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第八章徐訏的小说创作与世界文学徐訏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曾经红极一时,却又被尘封了近半个世纪。徐訏“很小的时候,就看过林译小说”[1],并在北大求学期间尝试了多方面的创作,早期因为“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特别关注社会的不公和人民的苦难,创作了一些带有普罗文学倾向的作品,表现出“为人生”的现实主义倾向和共产主义的信仰。
徐訏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曾经红极一时,却又被尘封了近半个世纪。他的创作可以说是浙籍现代作家中最全面、最丰厚也是最奇特的一位,港台研究者因此称他为“全才作家”和“鬼才作家” ;但名噪一时的徐訏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大陆文学史中并没有得到应有的承认和书写,一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在海外研究的推动下,他才逐渐得到大陆研究界的重视。徐訏“很小的时候,就看过林译小说”[1],并在北大求学期间尝试了多方面的创作,早期因为“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特别关注社会的不公和人民的苦难,创作了一些带有普罗文学倾向的作品,表现出“为人生”的现实主义倾向和共产主义的信仰。但徐訏一直对心理学和哲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写作只是迫不得已的“流落文‘潭’ ,仍想能有机会自拔。 ”[2]考察他在此期间的随笔《我的照相》 ,可见出他广泛的阅读兴趣和对西方诸种文化思潮的摄取,他既对马克思主义产生过强烈兴趣,又服膺康德、柏格森的唯心主义哲学,同时也认同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但1936年的法国之行,因为听闻斯大林血腥镇压异己之事,徐訏放弃了做“共产主义信徒”的理想,转而信奉和确立了自由主义的思想。同时,抗战爆发,不得不辍学回国的徐訏迫于生计重操文学旧业,“开始甘心从事写作” 。[3]在有始无终的异域生活中,徐訏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外国优秀的文学作品,他的文艺思想、文学主张以及政治信仰发生了巨变,小说中开始弥漫着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的味道。在以后的创作生涯中,他又进一步把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众多的文艺思潮、文学理念有机地融合,使其小说以现代和传统的价值观念与审美风范,表现出独特的个人风格。(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