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香奁体南曲作家的代表:梁辰鱼、沈璟等
梁辰鱼(1519—1591),字伯龙,号少白,别号仇池外史,江苏昆山人。为嘉靖间江南名士,任侠好游,足迹遍吴、楚间。工诗,精音律。他的《浣纱记》是第一个用魏良辅改革后的昆腔来演唱的传奇剧,曾轰动一时。散曲有《江东白苎》,存小令54首,套数41篇,大部分为香奁风情之曲,少部分为江湖游历之篇。伯龙之曲,受沈仕“香奁”一体影响较大,但已无沈曲之情趣韵味,其寓情取景,谴词造句,多以词法为之,故文辞极精美,描写极细腻,风格极婉丽,不少作品已彻底词化。如[南正宫·白练序]《暮秋闺怨》套数:
西风里,见点点昏鸦渡远洲,斜阳外景色不堪回首。寒骤,谩倚楼,奈极目天涯无尽头。凄凉水国,败荷衰柳。[醉太平换头]罗袖,琵琶半掩,是当年夜泊,月冷江州。虚窗别馆,难消受暮云时候。娇羞,腰围宽褪不宜秋。访清镜为谁憔瘦?海盟山咒,都随一江逝水流。 [白练序换头]凝眸,古渡头,云帆暮收,牵情处错认几人归舟。悠悠,事已休,总欲致音书何处投?空追究,光阴似昔,故人非旧。 [醉太平换头]飕飕,霜林斗叶,更风檐骤马,夜堂飞漏。白云去远,那堪值雁南归后。衾裯,空余兰麝伴薰篝,冷落了窃香韩寿。背灯独守,寒生兔窟,露凝鸳甃。 [余文]荏苒年华还九九,登临怕惹无限愁,尽开遍黄花不上钩。
曲前序文中有云:“余沦身未济,落魄不羁,感纨扇之弃捐,每堕班夫人之泪;见草木之摇落,常增屈弟子之悲。非儿女之情多,实英雄之气塞。因假闺人之意,以开烈士之膺。”就序文看,作者是借闺怨以言人生悲怀,此为词家传统寄寓方式;曲中借景物描写和环境映衬抒写悲情,此又为词中常法;曲中“昏鸦”、“斜阳”、“败荷衰柳”等凄凉意象,以及“腰围宽褪”、“错认归舟”等情事亦为词中熟见;其字句精工雅炼,音韵婉转谐美,则更符合词的规范;总之,此等曲从里到外,彻底词化了。其套数尚且如此,小令更不难想见。这种作品,因为其意象的陈旧,表现手法的老套,很难激起读者的共鸣,不仅将曲家一种本色语抹尽无余,而且将人间一种真情话亦埋没不露。
在伯龙的散曲中,一些江湖记游之作,有时同怀古抒情结合,显得清朗而有韵致。如[南仙吕入双调·玉抱肚]《过湘江》:
长途秋尽,阻西风停桡远津。听泠泠宝瑟还传,看斑斑修竹犹存。不知何处吊湘君,水尽南天不见云。
伯龙有时模仿坊间小曲而作的艳情曲,也饶有韵味。如[南南吕·懒画眉]《改定武林沈青门作》(摘套):
小名儿牵挂在心头,总欲丢时怎便丢。浑如吞却线和钩,不疼不痛常拖逗,只落得一缕相思万缕愁。
任中敏欣赏此曲说:“可谓陈言务去,戛戛独造矣。吞钩之喻,由起至结,一气贯注,无一字不妥帖,无一字可更易。论用意固尤精于元人之借喻‘放债’,论谴辞直是南令情词中不可多得之作。”(《曲谐》卷一)
沈璟(1553—1610),字伯英,一字聃和,号宁庵,别号词隐生,江苏吴江人。万历二年(1574)进士,曾官至吏部员外郎、光禄寺丞。壮年辞官还乡,潜心戏曲创作20年,为吴江派领袖。著有《义侠记》、《博笑记》等传奇剧17种,编有《南九宫十三调曲谱》、《南词韵选》。散曲有《情痴寱语》、《词隐新词》、《曲海清冰》等,皆散佚,今存小令17首,套数43篇。沈璟反对雕琢辞藻,倡导本色,洗去了梁辰鱼等人浓艳一流的一些脂粉,但他又过分地重视声律,“斤斤三尺,不欲令一字乖律”(见王骥德《曲律·杂论》),且又喜集曲弄巧,其题材内容又仍以闺情为主,而且不少曲子是翻改元人之曲为之,因此,就总体倾向而言,沈氏之曲缺乏创新,依然未能摆脱词化的倾向,不能给人以新鲜之感。如[南中吕·驻马听]《秋闺》(翻郑德辉北词):
败叶萧萧,雨霁天高摧木杪。江乡潇洒,衰柳千株,笼罩平桥。云寒波冷翠荷凋,露浓霜重丹枫老。景色寥寥,晴虹散彩,落霞余照。 [泣颜回换头]云消,岩谷瘦山腰,雨多水面肥饶。横空翔雁,行行占得秋高。昏鸦万点,茂林中守着呀呀叫。画船归红日衔山,月儿芽百鸟寻巢。 [驻马听]寂寞鸾交,静掩重门情似烧。纱窗人静,锦字书稀,宝篆香消。愁闻绕砌竹相敲,厌听邻院砧常捣。正苦无聊,闲阶落叶,偏随风扫。 [泣颜回换头]谁教,玉漏转迢迢,碧澄澄凉月偏高。鸳衾宽剩,寒来转觉萧条。难捱夜永,欲追寻好梦和衣倒。苦央求业眼才合,恨促织又来喧闹。 [尾声]这虫儿一点身躯小,偏会把愁魂惊觉,紧截定阳台不放饶。
郑德辉《秋闺》套曲原咏秋日怀人念远,以景语渲染,在元曲中虽算不得上乘,但也还较有情韵。经过沈氏这一翻改,虽然词句之朴素,语意之明朗似曲,但在表现方式上,前面纯以景渲染,后面多以情呼唤,则又显然似词。似曲,却无曲活泼萧爽的生气;似词,又无词隽永绵长的情韵;诚如任中敏所批评的:“沈氏于所翻改诸曲,虽自命曰‘青冰’,实则去‘蓝水’犹远甚,直是点金成铁,活文字则死之,新意境则腐之耳。”(《散曲概论·派别》)(www.xing528.com)
沈璟有一些模仿坊间流行小曲的作品较有曲味,如:
(解三酲)数日间不来不往,非关是不忖不量。我为你不茶不饭添惆怅,更不醒不醉如狂。(皂罗袍)不眠不睡,日长夜长。不言不语,情长恨长。不明不白多魔障。(排歌)撇不了,凑不双,浑如撞入打球场。说不尽,意不防,争些两地忽参商。([南仙吕·解袍哥]《代友怀人》)
此等曲不铺排,不渲染,直以浅俗之语写深情,颇近当时一些流行小曲。不过,短短一首小令竟集三曲而成,就像南宋一些词人喜欢犯调一样,这种集曲的花样明显是文人在音乐上的卖弄了。
在晚明南曲作家中,王骥德、张凤翼、陈所闻也是较重要的作家。王骥德(1560?—1623),字伯良,有《曲律》四卷,是明代最具系统性、最具深刻见识的一部曲论著作。其曲今存小令58首,套数32篇。与其他南曲作家一样,不出香奁范围。其无聊的狎妓之作,如《青楼八咏》中《乳炉》、《被枕》、《腹褥》之类,情趣低下;如[南商调·十二红]《丽情》竟集12曲以成,令不成令,套不成套,实为怪胎。但他有一些描写闺情的小令,情韵绵长,可读可诵,如:
(解三酲)爱簪花新来慵甚,好薰香近日无心。清晨妆镜黄昏枕,提不起绣时针。难将愁字挑作锦,易得啼痕沾满襟。(排歌)裙松翠,钏减金,海棠开后到如今。红笺杳,鲤鱼沉,梦中迷路苦难寻。([南仙吕·解酲歌]《闺情》)
张凤翼(1527—1613),字伯起,有《敲月轩词稿》,已散佚。今存小令20首,套数16篇。其曲风之艳雅,与梁辰鱼为近。他也有清疏之作,如:
半天丰韵,前生缘分。蓦然间冷语三分,窣地里热心一寸。梦中蝶魂,梦中蝶魂,月中花晕,暗中思忖可怜人。不知兴庆池边树,何似风流倜傥身。([南仙吕·桂枝香]《风情》)
此曲不用雕饰,不用成言套话,只以“冷语”、“热心”等直白语写相思怀人深情,清疏自然而有隽永之味。
陈所闻(?—1604后),字荩卿,有《濠上斋乐府》,已散佚。其曲多见于他所编的《南北宫词纪》中。存小令190首,套数58篇。其题材较广,闺情,咏物,记游,赠答等皆有佳作,曲风较为平实。其咏物佳作如:
我爱他形容细又圆,怎说得分两轻还贱。往常时刺鸳鸯费尽钻研,寸肠铁硬曾经炼,小眼星昏望欲穿。灯儿下,凭谁可怜,只落得绣床月冷一线牵。([南正宫·玉芙蓉]《针》)
此曲构思极工巧,造语极质朴,咏物、怀人、写景融为一体,其涵融浑化,了无痕迹,确为南曲中咏物佳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