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赋体特征和起源:古代俳词的发展与变化

赋体特征和起源:古代俳词的发展与变化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于赋体式特殊,历来对它起源的探讨众说纷纭。赋体由古代俳词发展变化而来,显然比以前几种起源说更具说服力。

赋体特征和起源:古代俳词的发展与变化

二、赋体特征和起源

文心雕龙·诠赋》在谈到赋的体式特征时,曾明确指出:“赋也者,受命于诗人,而拓宇于楚辞也。于是荀况《礼》、《智》,宋玉《风》、《钓》,爰赐名号,与诗画境。……述客主以首引,极声貌以穷文。斯盖别诗之原始,命赋之厥初也。”这就是说,赋体在立名创作之初,体式上已形成了与诗完全不同的特点,那就是“述客主以首引,极声貌以穷文”。而这两点,在上述宋玉和荀卿赋中,都有鲜明的体现。所谓“述客主以首引”,就是用设辞问答的方式构篇布局。宋玉《风赋》首设楚王临风相问,次由宋玉出面作答,如此往复三次,完成全篇对风的描述和人感受的对比。荀卿《礼赋》也先由臣描述提问,再让王来发挥猜测,最终揭示谜底。所谓“极声貌以穷文”,表现在形式上,是韵语和散文句的各司其职和相互配合。其中散文句式多用于叙述事由、议论道理,在篇中起引启、转折和归结作用;韵语则用整齐的句式和相协的声韵作铺陈描写、形容渲染,构成赋体铺陈的主体。先秦赋的这种体式特征,相传是屈原所作、其实是出于战国末期无名氏之手的《卜居》、《渔父》等作中,也十分明显。

由于赋体式特殊,历来对它起源的探讨众说纷纭。概括地说,大致有诗源说、辞源说和综合说三种。

认为赋出于《诗经》,最初明确提出这一点的是汉代班固《两都赋序》,但渊源可追溯到司马迁司马相如赋的评论和汉宣帝对辞赋的看法。以后又有晋代挚虞、元代祝尧和明代徐师曾等人的继承和发挥(分见《文章流别论》、《古赋辨体》和《文体明辨》)。这种意见的立论,主要在揭示赋在创作思想上对《诗》的有所传承。

认为赋出于《楚辞》,也由班固在《离骚序》中首先提出,后来又为刘勰、祝尧等人在一定范围内肯定。但此说的着眼点,又偏于揭示赋在创作中对《楚辞》题材和艺术手法的继承。如《文心雕龙·辨骚》说:“叙情怨则郁伊而易感,述离居则怆怏而难怀,论山水则循声而得貌,言节候则披文而见时。是以枚、贾追风以入丽,马、扬沿波而得奇。”即是典型。

认为赋出《诗》、《辞》及诸子散文,则是由清代学者章学诚刘师培在《文史通义》和《论文杂记》中提出的。其最有代表性的论述是章氏的一段话:“古之赋家者流,原本《诗》《骚》,出入战国诸子。假设问对,《庄》《列》寓言之遗也;恢廓声势,苏张纵横之体也;排比谐隐,韩非《储说》之属也;征材聚事,《吕览》类辑之义也。虽其文逐声韵,旨存比兴,而深探本原,实能自成一子之学。”(《校雠通义·汉志诗赋第十五》)(www.xing528.com)

现代学界对赋体起源的探讨出现了一种很有价值的意见,那就是就赋的体式而言,它应该出于古代优人的俳词。所谓优人,是指古代宫中那些专门陪伴帝王、用言辞来为他们排忧解闷的近臣,如《史记·滑稽列传》中记叙的优孟、淳于髡等人。由于先秦赋家尤其是宋玉、唐勒、景差等人的文学侍从地位与优人相近,使他们利用优人的说辞来创立一种新文体成为可能。在《史记·滑稽列传》记录的楚优孟谏庄王爱马、淳于髡用隐语说齐威王及谏齐威王长夜之饮等言语中,最可注意的是谏长夜之饮一段:

威王大悦,置酒后宫。召髡赐之酒,问曰:“先生能饮几何而醉?”对曰:“臣饮一斗亦醉,一石亦醉。”

威王曰:“先生饮一斗而醉,恶能饮一石哉!其说可得闻乎?”髡曰:“赐酒大王之前,执法在旁,御史在后,髡恐惧俯伏而饮,不过一斗,径醉矣。若亲有严客,髡帣img42img43,侍酒于前,时赐余沥,奉觞上寿,数起,饮不过二斗,径醉矣。若朋友交游,久不相见,卒然相睹,欢然道故,私情相语,饮可五六斗,径醉矣。若乃州闾之会,男女杂坐,行酒稽留,六博投壶,相引为曹,握手无罚,目眙不禁,前有坠珥,后有遗簪,髡窃乐此,饮可八斗,而醉二参。日暮酒阑,合尊促坐,男女同席,履舄交错,杯盘狼藉,堂上烛灭,主人留髡而送客,罗襦襟解,微闻芗泽,当此之时,髡心最欢,能饮一石。故曰酒极则乱,乐极则悲,万事尽然;言不可极,极之而衰。”以讽谏焉。

如果将这段俳词与宋玉的《风赋》对照,那么很容易发现,两者在立意谋篇上的如出一辙。它完全具备了先秦赋那种设辞问答和韵散结合的基本的体式特征,因此被章太炎称作“纯为赋体”(《国故论衡·辨诗》)。

赋体由古代俳词发展变化而来,显然比以前几种起源说更具说服力。首先提出这一观点的是冯沅君的《古优解》和《汉赋与古优》(发表于20世纪40年代),后来任二北在《优语集》(1981年出版)又有所阐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