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年冷落:明初曲坛概观
1368年正月,洪武帝朱元璋即位南京,明王朝宣布建立,这虽然从时间上划出了元与明的界限,但散曲的发展,却无法因此而判然划断。揭开明散曲发展序幕的《太和正音谱》所列“国朝一十六人”,如刘兑、汤式、贾仲明等,实际上跨元明两朝。在明初百年间,除这“一十六人”外,就只有朱权和朱有燉两位王爷,就散曲的成就和影响而言,实只有宪王朱有燉一花独放。李梦阳《汴梁元宵绝句》有云:“中山孺子倚新装,赵女燕妓总擅场。齐唱宪王春乐府,金梁桥外月如霜。”由此可见其影响。不过,当所谓“国朝一十六人”先后谢世,从永乐后期到宣德、正统年间,曲坛上除了宪王的“乐府”以外,的确也别无其他新曲可唱。从正统中后期开始,到成化、弘治年间陈铎、王磐等人登上曲坛以前,其间无一有影响的曲家,至少出现了40余年的空白,明初曲坛的冷落,可以想见。其主要原因,是朱元璋对文人恩威并施,使众多文士醉心于四书五经和八股文等科举考试的内容,从政后又专注于仕途前程,对词曲自然荒疏。诚如何良俊《四友斋丛说》所云:“祖宗开国,尊崇儒术,士大夫耻留意词曲。”
由元入明的作家,其入明以后生活时间长短不一,对新朝的态度也不尽相同,因此,在论述上,入元还是入明,应具体分析。如兰楚芳,《录鬼簿续编》载其曾在武昌与元代曲家刘庭信唱和,其现存散曲实饶元人风致,故可以元人目之。如汤式、贾仲明、杨景贤等,明成祖在燕邸时都曾受到宠遇,直到永乐年间还受到恩典,他们还作有歌颂新朝的散曲,且活动于明初至少有40年,自当以明曲家目之;他们几乎专写北曲,算是元代北曲衰落的余波。另如刘兑,其所存小令5首、套数4篇皆为南曲,他是散曲史上专作南曲的第一人,而南曲之兴是在明代,故而也应将其置于明代论述。就南曲而言,元代文人还只是偶一为之,载于《全元散曲》中者总共不过30篇左右,而明初仅刘兑、朱权和朱有燉三人,已存南曲50余篇,染指南曲,已渐成风尚,相对于在元人笔下还只是涓涓细流而言,它已是波澜初兴。尤其刘兑的南曲,最值得注意者有二:其一,专写男女恋情,且格调雅化;其二,逞才弄巧,好为犯调;这都极大地影响了后来的南曲作家,如就此而言,他不啻为明代南曲开风气的作家。至于“国朝一十六人”中的其余各位,或存作无多,或入明后活动情况不明,则入元入明都无不可。至于两位王爷,朱权和朱有燉,南北曲兼作,是处于过渡时期的两位曲家。(www.xing528.com)
明初诸家,其较有意义和价值的作品,唯汤式和贾仲明的伤衰悼亡之曲。贾氏挽吊元曲作家的80首[凌波仙]小令,表现了对那些沦落不遇的元曲作家们的景仰之情,这些作品为研究曲家生平、创作以及元曲史,提供了重要信息。其余如汤式的叹世乐闲,已是元人弹厌的老调;朱有燉的赏景观花与风月闲情,则显出精神的空虚与无聊,皆不足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