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培养跨世纪人才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发展教育和科学,是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发挥我国巨大人力资源的优势,关系21世纪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这段话深刻揭示了培养跨世纪人才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21世纪将是一个充满竞争的世纪。无论是经济的竞争,科技的竞争,还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其实质都是人才的竞争。而要培养跨世纪的人才,只有大力发展教育,因为教育是实现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基础。
一、培养跨世纪人才应把教育放在首位
科学和教育是实现我国经济振兴的关键。邓小平同志指出:要创造一种环境使拔尖人才能够脱颖而出,“有了人才优势,再加上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我们的目标就有把握达到”。因此说,“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民族素质,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大计”。邓小平同志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一文中也指出:“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上去,发展科学技术,不抓教育不行。”所以,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强调:“要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新世纪的国际竞争无论是“商战”还是“智战”,都是科学技术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教育的竞争,谁把握了21世纪的教育谁就掌握了未来。曾经是满目疮痍的战败国日本,在二战后短短30年时间里,经济发展增长了55倍,生产总值占世界的10%左右,使得一个资源贫乏的岛国经济发展超过了英法等发达国家,一跃而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创造了令人惊羡的经济奇迹。一个主要的措施就是日本在战后重新调整了发展方针,奉行教育立国的政策,以人才为根本,致力于经济发展的结果。就连一向被认为经济不发达、科技落后的印度,也正在新兴科技领域奋起,重视智力开发和人才培育,迎接科技发展所带来的挑战。据有关资料介绍,印度为了加速培育世界级的人才,按世界一流水准创办了5所5年制技术院校,学生的入学水平和课程设置情况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法国综合工科科技大学相当。这些都表明教育在培育跨世纪人才中所起的不可估量的作用。
然而目前我国有文盲、半文盲1.8亿人,而且在某些经济文化落后的地区,儿童辍学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尤其是在偏远的少数民族地区,女孩子的升学率就更低,这种状况不仅不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而且很难适应当今快速发展的国际趋势。由于人口质量的低水平造成劳动力资源质量的低水平。现实告诉我们: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已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对劳动者的技能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只有具备各种知识及各种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
古人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是很有道理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要把科学技术水平搞上去,必须重视发展科学教育和大规模地培育人才。发达国家每年生产的财富有60%以上是由科技人员直接或间接创造的。目前我国教育事业还不发达,在3亿青少年中,只有10%左右的同龄人能受到中高级专业教育,只有4%能受到高等教育,远低于15%的世界平均水平。据1996年统计,全国有专业技术干部1900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6%。发达国家这个比例都在40%以上,中等发达国家也都在迅速提高这个比例。我们应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培养更多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培育信科技、懂科技的劳动者。
就我国目前的教育来讲是不容乐观的。目前我们面临的最严重挑战就是人才的短缺这个问题。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国在21世纪最缺的是人才。我国高级人才资源告急。据国家人事部一项跨世纪专家队伍建设调查显示,目前我国高级人才资源中大专以上学历者127.8万人,占高级人才资源总量的87.63%,这一比例比1980年低6个百分点。20世纪末,高级科学人才将出现退休高峰,这不仅影响部分学术、技术领域的发展和队伍建设,而且也使高级人才资源面临短缺的危机。这说明中国现在最需要的就是跨世纪的人才,而跨世纪人才的培育则要通过教育来实现。
二、培育跨世纪人才要重视革命传统教育(www.xing528.com)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育人,育人最重要的是“育德”,学生应当首先学会怎样做人。然而,我们的一些中小学校甚至高校没有把育人看作是头等大事,一些人甚至一些政府部门只从统考分数高低,上大学人数多少来评定一所学校办学质量的高低,而对学生的思想品德、为人处事、身体素质均不过问。在一些学校,重知识记忆、轻能力培养,重技能训练、轻思维训练,重智力开发、轻品德修养的现象非常严重,尤其是忽视了对我党优良传统的经常性教育。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锤炼了一种特有精神,形成了一套特有的传统,这其中包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无私奉献的精神等等。这些精神是我们在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克敌制胜、艰苦创业的法宝。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尤其是在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在一些人眼里,革命的优良传统业已“贬值”了,误认为搞市场经济,就是钱与物的交易,不再需要革命的精神与道德的规范。由于认识上的错位,导致了行为上的脱轨,反映在教育上,由于现在的学校一味地追求升学率,只重视学生的智力开发,而忽略了德、体、美等方面的教育,现在的青少年对我党的优良传统知之甚少,致使校园的精神与道德滑坡严重,这是应当引起人们关注的。
在现在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普遍忽视德育。不少家长和学校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能力强弱从不关心,只关心学习成绩好、差,只要看到孩子学习成绩好,即笑眯眯,一好代百好,因此,不少学生在中小学阶段,只读书,不做事,动手能力、自理能力、应变能力等很差。只知书本知识,不会实际运用。尤其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随着对外窗口的打开,随着信息传播的现代化,在大大加快了社会发展进程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严重的社会问题。一些暴力、吸毒、色情的影片、录像带、影碟直接影响着中小学生,个别学生缺乏同情心,社会公德、法律意识淡薄,拜金主义严重,礼仪礼貌、文明道德差。在吸毒人员中,不少是毕业后走出社会不久的青少年。殴打、抢劫等暴力行为在一些学校时有发生,个别学生甚至为了区区小事恶语相加,挥拳厮打,造成伤亡。1997年3月份,武汉市某中学的一名学生,当其班主任上门给他做思想工作的时候,竟拿起菜刀朝着自己的班主任连砍数刀,该班主任因抢救无效而死亡。这件事曾轰动全国,假若这位学生稍有一点道德观念和法制观念的话就不会出现这样令人痛心的事情了。还有在现在的犯罪年龄上呈现越来越小的趋势,中学生中早恋现象的产生等等都是我们忽视了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结果。无数事实告诉我们:一个人学业上的缺陷并不一定会影响他的一生,而道德、品格上的缺陷却可能贻害他一辈子。在新一代人中,一旦丢失了道德品格,小而言之,会带来社会秩序的混乱,大而言之,会给国家民族带来灾难,带来耻辱。因此说,我们的教育要尽快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而转到素质教育上来。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又应把学生的德育教育放在首位,否则,我们的素质教育也将会失败。
世纪之交,教育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是严峻而艰巨的。从世界范围看,教育工作既面临着国际新技术革命的挑战,又面临着国际反动势力推行“和平演变”战略的图谋;从国内看,教育事业既承担着为新世纪的现代化建设提供必要的人才和智力支持的任务,又负有国家政治和社会稳定,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培养可靠接班人的重任。因此,我们在教育改革中,应该把弘扬革命传统同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密切联系起来。
培育跨世纪的人才,我们必须遵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不能一味地追求升学率而忽略了其他方面的教育和培养。据1996年的人口统计数据显示,在我国3.3亿个家庭中,独生子女家庭已占20.72%。他们的父母尤其是相对比较富裕的城市父母,他们或因自己过去吃过太多的苦,自觉不自觉地把富裕后的享受一股脑儿倾注到孩子身上;或因计划生育只有一个孩子的客观现实,便自然地把全部水分和养料都给予这一棵独苗。这些做法和意识,对于我们今天弘扬革命传统是有一定阻力的,也给学生们进行优良传统教育增加了一定的难度,现在许多家长抱怨孩子懒,这是无可争议的事实。在20世纪90年代初,曾有媒介披露了一组数据,即有关方面对各国小学生每日家务劳动时间做过统计:美国为1.2小时,韩国为0.7小时,英国为0.6小时,法国为0.5小时,日本为0.4小时,而中国仅为0.12小时,即12分钟。这说明我们的教育对于培育跨世纪人才是很不利的。家长们抱怨孩子懒,但是反过来说,家长们又有多少时间给予孩子们让他们进行家务劳动呢?我们的孩子从小学一年级起就背上了沉重的学习包袱,一天十几个小时都在埋头学习。家长们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驱使下,辅导孩子学习,给孩子布置大量的家庭练习,请家教,假期和假日的众多补习班、强化班,音乐、美术等大量的技能训练等,占据了孩子们已经少得可怜的业余时间,同时孩子们在家庭中受到的过分呵护、溺爱与激烈的社会竞争对他们的要求形成强烈的对比,以至于很多孩子的心理年龄的社会适应性远远地落后于他们的生理年龄。1997年有一则消息说,浙江温州某私营大酒店的老板潘某,公开登报聘请“高薪家教”,月工资1200元以上,包吃包住,配备空调、电脑、电视,执教期间孩子年度成绩进入班级前5名奖励3000元,进入年级前10名奖励8000元。如此“高薪家教”让人吃惊,这位家长的出发点,也许是由于自己忙于经营,疏于对孩子的指导,想利用“高薪家教”给孩子的学业进步创造优越条件,殊不知这样做必然会让孩子成为一味追求分数的牺牲品。我们常听说过寒门子弟上大学的故事,而靠“高薪家教”上大学的似乎并不多闻。我们知道,下一代的成长不单纯是智力发展,还包括强健体魄、生存能力、心理品质以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高薪家教”与其说是对孩子关怀和培养的一种表达方式,毋宁说是扼杀孩子个性、滋长金钱意识的直接表现形式。这不仅不会使孩子确立远大的理想和追求,还会在优越的家庭环境中丧失包括艰苦朴素、勤奋进取、关心他人、助人为乐等许多美好的思想境界,这种教育方式不能够培养孩子健康的人格。在这样的重智轻德、育人不育德的思想和观念教育下,是培育不出适应21世纪激烈竞争的跨世纪人才的。
我们已经走进21世纪,为了能在21世纪有一席立足之地,我们的教育方式、教育思路、教育方法等都要与培育跨世纪人才相联系,我们的社会、学校和家庭,都要坚持经常性地对年轻一代进行优良传统的教育。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将一大批具有崇高理想、掌握科学知识、继承优良传统的全面型跨世纪人才培育出来。
2000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