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分体学史.散文卷:《吕氏春秋》的瑰玮宏博

中国分体学史.散文卷:《吕氏春秋》的瑰玮宏博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吕氏春秋》历来被视为“杂家”著作,《汉书·艺文志》把它列入“诸子略”的“杂家”一类。《吕氏春秋》是我国第一部有组织有计划地集体编撰而成的百科全书式的大著。都肯定了《吕氏春秋》体式创新的价值及其对后世的影响。《吕氏春秋》还保存了丰富多采的寓言和历史故事。

中国分体学史.散文卷:《吕氏春秋》的瑰玮宏博

二、《吕氏春秋》:“瑰玮宏博”的杂家之书

《吕氏春秋》是在秦相吕不韦主持下由其门客集体撰著而成。

吕不韦(?—前235),濮阳(今河南濮阳县西南)人,原为阳翟(今河南禹县)大商人,后为秦相。《史记·吕不韦列传》云:“庄襄王元年,以吕不韦为丞相。”“太子政立为王,尊吕不韦为相国,号称仲父。”“当是时,魏有信陵君,楚有春申君,赵有平原君,齐有孟尝君,皆下士,喜宾客,以相倾。吕不韦以秦之强,羞不如,亦招致士,厚遇之,至食客三千人。是时诸侯多辩士,如荀卿之徒,著书布天下。吕不韦乃使其客人人著所闻,集论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二十余万言,以为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号曰《吕氏春秋》。”

此书不仅自定书名,而且成书年代明确。其《序意》篇所谓“维秦八年,岁在涒滩,秋,甲子朔,朔之日,良人请问十二纪”,即秦始皇八年(前239)。此书体式新颖严整,前所未有。“八览”为8组文章,各含8篇,共64篇;“六论”为6组文章,各含6篇,共36篇;“十二纪”则按春、夏、秋、冬四季编排,各含孟、仲、季三纪,每“纪”含5篇,共60篇。全书总为160篇,编排严整,自成系统。

《吕氏春秋》历来被视为“杂家”著作,《汉书·艺文志》把它列入“诸子略”的“杂家”一类。此书“采精录异,成一家言”(《吕氏春秋附考》引高似孙语),“诸子之说兼有之”(汪中《吕氏春秋序》)。

《吕氏春秋》是我国第一部有组织有计划地集体编撰而成的百科全书式的大著。刘勰称“吕氏鉴远而体周”(《文心雕龙·诸子》);章学诚说“:吕氏之书,盖司马迁之所取法也”(《校雠通义》卷三)。都肯定了《吕氏春秋》体式创新的价值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吕氏春秋》的文章,现实针对性强,敢于诋訾时君,指责时政。如《贵公》、《去私》、《圜道》等篇论尧、舜让贤而“不肯与其子孙”,矛头显然直指当代。又如《节丧》篇揭露当时的厚葬之风,也是针对秦王的侈糜而发。如此放言无惮,仍是战国诸子著书的特点,并非如明代方孝孺所说的“秦法犹宽”(见《逊志斋集·读吕氏春秋》)。此书虽时有放言无惮之论,但其文风却比较平实,近似《荀子》。虽文出众手,不尽统一,但大都章法谨严,条理清晰。

《吕氏春秋》还保存了丰富多采的寓言和历史故事。此书共辑寓言故事三百余则,其数量之多,在诸子中与《韩非子》相侔。它们多“杂取各家”,但也有自出机杼之作。著名者如“荆人遗弓”(《贵公》)、“网开三面”(《异用》)、“人有亡img15者”(《去尤》)、“掩耳盗铃”(《自知》)、“齐人攫金”(《去宥》)、“掣肘”(《具备》)等等,都是历来脍炙人口的佳作。《吕氏春秋》引用寓言故事颇具匠心,往往连引数则而共同说明一个道理。如《察今》篇:

上胡不法先王之法?非不贤也,为其不可得而法。先王之法,经乎上世而来者也,人或益之,人或损之,胡可得而法?虽人弗损益,犹若不可得而法。东夏之命,古今之法,言异而典殊。故古之命多不通乎今之言者,今之法多不合乎古之法者。殊俗之民,有似于此。其所欲同,其所为异。口惽之命不愉,若舟、车、衣、冠、滋味、声、色之不同,人以自是,反以相诽。天下之学者多辩,言利辞倒,不求其实,务以相毁,以胜为故。先王之法,胡可得而法?虽可得,犹若不可法。

凡先王之法,有要于时也。时不与法俱至,法虽今而至,犹若不可法。故释先王之成法,而法其所以为法。先王之所以为法者,人也,而己亦人也。故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古今一也,人与我同耳。有道之士,贵以近知远,以今知古,以所见知所不见。故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见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鱼鳖之藏也。尝一脟肉,而知一镬之味,一鼎之调。

人欲袭宋,使人先表澭水。澭水暴益,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向其先表之时可导也,今水已变而益多矣,荆人尚犹循表而导之,此其所以败也。今世之主法先王之法也,有似于此。其时已与先王之法亏矣,而曰此先王之法也而法之。以此为治,岂不悲哉!

故治国无法则乱,守法而弗变则悖,悖乱不可以持国。世异时移,变法宜矣。譬之若良医,病万变,药亦万变。病变而药不变,向之寿民,今为殇子矣。故凡举事必循法以动,变法者因时而化。若此论,则无过务矣。夫不敢议法者,众庶也;以死守法者,有司也;因时变法者,贤主也。是故有天下七十一圣,其法皆不同;非务相反也,时势异也。故曰:良剑期乎断,不期乎镆铘;良马期乎千里,不期乎骥、骜。夫成功名者,此先王之千里也。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时已徙矣,而法不徙,以此为治,岂不难哉!(www.xing528.com)

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婴儿啼。人问其故,曰:“此其父善游。”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以此任物,亦必悖矣。荆国之为政,有似于此。

本篇用了“循表夜涉”、“刻舟求剑”、“引婴儿投江”三则寓言故事,分别说明治世应“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的道理,合而说明“因时变法”的重要性,三者各有侧重而共同说明一个主旨,其构思和手法新颖别致。

[思考题]

1.《论语》在散文史上的价值和影响。

2.《墨子》散文的主要特点。

3.《老子》何以被称为“五千精妙”?

4.《庄子》、《孟子》散文的艺术风格及其成就。

5.《庄子·逍遥游》论析。

6.《荀子》、《韩非子》散文的主要特点。

7.《荀子·劝学篇》论析。

8.《吕氏春秋》在散文史上有何价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