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分体学史的博大精深与严谨淳厚

中国分体学史的博大精深与严谨淳厚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荀子》一书,今传32篇。《荀子·天论》反映了他对于天人关系的新见解。与《孟子》的“性善论”针锋相对。通才之文,博大精深。对于众多学术领域,如哲学、政治学、军事学、经济学、教育学、伦理学、人才学以及音乐艺术等等,《荀子》中都有专论。引人注目的是,《荀子》中还出现了较为“纯粹”的文学作品《成相》和《赋》篇。

中国分体学史的博大精深与严谨淳厚

二、博大精深、严谨淳厚的《荀子

荀子名况,战国末期赵人,时人尊称荀卿,也称孙卿。其生卒之年,无从考定,大约活动于前298至前238年间。生于赵,游于齐、秦,仕于楚,为兰陵令。前238年,楚李园杀春申君,荀卿亦被罢免,于是终老兰陵。其一生行事类乎孔、孟,始则治学,继而周游、出仕,终则讲学著书。荀子是先秦诸子中最后一位学术上成就卓越的大师。

《荀子》一书,今传32篇。其中虽不免有“弟子杂录”,但大部分为荀子自著,基本上保存了荀子的思想和风格。

荀子是继孟子之后的一位儒学大师,所谓“孙氏(荀子)之儒”是《韩非子·显学》中所列孔子之后的儒家八派之一。他是先秦时期一位集大成的思想家。《荀子·天论》反映了他对于天人关系的新见解。他认为“天行有常”,主张“明于天人之分”,进而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新观点。在《性恶》篇中,他明确指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与《孟子》的“性善论”针锋相对。他还在《非相》篇中表达了“法后王”的政治观,与孟子“言必称尧舜”的“尊先王”的思想相对立。这些引人注目的新观点,在诸子之文中显得异彩焕发。

诸子之文发展到《荀子》,已更趋成熟完善,不再是如《论》、《孟》的语录或对话的连缀,而是自成体系的专题论文,内容和形式都有新的特点。

荀子是站在时代前列的通才大儒。通才之文,博大精深。对于众多学术领域,如哲学政治学、军事学、经济学教育学伦理学、人才学以及音乐艺术等等,《荀子》中都有专论。引人注目的是,《荀子》中还出现了较为“纯粹”的文学作品《成相》和《赋》篇。其书出入古今,广涉众学,弘博而深邃,“理懿而辞雅”(《文心雕龙·诸子》),充分显示了通才之文的特点。《赋》篇之作,意义重大。在中国文学史上,荀子是以“赋”名篇的第一人,历来被视为赋体的始祖之一。

同时,荀子又是渊博的学者。学者之文,严谨周详。其文往往有总论,有分论,层层深入,节节变化,中心突出,条达细密,并且独立成篇,结构严整。荀文多系专题式学术论文,立意统一,体式宏伟,纲目昭然,条理明晰,标志着我国议论散文的成熟和完善,为后世论说文体的典范。(www.xing528.com)

荀子还是一位年高德劭的长者。长者之文,老练淳厚。荀子其人,年寿颇高,在当时天下闻名的稷下学宫,“荀卿最为老师”,“三为祭酒”(《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其弟子甚众,著名者有韩非、李斯、浮丘伯等。荀文虽有辩论,但不像《孟子》似的高谈阔论、滔滔雄辩,也不像《国策》似的纵横捭阖、辩丽夸饰,确乎不失儒者之风、长者之度。荀文的独特风格,是与其为人的特点分不开的。例如著名的《劝学》篇,紧扣“劝学”的中心论题,反复论述学习的重要性、必要性,理正辞雅,最能体现荀文老练淳厚、明晰条畅的艺术风格。与此相适应,荀文多用比喻而少用寓言,文中比喻常连串而用,层见叠出。即以《劝学》篇为例: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img13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img14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三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其用喻之多,令人目不暇接;而看似五光十色,用意却十分明确,都为说明“劝学”的主旨。类似的取譬设喻,几占全文之半。这样的特点,正是荀文典重淳厚、圆熟老练的体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