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浙西词风盛行:厉鹗、王昶等人崇尚清空

浙西词风盛行:厉鹗、王昶等人崇尚清空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继朱彝尊之后,浙派的代表词人是厉鹗。厉鹗在作为浙派词人审美极致的“清空”境界上用力最多,因而赢得了浙派大宗的地位。堪称浙派全盛时期总结性人物的是王昶。王昶的词学贡献主要在于编纂《明词综》、《国朝词综》。

浙西词风盛行:厉鹗、王昶等人崇尚清空

一、浙西词风的盛行:厉鹗、王昶等人的崇尚清空

在高压政治下,浙西词派崇尚清空、讲究声律的审美追求成了最合时宜的选择。继朱彝尊之后,浙派的代表词人是厉鹗。

厉鹗一生落拓而博学多才,著作等身。有《樊榭山房词》。厉鹗在作为浙派词人审美极致的“清空”境界上用力最多,因而赢得了浙派大宗的地位。“雍正乾隆间,词学奉樊榭为赤帜”,大批非浙籍的词人也汇合到他的旗下。当然,浙派词与现实距离也拉得更大,内容贫乏的缺陷更加突出,可谓盛极一时而流弊益甚。

从词的艺术技巧上说,厉鹗词确实是笔调清疏,字句工巧,审音叶律,圆转浏亮,颇有清幽淡雅之风。如《忆旧游》:

溯溪流云去,树约风来,山剪秋眉。一片寻秋意,是凉花载雪,人在芦石奇。楚天旧愁多少,飘作鬓边丝。正浦溆苍茫,闲随野色,行到禅扉。  忘机。悄无语,坐雁底焚香,蛩外弦诗。又送萧萧响,尽平沙霜信,吹上僧衣。凭高一声弹指,天地入斜晖。已隔断尘喧,门前弄月渔艇归。

词人笔下的秋景极其空灵。比拟手法的运用,使溪云、树木、山峰都窈曲幽深,极富情致,因而使这“一片寻秋意”,格外高远超逸。悲秋之情在这里表现得非常含蓄。词人只借秋芦着花、秋风萧瑟、浦溆苍茫来暗示人生的衰飒。在那几无烟火气的环境之中,自然透露出词人孤寂冷峭的情怀。如此清空的境界,确实可令白石却步。(www.xing528.com)

这时期属于“厉派”的作家有陆培(1686—1752),著《白蕉词》;江昱(1706—1775),著有《梅鹤词》;过春山(约1722—1775),著有《湘云遗稿》;赵文哲(1725—1773),著《媕雅堂词》。堪称浙派全盛时期总结性人物的是王昶。

王昶(1724—1806),字德甫,精通经学而早有诗名,加之官高位重,声气广通。他竭力将词归于温柔敦厚,变浙派的幽淡为雍容尔雅,为鼓吹盛世服务。如《倦寻芳·胥江夜泊》:

一溪碎雪,十里残阳,吴市初夜。倦客乌篷,斜阳姑胥城下。绿槛官桥排雁齿,红帘妆阁分鸳瓦。傍荒祠、看灵旗半卷,怒涛如乍。  况正值、梅边寒紧,珠络藏香,元夕近也。月上灯街,几许钿车罗帕。卖酒楼台人擫笛,传柑门巷衣飘麝。写吟笺,作升平水天闲话。

词人极力描绘苏州的繁华景象,虽然提及伍子胥的荒祠,不过是为了陪衬官桥的热闹、妆阁的华丽。灯街月下,花车往来,吹笛风情,传柑习俗都显示出元宵前夕的节日气氛。显然,作者的用意是歌咏太平。王昶的词学贡献主要在于编纂《明词综》、《国朝词综》。朱彝尊《词综》止于元代,而王昶延续了这一工程,选词的准则亦依从朱氏,体现了浙派的宗旨和传统。虽然他对词人词作的选取不乏偏颇,不免遗珠,但对于网罗散佚,保存一代词篇功不可没。

由于厉鹗等追求的是词体的完美,词格的严密,而忽视词意词情,将词引上了带有唯美倾向的形式主义的发展道路。在“清空”、“醇雅”的旗帜下,词与现实生活的距离越来越远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