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5年,女真完颜阿骨打(金太祖)在今黑龙江省内建立金国。10年后灭辽,翌年攻克北宋汴京。1153年迁都中都(今北京),后迁汴京。1234年为蒙古灭。立国120年。金国祚短暂,文化落后,文人创作均用汉字。中原文化对金国的影响很大。政治上,统治者提倡尊孔读经;文学上,则师法唐宋,散文尊崇苏轼。这种状况和辽代时“苏学盛于北”的情形十分相似。金代统治者注重文治,“一代制作能自树立唐宋之间,有非辽世所及”(《金史·艺文志》)。
金代散文家,以赵秉文、元好问成就突出。赵秉文(1159—1232),字周臣,号闲闲道人。磁州滏阳(河北磁县)人。大定二十五年(1185)进士。入仕历经世宗、章宗、宣宗、哀宗数朝。曾知贡举,为矫正浮华文风作出了重要贡献。刘祁《归潜志》称:“南渡后,文风一变,文多学奇古,诗多学风雅,由赵闲闲、李屏山(纯甫)倡之。”赵秉文主盟文坛多年,为文主张广师博采:“尽得诸人所长,然后卓然自成一家。”(《答李天英书》)思想倾向则继承儒家的教化说,认为诗文“当以明王道辅教化为主”。他十分推崇苏轼,说:“东坡先生,人中麟凤也,其文似《战国策》。”(《东坡四达斋铭跋》)他也主张“文以气为主”(参《竹溪先生文集序》),与东坡的主张相似。
赵秉文最见功力的作品,是记序一类散文。如《寓乐亭记》之发端,视野开阔,雍容博大,显示了作者的大气和大手笔:
河朔之地,沃野千里,盘盘一都会。太行西来,大体如一身,苏门奠其首,隆虑据其脊,雷首彼其胸,土门开其腹,恒山枕其足。注以横漳,堑以滹沱,钟以大陆。其山川风气,雄深郁律,故其人物,魁杰秀异,有平原之遗风,廉、蔺之英骨。下逮宋广平、魏文贞,皆河朔人。传曰:三晋多奇士,其土风之然乎!
由金入元的元好问是金元之际的一个重要作家。元好问(1190—1257),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山西忻县)人。兴定五年(1221)进士,历内乡、南阳令。后擢尚书省掾,除左司都事,转行尚书省员外郎。金亡,不仕,专事著述。有《遗山集》、《中州集》等。关于元好问的为人,鲁迅在《且介亭杂文·儒术》中有所论及:“元遗山在金、元之际,为文宗,为遗献,为愿修野史、保存旧章的有心人。”“然而他生平有一宗疑案,就是为叛将崔立颂德者,是否确实与他无涉,或竟是出于他的手笔的文章。”鲁迅谈论的正是易代之际的文人的特点。元好问的散文中,较有影响的是《市隐斋记》:(www.xing528.com)
吾友李生为予言:“予游长安,舍于娄公所。娄,隐者也。居长安市三十年矣。家有小斋,号曰市隐。往来大夫士多为之赋诗,渠欲得君作记,君其以我故为之!”
予曰:“若知隐乎?夫隐,自闭之义也。古之人隐于农,于工,于商,于医卜,于屠钓,致博徒、卖浆、抱关吏、酒家保,无乎不在;非特深山之中、蓬蒿之下,然后为隐。前人所以有大小隐之辨者,谓初机之士,信道未笃,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故以山林为小隐;能定能应,不为物诱,出处一致,喧寂两忘,故以朝市为大隐耳。以予观之,小隐于山林,则容或有之;而在朝市者,未必皆大隐也。自山人索高价之后,欺松桂而诱云壑者多矣,况朝市乎?今夫干没氏之属,胁肩以入市,叠足以登垄断,利嘴长距,争捷求售,以与佣儿贩夫血战于锥刀之下,县羊头,卖狗脯,盗跖行,伯夷语,曰‘我隐者也’而可乎?敢问娄之所以隐奈何?”
……
从创作过程看,这是一篇应酬文字,但写时却无应酬心态。不作违心之论,不发敷衍之言,而是对中国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现象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和评说。讽谕之意,隐含其中,但又不火不温,显得很有分寸。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