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清代赋的复兴与衰落:中国分体学史散文卷

清代赋的复兴与衰落:中国分体学史散文卷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四节清代赋的全面复兴和最终衰落清朝建国后没有重蹈元代统治者轻视文人、排拒汉文化的覆辙,相反对文人采取了一系列笼络措施,如广开仕途、大力提倡程朱理学、网罗人才修史和整理历代典籍等等,因此尽管另一方面又大兴文字狱,加强对历史和现实中叛逆思想的拑制和镇压,但整个社会文化还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从而促进了各种文学体裁创作的普遍繁荣。清代辞赋全面复兴,有多方面的原因。

清代赋的复兴与衰落:中国分体学史散文卷

第四节 清代赋的全面复兴和最终衰落

清朝建国后没有重蹈元代统治者轻视文人、排拒汉文化的覆辙,相反对文人采取了一系列笼络措施,如广开仕途、大力提倡程朱理学、网罗人才修史和整理历代典籍等等,因此尽管另一方面又大兴文字狱,加强对历史和现实中叛逆思想的拑制和镇压,但整个社会文化还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从而促进了各种文学体裁创作的普遍繁荣。中国数千年的传统文化也由此步入了一个集大成的时期。

与诗、词、古文戏剧小说一样,辞赋创作也出现了全面复兴的局面。其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一、数量庞大。由陈元龙奉敕编录的《历代赋汇》收先秦至明赋作(含逸句)共4161篇;而光绪时鸿宝斋主人所编《赋海大观》除去明以前重复者,得清赋15,000余篇,数量是前者的近四倍,而实际之数恐怕还远不止此。二、品类齐全。清代赋中,既有以往历代所产生的各种体式,如骚体、古文体诗体、骈体、律体和新文体,而且在传统的律体中还出现了多用八股时文句式的特点,自具独特的时代风貌。三、赋集、赋话层出不穷。其中赋集有前代作品的编选,如《历朝赋格》(陆葇、查昇选评)、《历朝赋楷》(王修玉辑)、《历代赋汇》(陈元龙编)和《七十家赋钞》(张惠言辑)等;也有本朝作品的结集,如《分类赋学鸡跖集》(张维城选辑)、《赋学正鹄》(李元度编)等;更有收录先秦至清的大型总集如《赋海大观》。赋话不包括大量散见于各人别集中的内容,仅专著就有李调元《赋话》、王芑孙《读赋卮言》、孙梅《赋话》(见收于《四六丛话》)、林联桂《见星庐赋话》、魏谦升《赋品》和刘熙载《赋概》(见收于《艺概》)等多种。

清代辞赋全面复兴,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除了上述清代文化发展的大环境外,主要是因为从康熙时起,就实行“既以五经四子之书擢士于两闱,复以声律鸿丽之章拔才于采署”(王修玉《历朝赋楷》)的科举制度,从而使士人从童子起,就以诗赋为课习内容。其次,据《清史稿·选举志》载,康熙、乾隆嘉庆等皇帝多次外出巡幸,都有沿途召试各地献诗赋的士子,并授官或赏赐的举措;而康熙十八年(1679)的亲自试赋于体仁阁,有朱彝尊、潘耒等以布衣选史馆检讨,更为士林艳慕。清代皇帝的这种举措,显然对辞赋创作的兴盛具有直接的刺激,其效应当不会在汉代武帝、成帝时招徕文学侍从之下。(www.xing528.com)

与前代相比,清赋的特色在内容上首先表现为传统的颂扬功能被广为发扬,这既见之于“颂鸿庥,敷文德,非赋之铺张扬扢不为功”(《历朝赋楷》序)的理论中,同时也体现于“云行雨施,皇舆天齐,沛渥泽兮”(齐召南《竹泉春雨赋》)的实践。另外,受程朱理学和乾嘉考据学的影响,出现了大批旨在辨章学术、推求故实的作品,全祖望今存赋25篇,有20篇涉及考证,可为代表。而赋中新出现描写鸦片、戏馆、留洋见闻、八国联军入侵等内容,也为传统题材所未见,带有明显的时代特色。在体式上,清赋以律体最多,骈体次之,文、骚等体又次之。在风格上,清赋又兼具汉风唐韵,崇尚六朝骈俪,也不乏融入清代学术风气的义理,可谓百花齐放,不拘一格。

然而随着清代末期社会的急剧变动,不但盛极一时的科举试赋在光绪时不得不寿终正寝,退出历史舞台,而且文学改革和白话文的兴起,也使辞赋创作失去了往日赖以生存的基础,最终走向衰落和消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