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易代之际:南宋骈文的慷慨悲歌

易代之际:南宋骈文的慷慨悲歌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南宋末年,因民族的危难,也涌现了一批有名的作品,成了易代之际的慷慨悲歌,如陆秀夫的《拟景炎皇帝遗诏》和王炎午《望祭文丞相文》。宋元易代之际的骈文家还有王炎午,炎午字鼎翁,庐陵人,曾随文天祥抗元,宋亡后隐居不仕。这也是典型的“宋四六”的风格。

易代之际:南宋骈文的慷慨悲歌

三、易代之际的慷慨悲歌:南宋后期的骈文

南宋后期骈文作家有刘克庄、方岳、真德秀等。刘克庄的骈文风格清新,笔致流畅,语言平易,极少用典,且多议论,因而很重气势。方岳(1199—1262),字巨山,号秋崖,歙州祁门(今属安徽)人,一生沉埋下僚,骈文与刘克庄齐名,其骈文不用古律,出语天成。真德秀(1178—1235),字景元,浦城(今属福建)人。也是擅长骈文的作家。

南宋末年,因民族的危难,也涌现了一批有名的作品,成了易代之际的慷慨悲歌,如陆秀夫的《拟景炎皇帝遗诏》和王炎午《望祭文丞相文》。陆秀夫(1236—1279)字君实,楚州盐城(今江苏盐城)人,官至左丞相。元军攻破崖山,他负小皇帝赵昰投海而死。《拟景炎皇帝遗诏》是宋端宗临死前,他代为起草的遗书。文章第一段写宋端宗临危登极,第二段陈述在敌军追逼下辗转漂泊,艰苦备尝的经历,第三段交待死后国事、丧事的安排,勉励臣下共扶新君。在民族政权危急存亡之际,作者代王立言,辞意恳切,笔调严峻,气势悲壮,文章通篇充满一股终天不没的浩然正气,是宋代骈文中最为闪光的篇章之一。文章不一味追求四六形式和技巧,但对仗力求自然妥贴,末尾一段则以散句为主:

惟此一发千钧之重,幸哉连枝同气之依。卫王某,聪明夙成,仁孝天赋,相从险阻,久系本根。可于柩前接皇帝位,传玺绶。丧制以日易月,内庭不用过哀,梓宫毋得辄置金玉,一切务从简约。安便州郡,权暂奉陵寝。呜呼!穷山极川,古所未尝之艰难;凉德薄祚,我乃有负于臣民。尚竭至忠,共扶新运。故兹诏示,想宜知悉。

宋元易代之际的骈文家还有王炎午(生卒年不详),炎午字鼎翁,庐陵(今江西吉安)人,曾随文天祥抗元,宋亡后隐居不仕。《望祭文丞相文》是文天祥被害后他所作的祭文,可视作南宋骈文的压卷之作:

呜呼!扶颠持危,文山、诸葛,相国虽同,而公死节;倡义举勇,文山、张巡,杀身不异,而公秉钧。名相烈士,合为一传;三千年间,人不再见。事谬身执,义当勇决;祭公速公,童子易箦。何知天意,佑忠怜才;留公一死,易水金台。乘气轻命,壮士其或;久而不易,雪松霜柏!嗟哉文山,山高水深;难回者天,不负者心!常山之舌,侍中之血,日月韬光,山河改色。生为名臣,没为列星;不然劲气,为风为霆。干将莫邪,或寄良冶,出世则神,入工不化。今夕何夕,斗转河斜,中有光芒,非公也耶!

这也是典型的“宋四六”的风格。一是对偶格式的富于变化,除单句对之外,还采用了长偶对,如“扶颠持危,文山、诸葛,相国虽同,而公死节;倡义举勇,文山、张巡,杀身不异,而公秉钧”。二是用典但不繁密,在辞藻上并不刻意雕琢。三是以散驭骈,注重气势,以充沛的感情和磅礴的笔势取胜,而不拘泥于追求对仗的精工和声律的和谐。(www.xing528.com)

[思考题]

1.“宋四六”有哪些特点?

2.宋初骈文作家学习唐人主要有哪些倾向?

3.结合具体作品分析说明欧阳修苏轼骈文的散化倾向。

4.简述汪藻、周必大等人的骈文特征。

5.南宋社会的变化对骈文创作有何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