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中国叙事诗源远流长,发展到两汉乐府,更是五彩缤纷,成就斐然。建安时期《孔雀东南飞》的出现,标志着叙事诗已登上了一个新的高峰。这首长达一千七百多字的叙事长诗,通过焦仲卿、刘兰芝夫妇的爱情悲剧反映了在封建势力压迫下青年男女的不幸遭遇和他们宁死不屈的反抗精神,深刻有力地揭露了封建礼教、封建家长制的罪恶,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和社会意义。
这首叙事诗故事情节完整,场面景物描写细致,通过生动、具体的行动和对话,成功地塑造了几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语言也极自然、活泼和形象,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它在文学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下面就谈谈这首叙事诗中人物形象的刻画。
《孔雀东南飞》最大的艺术成就是成功地塑造了几个鲜明的人物形象,通过这些人物形象来表现反封建礼教的主题思想。读完《孔雀东南飞》,刘兰芝的美丽善良而又刚强不屈,焦仲卿的温和多情又柔中有刚,焦母的专横独断的人物性格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作者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塑造人物形象的:
首先是注重发掘人物性格的复杂性。作者没有简单地把人物的性格概念化。对于刘兰芝这个正面人物,作者是以无限同情的笔触全神贯注地从各方面来刻画的。在她的身上,既有刚强的一面,同时又有温柔多情的另一面。在“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的无理压迫下,不待仲卿开口,她就先发制人地自请:“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在封建社会中一个妇女被“休”回娘家,不仅自己等于在名誉上判了“死刑”,而且还要辱没娘家门声,是极端严重的大事,刘兰芝却敢于主动提出来。而当焦仲卿软语相求时,她又坚决地回答说:“勿重复纷纭”“何言复来还”。辞别焦母时,口称:“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虽语语自责,却又处处绵里裹针,以守为攻。这里把她性格中刚强不屈的一面表现得淋漓尽致。但她并非一味刚强,心如铁石。当焦仲卿路上送别时,刘兰芝情不自禁,允诺焦仲卿不嫁他人,“誓不相隔卿”,“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并且回绝了县令求婚,表现出她性格中柔婉多情的另一面。但当她被遣回家,阿兄摆出封建家长的身份逼她改嫁,阿母又不肯做主,她知道娘家也呆不下去了,便假意屈从,实际内怀死志;在她同焦仲卿最后的会面中,刘兰芝的性格中刚强的一面和柔婉多情的一面得到了统一,她既不能负情于焦仲卿,又不愿被逼改嫁,因此只有选择一死。“死”这是刘兰芝对封建礼教、封建压迫无声的反抗,又是刘兰芝对焦仲卿的爱情坚贞的无言的表白,这样,在“死”这个被常人视作畏途的不寻常的归宿中,刘兰芝性格中的刚烈的一面和多情的一面得到了和谐的统一。
自幼生长在官宦家庭,长期受封建礼教熏陶的焦仲卿,其性格更为复杂。焦母决意赶走兰芝,为他再择新妇时,“府吏长跪告,伏惟启阿母;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以不再娶妻来对抗母亲,表现出性格中反抗的一面。一旦母亲槌床大怒时,他只有“默无声”地退了出来,对兰芝“哽咽不能语”,说些“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一类的无用话,不甘服从又不得不服从。这说明他性格中软弱的一面占据主导的地位。送别兰芝时,焦仲卿指天为誓,决不负刘,又一次表现出他的反抗性格。当听到兰芝被逼再嫁时,他发出了“儿今日冥冥,令母在后单”的愤懑之声,把自杀的主意告诉了母亲。等到他闻悉兰芝死讯,决定以身殉情时,又久久“徘徊庭树下”。从这些描写中,这个懦弱、犹豫,遇事缺谋少断,但最终走上以死殉情的反抗道路的书生形象不是逼真地展示在我们面前了吗?(www.xing528.com)
对于反面人物焦母,她固然可恶,但作者也没有把她脸谱化,简单化,一方面,她把焦仲卿看作自己的附属品,严加控制,不准越轨。对于媳妇刘兰芝,她横看竖看不顺眼,因而坚决要将其逐回家中,当焦仲卿为刘兰芝求情时,她公然宣称:“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甚至“挝床便大怒:‘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活现出一个专横的恶婆婆形象,但另一方面,又确实有母子情感,要为儿子再挑选一个美貌称心的妻子;尤其当焦仲卿自尽前拜别母亲时,焦母不禁“零泪应声落”,对儿子苦苦相劝,但还是要按自己意愿给儿子娶妻,再一次表现出封建家长的专横面目。
其次,诗中人物的复杂性格是随着环境的变化、情节的展开而展开和突出的。如刘兰芝虽然对焦仲卿情意绵绵,但当不堪焦母压制时,自求遣去,这时性格中刚强的一面占了主导地位,而在送别时,焦仲卿指天为誓,真情感人,刘兰芝对破镜重圆又怀有蒙的向往,此时柔婉多情一面就占了上风。重圆无望,避嫁无门,环境已不容她活下去,因此刘兰芝怀着对焦仲卿生死不渝的爱情从容就死,刚烈的一面又占了上风。而焦仲卿则从求情到送行、再从死别到赴死,一直处在软弱屈服与奋起反抗的矛盾斗争中。当环境对他愈来愈不利,他想与刘兰芝重圆的希望越来越渺茫时,他性格中软弱屈服的一面不断被奋起反抗的一面所战胜,终于不为母亲的威逼利诱所动摇,走上以死殉情的反抗道路,“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
再次,作品特别重视人物活动的典型环境。诗歌中人物众多,通过人物之间的相互联系,为各个人物形象的塑造提供了典型环境。焦仲卿处在母亲与妻子尖锐对立的矛盾中心,身受“孝”与“情”两方面的巨大压力,这对焦仲卿复杂性格的形成及发展提供了真实可信的依据。而刘兰芝则生活在婆婆迫害、丈夫情笃、母亲慈祥、兄长专制、求婚者不断的特定环境中,这也为刘兰芝性格的形成、发展、变化提供了逻辑依据。因此,环境的典型性对塑造人物形象的典型性起到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用。
1989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