古典诗、词、曲等艺术的格律形式的具体内容有一个清楚的认识,能较为准确的区分平仄字,能对入声字有一个较为准确的辨析,能对诗、词、曲的基本格律形式掌握的较为熟练,以便能更准确地赏析中国古典诗、词、曲等艺术。

【重点概念】

格律 押韵 古韵四声 平仄 粘对 律诗基本句式

词牌 曲牌(www.xing528.com)

在第二讲的内容里,曾分析了诗歌起源的原因,其中原因之一就是诗歌的节奏切合了人的生理与心理节奏的需要。第二讲内容虽对“节奏”问题有所涉及,但并未展开;此讲内容因专门谈格律知识,故可谈深入一些。

其实,节奏对于诗歌艺术来说,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诗歌的主要功能在于抒情,而人的感情就像一池春水,清风掠过,便泛起涟漪无数。要知道,人情感的波动,是由客观事物作用于人的大脑,刺激了神经中枢的结果。而神经中枢把信息反射于肌体,引起内分泌的变化,传递到心脏,这便约制着心律的跳动,出现了或加快,或平缓等状况,形成了生理和心理的节奏。节奏是普遍地存在于宇宙天地之中的。可以说,无论在自然界还是在社会现实生活中,只要有事物运动,便会有节奏。而客观事物反映到人的脑海中,人的心理节奏,随即有所反应;同时,受神经中枢约制的语言系统,也相应地有所表现,即人之情感的波动——心理节奏的律动,是需要通过合适的语言节奏加以表现的。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但诗歌的语言却不能是大白话。黑格尔指出:“就连单从语言方面来看,诗也是一个独特的领域,为着和日常语言有别,诗的表达方式,就必须比日常语言有较高的价值。”[1]所谓“比日常语言有较高的价值”是什么语言呢?即是有节奏韵律的语言。因此,使用有节奏韵律的语言形式是诗歌区别于其他文学形式的重要标志,人们是据此来辨认诗歌的。正如黑格尔所认为的:“诗则绝对要有音节或韵,因为,音节和韵是诗的原始的唯一的愉悦感官的芬芳气息,甚至比所谓富于意象的富丽辞藻更为重要。”[2]那么,如何掌握诗歌语言的节奏,亦即黑格尔所说的音节或韵,达到更好地抒发和表达感情的效果,这就涉及诗歌格律的问题了。

由汉语的特点和诗歌韵律要求形成的近体格律诗,这是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诗歌更臻完美的重要标志。中国诗歌的格律,有一个发展成熟的过程。自先秦到两汉,音乐因素使然,人们对诗歌格律的要求,只是注重押韵与节奏。而对每首诗的句数没有规定;每句诗,则字数不等,有二字、四字、五字、六字、七字等。所谓“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尚书·尧典》)“永”即徐徐咏唱也。“声”则为宫、商、角、徵、羽等五声。“八音”者,即《周礼·春官》中所说的金、石、土、革、丝、木、匏、竹也。“克谐”,达到和谐也。“无相夺伦”,即不要扰乱次序也。可见音乐在诗歌中的地位十分重要,而音乐于诗歌中的具体表现则为押韵、节奏。钟嵘于《诗品序》中指出:“余谓文制,本须讽读,不可蹇碍,但令清浊通流,口吻调利,斯为足矣。”这里所说的“清浊通流,口吻调利”,也就是要求节奏强烈、押韵上口,一旦诵读起来,没有蹇碍。刘勰则说得更明确:“是以声画妍蚩,寄在吟咏,吟咏滋味,流于字句,气力穷于和韵。异音相从谓之和,同声相应谓之韵。韵气一定,则余声易遣;和体抑扬,故遗响难契。”(《文心雕龙·声律》)诗歌之所以要求押韵、需要节奏,不为别的,只是为了在吟咏之时有一种动感节奏,有一种音律和谐的音乐之美。这也就说明,在近体格律诗产生之前,我国诗人心目中,已经有了音乐了,已经意识到了汉语乐感的存在,但对汉语的音乐因素有完整的感悟和认识,则需要有一个较长时期的实践过程。故而在格律诗之前的、被称作古体诗的诗歌,于格律的要求上只要做到:一是押韵,二是句中节奏安排有规律,三是诗句字数相对地均齐。

南朝梁代沈约的出现及他与同时代诗人们所作的努力,于近体格律诗而言,有着划时代的意义。南朝齐、梁、陈三代是新体诗形成和发展的时期。所谓新体诗,是与古体诗相对而言,其主要特征是讲究声律和对偶。因这种新体诗最初形成于南朝齐武帝永明年间,故又称“永明体”。“永明体”产生的关键是声律论的提出。《南齐书·陆厥传》中有段文字说得很清楚:“永明末,盛为文章。吴兴沈约、陈郡谢朓、琅琊王融以气类相推毂。汝南周颙,善识声韵。约等文皆用宫商,以平上去入为四声,以此制韵,不可增减,世呼为‘永明体’。”而在“永明体”产生的过程中沈约所起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永明体”的再发展,则直接导致了近体格律诗的产生。

格律诗一旦形成之后就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延续至今已有一千多年了。从唐代开始,历代的科举考试除别的文体外,凡是涉及诗歌的,几乎都要考格律诗,凭借此来考察考生的学识和基本功力。因为格律诗不仅涉及文学知识,而且还涉及汉语语言学知识。格律诗之严格的用韵限制、平仄格式、对仗要求,这些都属于汉语语音学、修辞学的重要内容。因此,要对中国古典诗歌有更深入的认识,就必须要理解、掌握、研究格律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