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妇女参政意识培养选拔妇女干部
妇女参政,就是指广大妇女有意识地参与国家的政治活动和政治生活,以主人翁的态度和高度的责任感主动地关心国家大事、世界大事,通过各种途径,行使与男性一样的管理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权利。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广大妇女要充分发挥自己在革命和建设事业中的半边天作用,就必须对参政问题有个清醒的认识和正确的态度——要有参政意识。因为政治是人类的政治,政治活动是人类的活动,作为人类半数的妇女,当然是政治及其活动的主体。妇女的参政意识,直接反映了一个国家社会成员的整体素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反映了一个国家社会制度进步的水平,社会的民主程度。
20世纪中叶以来,伴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男女平等的权利写进了宪法,中国妇女参政掀开了崭新的一页。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妇女大批走上政坛。20世纪80年代中期,妇女参政问题重新提出。此后,它快速经历了大讨论——引起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提出对策方案并实施的过程,成为我国政治生活中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
我国1954年一届全国人大的女代表、女常委分别占总数的12%和5%,到1993年八届人大增至21.03%和12.3%;1949年一届全国政协女委员占10.4%,1993年八届政协增至13.52%;1950年,全国女干部只有6.5万人,1994年增至1237.1万人,是建国初期的190倍。这说明,我国妇女从政人数增长比例高于发达国家。又据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994年5月公布的《中国妇女的状况》所提供的情况,目前我国有:八届人大女代表626人;八届政协女委员283人;国务院正副女部长16人;全国正副女省长18人;城镇女职工5600万人;女法官21012人;女律师4512人;少数民族女干部60.76万人;女博士1149人;中国科学院女院士29人;女科技人员809.7万人。然而,近年来伴随着差额选举的实行,我国妇女参政受到了冲击,一度出现低谷。
一、妇女参政的现状、特点及规律
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1996年,中国妇女参政的大致状况是:
第一阶段:20世纪50~70年代,中国妇女参政呈上升线,至20世纪70年代达到高峰。
第二阶段:20世纪80~90年代,中国妇女参政呈下滑线,其中尤以20世纪80年代为低。20世纪90年代有回升现象,至1996年尚未完全走出低谷。
由此可以看出,当前妇女参政存在着以下三个问题:一是中国妇女的参政尚处于不稳定状态;二是参政的比例较低;三是权力虚置,也是更为实质性的问题,主要表现是权力女性任职高层少、执掌实权少、正职少,由此又可得出当前中国妇女参政的两个特点:一是权力妇女主体经历转型,20世纪五六十年代权力妇女多为革命职业家庭型,20世纪70年代劳模型妇女备受青睐,20世纪80年代以来专家型权力妇女群体步入政界。二是政府是妇女参政的主要推动力,而且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政府仍将在妇女参政上扮演主要角色。因此,当前中国妇女的参政主要表现了以下三个规律:一是妇女参政在最终意义上依赖于社会生产的发展及由此所带来的社会全面进步;二是实现妇女的参政在中国将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三是妇女的参政将是一个不平衡的、波动式发展的曲折过程。
之所以形成以上现状、特点和规律,是有着诸多原因和因素的。
二、影响妇女参政的主要因素
当前,中国妇女的参政仍面临诸多障碍因素,这包括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
(一)主观因素。(www.xing528.com)
1.妇女的政治意识和文化素质低,跟不上时代的需要。就政治意识而言,由于我国妇女的解放是社会主义革命成功的结果,我国妇女是在政治意识、解放意识较低的情况下获得男女平等权利的。而且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滋长、蔓延了一种社会心理——政治冷淡,经过高度政治化的“10亿人民都是批判家”的10年“文革”之后,尤其是近年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对政治的冷淡在一部分人中悄然兴起。在东南沿海一些经济发达地区,流传着“好女不当官”“好女不嫁官”的说法,在那里,做官被当作很不光彩的职业。有关部门在内地几所大学的调查也表明,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特别是女性大学生,厌倦政治。这种种心态,既妨碍年轻一代女性参政,形成女性参政青黄不接之势,也对现任权力女性构成一种精神压力。就文化素质而言,在我国,文化普遍落后,是导致妇女政治愚昧、自卑迷信、依赖心理的主要因素。据我国第三次人口普查资料统计,妇女文化程度情况,有大专文化水平的,占妇女人口的0.4%,具有高中文化的占8.14%,具有初中文化的占16.19%,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占妇女人口的29%。女性中的文盲、半文盲有2.2亿,至于广大农村,少数民族偏远地区,妇女的文盲、半文盲的现象更是大量存在,她们的文化修养就更低了。因而,普遍地要求她们有正确的参政意识,简直就是空谈。
2.妇女深受封建传统观念的影响,产生依附观念。几千年来的“男尊女卑”“男主外女主内”“女不如男”“男人的成就在事业,女人的事业在家庭”“女子无才便是德”“女人肩膀窄,挑不起重担”等封建意识至今还残留在社会的各个角落,这对于我国妇女参政是极为不利的。更可悲的是,有的妇女极少或者根本没有想到自己作为女性的人的价值,而遵从旧时代的所谓“三从四德”、依赖父母、依赖丈夫,把丈夫的功名利禄当成自己的价值和行为标准,而自己则满足于或甘心于小家庭、小环境,贪图安逸,自然地就冲淡了对事业和高尚理想的追求。不少女性,特别是青年女性,一方面惧怕社会性别歧视,对社会信心不足,另一方面受金钱拜物影响,放弃主观努力,转向依附男性,把自己的荣辱沉浮全都系于一个男人以及这个男人所拥有的金钱之上。还有的妇女缺乏自尊、自主,潜意识里总甘于将自己摆在“二等公民”的位置,凡事不作过高要求,放任自己落后于人,而聊以自慰的就是“女人本来就不行”。
3.由于文化素质的低下和封建传统观念的束缚,使得部分妇女凡事参与意识不浓,兴趣狭窄,目前较明显的现象是妇女的参政意识薄弱。有不少农村或基层女性甚至没听说过“女性参政”这一名词。即使是知识女性,也或多或少受此干扰。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大多数权力女性,面对许多本该属于她的,退让了,许多可以争取的,放弃了。无为而治、顺其自然,是当今许多妇女的从政心态。
(二)客观因素。
1.干部人事工作神秘化、封闭式,人才选拔上的单向性及体制上的因素。长期以来,干部的提拔任用都是采用上级任命制。而对于女领导干部的提拔任命,大多数地区都采取首先卡比例,然后论条件。这种“领导干部性别比”单一指标的名额分配,不仅使不少参政女性成为政治舞台上的点缀品,而且也使得女性参政的路越走越窄,女性人才难以脱颖而出,严重影响了妇女参政的水平。再有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竞争机制逐渐引入。目前,委任制和竞争制共同起作用,旧体制的弊病仍在发生作用,新体制的优势尚未完全发挥,且旧体制的某些权威受到挑战,形成新旧体制的摩擦。历史表明,社会在体制转换期间,往往要为此付出代价。这一代价在妇女参政领域中已显露出来,前述20世纪80年代以来妇女参政的下滑现象就是一个有力的说明。
2.紧张的双重角色,使部分妇女在参政竞争中失去良机。当代女干部除了要做好社会工作外,同时更为主要的是,妇女还担负着人类两大生产之一的人口再生产的重任,事业与家务的矛盾,迫使有些女干部超负荷地工作,但家务劳动和人口再生产是作为无偿劳动的,是不被计入国民生产总值的。这样,妇女的劳动价格被大大地低估了。妇女的工作时间普遍多于男子。其结果是妇女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更新知识,发展自己的才能,有些女干部面对困难缺乏信心,而不得不放弃原来追求的目标,去做贤妻良母,以自我牺牲换取了男子更多的时间去自我发展,因大多数妇女承受沉重的精神和体力的负荷,这常常使她们心力交瘁。
3.男性文化对女性参政的影响和制约。千百年来,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文化形成了男尊女卑的社会意识。女性在孩提时代就受到传统观念造成的性别歧视;上学以后,又受到教育因素带来的性别歧视;走向社会,再受到以男性意识为主体的社会的选择,形成职业的性别歧视。中国妇女人数占中国人口的一半,但是具备执政基本素质的妇女人数则极不乐观。总的情况是,女性文盲较男性多,女性受高等教育者较男性少;中国妇女整体的素质偏低,在世界上低干西方发达国家的妇女,在国内低于同代男子,而在许多行业,由于对女性社会评价标准潜伏着强男弱女的意识,即使女性和男性受过同等教育,具有同样经验,干同样工作,男性往往都比女性更多地受到重用,更多地获得荣誉和好评。这就使那些富有才干、富有前途的女性成长和参政步履艰难。
三、在妇女参政问题上应采取的对策
1.实行倾斜政策,强化妇女从政比例,从而提高妇女参政的意识。由于男女从政在中国事实上存在着不平等竞争,因此,为了推动不平等走向平等,政府有必要对女性从政采取倾斜政策,强化女性从政人员在政府各级机构中的比例,并且通过法律、行政的手段确保实施。因为妇女参政比例的高低,关键在于领导的重视,工作的扎实。因此,各级领导要向社会宣传妇女参政的重要意义,宣传妇女参政的优势,介绍参政妇女的实绩。而在实际工作中,要为妇女参政创造更多的条件和机会,组织选送女领导干部进党校、干校、行政学院进行专门的学习和培训,培养和提高她们的参政意识和能力,为妇女参与政治活动给予财力上、组织上、时间上的保证等,使妇女成才与参政形成全党、全体人民的共识。因此,对女干部实行的倾斜政策应体现在五个优先上:同等条件下优先招聘录用女同志;同等条件下优先推荐女同志升学培训;同等条件下优先提拔女干部;同等条件下优先推荐女干部进班子;同等条件下优先向上级输送女干部。近半个世纪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证明,对女性从政实行倾斜政策,对于推动中国妇女的解放是行之有效的,我们应当继续这样做。
2.提高妇女在市场竞争中的参政竞争意识,就要克服女性自卑、依附、狭隘等心理障碍,提高妇女自身的综合素质,从而提高女性成就意识感。由于长期受封建伦理观念束缚,男主外、女主内的行为规则束缚着妇女对社会生产的参与,导致妇女在经济上对男权依附和心理上对男性的依附,因此,使得一些女干部缺乏一定的参政自觉性,常常表现出与社会发展的离异性和不协调性,主体意识比较弱,缺乏内在的推动力,自卑自弱,依赖顺从,缺乏自信,不图进取,不敢竞争,社会参与热情不高,把自己放在被动位置上,安于现状。所以在女性意识中的成就感从来就是淡薄的,即偶有成就意识泛起,也会在社会上种种歧视女性的偏见中窒息。女性的这种较差的自觉意识成为女性在市场竞争中参政竞争的桎梏。当前改革已全面深化、竞争机制已引入各行各业,所有社会成员都面临着挑战,因此,追求社会的认可,树立成就感,这是女性意识的一场变革。妇女要同“女子无才便是德”等传统观念决裂,树立强烈的参政竞争意识,具备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秩序相适应的价值观念、竞争观念、时效观念、信息观念等,充分认识自己的社会价值,积极参政,从而逐步缩小男女在参政上的不平等。
1996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